為什麼女人要不停地買買買?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心是它自己的住家,能把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01

購物讓人快樂?

冬來了,天冷了,換季了,女生穿什麼衣服最好看?

當然是新!衣!服!

都說女人買衣服有一種癮,這種癮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今年雙十一,微博上爆出這樣一條新聞:有人在兩年內網購的商品竟達到140萬,衣服褲子鞋子加起來一共500多件……

為什麼女人總是喜歡不停地買買買?有人說,購物讓人快樂,心情不好的時候,唯有買買買才能補償負面情緒的影響。

正因如此,商家才能抓住大多數人的痛點,推動雙十一創造出3分鐘100億的成交額。

再過十多個小時,雙十二的鐘聲就要敲響,你是不是也打算守著時鐘,激動地等著零點的到來?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過新年,甚至比新年還要熱烈,還要快樂,怪不得和菜頭會在雙十一的零點剛過時,爬上網發一條「新年快樂」的信息。

那麼,購物真的會讓人快樂嗎?是的。

美國《醫學日報》曾刊文:

在購物之前,人們會做出豐富的心理準備,伴隨著購物過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像他們在使用這些新物品時的情景,同時也在設想著未來的新生活,這會產生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讓人不禁高興起來。

但我們可以從這項研究中看出,真正使我們快樂的,並不是「購物」帶來的,而是我們在購物時產生的憧憬帶來的。

因為另一個研究也發現,儘管人們通過購物提升了自我評價、修復了消極的情緒,但看著大把鈔票從指縫間溜走,哀傷的感覺又來了。

也就是說,基於物質的快樂會稍縱即逝,而基於金錢體驗的快樂才能長久。

有研究者採訪了150多個人,以了解他們最近的消費狀況,他們發現,花在活動上的金錢,比如聽音樂會、與朋友共進晚餐,要比買鞋子、電視或者名貴的手錶帶來的快樂更多。

因此,女人應該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性消費,而不是在剁完手之後,面對著一堆幾年也穿不到一次的衣服和刷爆的信用卡徒增傷悲。

要想獲得真正的快樂,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快樂先是一種感受,它的發動機是積極的情緒。

消極情緒會使我們的行動限制在搏鬥或者逃跑兩種選擇上,而積極情緒可以拓寬我們的思路,使我們更善於思考,更有創意,產生更多新點子。

02

先有成功,再有快樂?

既然購物無法從本質上提升我們的快樂感,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獲得長久的快樂?

大多數人似乎總是堅守著一條準則,這條準則是由我們的學校、公司、父母或者社會直接或間接教給我們的,那就是:

如果努力,你就會成功,一旦成功,你就會快樂。

這種信念解釋了生活中的大部分現象,比如:

如果得到晉陞,或者完成下一個銷售目標,我們就會快樂;

如果下次考個好成績,我就會快樂;

如果減肥5斤,我就會快樂。

諸如此類,總之成功在先,快樂在後。

於是,人們為了獲得快樂,就開始拚命努力,讓自己達成預期的目標。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考上哈佛的學生,一定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

但是,2004年哈佛校報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哈佛學生在一學年中至少會有一次抑鬱,幾乎一半的學生都遭遇過難以應對的抑鬱情緒。

這種不快樂的蔓延並非哈佛獨有。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2010年發布的調查表明,只有45%的員工在工作中感到快樂,達22年以來最低水平。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隨著每一次的成功,新的成功目標就會越來越高,快樂也被推到了地平線外。

《快樂競爭力》的作者兼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告訴我們,先前被我們奉為鐵律的準則,其實正好搞反了,快樂是成功的先鋒,而不僅僅是結果。

他的研究也發現,幾乎在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婚姻、健康、友誼、團體活動、創造力,尤其是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快樂都會帶來成功。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的心態和情緒是積極的,我們會更加聰明,更有動力,也更加成功。

快樂才是中心,成功圍著它轉。

在一個有趣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一些4歲的孩子完成一組學習任務,比如拼積木。

第一組的指導語是中性的:「請儘可能快地把這些積木拼在一起。」

在給第二組同樣的指導語前,研究者則是先讓他們回想一些快樂的事情。

4歲的孩子能想到的快樂體驗大多是:午飯時吃到了果凍,媽媽給自己買了新玩具等等。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這些被誘發出快樂情緒的孩子的成績明顯好於其他孩子,他們更快地完成了任務,錯誤也更少。

這種讓大腦產生積極思考的好處不會隨著童年的結束就消失,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企業界,同樣的好處會伴隨整個人生。

因此,在談論「如何獲得快樂」這個問題時,實際上我們談論的是,如何利用積極思維獲得競爭優勢。

03

如何向大腦注入積極的情緒?

《快樂競爭力》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幾個方法:

①期待

一項活動最令人快樂的部分就是期待。

有研究發現,人們只要想像一下看電影的情景,就能提高27%的內啡肽水平,從而提升快樂感。

購物的體驗讓女人快樂,正是因為購物的過程中,想像自己穿上新衣服時美美的樣子,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期許,都不由得讓人心生愉悅。

如果你沒有時間去旅行,甚至沒時間和朋友們出去玩,試試把這些事情安排進日程表,即使是一個月或一年後也可以。

當你需要提升快樂時,就用這件事來提醒自己。

②保持「成長心態」

心理學家德韋克認為,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懷有「固定心態」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類是帶著「成長心態」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

成長心態並不是對先天能力完全不加考慮,而是通過勤奮和經驗得以改變和成長。

德韋克的多項研究都表明,擁有固定心態的人往往會錯失提高能力的機會,總是表現不佳,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會看到自己的能力一直在提高。

為什麼成長心態會促進成功?因為動機不同。

當我們相信我們的努力會有積極的回報時,我們就會更加努力,而不是陷入無助。

這也是所謂信念的力量。

因此,當面臨一個困難任務或挑戰時,你最應該關注的是將取得成功(而不是失敗)的所有理由,才能給予自己即時的競爭優勢。

③記錄生活中發生的好事

研究者理查德·懷斯曼曾試圖發現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很幸運,而另一些人卻交不到好運。於是要求志願者閱讀一份報紙,並數出報紙上有多少張圖片。

那些認為自己很幸運的人只花了幾秒鐘就完成了任務,而那些自認為不幸運的人平均用了兩分鐘。為什麼?

原來在報紙的第二版上有一條醒目的信息:「別數了,這張報紙上共有43張圖片。」

答案很明顯,但自認為不幸的人卻忽略了它。

因此,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很不幸,生活中同樣也會忽略很多機會。

為了訓練我們的大腦注意到更多機會,可以把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發生的好事記錄下來。

這看似做作的練習實則具有持久的力量。

有研究發現,那些一周七天堅持寫下三件好事的參與者,在接下來的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內會更加快樂、更少沮喪,即便他們練習停止,依然如此。

約翰·彌爾頓在《失樂園》中寫道:

心是它自己的住家,能把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如果你關注的總是生活中消極的一面,即使身處天堂,也如臨地獄。反之,地獄也如天堂。

收穫持久的快樂,最重要的是注入積極的情緒,而不是坐等成功。

那些埋頭苦幹、等著以工作換快樂的人正將自己置於不利當中,而那些利用積極情緒的人早已遙遙領先了。

記住,快樂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工作理念。

最後,祝大家今晚剁手愉快!

參考書籍:肖恩·埃科爾 《快樂競爭力》

推薦閱讀:

和三姑六婆們賭鬥的幾點感悟。。。
如何理性看待「環球黑卡」
解析《理性動物》,非理性決策其實是深層次智慧?(下)
"離理性太近,離靈魂太遠"怎麼辦?
為什麼理性會使人感到痛苦?

TAG:理性 | 買買買 | 回答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