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錄音】大型主題微課《盛曉春:中國婆媳的矛盾與糾葛》

【大學糖】大型主題微課

《生病的中國家庭》分為4期

邀請4位國內一流家庭治療師講授

唐登華《中國式離婚:多元化的視角》

點擊藍色的文字可直接獲得文字稿

孟馥《家庭治療:當你的孩子拒絕上學》

點擊藍色的文字可直接獲得文字稿

劉丹《「網癮」少年和他們背後的家庭》

點擊藍色的文字可直接獲得文字稿

盛曉春《中國婆媳:一代代延續的愛與糾葛》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20】

我們今天授課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前面講述40分鐘,後面20分鐘答疑。我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盛曉春,是一位家庭治療師。

今天討論的話題是婆媳、女性和家庭。說起婆媳的話題,應該是一個常見,但是也是很難談的話題。說到很常見,因為很多人都會碰到這個話題。說到難談,因為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都會碰到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婆媳問題是中國人有,其實外國人也有,而且呢,有學者還專門做過調查,外國人的婆媳矛盾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這個話題為什麼這麼難呢?它可能涉及到的層面非常多。

我先講講我對這個話題的關注歷史。我是97年開始接受中德班家庭治療的連續培訓,99年結業的時候,我們班上一個同學,現在是深圳市某醫院的院長。當時他的結業論文題目就是婆媳關係。現在看起來,劉教授那時候是先知先覺。我大概應該算是後知後覺。雖然在實際案例里碰到的直接婆媳關係衝突並不是這麼多,但是很多問題的形成、深層次原因都和婆媳衝突有很大關係。

說到婆媳關係,有人說是世界難題,也有人說是千年困境,也有人把婆媳比喻成天敵。大家知道自然界裡面天敵就是誰被誰獵殺,誰是誰的死對頭之類的。還有人說如果誰能解決婆媳問題,可以申請諾貝爾獎。所以這是世界性的難題,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很多人說中國人有婆媳問題,或者是婆媳衝突。說大概有四成左右的婆媳之間有很大問題。大家一聽:四成,好像還不是一個很大的比例。有些沒有太明顯的婆媳衝突的人,就會說:你看,我們根本沒有很明顯的婆媳衝突。婆媳問題可能不被很多人看到。所以說大家要看這四成的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是一家報紙的調查。

與之相應的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學者,叫特里。他研究了20年,得出的結論是:婆媳關係可能是兩家人中間(也就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再加上兒子、媳婦),四對兩人關係中,其中一對翁婿關係是男男,婆媳是女女,另外兩對是男女,這些關係當中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的。而且研究中60%的受訪女性(請大家注意,這個研究雖然只調查了163個人,但是調查的時間跨度是20年),即便是西方女性,英國女性,也有60%的受訪女性認為婆媳矛盾讓她們長期感到有壓力,爭論的焦點是育兒和做家務的方式。這種狀況與東方有些不謀而合。可見兩個家庭的兩位女性之間的矛盾,確實有著很深層次的淵源,她們的衝突是有緣由的。

除了中國和英國的研究之外,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情況。我雖然沒有細緻地去比較各國的相關數據,但大家看韓劇可以大概猜想到婆婆和媳婦之間不太好處。日本也開設了婆媳學校。開學校,專門有人去教怎麼處婆媳關係,可見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印度曾經有過一部法律,叫反嫁妝法。可能因為嫁妝的衝突、糾紛,所以專門制訂法律。但是據說這個反嫁妝法實施以後,又引發了新的問題,最後提出修正案,可見怎麼都不容易,也可能,婆媳關係在其中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蘭州城市學院的一位張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使用了幾個平台: 有谷歌、百度這樣的百姓公眾平台,也有專業人士做研究用的文獻查閱平台CNKI。調查的時間跨度是30年,以「婆媳矛盾」為關鍵詞來做搜索,結果發現涉及到相關的領域,或者說學科,涉及到生物學、經濟學、人類學、倫理學、心理學、文學、法學、文化學等等。這些學科都有跟婆媳關係相關的論述,很多人都提出過相關的理論。

我是個做家庭治療師,主要是做實務而不是做研究的。但是我想做實務的人可以從這些研究中得到啟發:為什麼婆媳關係這麼難處。我想有這樣的理論背景、論述,從源頭、機制上去研究和分析婆媳矛盾,對於解決問題應該有些幫助。但我這樣說的時候,我的心態其實有些矛盾,今天晚上的話題除了和婆媳矛盾有關的理論研究以外,還有另外一個話題很重要: 因為我是個家庭治療師,系統式家庭治療師,或許從家庭治療師、實踐者、實戰者的角度來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治療做起來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想這跟做研究可能會不太一樣。

所以今天的時間分成兩塊:理論部分、實操部分。涉及到實戰部分,會不會有錦囊妙計、良方,或者必殺神器……不知道。先說說研究的部分吧。

01

理論研究部分

研究部分,很多作者提出過相關的理論,涉及到怎麼解釋婆媳矛盾。另外也有一些理論,涉及到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發展出些什麼樣的策略解決婆媳矛盾。理論部分的解決策略,和我後面要講的,作為家庭治療師,在我自己的實際治療中怎麼處理,怎麼應對,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會有些不一樣。理論研究當中提出來的解決策略有從政策、宏觀、整體思路上一攬子解決問題的色彩,和從我個人,從一個家庭治療師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還有些不一樣。

研究方面,相關的理論非常多,我就按照生物學、文化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發展心理學等等這樣一個順序,跟大家大致地梳理一下,前面的研究都提出過什麼樣的觀點。大家也可以在這樣的觀點之上,相應地有些思考,但願對大家理解和處理這個問題有些什麼幫助。

不知道今天晚上有多少人在聽微課,也不知道聽微課的人是專業人員居多,還是愛好者居多,不知道有多少人涉及到婆媳問題,無論是因為治療工作,還是自己的生活中間。所以我想建議大家在聽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專業經驗,人生經驗,或者是家庭生活的經驗,或許這樣會有點意思。

社會生物學理論

社會生物學裡面相關的理論有不少,兩位名家:費孝通、梁漱溟,關於婆媳關係的觀點值得一提。

費孝通總結的「等差之愛」說:

1. 血緣越近,矛盾、衝突越能夠緩和。畢竟血濃於血,打斷骨頭連著筋,所以血緣關係是有力的橋樑和支撐,但是婆媳之間是沒有血緣的。

2. 親子、夫妻、婆媳,其實只有親子關係有血緣,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血緣,夫妻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夫妻之間有法律的約定,還有男女的相互吸引,以及共同繁衍後代的不管是衝動,還是責任、利益。雖然沒有親子在血緣方面這麼近,至少比婆媳沒有血緣方面要來得近一點。親子、夫妻、婆媳,婆媳的關係比較遠。雖然婆婆也叫「Mother in Low」,但這個「法律上意義上的媽媽」和媳婦既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那麼嚴格的法律約定,和夫妻拿結婚證的意義還是不一樣,親緣關係應該是最遠的。作為家庭治療師,我看家譜圖,會看到婆媳之間雖然不說隔山隔海,但確實還是隔得比較遠。

按照梁漱溟的觀點,親子、夫妻、婆媳,他們之間關係的緊密程度不一樣,所以親情、處理問題、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是有差異的。

我們待會還要說一些緣由,這當中涉及到兒子、孫子,或者是孫女,(婆婆)和媳婦還有些利益上的衝突。

梁漱溟提出過「應有之情」和「真有之情」的概念,並指出,不要把婆媳之間的「應有之情」誤當成「真有之情」。應有之情是法律上、道義上應該具有的情感。而真有之情是發自肺腑的,不用誰規定就會湧現的情感,比如說親子之間的照顧、犧牲、奉獻。雖然大家提倡要孝敬婆婆、尊重媳婦,或者關愛媳婦,但這是應該有的,別把應該有的和真正有的混淆起來。

有人說家庭是女人一生的事業,而家庭當中照料孩子、撫育孩子是重要的任務。女人會花很多時間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男性主戰場是在社會上,「外」就是指賺錢啊、職業啊、人脈啊,普遍認為只有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才會待在家,才會在家抱孩子。男女雙方在照顧家庭、養育孩子的投入上不一樣的。

有一點很微妙,媽媽生孩子,生的肯定都是自己的孩子,無論是跟哪個男人生的孩子。而對婆婆來講,媳婦生出來的孩子,究竟不是親孫子、親孫女還不知道呢。

有這樣一個個案: 婆婆非常疼愛孫子,媳婦開了個玩笑,說你這麼疼你孫子,是親孫子么?婆婆就留了個心眼,過了一段讓兒子和孫子去做了個親自鑒定,結果還真不是親的。所以如果婆婆和媳婦在養育投入上有差異,這種心理或許也是緣由之一。

另外,因為兒子和媳婦結婚,兒子的其他擇偶機會便被剝奪了,被媳婦霸佔了,獨佔了。婆婆可能會對媳婦不滿意,心裡可能會不爽。我做多年家庭治療師,也非正式問地問過很多人,不管是男方進入女方家,還是女方進入男方家,受歡迎的比例是什麼樣的情況。大家猜一猜,是喜歡的多還是不喜歡的多?我聽到的說法是不喜歡的多。雖然並不一定到百分之百,但一般來講,爹媽養孩子,男孩也好,女孩也好,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好,進家門來的人除非是特別漂亮、特別聰明、特別賢惠,特別孝敬公婆,否則很難第一時間就會被接納。我聽到的很多故事說,當兒子第一把女朋友帶回家來的時候,准婆婆對準媳婦不滿意的居多,不滿意的佔百分之六七十吧,總覺得不夠好,不夠漂亮,還因為她剝奪了兒子其他的擇偶機會,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緣由。

還有一種可能性,或許大家不一定同意,但是理論上來講是存在的,就是媳婦和公公之間有沒有什麼曖昧。現實生活當中這種情況很少,但理論上講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有一個治療的故事是:公公喝酒高了,趴到媳婦身去上,媳婦大聲叫,才驚動了婆婆,把公公給扯開。媳婦的年輕、漂亮、生殖能力、性吸引,對婆婆來講都是挑戰。

政治經濟學理論

政治經濟學會從養老的資源爭奪上來看待婆媳衝突的緣由。無論婆媳是否住在一起,媳婦都會妨礙婆婆對兒子的管理權,這也可以說是對控制權的爭奪。我想這一點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媳婦希望全然地擁有丈夫,而婆婆希望兒子像以前一樣孝順自己。有句話叫娶了媳婦忘了娘。這是一種抱怨,爭奪的背後,是養老資源。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城市化,雖然已經不是八億農民。調查顯示,我國有將近一半的人口是農村戶口,農民沒有城市職工的幾金幾險,養老沒那麼多保障。即便有一點社保,總體金額也比較少,所以對於多數家庭來講,兒子還是重要的養老資源。

但是對於媳婦來講,丈夫不僅是養老資源,同時還是孩子的投資人。所以幾方都要牢牢地抓住兒子,或者說是丈夫的手不放。即便是愛情、親情投入,也是要得到回報的。養這麼多的年兒子,被人像摘桃子一樣摘走,心裡不難受才怪,所以養老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緣由。

除了經濟的控制權以外,政治上的控制權也是很重要的緣由,雖然大家說中國是男權社會,但是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對於很多地方,很多家庭來講,女性是家庭主要的管理者,或者是經營者。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女性的焦慮也好,對性別角色的期待、分配也好,或是文化也好,以及其他的東西也好,都會使得女性在家庭、事物、經濟、孩子、老人等等問題上有更多的興趣,或者是打理的權利。

我經常會問來訪家庭和學員們:你們家到底誰更有話語權?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非正式調查。我既問女性家庭成員,也問女性的學員(大家知道學心理治療的男女比不一樣,女的比較多,據說在三七到二八之間)。我問女學員,也問來做家庭治療的,你們家的話語權如果總共是10分,男女各佔多少?大家猜猜結果怎麼樣?不太像婚姻法里說的男女平等,現在的這個經驗基本上是六四打底。我甚至聽說三七到二八的都有。現場案例里也有十零的,女的佔優勢,全由女的說了算。就不說具體的地方了,在東北家庭治療的現場,我問你們家几几開啊?女的說一九,我問誰一誰九?我九,老公一。男的笑了,說我覺得十,零,她十,我零。女性在家庭里有幾乎有絕對的話語權,甚至有的連男的手機都看得死死的,不許刪除簡訊,我看了以後才能刪。從心理學方面也可以找到很多解釋,因為有一個病的男女性別差異是最大的,這個病叫焦慮症。教材上(忘記哪一年的哪本教材),是多年研究的結果,這個病的發病率的差異是14比1,也就是說看了14個女焦慮症,才看到1個男焦慮症。女人這麼控制,是不是一定跟焦慮有關係?

接著講。在家庭妻子結婚、生孩子,逐漸地從劣勢變成優勢,然後自己變成婆婆。新一代的媳婦進來,兒子生了兒子,媳婦又進來,逐漸從新媳婦變成了兒子的媽媽,變成這個家庭裡面中流砥柱的一代,最後能夠戰勝婆婆。這個時間相對來講比較長的。有的人認為從策略上來講,媳婦進來,婆婆就要完成代際角色的轉換,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做不到。所以媳婦需要從長年的馬拉松來佔到優勢。這就是為什麼說多年媳婦熬成婆。

社會心理學理論

除了權利鬥爭以外,這個裡面兒子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有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愛墨森,他認為兒子在婆婆和媳婦中間,也就是在媽和老婆之間他是怎麼樣的態度很重要。我們剛才講了婆媳多年的權利大戰,馬拉松式的爭鬥,如果老公,或者說兒子,在裡面起到一個好的調節作用就很好,但很多時候不容易。

民俗歷史學理論

民俗歷史學者會說這樣的一個文化習俗的轉換很重要,以前強調婆婆尊,媳婦卑。婆婆要管著媳婦,媳婦要孝順婆婆。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歷史、政治、經濟等等方面的原因,強調平等、獨立、相互尊重。最後呈現在不同的地方,婆媳的爭鬥格局就不一樣了。城市裡面會好一點,但是農村裡依然是婆婆佔優勢多一些。但是現在時代的變化,媳婦也已經沒有以前那種文化的意識或禁忌了。這種轉化或者演變使得婆媳衝突的格局更加豐富多彩,形勢複雜。

文化人類學

文化人類學裡有與動物亂倫禁忌有關的理論。大家知道在同一個種屬里,在有血緣關係的個體之間,如果發生性行為,叫亂倫。

如果有亂倫甚至有近親繁殖現象的話,它對生物群體的發展是不好的。所以很多動物,甚至在人類以前就已經發展出了換群,避免近親繁殖,避免亂倫的行為。雌性雄性換群都有,但是最常見就是雌性換群。

到了青春期性成熟以後,雌性離開自己生活的群體,到對方所在的群體。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這樣,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般都是以這樣的方式為主。所以叫男婚女嫁,女方嫁到男方家裡去的比較多,這樣既可以避免亂倫,也可以避免在群體發展衍化過程中因為近親繁殖而變得越來越弱,這樣可以避免雙重的麻煩。

精神分析和社會心理學都會談到戀母情結。現在兒子和母親這麼緊密的關係,媳婦要能夠打入進來,松解開這個關係,確實不太容易。而且做家庭治療的實務也發現如果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獨自把孩子帶大,這樣的母子關係很緊密。女朋友,或者是准媳婦要打進來非常不容易。還是那句話,婆婆種樹,媳婦摘果,婆婆自然很不爽。

發展心理學理論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講,兒子結婚,不管是不是和父母分開住,應該都是第二次分離,第一次分離是分娩。第二次分離是兒子結婚,分家。不同的地方呈現的形式不一樣。有些可能一直沒有分開。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會有這樣的現象。

有人發現婆媳衝突裡面有很多很多緣由,既有經濟因素,也有居住方式,還有文化因素,以及社會影響,等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整體上來講婆婆欺負媳婦,或者是媳婦跟婆婆對著干,這樣的狀況都會有。也有人提出平穩過渡是最好的。

婆媳爭風吃醋,搶奪權利啊,同性相斥,代溝的問題,心胸狹隘,溝通不良,等等都是婆媳關係的原因,這在家庭關係裡面可以說是最複雜、最難處的關係。有人說到底該怎麼辦?有人說我聽一晚上就是想找到策略。

02

實操部分

應該怎麼辦?文化人類學提出這樣的建議:婆婆要無條件地認可準兒媳,而且要給她準備一些好的條件,比如說婚禮,住房,禮物,現金,現在當然是轎車等。我聽到一個說法:說現在結婚的條件基本上是「有車有房,沒爹沒娘」。媳婦希望有車、有房,最好沒有婆婆,但是沒有婆婆,靠男的結婚的時候二三十就有車、有房比較難,這是一對矛盾。說白了,這個生存過程當中有利益之爭、權利之爭奪。如果雙方都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互送禮物,安慰,這是很好的方式,也建議婆婆和媳婦多有一些肢體上的接觸和陪伴,這是文化人類學者的建議。

認知心理學家會認為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很重要。研究發現婆媳矛盾衝突很多的地方,恰恰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地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裡面,婆媳矛盾明顯要少一些,反過來講在婆媳衝突嚴重的地方,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特別少。所以,接受教育可能在你遇到衝突和遇到矛盾的時候,怎麼去解決,怎麼創造性地找到新的辦法來面對這個困境,知識的儲備能夠提供很多線索,這種情況下來講確實是知識決定命運,你獲取的知識越多,思維方法、對策也會越多。

社會心理學提出相互尊重、互不干涉、避免爭吵、物質孝敬和情感交流相結合。還有一個建議:促進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有人說乾脆分開吧,分開住會好一些。我個人覺得這可能不是一個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可能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但是即便人不在一塊,內心深層次的糾結沒有得到梳理、得到呈現的話,還是會有問題。所以解決問題,不是說兩代人分開了就好了,但這確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於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要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弘揚新的文化。政府在各個方面有很好的引領,尤其在農村要樹新風、解決、建立好調解的機制。甚至有人有很直接的建議:媳婦進門,婆婆交權,但我想如果真這麼干,沒有哪一個婆婆願意的,對吧?更好的是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水平。

我作為家庭治療師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家庭治療師認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才是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既然這麼難,對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可能都會持一個比較從容的心態,這個問題並不一定能夠馬上解決,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讓每一個在關係當中的人都得到成長。我們可能把問題矛盾的緣由、現象呈現出來,把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呈現出來,大家一起來探討。但是家庭治療師可能是對系統整體有觀察、有思考、提出建議的人。他可能不是在意於一個具體問題的及時解決,而是在於全面地來看待這個問題,透過這樣的問題裡面看到什麼。

這樣吧,大家有具體的問題我們通過文字來做一點交流。我的講述到這個地方,看下大家有什麼問題,剛才說從家庭治療師怎麼看待、解決這些問題,尤其能夠有具體的案例的內容,我再講一些思路可能會更好一點。有請大家提問題。

03

Question & Answer

問1:家庭治療的書籍推薦。

答:家庭治療的書很多,建議大家不管是百度,還是用什麼,以「家庭治療」作為關鍵詞來搜索。結構式家庭治療,米努秦、李維榕老師的書很多,可以推薦一本《循環提問》,《米蘭系統式治療》,還有一本書叫《家譜圖------評估與干預》。這些是學家庭治療很好的書,也是工具書。還有薩提亞相關的書,還有敘事,策略派的,等等相關書籍。

問2:婆媳關係問題中,丈夫的角色。

答:丈夫的角色是很尷尬的角色,一邊是媽,一邊是愛人,當然都是他很好的資源。但從利益衝突、爭鬥這個角度上來講,他們之間還有潛在的風險。所以丈夫是一個很微妙的角色。說一點不太像治療師說的話,這些人中間的文化、素養、品德、操性,彈性各方面都很好的話,這些問題就很好解決。但如果有的小時候有成長問題,個性也有問題,彈性也有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夠嗆,這樣的話就比較麻煩。

問3:婆媳關係裡面丈夫的處理技巧?

答:我覺得,一些口號裡面提到的解決辦法就很好,對自己的媽媽要繼續孝敬、尊敬、尊重、關切著。對媳婦這邊多表白,兩邊如果同時對他有要求的話,只能說與兩邊都進行良好的溝通吧,使得她們不會在一點點事情上就沒完沒了的衝突。先看兩邊是否能夠很好地相處,如果本身是自己的媽媽,或者還是未來的准媳婦本身個性,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有問題的話,那最好能夠提前預知,提前想辦法也是很好的。到了最窄的地方才去想要怎樣才能過去,當然會很艱難。

問4:怎麼樣能夠在處理婆媳問題時比較公平?

答:這個問題有點複雜,誰都希望被公平對待,但什麼叫公平,各人的理解也不太相同。這種悖論性的問題,或者說兩難的問題提給治療師,治療師也不一定有很好的辦法,只能是把各方的觀點、利益、需求呈現出來,然後敦促大家、協助大家一起來思考、討論。其實我覺得你要說家庭治療師要複雜也不複雜,就那麼多事,就是把觀點、利益、衝突呈現出來,然後促進大家相互之間溝通、交流,最後達成一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滿意,但是相對來講多數人能接受的方案,這可能是比較靠譜的做法。沒有哪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滿意的,這樣的辦法很少。因為你自己的利益需求滿足了,勢必你的對立面,旁邊的人利益會受到影響,所以只能做調和、磨合、商談、協商。

問5:婆媳衝突影響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答:這和我看到的一個案例有相似的地方,真可以討論一下。那個案例是公公、婆婆,兒子、媳婦,加上五歲的孫女一起住。當時就是為孫女要不要喂飯的問題,婆媳起了衝突。其實婆媳問題由來以久,喂不喂飯只是導火索。媳婦的態度非常堅決: 不該喂。婆婆認為作為客家人,媳婦要尊重婆婆的意見。而媳婦覺得,女兒是我的女兒,你少管。在他們的腦子裡都有自己的建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中立的角度來講,當你們的認知觀點不一樣的時候,能夠達成一致的就只能是調和。婆婆說:以後我少管一點。媳婦說:遇到愛孩子的婆婆,我只能說給她留一點點餘地,一九開吧,這是隨口說的。簡單地說家庭治療師不會說你就應該怎麼樣,我們是系統式家庭治療師,我們的作用就是促進平等、尊重、溝通、交流、妥協。

有人開過玩笑,最極端的方式:一直到婆婆離開之前,都聽婆婆的,婆婆打壓媳婦一輩子;或者是媳婦一進門,婆婆就交權。但是大多數家庭是處於兩點,或者說是兩極中間的某一點,媳婦慢慢地往婆婆方向去移動,婆婆也向媳婦靠近。婆媳鬥爭應該說像一個持續一生的拉鋸戰,想一蹴而就,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做好了這種打算,這個問題可能三年解決不了,十三年也解決不了,很可能是三十年的事,或許就不會那麼急迫。還有人開玩笑說,看誰熬得住,當然媳婦熬得住,婆婆熬不了這麼久。只能是尊重婆婆,團結老婆,幾條線用好。如果所有的媳婦都認為只能讓自己得逞的話,恐怕不太好,家庭不是一個人的家庭,兒子也是婆婆生的,沒有婆婆的話,也沒有你丈夫,沒有婆婆生育了兒子,你可能也沒有丈夫,也沒有你的兒子。所以全然滿足一個人的需求未必是好事。

有個問題很有意思,我開始學家庭治療的時候,聽德國人講,要搞清楚界限,不能共生、不能融合,要有邊界,等等。人和人之間雖然有界限,但也還是有感情的,家庭成員和非家庭成員還是不一樣。只強調界限,在中國怕是也行不通。

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家庭主義這種文化還是比歐洲、比美國要強很多。好象我們按照教科書上說的,要把界限搞清楚,我1990年開始接觸這個東西,現在實踐了二十多年,發現照抄照搬根本不好使。我想一個治療師需要注意到他學的理論、技術方法在自己的文化中間究竟怎麼用。這涉及到另外一個話題,有點像所謂的本土化。把外國人講的什麼東西拿到中國來用,趙旭東老師借鑒雲南人的說法叫「土狗學著洋狗叫」,人家這樣叫叫,有時候在中國人當中就不大好使。我們現在的做法基本上有點調和主義,知道一些概念,也知道一些方法,但是可能會結合國情,會發現當你把所有人的利益訴求呈現了,幫助他們通過一些積極的溝通、交流的方式的改變來達成關係的改善,情感的改善,問題就好解決了。關係改善了,情感改善了,有的情況就真的不一樣了。

歌詞里說:因為愛情……可以忘記我姓名,犧牲我自己,就是因為有感情。婆媳之間雖然她們有這麼多不利的因素,但是感性、關係積極溝通交流,關係建立起來了,很多問題都好解決得多。

把媳婦當成外來人,什麼事情都背著我,覺得很苦惱。這是雙方觀念的問題,如果觀念改變不了,就把你當外人,什麼都背著你,怎麼辦吧?

我舉個例子,雖然跟婆媳關係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說把自己做大,把自己做好,自己做強,自己的路就會寬。在大家很擠的地方,你拚命要擠進去,這樣很難。打個比喻,你掙的錢很少,做的事很少,那我就努力。如果掙錢很少,那我想辦法多掙一點,你自己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而不是從他們那裡去摳去鬧去要,這樣會好一點。可以在自己的把控的範圍內。不多計較,有的時候事情多,往往是自己計較比較多。自己努力比較重要,而不是揪著別人,覺得別人應該怎麼樣你。

問6:提出要和我老公睡一張床。

答:是她出來她要跟她兒子睡一張床,還是三個人睡一張床?即便是跟兒子睡一張床,而兒子都結婚了,這個婆婆是有問題的。

最後,在家庭中講的應該是情,不是理。我們講的理都是基於我們從自己生存的角度出發而得出的結論。家庭是個講情的地方,所以平時多溝通、多友善、多奉獻,可能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把路拓寬,讓大家緩緩過,而不是在窄的地方擠。

拖了幾分鐘,主要想跟大家多交流一些。謝謝大家的關注和參與,大家晚安。


推薦閱讀:

試析秦可卿與《紅樓夢》的悲劇主題
祝酒禮儀-主題
主題:專挑難追對象的星座男
如果有7套「衣服」,你會怎麼穿?
誠信主題班會教案

TAG:中國 | 錄音 | 婆媳 | 文字 | 矛盾 | 微課 | 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