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一生的愛情,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

城市

延續一生的愛情,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 Aaron Ben-Zeev 8 小時前

我們已不再企盼激情一生不變,但有些夫妻卻能將愛情進行到底。他們的秘訣是什麼?

Aaron Ben-Zeev是一名哲學教授,原以色列海法大學校長。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是 2008 年與 Ruhama Goussinsky 合著的《以愛之名》(In the Name of Love)。

本文由 AEON 授權《好奇心日報》發布,你可以在 Twitter 上關注他們。

年少時,我被浪漫悲劇深深吸引,比如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1856)以及阿摩司·奧茲的《我的米海爾》(1968)。這些小說發人深思,告誡人們激情消退、真愛逝去後的生活將會怎樣。比如愛瑪·包法利的隕落:她幾度偷情,試圖以此擺脫平庸無味的生活,但卻落得被情人拋棄而且負債纍纍的下場,最終只好服毒自盡。和她一樣,米海爾的妻子漢娜·戈嫩也曾滿懷著激情和夢想,然而卻因為嫁給了一個務實無趣的男人而受到壓抑。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婚姻變得痛苦抑鬱,她的夢想連同她的理智被碾壓得粉粹。

愛瑪和漢娜是一個神話、一個危險的浪漫思想的受害者。這種思想仍銘記在各種儀式和歌曲里:愛可以克服一切障礙(任山再高不可阻擋);愛是永恆的(至死不分離)。這令人心動的浪漫思想假定真愛獨一無二,兩人終將合而為一。心靈伴侶只此一人,戀人屬於一個整體,對方是世間一切都無法替代的。理想的愛情是全心全意、堅定不移、無條件的。無論二人世界之外發生了什麼,真愛永不褪色。

儘管浪漫思想仍有其誘惑力,但相信愛情天長地久的人如今已經不多。其中一種反對觀點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偉大的荷蘭哲學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著作中的思想:情感是人們感知到所處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時的產物。變化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因此熾熱的愛情也必將褪色。

同樣,多項研究一致表明,性慾和強烈的浪漫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大減弱。研究結果顯示,情侶之間的性行為頻率呈穩步下降趨勢,新婚一年後減少到頭一個月的一半,此後繼續緩慢下降,在生兒育女之後尤為如此。這一下降趨勢同樣出現在未婚同居的異性情侶以及同性情侶身上。因此許多學者聲稱,持久強烈的愛情是不常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幾乎都會演變成吸引力較低、性慾較弱的伴侶式愛情。愛是一種權衡,人們普遍認為:我們要麼可以擁有轟轟烈烈的短暫愛情,要麼可以懂得知足、細水長流。絕望的愛瑪和漢娜再怎麼掙扎也是徒勞,因為沒有人能夠兩全其美。

或者她們能做到?新的研究表明,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可能有誤,結婚多年的情侶中有相當一部分仍然深愛著彼此。2012 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心理學家丹尼爾·奧利里(Daniel O』Leary)及其小組詢問了研究對象一個基本的問題:「你有多愛你的另一半?」他們在全國各地調查了 274 名結婚十多年的被試者,發現約 40% 的人表示「非常強烈的愛」(位於七點量表的第七位)。奧利里小組對紐約人也做了類似的研究,結果發現 322 名結婚多年的被試者中,29% 的人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在 2011 年的另一項全國性研究中,交友網站 Match.com 發現,5200 名美國人中 18% 的人說他們擁有持續了十多年的浪漫愛情。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了這些結果背後的可能機制。在 2012 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石溪分校心理學家比安卡·阿塞維多(Bianca Acevedo)及其同事對自稱處在熱戀中的 10 名女性和 7 名男性做了調查,他們的平均婚齡為 21 年。研究人員向被試展示他們另一半的面部圖像,同時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掃描他們的大腦。掃描結果顯示,他們大腦主要的獎勵中樞被明顯激活,這一表現與剛戀愛的人很像,但與伴侶式情侶卻大不相同。

嚴守文化條框和社會規範的同時實現浪漫理想確實充滿了艱難困苦,可人生在世誰會甘願隨波逐流呢?

不得不承認,這些研究發現把我都搞糊塗了。我們真的是浪漫思想的受害者嗎?我們應該停止追求真愛?還是堅持等待靈魂伴侶的出現?在現代社會,這些問題很難回答。畢竟,嚴守文化條框和社會規範的同時實現浪漫理想確實充滿了艱難困苦,可人生在世誰會甘願隨波逐流呢?

我還是選擇支持愛瑪和漢娜。我願意相信浪漫思想,接受它「真愛永恆」的核心假設。儘管這可能會被視為刻奇文化的陳詞濫調,但它實際上是背離許多心理學研究和大眾共識的激進思想。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就不得不調和支持斯賓諾莎觀點的石溪分校研究和我的研究,看看情感到底要不要求改變。我想我可以通過區分淺薄的浪漫體驗和深刻的愛情來達到這個目的——前者以性吸引力最為重要,後者則以共同體驗和個人成長為推動力。我推斷,兩種形式的愛都很熱烈,但只有一種能夠長存。

首先,我對比了激烈的情緒(如憤怒)和彌散的情緒(如悲傷)。彌散情緒不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某種激烈情緒,它還會對我們的態度和行為產生永久性的影響。一陣憤怒可能會持續幾分鐘或者更長,但失去愛人後的悲痛卻久久揮之不去,渲染了我們的心境、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同樣,在愛情領域我們也可以區分兩種現象:浪漫的強度和浪漫的深度。前者表示激烈情緒的瞬間值。後者則體現為強烈的愛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頻繁而急促地發生,並在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共鳴,有助於個體的成長和興旺。

但是浪漫的深度不僅在於持續時間,它還牽扯到複雜性。拿音樂來打個比方。1987 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心理學家威廉·蓋弗(William Gaver)和喬治·曼德勒(George Mandler)發現,人們越是經常聽一種音樂,就越發喜愛它,一直達到某個轉折點。太過熟悉容易產生厭倦,簡單的曲調尤其如此。越是複雜的音樂,感覺無聊的可能性就越小。

和音樂一樣,愛情也是如此。戀人的複雜程度是決定愛情是否歷久彌堅的一個重要因素:簡單的心理對象可能曝光較少,複雜的對象則可能曝光較多。複雜的心理個性更可能激發戀人深刻的浪漫愛情,而即使是最強烈的性慾也會漸漸變淡。性慾會因變化和新奇被提振,因熟悉被稀釋。如果對方以及戀情本身是多方面、複雜的,浪漫的深度便會隨著熟悉度的增加而加深。

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在其 1971 年出版的著作《天鈞》(The Lathe of Heaven)中寫道:「愛情不是像石頭一樣靜靜地呆在那裡,而是像麵包一樣必須由人不停地製造、再製造,讓它時刻新鮮。」事實上,愛情之所以深遠正是在於我們與戀人分享著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大量共同的活動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並且可以塑造我們的人格。淺薄的活動則只能在表面上影響我們的生活,這種影響來得更直接,但範圍有限。

浪漫深度和浪漫強度的區別可以聯繫到亞里士多德對實現幸福感(eudaimonic well-being,即實現個人潛能)和享樂幸福感(hedonic well-being,即沉浸在稍縱即逝的快感之中)的區分。2004 年,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學家卡羅爾·萊福(Carol Ryff)整理了多項研究,總結了實現幸福感與心血管、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健康的生物標記物,以及疾病抵抗力和恢復力之間的關係。她發現,實驗室中,實現幸福感與較低水平的唾液皮質醇(壓力大的一個標誌)、較低水平的促炎細胞因子(可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較長時間的快速眼動睡眠(關係到深度休息和夢境)有關。同時,對於體會到實現幸福感的個體,與阿爾茨海默氏病、骨質疏鬆症和關節炎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水平也較低。

淺薄活動,如隨意性行為、閑聊、看電視,可能是令人愉快的,即使它們對我們的長遠成長用處不大

作為實現幸福感的動力之一,深刻的愛情起到了很大作用。亞里士多德認為的人類成長不是感覺到淺薄快感的暫時狀態,而是指在人生軌跡上實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淺薄活動,如隨意性行為、閑聊、看電視,可能是令人愉快的,即使它們對我們的長遠成長用處不大,如果過量甚至還可能帶來危害。另一方面,深刻的愛情和幸福感要求最佳的運作狀態,使必要能力和內在活動在一段持續時期內保持系統化。這就是稍縱即逝的快感和持久的珍愛之間的差異。只要伴侶一直在成長,激情至少停留在中等強度,深刻的愛情就能經久不衰。浪漫的深度可以抵消時間對其強度的磨損。

然而,深刻的愛情也可能一去不返。愛人可能改變,境遇可能左右情懷,化學吸引可能消散得過多而無法令激情永存。

為掌握風險的計算,我們可以先回頭看一些基本的愛情數學,其中心在於兩個變數。第一個變數或「評估方式」是性吸引力,第二個是「值得稱讚度」(praiseworthiness),即對幽默感、誠實、創造力等對方身上令人欣賞的特質等個人特徵的積極評價。浪漫愛情一方面要有性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有情誼。這些要求是愛情的底線,沒有它們就根本談不上愛情。

美麗迷人的女子可能希望別人不只愛她的容貌,還愛她的一舉一動和個人特質。平凡女子則可能相反,她希望愛人能像看中她的善良或智慧一樣珍視她的外表。如果愛人對她說:「你長得太丑,我對你沒性趣,但是你的聰穎足以彌補一切。」她會非常生氣。葉芝 1933 年的詩作《致安妮·格雷戈里》(For Anne Gregory)中的女子就希望有人不是因為那頭金髮愛上她,而是因為她這個人才愛上她。一位老者對她說:「親愛的,只有上帝,/會只因你而愛你/而不是因為你這頭金髮。」

浪漫愛情的這兩種評估方式不是相互獨立的:對伴侶特徵的積極評價受到吸引力的極大影響。哈佛醫學院認知學家南希·埃特科夫(Nancy Etcoff)在她 1999 年的著作《美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清楚表明,吸引力大大影響了對個人智力、社交能力和道德的評價。這就是「吸引力光環」:面對漂亮的人,你會覺得她在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因此,長相出眾的人更容易通過面試,並且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如果愛人更看重智慧和社會地位等值得稱讚的特質,則情況正好相反。此時,富有、出名或強大將喚起更強烈的性慾。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愛人在各個方面的分數也會變化。短期而言,吸引力權重更大,但再往後發展,值得稱讚度的重要性將逐漸趕超上來。不論何時,兩方面任意一個得分不夠都將帶來不滿,我把這種感覺稱為「浪漫的妥協」。

即使在愛已很深時,如果感覺自己做出了太多妥協,也會誘使我們去追求新的東西。美劇《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中,有人問主人公艾麗西婭·弗洛里克(Alicia Florrick)是如何讓愛情保鮮的。她答道:「我想這不只關乎於心。有時候心也需要引導。」有幸擁有最深刻愛情的夫妻從不、至少幾乎不需要引導他們的心。他們可以自由地追隨相愛的心意,因為他們已經將心徑直朝向了那段他們無論怎樣都想維護下去的感情。可我們其餘人卻是在通過妥協維持和愛人的關係。我們放棄了浪漫價值,如浪漫的自由、強烈而有激情的愛,以此來換取非浪漫價值,如生活舒適、不用為錢發愁。然而,吸引力和值得稱讚度的總分減少得越多,妥協就越大,我們也就越嚮往當初沒有選擇的那條路——追求浪漫的自由,或愛上另一個人。

妥協就越大,我們就越嚮往當初沒有選擇的那條路——追求浪漫的自由,或愛上另一個人

浪漫的妥協給永恆的愛製造了兩大障礙。其一是接受愛人不好的方面,比如魅力不足或不夠聰明。這是每一種妥協都包含的部分,往往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人無完人,我們也沒有多少辦法。其二是放棄尋找更好伴侶的機會。這往往更難抗拒,因為這更多地在我們控制之中。考慮到現代社會誘人的選擇越來越多[借梅·韋斯特(Mae West)之言:「男人那麼多,時間那麼少」],浪漫的妥協以及進而不滿足於自身命運的問題愈發嚴重,甚至成為實現或維持深刻愛情的主要障礙。

事實上,2012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賈斯汀·拉夫納(Justin Lavner)及其同事研究了報告婚前出現「膽怯」(表明妥協)的女性。有婚前疑慮的女性離婚次數比沒有婚前疑慮的女性多 2.5 倍,而沒有離婚的也更多地表示婚姻生活並不如意。我們不應該因為有這樣的疑慮就總是拒絕結婚,因為絕對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們還應考慮它的性質和程度:在戀情剛開始時,疑慮主要圍繞著浪漫的強度、吸引力和性慾。過了幾年,妥協的重點轉移到善良、智慧等有助於我們興旺的品質上。對後者的憂慮更值得關注,因為不能彼此互助的情侶會禁不住從外界尋求滿足。

愛情的道路常常是崎嶇坎坷的。每一次起程之後,激情總會被一點點消磨。浪漫思想最絢麗、最險惡的期盼即戀人必將融為一體。然而即使相愛之人沒有妥協,即使他們都有所成長,兩人的戀情也會被這一完全錯誤的觀念擊得粉碎。這一觀念的一部分來自柏拉圖,他將愛情描繪為尋找我們失去的另一半的過程。然而這種連體嬰兒式的愛情觀意味著個人自由及自我的喪失,而這兩個要點是讓深刻愛情得以繁榮所不可缺少的。

愛不是把對方佔為己有,愛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點點滴滴。愛是對話式的

在即將出版的《你我之間》(Zwischen Ich und Du)一書中,巴塞爾大學哲學家安潔莉卡·克雷布斯(Angelika Krebs)延續了馬丁·布伯(Martin Buber)1923 年的著作《我和你》(I and Thou)中的觀點,頗有說服力地指出,愛不是把對方佔為己有,愛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點點滴滴。愛是對話式的。在情感和實際生活中什麼對成長重要這一問題上,彼此會達成默契。

這種戀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營造出好處多多的和諧氛圍,不僅有助於個體成長,更會促進其向上攀升。戀人可能會發展出對音樂或戲劇的相似喜好,甚至著衣風格也漸漸相同。這種戀人常常表示他們經常不謀而合,或者對方還沒開口就知道要說什麼。但即便如此,兩個人也不會融合,他們這是在共享。深刻愛情帶來的滿足不是佔有,而是成長。戀人不是你個體的延伸,而是你的夥伴,和你一起不斷豐滿地生活。

文學作品中,列夫·托爾斯泰 1877 年所著的《安娜·卡列尼娜》為此指明了方向。對渥倫斯基的愛戀讓安娜痛苦萬分、受盡折磨,最終卧軌自殺。作為對比,列文和吉提的戀情終得善果。列文情感的深刻性和開放性不同尋常,他相信「世間只有一個人能夠給予他生活的全部光明和意義。那就是她——吉提。」儘管如此,他們的愛情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吉提一開始拒絕了列文,她要等另一個情人。吉提和列文終於走到一起後,他們也會爭吵。這裡要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即使愛情贏得勝利,在小說亦或生活里,它也總是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地帶。要想取勝,相愛之人要誠實而富有同情心,但又需尊重個人,永遠不去想主宰對方。他們複雜的愛情既深刻又開放,他們共同的生活和激情使雙方都得以成長。

儘管近年來譏諷之言沸沸揚揚,還是阻擋不了深刻的浪漫愛情展翅高飛。想要深刻的愛情,不必要求愛人出類拔萃,兩人相處融洽即可。找到了合適的人選,激情會因深度而非強度被激發。如此一來,愛情也便地久天長了。

翻譯:熊貓譯社 於義

題圖來自 視覺中國


推薦閱讀:

喋喋不休的女人背後都有個沉默的男人
讀李白|「望廬山瀑布」背後的故事
德國「淫都」背後:49元嫖客可以為所欲為
國人被千萬名車「忽悠」的背後
問題生的背後必然有問題家長

TAG:愛情 | 秘密 | 一生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