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不能靠國家 只能靠自己

養老:不能靠國家 只能靠自己2013.09.17 總第652期 編輯:魏巍近期,一系列有關養老的政策和爭論成為了輿論的熱點。先是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提出「退休年齡不變,仍為50歲,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的建議,接著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也就是要推進所謂的「以房養老」。種種的爭論背後,隱藏著難以忽略的擔憂:未來,誰來給中國人養老?[詳細]鳳凰視點靠國家?國家卻想著推遲退休年齡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最新的預測預計,未來中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將不斷加速增長,到2020年底,中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將從2010的11.4%上漲至16.7%,增長了46.5%。中國的老齡化之迅速,遠超大多數已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從 7%提升到 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 45 年以上的時間,中國只用了27年便完成了這個歷程。在數量如此巨大的老齡人口壓力下,之前所承諾的「養老靠國家」恐怕沒那麼容易實現。

在數量如此巨大的老齡人口壓力下,之前所承諾的「養老靠國家」恐怕沒那麼容易實現。養老金缺口巨大,我們交的錢都哪兒去了?老齡化人口激增,帶來的首要結果就是領取養老金的人口越來越多。然而,養老金的情況似乎並不樂觀,根據中國銀行發布的《重塑國家資產負債能力》,按照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儘管中銀團隊負責人隨後出面澄清18.3萬億元的缺口,並非指現金流,而是按照資產負債的演算法計算存量債務,但將這些數字聯繫在一起,但仍就引起了民眾的質疑。其實,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現收現付是很多國家養老金管理中共同的選擇。現收現付也就是把年輕人交納的養老保險交給領取社保的老人,這些年輕人老了以後又由下一代人來養,它比較好聽的名字是「一代人與一代人的契約」,被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譏為「最大的龐氏騙局」。不過,一旦經濟下行,現收現付仍然滿足不了支出,養老金的缺口就會不斷增大。中國正處在老齡化過程中,以後適齡勞動者越來越少,退休者越來越多,養老保險的支出還將越來越大,收入也將越來越少。推遲退休就圓得上這「龐氏騙局」嗎?現代社會所實行的「積累式養老金基金」制度很容易給人一種誤解,讓人們以為自己的養老金真的是來自自己在勞動期間繳納的養老金基金,是自己在養活自己。實際上只要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這不是事實。個人和企業合起來繳納的養老保險也不到工資的30%,大學本科畢業六十歲退休的話,繳納的期限也就只有38年,一個人所繳納的費用也就只能負擔十年左右的生活,這還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當然養老金基金會被用來投資以求增值,但是投資是有失敗風險的,誰也無法保證肯定會增值,所以依靠自己所繳納的養老基金來養老是不現實的,不夠的部分就只能依靠其他社會成員所繳納的養老基金來補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社會化養老」就是一種龐氏遊戲,但如果運作的好,社會成員的年齡構成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這個龐氏遊戲也不一定就肯定破產。面對巨大的養老壓力,首當其衝的就是「延遲退休」。儘管專家們一再強調「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供給衰減」,但民眾更傾向於把延遲退休和緩解養老金缺口聯繫起來。面對巨額養老金缺口,既不能提高參保人員的繳費標準,又不能降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趨勢下,相關部門很自然想到了延遲退休。按照「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課題組測算,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收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200億元相對於18.3萬億的敞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難怪有人質疑,「養老金」制度是最大的龐氏騙局。「一國兩制」:不參加養老保險的公務員退休後反而拿的更多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佔工資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機關和事業單位未納入社保體系,不用個人交一分錢,退休時養老金卻是前者的3倍。這種不公平成為目前人們反對延遲退休的主要原因。以北京為例,2011年北京市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為56061元,月平均工資為4672元。若按上述繳費15年計算,每月的養老金只有934.4元。即使按30年的繳費計算,每月養老金也僅有1794元。而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平均每月退休金為4000元~5000元,達到個人退休前工資水平的80%。實際上,普通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而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並不參加養老保險,由財政單獨保障,其養老金替代率高達80%,算上各種名目的補貼,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達到90%以上。這就是養老雙軌制。靠社會?社會承載不了這麼多老年人當國家可能承擔不起那麼多老年人的撫養責任時,「養老產業化」、「養老社會化」就適時出爐了,這個思路與90年代末的國企改革並無兩樣。只是本就步履蹣跚的「社會化養老」能否容納下這麼多的老年人?「產業化」又是否是在壓榨老人最後的一點資產和價值?楊燕綏的退休論忽視了找不到工作的老年人楊燕綏教授退休論所引起的風波實際上就是一個「皇帝的新裝」的現代中國版,當「男性60歲退休,女性50或55歲退休,以後領取退休工資享受第二人生」這件「皇帝的新裝」被剝下來了之後,大家都不願意承認「社會已經無法承受現行的年金制度」這個嚴峻的現實,而只管去咒罵那說出了實話的楊教授,但問題是楊教授說的事實,怎麼樣咒罵楊教授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當然楊教授的有關「養花洗衣服」之類的比喻是有點不太合適,但那只是楊教授的表達能力的問題,她說出了一個事實——夕陽事業,也就是說養老事業將來還可能是吸收大量勞動力的產業呢。但真到了那個時候,有那麼多老年人都能找到園丁或者護理的工作,因為那時候的老人們還付得出請園丁或者護理的工資嗎?即使老年人領到退休金,現在的養老機構也是一床難求從目前來看,在養老公共服務方面,中國也依然是步履維艱。根據2009年的統計,北京市有226多萬老人,其中有9萬多人有進養老機構的意願。但是,北京市在2008年的時候只有3萬多張床位,與社會需求的9萬張床位有巨大的差距。不僅是北京,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養老機構都是一床難求。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有38060個,床位只有266.2萬張。而根據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給出的數據,到2010年年底,養老機構的總床位數是266萬張,平均每100位老人佔有1.5張的床位。這個比例是相當低的。如果真的將社會化養老作為一條主要的路徑,那麼在排除經濟、情感等各方面因素之後,現有的社會化養老機構的規模也遠遠達不到社會老年人的需求。「一床難求」將可能成為未來社會化養老的關鍵詞。以房養老,70年的產權下夢想照不進現實在種種現實困難下,可能是很多老年人一輩子攢下的資產——房子,就成為另一樣被盤算的東西,「以房養老」也就適時推出了。「以房養老」本質上是一種「倒按揭」,但是在中國特有的「70年產權」制度下,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老年人都缺少「以房養老」的動力。雖然2007年出台的《物權法》已經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但「自動」並不意味著「無償」。如果70年產權到期後,抵押房屋要有償續期,那麼續期費用將是一個巨大的未知風險。這種不可能在短期內掃清的障礙,使得中國大多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不會對「以房養老」太感興趣。對於中國的老年人來說,一輩子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半投在了房產上,「以房養老」雖然能夠為他們提供養老貸款,但是房產最終將被金融機構收回而不能留給子女,同時還要在養老院頤養天年,不能享受兒孫滿堂、子女繞膝的快樂,這令他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甚至有人提出,「與其為了花養老貸款而讓銀行拿走自己的房子,倒不如乾脆趁早賣掉房子,花自己的錢。」靠自己!未雨綢繆才能老有所依為何一提「養老保險」,就覺得非國家參與不可,公民自身無力養老?這一觀念的構成既有觀念原因,也有現實因素。其實搞強制社保以前,老百姓自己仍然會「積穀防荒」。所有的承諾都可能在現實的壓力下化為烏有,讓自己過一個不那麼揪心的晚年,還需要早作打算,未雨綢繆。養老靠社保,很可能不如靠自己在觀念上,相信「養老是國家的事」似乎也和計劃經濟養成的思維習慣有關,其實國家從來不是公民養老的主要保障,也不可能成為其主要保障。「國家讓老年人老有所養」雖然看上去很美,但事實上很少有哪個國家的老人不是靠自己家庭的投資和積蓄,而是靠政府發放的養老金來維持晚年生活。大多數西方國家養老金繳納比例和領取金額都並不大,美國老人的養老金水平也僅僅是一個月三四百美元,約佔美國人平均工資的1/10,即使在美國的低收入家庭,養老金在老人月支出中也很少能佔到30%。然而,由於退休者往往都有一大筆積蓄,他們甚至相對在職工作者更加富有,在老齡化社會,這些私人養老金的投資和消費帶給經濟新的增長動力,被稱為「第二次人口紅利」。簡單地說,養老保險必須讓投保者拿的比付出的多,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但是政府並不願意用公共財政為此埋單,而希望社保資金自己可以錢生錢,這也並不是不可能,問題是政府又不願意讓投保人自己選擇最高效的資金管理者,而只允許把這些錢交給自己設立的管理部門,最後的結果就是,由於管理不善,勞動者不得不交納更多的保費,或者退休年齡一再推遲。國家不該是養老保障的主體,應給公民更多選擇權更值得借鑒的是智利的養老金私有化改革。20世紀70年代末智利「部分積累」模式的養老保險情況和今天的中國類似,實際上已經是「現收現付」模式,並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1980年底,智利政府宣布執行新的養老金制度,其內容包括:每個參保人建立一個獨立的養老保險基金賬戶,賬戶中的資金交由私營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進行投資運作,參保人可以從眾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隨意選擇。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只有當養老金管理公司經營不善宣布破產時,政府才最終出面彌補資金缺口。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養老基金資產獲得的投資收益率越高、服務越好,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將自己的養老保險賬戶交給該公司管理,而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運營的養老保險金越多,獲得的管理費也就越多。智利自1981年實施養老金私營化改革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養老金不僅擺脫了虧空,而且還為基金管理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這些基金管理公司不僅幫政府甩掉了養老金的財政壓力,轉過頭來還降低了個人的繳費率,提高了個人養老保險回報,在智利,甚至保險人死亡之後的養老賬戶結餘也並不「歸公」,其配偶和子女有權繼續領取直到領完為止。政府應當更專註人口和養老政策這三十年來實行的強制性計劃生育破壞了中國社會成員的合理年齡結構,使得中國社會急速老齡化,中國成為了世界獨一無二的未富先老的國家,當初倡導的口號是「一對夫婦一個孩」,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個勞動人口除了要負擔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之外,還要負擔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雙親,很可能還有雙親的雙親,早些年在六位大人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小皇帝」們現在面臨著為六位老人養老送終的艱巨任務。在日本剛剛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候,政府就開始進行各種政策研究,日本早在1963年就推出了倡導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全面推廣老人保健設施。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嚴重,2000年4月日本開始實行「看護保險制度」。同樣,對於處於老齡化的中國來說,政府對於人口政策的調整和養老政策的制訂才應該是主要的方向,而不是盤算著怎樣算計老年人的那點退休金和房產。要把有關養老的所有的問題都攤到桌面上來談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或者得出無解的結論,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不僅美國和智利模式離我們很遠,以目前社保資金的缺口看,退休離我們也正在越來越遠。

調查1.你能接受延遲退休嗎?能不能說不清2.面對養老問題時,你覺得應該依靠誰?靠國家,按時發放養老金靠社會,到時住進養老院靠兒女,養兒防老不能變靠自己,未雨綢繆才能過得好說不清點擊查看結果>>

鳳凰評論 官方微信微信掃描二維碼每天獲取精彩資訊分享到:相關議題社會化養老的可能與不可能我們的養老金哪兒去了?以房養老 夢想為何照不進現實往期自由談

開徵擁堵費:治得好北京擁堵嗎?

抓捕造謠者:為何總是尋釁滋事罪

法醫退會:劣幣為何總能驅逐良幣
推薦閱讀:

普通人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呢
貨與色的末世貴胄---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2017,請為自己而活
生命不止是自己的
自己找罪受的五名星座

TAG:國家 | 養老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