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美文:人生就是苦難和喜悅串起來的 (石默)

人生就是苦難和喜悅串起來的 石默

生命的進程是什麼?是波折,是磨難,是人在生命的長途中,對智慧的求索,對存在的積澱,對頓悟的催生,也是對「一草一木,比涵至理」的記錄。一個「壞孩子」常常出現在史鐵生的童年記憶里,這個壞孩子身材瘦小,不驚人,卻令許多比他高大強壯的孩子畏懼,因為他有一種本領,他能把不聽從他指揮的人孤立起來,而沒有一個孩子能承受得了被孤立後的處境。他就像黑幫的老大,孩子們對他唯命是從。童年的史鐵生在經歷了孤立後,把心愛的足球貢獻出去,因為那個壞孩子最愛踢球。這樣換來了壞孩子和他的「特別」關係,可隨著足球慢慢破損,他們間的「友誼」也隨之結束。《故鄉的衚衕》里史鐵生坦言「因為他,我學會了諂媚和防備,看見了孤獨」。孤獨穿透了他的整個童年,甚至更久。

孤獨使得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彷彿一下子拿走你塵世間所有的依靠,尤如《基督山伯爵》中的鄧蒂斯忽地一下被置於無人的荒島暗牢。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太多隔閡,彼此間無法徹底敞開心扉達到心靈的溝通,這使人落入不斷的孤獨苦楚無助,「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於是在《禮拜日》中,我們看到了母女互不理解,夫妻間默默無語,生活在無休止的干擾躲避之中。這就是人的局限,「人的有限性也決定了孤獨無助是人」,史鐵生認為這是人類廣義的殘疾。「殘疾,並非殘疾人所獨有。殘疾即殘缺、限制、阻障。名為人者,已經是一種限制。」

他不停地追問這樣一個悖論:人的本性傾向福音,但人的根本處境就是苦難或者殘疾。他曾經一遍遍進行「好運設計」,然而不論怎樣設計,最後也會沮喪地發現它並不存在: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什麼?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幸運?要是沒了惡劣和卑下,善良和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他終於發現:這是一個因苦難而有差別的世界,如果你被選擇去充任那苦難的角色,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自身需要它。人生就是這樣苦難和喜悅串起來的,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地走過來的。當然,人們希望喜悅的事越多越好,最好永遠是喜悅更好。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遠是春天,人生也不可能是喜事連連。

在《自言自語》中他揭曉了人生的人的三種根本的困境:一是孤獨,人生來註定只能是自己,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二是痛苦,人生來有無窮的慾望,而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慾望的能力;三是恐懼,人生來不想死,但總是要走向死亡。這些困境是永恆的、無法克服的,它們構成了虛無感的人生背景。每一種困境都意味著生命的殘缺,人生註定是殘缺的、荒謬和不圓滿的,如果沒有孤獨,愛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沒有慾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實現慾望的歡樂;如果人永遠不死,那麼人生就象波伏娃的名著《人皆有死》中那個死不了的福斯卡那樣,變得乏味透頂。

「人既看見了自身的殘缺,也就看見了神的完美,有了對神的敬畏、感恩、與讚歎」。世事人生,似乎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的,上帝用雙手托起了芸芸眾生,沒有一絲的輕蔑。該上天堂就不朽、永生,該下地獄就懺悔、贖罪,一切都是為了悲憫與庇護。「上帝不許諾光榮與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恰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上帝存在。命運並不受賄,但希望與你同在,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苦是良方,難是磨刀石,希望是力量,這就是救贖之路。

承認人的殘缺並質疑苦難,人性之樹才能拔節而起。


推薦閱讀:

美文14
你的世界,是我永遠無法抵達的岸【情感美文】
【情感美文】婚姻這杯酒誰喝誰得醉
掬一抹花香,醉舞在塵世之外【美文欣賞】
美文雅集 (24)

TAG:人生 | 苦難 | 喜悅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