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牆靜蹲練習可增肌力
□李艷鳴
人們大多都說,膝蓋要省著點用,但肌肉肌力下降卻被嚴重忽視。腰肌廢了當然腰痛,而大腿肌萎縮了,韌帶保護不了膝蓋,那膝蓋痛也好不了。因為,膝關節周圍有眾多韌帶保護,使得膝蓋穩定能支撐全身重量,如果久坐或不鍛煉,肌肉沒勁了,保護膝蓋穩定功能也就出了差錯。所以,中老年人每日貼牆靜蹲練習可增加肌力,減少膝關節損傷。
靜蹲減輕髕骨壓力膝蓋傷病是人們最常面臨的病痛,強化關節附近肌肉為最佳辦法,而靜蹲練習可增加大腿前方肌肉力量,從而減輕髕骨在半蹲時受到壓力,這樣就可起到保護髕軟骨作用。如堅持鍛煉,既可起到預防膝關節疾病作用,也可對已患病患者起到很好治療作用,而因靜蹲採用靜止不動鍛煉方式較易堅持。
練習靜蹲前先拍片
靜蹲練習雖可有助修復膝關節損傷,但這種鍛煉卻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人之所以能奔跑、跳躍、活動自如,關鍵在於關節。骨頭間有關節相連,關節既能摺疊彎曲又能伸展自如,使肌肉能帶動骨頭做出各種動作,而關節軟骨是一種光滑、彈性極高的物質,覆蓋在關節表面可保障關節在關節運動活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關節軟骨也有「保質期」,隨著年齡增長,軟骨軟化、磨損甚至脫落、缺失。沒有了軟骨緩衝與保護,骨與骨間摩擦越來越厲害,關節就會出現疼痛、僵硬、腫脹等,久而久之,人就會失去活動能力,嚴重者甚至需要長期卧床。倘若膝關節軟骨已嚴重磨損,再強行練習靜蹲,只會加重膝關節負擔,使疼痛更加嚴重。因此,大家練習靜蹲前,應先到醫院做膝關節影像學檢查,明確自身膝關節健康狀況是否適合靜蹲。靜蹲練習適宜在膝關節未出現疼痛等不適癥狀前開始,這樣才能有效修復膝關節損傷。
花式靜蹲學起來靜蹲練習可起到修復調節整個膝關節功能,對膝關節及周邊肌肉韌帶損傷有很好康復作用。練習時要精神集中,動作自然放鬆,早、中、晚各堅持1組,日久自會看到益處。
靜立平衡半蹲:身體站直,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標準角度是腿後夾角135度,具體角度要根據自己情況來調節),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起身後慢走放鬆。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鐘。
靜立後靠半蹲:身體站直,背部貼近牆面(任何固定物體均可),挺胸抬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慢慢下蹲,背部不可離開牆面,直到膝關節有酸脹感時停住不動(腿後夾角不可低於90度,具體角度要據情調節),直到雙腿酸脹明顯顫抖為止,起身後慢走放鬆,3次為一組,每次間隔1分鐘。
損傷後靜蹲練習
兩腿分開,兩腳間距離比肩膀稍寬,身體保持直立,不能向前傾,此時雙膝開始彎曲下蹲,雙膝彎曲角度據患者身體狀況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體狀況及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達到屈膝90度;如果患者身體虛弱,大腿肌力弱,雙膝輕度屈曲即可,這時半蹲位置較高,患者較省力,可隨著鍛煉大腿肌力增加,再增加屈膝角度。每位患者下蹲時會有個疼痛角度,有的蹲到30度疼,有的蹲到60度或40度疼,練習靜蹲時量好避開疼痛角度。如果蹲到30度疼,可繼續向下蹲到60度避開30度疼痛角度,反之亦然。
每人一次下蹲持續時間均差別很大,以蹲到不能堅持為止,兩次下蹲間休息一分鐘,不要休息時間太長。接著練習第二個靜蹲,這樣周而復始,連續半小時為一次靜蹲練習。根據自己身體狀況決定練習次數,每天宜練習1~3次。當疼痛治癒後,適當增加每次靜蹲時間5~10分鐘,可有助於鍛煉膝關節附近小肌肉群。
靜蹲練習方法和技巧1.掌握合適高度:找到適合自己練習下蹲角度後,應該記住這個角度繼續練習一段時間。如果每次角度不同,一次高一次低就沒辦法掌握練習量了。按照自己練習的下蹲角度練習一段時間,肌肉力量提高到可輕鬆完成5次後,就可調整下蹲角度,使下半身蹲得更低點,練習強度就會增加得更多。可見,控制下蹲角度需循序漸進,逐步降低下蹲角度。
2.根據需要控制時間:如果希望提高耐力可蹲得高點,屈膝角度小點,每次蹲到力竭為止。所謂力竭,就是實在沒有力氣了蹲不住了。這樣每天練習3~5次,每次間隔l~2分鐘。
3.蹲低增強肌肉力量:如果是希望提高絕對力量,增大肌肉體積,就可蹲低在90度附近,這樣就會很快達到疲勞力竭。找到大約只能堅持1~2分鐘就力竭角度,1~2分鐘為一次,間隔15~30秒,5~l0次連續練習即可。需要注意,不要認為蹲得越低強度就也大,屈膝超過100度後力量就會減小,股四頭肌受力反而變小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