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著名道觀、道長簡介(一) – 國學網

  (五)衰微期

  清以後,道教基本已經停止了發展。清代開始,滿清統治者信仰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但為了統治全國,對傳統的道教又不得不加以利用。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道教更是衰微。順治入關後,從籠絡漢人出發,對道教較為寬鬆,基本上沿襲明代加以保護;康熙對道教開始採取兩手:一方面明確規定取締巫師、道士的跳神驅鬼活動,違者處死;延請者也要治罪,這對符籙派正一道打擊特別大。康熙二十二年(1683)詔諭吏部:「一切僧道,原不可過於優崇。若一時優崇,日後漸加縱肆,或別緻妄為,爾等識之」(《清實錄》第五冊132頁)。康熙二十六年又詔諭:「至於僧道邪教,素悖禮法。其惑世誣民尤甚。愚人遇方術之士,輒以為有道,敬之若神,殊堪嗤笑,俱宜嚴行禁止」(《清實錄》第五冊385頁)。另一方面,又屢屢加封正一道天師:康熙二十年,授54代天師張繼宗為正一嗣教大真人;康熙三十三年,令其進香五嶽;康熙四十二年,又授張繼宗光祿大夫品秩,並追贈52代天師張應京、53代天師張洪任為光祿大夫;康熙52年,又賜帑修葺龍虎山大上清宮。繼後的雍正由於登基前的繼位之爭和登基後改詔傳言,極力欲爭取民心,是清代帝王中最為優待和重視道教的一位,他從「三教同源」角度,主張儒釋道都為其統治服務。但從乾隆起,對道教的貶抑越來越厲害。乾隆先是宣布藏傳佛教為國教,道教為漢人宗教。道教首領的地位一再被加以降貶,對道教的限制活動亦不斷增強。道教的組織活動漸趨停滯。乾隆四年(1739)下令:「嗣後真人差委法員往各省開壇傳度,一概永行禁止。如有法員潛往各省選道士,授籙傳徒者,一經發覺,將法員治罪,該真人一併議處」(《清朝續文獻通考》卷89)。也就是說,正一道只能在龍虎山一帶傳授,嚴禁到外地發展道徒。乾隆五年,正一道天師到京祝皇帝萬壽節。鴻臚寺(禮賓司)卿梅谷成上疏:「道流卑賤,不宜濫廁朝班」,於是傳統的朝覲制度已被廢除。另外又下令廢除多年來由道士擔任太常寺樂官制度,改由儒士擔任。嘉慶道光年間,道教地位的貶抑波及龍虎山道官。:嘉慶九年龍虎山提點由二品降為三品;嘉慶二十四年,則降為五品;道光元年(18212)則降為六品。並下令:「如有私鈐執照發給法官,及用空白札付向各省選考道士,並容士民投充掛名等事,該法官及投充人,從重治罪」(《清朝續文獻通考》第一冊,8494頁,商務印書館,1936)。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在宗教政策上實行信教自由,道教得以合法存在。但民國政府對道教沒有財政上支持支持。民國元年,江西省督政府即取消龍虎山天師正一真人封號。袁世凱復辟時,雖曾封62代天師張曉初為「正一嗣教大真人」,但隨著袁世凱皇帝夢的破滅而破滅。嗣後,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內憂外患加劇。道教更失去外部生存發展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7年,中國大陸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管理中國道教內部的事務。文化大革命中又毀於一旦,道觀、道教文物被毀,道士被逐出,組織被解散。文革結束以後,道教才開始恢復正常的宗教活動,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並不多。

  目前中國大陸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近10萬人,其中住觀道士約3萬人,散居正一派道士約6萬多人,登記備案的道教活動場所3萬多座。道教組織有中國道教協會、省一級地方道教協會、地區(市)一級地方道教協會。大陸法嗣張繼禹,1962年9月25日生於江西貴溪縣上清鎮天師府。的父親張寶訓,是個裁縫為張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孫。祖父張祥之,為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之胞弟(排行老大),張繼禹現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師張恩溥攜子張允賢和堂侄張星景輾轉到達台灣,並帶走家傳印、劍。1950年,張恩溥成立「台北道教會」和「台灣省道教會」,並自任理事長。1968年成立「中華民國道教會」,張恩溥當選為理事長。張允賢來台後因心臟病早逝,1969年張恩溥去世後,由張允賢奶媽的兒子張源先代理掌教,2008年張源先去世,由張星景兒子張道禎正式接掌第六十四代天師之職,居台灣嗣漢天師府。台灣道教基本上隨著早期的漢人移民而來到台灣,日治時代末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且導致台灣道佛不分的情況。現據台灣民政部門統計道教乃為台灣第一大宗教。

  香港的道教主要有先天道、全真道和純陽道三大派別。1961年6月,香港成立道教聯合會,由香港各道堂代表組成,是目前香港最大的道教組織。

  清代著名的道士是婁近垣,他是唯一受到清廷優待,也是正一道唯一有著述傳於後世的道士。另有全真道道士王月常,他雖未獲清廷重用扶植,但他振興了全真道,使全真道走向了民間。近代則有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陳攖寧。

  二、道教的信仰、神祗及道術

  (一)道教的信仰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有著特色鮮明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垂法濟人、無量度人,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鍊,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

  道教以道為至高信仰,認為無形無象、玄之又玄、無法言說。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不停地無中生有、有又還無地周而復始運轉變化」。道教早期主要思想《易經》以及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

  道家思想作為首先獨創了樸素唯物主義本體論學說的代表,從春秋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先秦時期在著名的儒墨顯學裡獨樹一幟,漢初,完全成為顯學。所以,漢朝就有了具體正規的教團產生,奉老子為道德天尊,把原來深奧的道德哲學更進一步升華、粹煉。它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且對當代社會也有各種積極的意義,諸如:道法自然,珍愛生命、珍愛自然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修身養性。它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突破生命的桎梏,延年益壽。通過提升了個人的生命質量,再進一步為人類社會做貢獻。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鍊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藥學、養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寶庫。道教典籍老子的《道德經》,早在16世紀,就被西方人譯成西方文字,17世紀以後,藉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順著西方傳教士的足跡,《道德經》逐步由中國傳入歐洲,西方人把《道德經》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漸傳遍歐洲大陸。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位思想,並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了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排第二。

  (二)道教的最基本教義

  尊道貴德——道教最高信仰;清靜寡慾——道教行為標準;自然無為——道教生活態度;柔弱不爭——道教自我修養;返樸歸真——道教理想狀態;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體;天道承負——道教善惡報應;性命雙修——道教修鍊要訣。

  (三)道教的神祗

  道教是多神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的神祗。

  三清

  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後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六御

  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六位天帝,分別為:統御萬天的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統御萬雷人間兵革之事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統御萬星的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統御萬類的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諸星

  道教中的星神,包括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四方二十八宿星君(包括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

  三官大帝

  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中元會」和「下元會」。

  玉皇大帝

  民間信仰中的天界最高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並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後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聖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又稱五曜,指的是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鎮星(土星)。加上日、月,合稱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兩漢時,讖緯之學多有據星象以驗人事吉凶者。道教以日為陽精,稱其為「日宮太丹炎光郁明太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月亮為陰精,稱其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雲笈七籤》之《總說星》節中,五星各有名號:東方歲星真皇君(又稱木德真君),名澄瀾,字清凝;南方熒惑真皇君(又稱火德真君),名維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稱金德真君),名浩空,字德標;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稱水德真君),名啟垣,字積原;中央鎮星真皇君(又稱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護法四帥

  道教的護法神。《道法會元》中稱四元帥之名號為天蓬玉真壽元真君、天猷仁執靈福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帥寶印照我,天猷元帥仗劍衛我,翊聖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說明玉印、玉劍、大戟、水火分別為四位護法元帥的神器。此外,該書卷三十九還用四聖來命名四元帥,稱天蓬玉真壽元真君為天蓬元帥真君,天猷仁執靈福真君為天猷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為翊聖黑煞真君,稱佑聖真武靈應真君為紫皇天一天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四大元帥

  道教祈禳儀式中驅邪伏妖的四位神靈。分別是:馬靈耀(華光大帝)、趙公明(財神之一)、溫瓊(溫元帥)、關羽(關聖帝君)。道長在道場祈禳中,通常要請四元帥降臨,以助驅邪伏妖。

  文昌帝君

  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因而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並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尊崇。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後,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財神

  道教中助信徒財運亨通之神。又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分。武財神是趙公明、關公;文財神為比干、范蠡。其中趙公明同時也是道教的四大元帥之一。除此還有五聖、和合二仙、文昌帝君等。

  王靈官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就指這位王靈官。王靈官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手執鐵鞭,有三隻眼,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不遺餘力,所謂「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八仙    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雲)、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此八人道教史上確有其人但被神化。   四大天師

  「天師」原是古代對有道者的尊稱,後世道教徒稱張道陵為天師。「四大天師」為道教史上的四位重要道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許遜(許旌陽)、薩守堅。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道門定製》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

  此外,還有東王公、太歲、馬王爺、九天玄女、碧霞元君、六丁神將、六甲神將、四值功曹、雷神、雨師、風伯、電母、廣成公、容成公、赤松子、黃石公、洪崖先生、王喬、安期生、河上公、東方朔、陰長生、丁令威、宋毋忌、壺公、城隍、土地、藥王爺、灶君、門神、五通神、二郎神等三百多位。至於鴻鈞老祖、通天教主、陸壓真人、鎮元子等,則是神魔小說小說編造的人物。

  (四)道教的道術

  道教所從事的道術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內丹、外丹、爐火黃白、辟穀、行□、房中、仙藥、服氣等等。撮其要者,可分五大類:

  山

  所謂「山」就是通過食餌、築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鍊「肉體」與「精神」,以達充滿身心的一種學問。其中「食餌」即是利用補藥、酒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築基」則是利用靜坐法以控制精、氣、神,進而增進體力的一種方法;「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拳法」是以習練各種武術以增強體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種通靈、修鍊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鎮煞、趨吉避凶等的一種方術。醫所謂「醫」,是利用方劑、針灸、靈治等方法,以達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其中「方劑」是利用各種藥物製成散劑、丸劑來治療疾病和修鍊的一種方術;「針灸」是針法和灸法和合稱,是利用人的脈絡、氣血循環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療疾病的方術;「靈治」是利用掌握人的心靈(心理狀態),進而以治療人疾病的一種方術。也就是現所稱謂的「心理治療」。

  命

  就是透過推理命運的方式來了解人生,以穹達自然法則,進而改善人類命運的一種學問。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數》、《子平推命》、《星平會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時間和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

  相

  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風水)」等五種,以觀察存在於現象界的形相來推算禍福窮通的一種方術。其中「印相」是觀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運的方法;「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鋪的名稱,通過五格剖相,同時運用命理等結合來推斷吉凶發展的一種方法;「人相」又分為面相與手相兩大類,通過觀察面、手部的紋線與氣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種方法;「家相」即住宅(陽宅)的風水,以觀察其格局,進行分析來推斷對人類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種方術;「墓相」(風水)即是墳墓(陰宅),以通過選地安葬祖先,而達到對後代子孫蔭庇的一種方術。總之,「相」是對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作觀察,以達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

  卜

  包括占卜、選吉、測局三種,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約而推斷吉凶的方法。又可分為「易斷」及「六壬神課」兩類;「選吉」主要著作以《奇門遁甲》為代表,通過布局、布斗、符咒等結合,處理事物發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運用於古代軍事;「測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數》為代表,通過十二運卦象之術,是推算國家政治命運、氣數、歷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


推薦閱讀:

中國2000米以上主要山峰一覽
尼加拉瓜全國抗議 高呼「中國人滾出去」(圖)– 鐵血網
中國古代四靈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爸爸 | 爸媽內參
呂景勝:唆使中國接受難民是禍國殃民的毒計

TAG:中國 | 國學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