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精神分裂症 (鄭英君 修正版)

正確認識精神分裂症 (鄭英君 修正版)(轉載)

發表者:鄭英君 1207人已訪問

目前多數醫學專家的共識:關於精神分裂症具體「病因」的專家共識: 是腦神經發育障礙+腦神經細胞環路損傷+心理精神社會環境因素+僅一部分人可能有的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精神科疾病,是具有腦內神經生物學病變基礎的臨床表現為感知(幻聽等)、思維(妄想或思維散漫等)、情感、意志行為(情感反應不協調等)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和內心體驗不協調,脫離現實為特徵(可能僅有以上部分癥狀表現)的一組疾病。不要輕信除根治療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複雜,尚末完全闡明,目前可以確定的一些影響因素,對疾病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因此,目前的醫學治療水平只能對症治療,達不到對因治療即除根治療,不可輕信社會上江湖游醫或某些非正規醫療機構的過度吹噓和小廣告;②精神分裂症有各種表現形式,患者可有一次發作或發作間歇期正常,不是在哪裡獲得了除根治療;③實際上,我們日常有許多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對症治療,不是除根治療。不要因為疾病不能除根而驚慌失措;④慢性病,求治心切可以理解,但切忌有病亂投醫,終止正規治療。⑤中醫中藥治療:目前為止的所有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依據表明還沒有中醫中藥或偏方能夠治療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核心癥狀,僅有作為西藥治療的輔助治療,改善認知(如銀杏葉提取物等)或治療不良反應方面的相關報道。正確認識精神科藥物許多家屬和患者認為精神科藥物能把人吃傻了或會有一些嚴重不良反應,而不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造成延誤治療。每一次疾病複發都會增加治療難度,病人都會衰退一些,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實際上是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對大腦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精神科藥物,很多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還報道具有保護分裂症患者神經細胞免受損傷的神經保護作用,定期門診治療,進行藥物調整,在專業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正確選擇合適的藥物,長期堅持服藥,提高治療效果,恢復精神健康,長期避免複發的基礎和關鍵。正確認識精神疾病①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無論是什麼病。但是,得病是自然現象,我們無法選擇不得病或得什麼病,我們無法迴避;②每一個人在遇到重大或嚴重的疾病時,自己和親屬都要經歷幾個心理階段:吃驚、驚慌、不知所措;緊張害怕、否認;將信將疑、四處就醫;內疚、自責及責備、遺憾及懊悔,伴隨焦慮、抑鬱、自卑、悲觀;恐懼、害怕;最後,形成各種慢性適應、接受和面對;③實際上,我們身體的各系統都可能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疾病。心理或精神也是一樣,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系統,同樣也會出現問題,也會出現疾病,是迴避不了的;④遭遇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悲觀,我們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帶來了疾病治療的迅速發展,只要我們積極面對,絕大多數預後都挺好,治療方式既不複雜也不難。即使一時難治,只要不放棄,患者、家屬、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和治療聯盟,共同應對疾病,系統接受正規治療,都會有好轉,甚至達到治癒;⑤我們許多患者 和家屬,在面對疾病、戰勝疾病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收穫了很好的結果。我們的許多患者康復後,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生活。治療原則①早發現,早治療;②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癥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作為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③治療時需足量、足療程,並積極進行全病程治療;④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藥物選擇考慮癥狀、副反應、個體耐受性,同時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可獲得性;⑤藥物的劑量應個體化,並隨不同的治療階段進行調整;⑥患者會面臨心理和社會問題,是疾病表現的一部分,也是病後的心理應激反應,通常要進行心理社會的干預;⑦家庭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需要了解疾病知識,支持患者治療,幫助選擇正確的治療途徑;⑧精神分裂症治療是長期治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覆發作,維持病情的長期穩定;⑨患者、家屬、醫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療聯盟,共同應對疾病。藥物治療①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癥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選用,副反應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5-羥色胺受體阻斷作用,同時也阻斷多巴胺受體,稱為多巴胺/5-羥色胺拮抗劑。包括利培酮,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應大,作為二線藥物使用;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二線治療藥物選用,主要作用機制是腦內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目前常用種類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奮乃靜,氟奮乃靜,舒必利;④長效藥物:主要用於維持治療和服藥依從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藥物長效針劑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奮乃靜葵酸酯、哌普嗪棕櫚酸酯,五氟利多為口服氟哌啶醇長效製劑。第二代藥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長效針劑已在我國應用。治療療程需要全病程治療和全方位治療,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幹預。①急性期治療:緩解主要癥狀,足量藥物治療,療程至少4-6周;②恢復期(鞏固期)治療:防止已緩解的癥狀複發,使用原有效藥物和劑量繼續治療,療程至少3-6月;③維持期(康復期)治療:維持病情穩定,防止疾病複發,堅持藥物治療,根據個體病情確定維持藥物劑量,療程不少於2-5年。有許多學者提出,對於停葯複發者,應長期維持治療。對於難治性、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暴力攻擊行為的患者,建議持續維持治療。總之,維持治療的劑量和時間應個體化,與病期、複發史、疾病嚴重程度、緩解程度、環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藥的劑量和時間等有關,需綜合考慮。④如停葯,需密切觀察病情,如有複發先兆,儘早恢復藥物治療。心理社會幹預①心理治療: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危機干預;②技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③家庭干預:建立一個有利於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境;④社區服務:為患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服務,使患者能夠適應在社區中的正常生活,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復。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診斷:臨床表現精神分裂症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僅是其中的個別癥狀,並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癥狀。如何根據表現進行診斷,祥見疾病診斷。疾病早期癥狀大部分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生活懶散,敏感多疑,性格改變等。部分病人可有失眠、頭痛、頭暈、無力、情緒不穩等不適感及神經症癥狀。部分病例可急劇起病,臨床上多表現為突然興奮、衝動,言語凌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思維聯想障礙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徵性的癥狀。患者整段的談話或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敘述不很切題,不能圍繞談話的中心思想明確表達意義,與其交談有十分困難的感覺,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維松馳)。語句之間缺乏聯繫,言語凌亂(思維破裂)。患者在說話時聯想突然中斷,腦內一片空白,之後轉換為新的話題(思維中斷)。同時感到思維被抽走(思維被奪)。在腦中突然湧現一連串的聯想(思維雲集或強制性思維)。有時感到腦子裡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強加的,是別人借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思維插入)。上述情況下患者伴有明顯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患者在思考時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時變成了言語聲,自己和他人都能聽到(思維化聲)。自己的想法被擴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維擴散)。)患者的邏輯推理過程離奇古怪,荒謬離奇(邏輯倒錯)。將一些普通的詞句、動作、符號賦予特殊的意義,除患者外旁人無法理解(病理性象徵性思維)。創造字、詞或符號,並賦予特殊的意義(語詞新作)。慢性患者和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語量少,言語簡單,言語內容貧乏,缺乏主動言語(思維貧乏)。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構成了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癥狀群思維內容障礙主要表現為妄想。妄想是一種病理性的歪曲信念,這種信念與客觀事實、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謬離奇,但患者確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不能親身的經歷加以糾正。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出現各種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在疾病初期,患者對某些明顯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將信將疑,隨著病情的發展,與病態的信念融為一體,自己不能識別。關係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見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脅,無根據地認為有人想陷害、破壞、謀害自己,進行跟蹤、監視等(被害妄想)。患者感到周圍發生的事都與自己有關,是針對自己的,認為周圍的人都在說他、議論他(關係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維、情感、行為及軀體運動受外人或外界某種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動體驗,被控制感,影響妄想)。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別人就都已知道(內心被洞悉感)。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非系統妄想)。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鍾情妄想)。堅信愛人對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無根據地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財富(誇大妄想)。突然發生,與患者的經歷、現實環境無關的病理性信念(原發性妄想)。患者突然對正常的知覺體驗產生妄想(妄想知覺)。幻覺幻覺指在客觀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事物的情況下,患者卻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癥狀。最常見的幻覺為幻聽,周圍沒有人說話,患者卻聽到有說話聲。以言語性幻聽多見,內容為評論性、爭論性、命令性或思維鳴響(患者想到什麼,就有一個聲音講出他所想的內容)是具有特徵性意義的幻聽,較持續存在的言語性幻聽也具有診斷價值。其它類型的幻覺有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內臟幻覺等。情感障礙患者對周圍事物情感反應缺失,早期為細緻的情感缺失,如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情感平淡),嚴重時對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關心,對一般人都感到煩惱痛苦的事,患者無相應的情感反應(情感淡漠)。還可表現情感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原因自笑,很難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上述癥狀為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癥狀。意志行為障礙表現孤僻離群、被動退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懶散,無高級意向要求(意志減退),工作、學習、交往沒有興趣,能力明顯下降,社會功能受損。還可出現愚蠢、幼稚、怪異行為。較輕時患者表現少語、少動,行為遲緩,嚴重時不吃、不喝、不語、不動,伴肌張力增高(緊張性木僵)。在木僵狀態時,可以突然出現興奮、衝動、行為雜亂(緊張性興奮)。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組成緊張癥狀群緊。自知力自知力指對自己疾病和表現的認識能力。患者對幻覺、怪異的想法和行為意識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認識到自己精神活動有問題,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病態變化,否認有病,無自知力。鑒別診斷: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疾病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可出現精神癥狀。鑒別點如下:①精神癥狀出現的時間與軀體疾病密切相關,精神癥狀隨軀體疾病的加重而加重,隨軀體疾病的好轉而好轉;②仔細、連續了解病史和觀察,可以發現軀體病癥狀;③體格檢查和和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相關的支持證據;④不會有精神分裂症特徵性癥狀。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某些精神活性物質(如興奮劑、酒精等)及藥物(如激素等)的使用,可導致精神癥狀出現。鑒別點:有確定的用藥史,精神癥狀的出現時間用藥密切相關。應激反應和適應性障礙存在明確的較重大的精神刺激,表現的精神癥狀與不良的應激體驗相一致,病程相對短暫,沒有持續荒謬離奇、脫離現實的精神分裂症樣的表現。情感性障礙①情感性障礙的躁狂狀態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相鑒別。躁狂狀態表現情感高漲,活動增多,為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後者表現行為雜亂、愚蠢、幼稚,為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②情感性障礙中抑鬱狀態與精神分裂症鑒別:抑鬱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快感缺失、興趣下降,思維聯想遲緩,運動抑制。沒有持續荒謬離奇、脫離現實的精神分裂症樣的表現。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一種固定的情緒和行為模式,偏離常態,多發生自青少年,一般無精神病性癥狀。廣州市腦科醫院精神分裂症臨床科研方向學術帶頭人: 鄭英君( 註: 如需進一步諮詢精神分裂症相關知識、診療或開展合作科研,請聯繫 廣州市腦科醫院 鄭英君 或直接星期二上午來我院門診找我面診免費諮詢)

0

發表於:2013-06-25 02:47

我要與鄭英君大夫通電話 我要諮詢鄭英君大夫

評論

推薦閱讀:

台釣線組的正確認識
穆兄會發言人確認兩名領導人在清場行動中被擊斃
別再被假大師騙了,正確認識八字中「胎元」、「身宮」
梁天琦突然簽確認書與「港獨」撇清關係 動機遭質疑
正確認識和使用魯班尺

TAG:精神分裂症 | 精神 | 正版 | 分裂 | 認識 | 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