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熱鬧的奧斯卡,讓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好電影

娛樂

趁著熱鬧的奧斯卡,讓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好電影 楊京楷 2 月 29 日

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我們看到的完全是另一個好萊塢。

第 88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你的興奮勁兒過了么?好的,讓我們鎮定下來,討論一件嚴肅的事:什麼是好電影?

回頭看一眼 2015 年美國的電影市場,在票房上最成功、或者說最受人們青睞的五部電影分別是《星球大戰 7》、《侏羅紀公園》、《復仇者聯盟 2》、《頭腦特工隊》和《速度與激情 7》。沒錯, 2015 年度美國票房的前五名,其中有四部是續集片。

不過,在今天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我們看到的完全是另一個好萊塢。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是《聚焦》是一個成本只有 2000 萬美元的故事片,這是獨立電影獎項「獨立精神獎」的成本標準。它沒有前面那幾部電影一樣華麗的特效,也沒有高額的製作成本,也沒有花哨而娛樂的劇情——它講述了一群記者的故事。它的票房,也只有 5900 萬美元。

《聚焦》劇組,圖片來自Kevin Winter/Getty Images

奧斯卡認為的 2015 年最好的電影,票房表現卻平平無奇。其中的差別在於,美國票房的貢獻者,是年輕人。

這在美國電影協會的市場統計數據中可以顯現出來。從 2010 年到 2014 年,美國觀看電影頻率最高的人群年齡分布在 12 - 24 歲,平均一年看超過 6 次電影。其次是 25-39 歲,在 3.7 到 5 次之間。 40 歲以下這群年輕人是整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這幾年裡,他們消費了 65% 左右的電影票,並把幾部大片推上了票房排行榜的前列。

但對於年輕人們的喜好,奧斯卡的那些學院派評委並不怎麼感興趣。這是個老話題, 2012年《洛杉磯時報》發布了一篇文章,裡頭提到的數據成了日後人們批評奧斯卡的有利證據: 當年奧斯卡共有 5765 位評委,他們年齡的中位數是 62 ,小於 50 歲的評委只有14%。這些「老人」與年輕人的口味不一樣,也不覺得有什麼必要去遷就新興的、青澀的標準。

愛德華·傑伊·愛波斯坦是一位資深調查記者,在幾年前出版的《好萊塢金錢法則》一書中,也對此有過論述。他評價 2009 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時這樣說:「這些影片的共同點是與好萊塢製片廠的真正業務沒有多少聯繫。好萊塢製片廠在全球 3000 或更多的銀幕上放映立足青少年觀眾的影片。」

但奧斯卡的提名和獲獎影片大多都沒有收買全球青少年的野心,愛波斯坦形容這些影片在好萊塢上層人士的眼裡——就像音樂界的莫扎特、油畫界的先鋒藝術家。

如果有興趣深究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如今,好萊塢做的事情與奧斯卡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們此前的「好萊塢報道計劃」對此有所論述:好萊塢的核心可能真的變成了那個讓人討厭的詞: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資產)。

還是拿最讓人「欽佩」的迪士尼來舉例吧。迪士尼,這家多元化多品牌的「娛樂公司」總是把受歡迎的影片稱為「有價值的資產」。圍繞著這些資產的,是一條非常長、長到足以讓你對他們的產品產生難以磨滅印象的產業鏈:電影、電視、樂園、衍生品、遊戲和各種跨界合作。

沒錯,電影只是這個產業鏈上一環。這樣做當然對製片公司大有好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延長了產品的生命周期,並增加了營收的渠道。在院線票房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誰都希望能做到這兩點。2014 年,迪士尼公司的營收高於所有娛樂公司,僅次於零售公司沃爾瑪和蘋果,但它的影視娛樂部門(電影)只佔總營收的 14%。

效仿迪士尼,好萊塢的製片廠們都在努力成為一個製造並分銷 IP 的公司。這是一項區別於傳統電影產業的遊戲規則,但在好萊塢早已深入人心,那些人擔心的只是自己的轉身還不夠快。

可奧斯卡與這個產業鏈若即若離,它們遵守和表彰的還是傳統的產出機制。在奧斯卡這裡,核心是在生產影片。從它的獎項分配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這個設立於 1929 年的學院獎分設了包括導演、演員、編劇、藝術指導、攝影、剪輯、作曲家、音效師、服裝設計師、化妝師、影片、動畫片、紀錄片在內的各個獎項,這些職位和對影片的劃分都是圍繞傳統電影工業來的。

而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好萊塢大製片廠就把製作獨立影片的部門單獨設立了公司,讓這些部門來專門負責製作有可能爭奪奧斯卡的「好電影」,不需要有任何賺錢的壓力。

套用一個標準的中國式的說法——奧斯卡與市場和需求之間是脫節的。

其實奧斯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早期的電影市場中,是可以反映行業里最重要的那些變化的。

這可以從電影的技術層面說起。最初的奧斯可以說見證了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進化,像是第二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百老匯的旋律》,它就是第一部運用了聲畫對位法的有聲電影。除聲音之外,精緻的造型設計、舞台、燈光效果藝術手法的運用也往往能讓電影在奧斯卡上取得不錯的成績。那時的電影大多都比較粗糙,而奧斯卡就在技術上為電影提了要求。

《百老匯的旋律》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早期的奧斯卡與票房的影響力之間往往也存在著正比例關係,被學院派承認的市場都不會差。像 1935 年的最佳影片《一夜風流》、1944 年的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分別在上映的年代獲得了 250 萬和 370 萬美元的票房——這在那個年代是相當高的數字了。還有 1940 年的最佳影片《亂世佳人》,這部電影至今一共獲得了超過 3.9 億美元的票房,是電影史上賣座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亂世佳人》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那些影片,在普通消費者之外、對電影口碑掌握更多話語權的那些「精英」觀影者那裡也通常獲得承認。像剛剛提到的《卡薩布蘭卡》,在 IMDB 有著 8.5 的高分,排名第 32 位,《亂世佳人》和《一夜風流》則都是 8.1 分,排在第 153 和 164 位。排名第七的《十二怒漢》和排名 25 的《美好人生》也都獲得過之前的奧斯卡金像提名。整個 IMDB Top250 榜單上的西方電影,有很多都和奧斯卡多少有些關係。它們曾經是市場的主流,而現在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卡薩布蘭卡》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不過時間發展到現在,除了每年的特效、攝影之類的獎項還可以看到技術及藝術手法的進步,奧斯卡與市場和口碑之間那種良性的關係已經不怎麼明顯了。這當然跟如今好萊塢市場的變化有著莫大的關係,而學院派似乎有意地與市場的評價體系保持了距離。

從維護「好電影」的角度來看的話,奧斯卡這麼做可能是對的。如果學院派認可的電影也變成了一個個票房無敵的 IP,那……聽起來真的有些悲哀。

但是隨著市場與口碑漸漸地脫離,如今「好電影」已經不再能被那麼容易地定義了。

如今對廣泛意義上的「好電影」的判斷或許還是 IMDB Top250 榜單,或者豆瓣榜單,又或者一些影評人的推薦。總之,它的定義還殘留在曾經主流的電視觀眾那裡。他們保存著對傳統電影市場的認識和對電影藝術的要求,並且把握著話語權,並告訴所有人:只有這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但在市場上似乎就不是這麼回事。市場上認為是「好電影」的是年輕人們認可的那些東西。比起過去那些經典的製片思路,他們對娛樂化的電影更加熟悉。這種娛樂的態度就是當下市場的主流。

背後的「資本」和嚴格的資本回報率,及市場表現的追求,甚至讓「好電影」誕生的極致都與從前不一樣了。無論哪種「好電影」。

為了穩定的票房回報,現在製片公司在迎合年輕觀眾們時選擇了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製作續集片、改編經典 IP 和加特效。像是最近兩年的票房冠軍們,《星戰 7》、《速 7》、《侏羅紀世界》,還有新近的《死侍》。它們都在市場上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強大的資本力量讓那些獨立電影商也都被大公司所控制了,像福克斯、派拉蒙這樣的大公司都成立了子公司投入風格獨立的電影製作,還有迪士尼等大製片廠直接收購成功的獨立電影公司為其製片。要知道,獨立電影商們在產生奧斯卡獎上也有著不錯的能力。比如 1969 年那部《午夜牛郎》,作為一部十八禁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像大衛·林奇的《象人》,達米恩·查澤雷的《爆裂鼓手》,也都被提名過最佳影片。

更何況,在生產電影這件事情上,如今還要考慮到一個全球化的市場。這個市場的焦點可能就是中國。

而說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它的需求目前來看就是炫技,就是大電影的碾壓,就是技術的堆砌。像技術上堪稱登峰造極的《阿凡達》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早已跌出了 IMDB Top250 的名單,但在豆瓣上目前還是分別排在第 93 名和第 27 名。

從票房來看,2015 年中國票房前十名有三個都是好萊塢的大製作,《速 7》、《復仇者聯盟 2》、《侏羅紀世界》,分別是第一、五、七名。而排第二的《捉妖記》、第四的《尋龍訣》、第 8 的《煎餅俠》和第九的《澳門風雲 2》也只是同樣的好萊塢套路的國產片而已。像前段時間大火、拿下 9.76 億票房的《功夫熊貓 3》,則直接就是針對中國市場製作的動畫片。

現在,中國這個市場號稱要在幾年後超過美國,而好萊塢的每個公司都在跟它們發生關係。華人文化、東方夢工廠等一個個公司的成立,和大量的收購正慢慢地用當下中國消費者的眼光去影響世界的電影生產和評價體系。

但這些好像就是影響不了奧斯卡,他們就是不會把獎頒給這些市場贏家。就算現在人們對奧斯卡關注最多的不是那些電影,而是一些花絮新聞,20 年陪跑影帝的「小李子」,還有備受關注的女明星「大表姐」,這些討論甚至從幾個月前就開始攻佔我們的社交網路。就在剛剛,twitter 的熱度顯示,最大的新聞其實不是《聚焦》,而是萊昂納多拿到小金人了。第二也不是,應該是詹妮弗·勞倫斯沒拿到。

「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在奧斯卡頒獎禮,圖片來自Twitter

除此之外,那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批評也影響不了它,比如:奧斯卡太白了。民主黨和黑人藝術家們在這一點上年年都會進行批評,黑人導演斯派克·李今年就為了批判這種情況拒絕參加頒獎禮,他認為這就像是在傷害黑人的自尊,並且無視他們的力量。

但這麼多年奧斯卡還是沒變,它總在強調自己「和政治無關」。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其實奧斯卡可沒有什麼種族歧視,雖然黑人的存在感是比較弱,但不要忘了好萊塢是猶太人建立起來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 38% 的最佳導演都是猶太人。

是的,奧斯卡就是一群老人心中的電影法則,它不會跟隨市場的變動而變動,也不理會一些與電影無關的批評。這裡的電影法則可能只有一個:它要保持與市場的脫節,要從「過來人」的角度告訴我們一些與市場上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奧斯卡最大的政治正確。

不過,情況可能會在未來發生些許的變化。 2016 年 1 月 21 日,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學院一致投票通過了改革方案。這些將會在 2020 年前完成的重大改革包括:評審團體會變得多樣化,在電影產業中更活躍,人員流動也會更快。

最後,附上完整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聚焦》

最佳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荒野獵人》

最佳男主角: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荒野獵人》

最佳女主角: 布麗·拉爾森《房間》

最佳男配角: 馬克·里朗斯《間諜之橋》

最佳女配角: 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

最佳原創劇本 :《聚焦》

最佳改編劇本:《大空頭》

最佳外語片: 《索爾之子》

最佳真人短片: 《結巴》

最佳動畫長片: 《頭腦特工隊》

最佳動畫短片:《熊的故事》

最佳紀錄長片: 《艾米》

最佳紀錄短片: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最佳剪輯: 《瘋狂的麥克斯4》

最佳攝影: 《荒野獵人》

最佳視覺效果: 《機械姬》

最佳音響效果: 《瘋狂的麥克斯 4》

最佳音效剪輯: 《瘋狂的麥克斯 4》

最佳藝術指導: 《瘋狂的麥克斯 4》

最佳服裝設計: 《瘋狂的麥克斯 4》

最佳化妝和髮型設計: 《瘋狂的麥克斯 4》

最佳歌曲: 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靈黨》

最佳配樂: 艾尼奧.莫里康內《八惡人》

圖片來自 視覺中國, Getty Image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人罵李連杰?
圖說香港電影100年(1970-1993) 香港電影的秘密 電影
電影《傾城之淚》講述了什麼故事?
《白鹿原》張嘉譯飾演白嘉軒難不難呢?

TAG:電影 | 奧斯卡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