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園生活 丹韻詞音 于丹

風雅田園丹韻詞音

朋友們大家好!田園是一個說出來就讓人覺得很安靜的詞。田園詩也是中國是個流派裡面一個很大的派別。說起中國人和田園詩的關係,我還想引用林語堂先生的一段話:林語堂先生這樣評價田園詩派,對田園生活的崇尚,渲染了整個中國文化。今天的官員和學著談及歸田,總認為它是上策,是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中最風雅、最為老練之舉,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知道生活的價值,每當深夜,他推窗凝望星斗之時,幼時學過的詩句便涌用上心頭,「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走到今天這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當夜深人靜,誰不嚮往田園呢?中國詩歌里的田園,其實是我們生命的從喧嘩走向詩意寧靜的一次回歸。從傳統思想上來講,儒家一直主張一個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這種獨善其身的思想,和老莊無為而治的思想綜合起來,給中國文人奠定了一種文化的基礎,就是隱逸的文化。

提起隱逸,大家會想起終南山,真的需要那麼高的成本、需要那麼遼闊的山林嗎?有的時候可能要更淺近更簡約,那就是農村的田園。

其實田園在哪裡呢?從東晉開始,陶淵明就給我們逐漸地完善了,這種田園文化。說起陶淵明,其實我們跳到腦子裡的先會想起他的《歸去來兮辭》。

一個人從小到大,是從他一個自然個體,逐漸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公民,我們叫做建功立業、叫做實現自我,但是現實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嗎?社會角色那是我們實現的一個成功標準嗎?在社會角色實現之外,我們的自我又在哪裡?比實現更高的是超越,而超越有時候體現為歸來。一個生命有彈性的人,能夠懂得把握的人,知道適可而止,知道他的歸途還在。陶淵明的歸來回到了哪裡呢?他回到了人的天性,那就是自我。他回到了他的田園,那就是自然。一個自我,一個自然,內在與外在真正融合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社會角色的穿越,而真正抵達了心靈的自由。所以抱朴含真,這是田園詩派的核心價值。我們其實提起田園詩,總會說它的景色寫的多麼淺淡,它的詞句白描般的優美,它的風光讓我們賞心悅目。其實在我看來,這一切都還不是它的核心價值。人怎麼樣才能夠欣賞真正的自然,才能夠不矯情,不做作,不雕琢、不違心,那是他心裡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淵明在彭澤令的任上,因為自己不願意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因為小小的一件事情,說上級要來視察,你應該束帶見之,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穿上正裝,以一種很隆重的禮儀去迎接上級,陶淵明就感到很不快樂,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我就為了一點衣食,我就要委屈自己的心情嗎?不願意!於是他開始召喚自己的魂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其實今天我們問世界的話很多,問別人的話也很多,可是我們還追問自己嗎:你為什麼不歸來?有的時候我們會抱怨,這麼緊張、這麼困頓、這麼糾結,但我們問過自己嗎:你為什麼不歸來?田園已經快要荒蕪了。接著他跟自己說: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心、形這是兩個層面,心是生命的,形體是生存的。而心靈做了形體的僕人,這件事情你還不失落嗎?你還不悲傷嗎?你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是你自己讓一顆心,委委屈屈地去伺候你的形體,因為你的形體有很多慾望,在這個世界上,你要享受華服美食、香車寶馬,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你的心受委屈去謀求。好在是「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過去的事情你知道已經做錯了,未來的日子還遠,那就放開自己的心,勇敢地歸來吧!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好在你迷失的不久,還有年華回得來。現在做對了,那就回去吧!在他歸鄉的這條路上,短短的一段路,其實只有八十多里,可是你看看他的心情: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說:一路上的好風吹著我,我覺得衣袂飄飄,不斷的問划船的人,離我們家還有多遠,還有多遠?這條歸來的路,他自己難道不認識嗎?他為什麼要一遍一遍的追問別人,是因為這種心情實在太迫切。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忍不住下了船,撒腿就跑,遠遠地看見自己家裡的人,都出來迎接了,自己的孩子蹦蹦跳跳的撲上來叫爸爸。走進院子一看: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淵明歸來的這個時刻,我什麼時候念起來,眼前的這個畫面都讓我特別感動。你想一想,回到久違的家,覺得好就沒收拾了,有很多花花草草都已經頹敗了,好在那個很皮實的松樹、菊花還都活著。帶著孩子進了堂屋,暖暖的一壺酒在桌上等著,這就叫做歸來。

陶淵明這個人的了不起,就在於他能用最平白淺易的筆觸,去寫我們都曾經經歷,但是在心而不能在口的那麼一種感受。

這樣的日子回來了,回來久了會覺得平淡嗎?好在平淡就是他所喜歡的常態。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滕之易安。我能斟這點小酒,遠遠地看著我院子里這些花花草草,我就很高興了,我們家的小窗戶底下,足以寄託我這一身傲骨,雖然我家地方不大,容膝之地,但是我可以安頓。

我們現在都喜歡住大點的房子,房子大跟安頓還真不一定成正比。房子大,多大是個邊呢?大房子里可以裝很高檔的傢具,可以有很全的設備,可是這一切真的讓我們安心了嗎?好的家,是人可以安頓的地方,所以陶淵明就在他的那個家裡面,甚至他不願意出門,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小院裡面溜達溜達,覺得日子挺好,有個大門也經常關著,我用不著出去;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拄著拐杖走一走,經常眺望遠方,他在望什麼,很多人都在眺望。有人在眺望功名,有人在眺望故鄉,有人在眺望愛人,有人在眺望夢想。對陶淵明來講,他已經足夠奢侈了,因為別人眺望的那一切,他都已經擁有了,他不再需要。他的親人在他的身邊,他的安頓就在他的家園。他也眺望,他看的是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託孤松而盤桓。他的眺望看的是雲,看的是鳥。看的是雲在天心那份自在,看的是鳥倦還巢那份溫馨;他看的是孤松之下一個人流連忘返那樣一種閑情雅趣。所以他就一次一次對自己說:歸去來兮,請溪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我回來,也不是為了有了閑工夫,總是在應酬、交際,我可以息交絕遊。這個世道既然大家都汲汲於功名,跟我做人的觀念不符,那我就在自己家好了。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但是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不是一個憤世而嫉俗的人。他回來,有他一份淺淡溫暖的樂趣。親戚之情話,他愛孩子,愛家人,有朋友能和他聊天。即使沒這些人的時候,樂琴書以消憂。

古人說:君子當左琴右書。說一個文人所居,有什麼就好呢?有琴有書,那麼再加上有酒。琴、書、酒,這是文人生命中的三友。如果你能夠小酌兩杯,閑來翻一翻書,去想一想古往今來的那些人思想的薈萃對你自己心靈的觸動,再有那樣一點典雅,去撫一撫琴,這就叫做琴書消憂,而陶淵明更了不起的,他願意幹活,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該幹活,該種地我就去。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在閑下來的時候,我還可以去整個山川水流旁邊,看一看那些自然的風物。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那個時候你看到欣欣向榮的草木,看到涓涓流淌的清泉,天地萬物,長久沒有衰息,都在自己的秩序當中,就算自我的生命衰老了,流淌了,走遠了,又有什麼關係。陶淵明沒有那麼多的惶惑,他從來不覺得日月過於匆忙,催老了,帶走了他的生命,他覺得自己「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就在每一天的日子當中,他會像自己內心希望的生活那樣,去安頓了自己的旦暮晨昏。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也是啊,人的身體在這個天地宇宙之內能待多久,就這麼短的時間我還用得著違心嗎?我還用得著勉強嗎?我還用得著讓我的生命性情有那麼多的為難坎坷嗎?

胡為乎,惶惶欲何之。終日惶惶的人,你說他到底想幹什麼呢?

有時候是想:人真是觀念的動物。我們之所以行為方式有這麼大的差別,說到底,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差別更大。是因為每個人跟每個人之間,志向不同、願望不同。所以一個人,他的價值觀,他的心愿,就會驅動他去過那種他想要的日子。

而對陶淵明來講,他可以明確的說出來:「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那個時候的人無非再求兩件事:第一求富貴,第二求長生。這兩個心愿我們今天也有。我們此刻能夠過得更富足一點,這叫好;我們富足的日子過得更長久,那就更好。但是陶淵明說:「富貴非吾願」。我們總看見富貴的時候,錢財來了,但是它一定會拿走你生命里另外一些東西,比如說你要很艱辛,甚至你要屈就,你要對一些人去賠笑,你要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你才能換來這點富貴。為了不失去,陶淵明寧可不得到。失去的是你生命的本真,得到的是真箇世界的給予。我們都想得到,但我們很少看見失去。陶淵明說「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不是我不想富貴,而是我不想失去那麼多的自我,去換那過於奢華的富貴。而人人想長生,想成仙。陶淵明說:我早看明白了,帝鄉不可期。你以為真有仙境,我們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嗎?我認為那個事達不到,所以我就不期待。那麼這兩個願望都沒有了,剩下的是什麼呢?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而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他說,這是我的日子。我就找一個好時光,良辰孤往;我或植杖耘耔,我寧可願意把時光用來耕田,我就在這個世界上瀟洒一把流光。我知道聊乘化以歸盡,這叫做樂夫天命,生命本該如此。我留下來那些山間長嘯,或者清流邊寫詩的日子,這難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嗎?

《歸去來兮辭》。我想一想,大概十來歲的時候我就曾經背過,對一個小孩子來講,只是覺得它流暢,完全不了接其中的意味。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尚未出發,又怎麼懂得歸來?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也還是不懂得,那個時候我們正在路上;三十多歲的時候人很疲憊了,但是你還沒用歸來的資本。也許人到中年,再讀歸去來兮,你要走的足夠遠,你要感覺足夠累,你要有足夠的滄桑,才足以懂得歸來的意義。

陶淵明真正歸來之後,寫了很多,就叫《歸園田居》——我終於回來了。

他在第一首《歸園田居》里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從小我的本性就是愛自然山水的,但是人都在社會化的路上,誤落塵網中,有時候我們已經走得太遠,會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那個時候就會覺得我失去了什麼。陶淵明認為這是他不小心掉進了這道深深的塵世的大網之中。而他說一去三十年,你要說陶淵明當了三十年的官,那這件事情就他太抬舉自己了。他說的三十年,是說他那種世俗的日子。那樣的日子也許他沒做官,沒有那麼多的交遊,但是他認為那過得也不是他自己想像的那種生活。他要回來,這是他的本性。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你去看看所有的生物本性是什麼?被關著的小鳥,它就一定想念當年自由的山林;在池塘裡面養著的游魚,一定就會夢想著回到深深的山間的水淵。這就是本性。人都會在有局限的、有規矩的、有束縛的、狹小的環境中,去懷念那份天之本真的自由與尊嚴。

陶淵明也回來了。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我回來就在家南邊找一片荒野,開開荒,種點地,然後他說了這五個字。怎麼樣歸了田園呢?守拙。這個拙字向來是和巧字對應的,我們都希望一個人能心能靈手能巧,我們都希望一個小孩子是聰明的,是靈巧的,那麼,陶淵明為什麼要守拙呢?有的時候,笨拙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宣言,而陶淵明宣言的更透徹、更勇敢,他說的是守拙。當別人都在追逐工巧的時候,他不僅是拙的,而且他能守得住。

我常常想起陳寅恪先生談學術時說過一句話:學術欲有自由,必先獨立。獨立其實是自由的前提。我們今天總在說人生不自由,其實我們要問自己有沒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足夠獨立嗎?獨立有時候不是一種爭取,甚至他有時候表現為一種捨棄,如果你不捨棄一些誘惑,你就會讓誘惑把自己緊緊綁住;當你可以捨去與放下的時候,有舍而必有所得。那一刻人的樸拙,就換回了守得住的一方田園。

看看陶淵明的這一片園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地方並不大,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奢華的大莊園主,小小的地方,但是有趣味。因為榆樹、柳樹遮在自己家屋檐後面,桃花、梨花濃艷芬芳,盛開在自己堂前。這點小風景,有的時候讓今天的都市人真是足以心動。我們現在花錢買房子,買的是什麼呢?是室內的使用空間。我們買的了房子,但買不了院子。別墅是有院子的,可是我看見過買別墅的人,一個特別奇怪的做法,就是買了一個兩三百米的別墅,前後贈送的小院,進來第一件事把別墅先推了,然後重新拿設計圖,蓋成五六百平米。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這地方都是我買的,我要不是把它蓋成房子的話,我就虧了。你看我這麼一蓋的話,都在我的房子裡面,我就賺了。打的士虧了還是賺了?我們獲得了更多鋪著地板或者瓷磚的地方,我們是去了泥土,失去了植物;我們有了自己可以吃飯、喝茶、或居或躺的地方,但是我們失去了閑庭信步,能夠去看「與無心出岫,鳥倦飛知還」的地方。我們今天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呢?

陶淵明的田園有這一切。他還可以放眼看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你看看他遠遠近近看見的這幾樣東西。曖曖,曖昧曖昧,是形容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似乎看見遠遠的那些村落,但是是遠人村,那些村落也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依依墟里煙,真正到了要生火做飯的時候,炊煙裊裊,這是一份有人氣的日子。他不是荒原: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就是有這樣的雞犬相聞,你才會覺得這是人間。所以為什麼我說真正的桃花源他不在室外。我們不用老想著遠離人間,去找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魯迅先生說得好:就算是你跟你的愛人到月亮上去,你們總還得帶個做大餅的吧,要不然的話你不是餓死嗎?我們現在總想著,脫離這個惱人的塵世,但是你能走得多遠呢?

我之所以特別喜歡田園這個意象,因為田園就在人間,就是我們的生活。所以陶淵明的周圍,有這一切。而回到他自己的小家,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咱們想一想中國的古詩里,會有很多很多,有對無,我特別喜歡的無和有,就是陶淵明的這一句。戶庭無塵雜,我雖然房子小,雖然很簡陋,不奢華,但是我乾乾淨淨,利利索索。我桌子上沒有塵土,我的心上也沒用塵埃。我無塵無雜,可我有什麼呢,我有的是閑心閑趣,這叫「虛室有餘閑」。虛室,這兩個字說的也好。我們今天要是買個房子,先想的就是裝修,裝修好了,想的就是進傢具,總是希望把空屋子裝滿。但其實房子不是倉庫,我們買個房子,房價這麼貴,我們是為了裝東西嗎?那是為了安自己這個人,和自己這顆心的。所以好房子,虛室是給好詞。就是留點白,有空間,別讓人伺候了東西。而讓人在自己的家,能夠有一份舒舒服服的安閑,這叫「虛室有餘閑」。何況你對比一下: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個人在籠子裡面待時間長了,忽然回到了自由自在,這份感動能體會嗎?我們也許下班回家也有這種感受,但是我們有時回了家,也還有煩惱,還是不能把心放下,那是我們還沒有真的歸來。

陶淵明的歸來,是他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很痛苦、很疲憊的求索,因為他也知道自己要去養家小,他也知道以他的家世傳下來,也曾經有過:,猛志固常在,想建功立業的這種志向,但是自我又在哪兒呢?長期的糾結之後,他終於找到了與生俱來存在心裡的的那個情節點,他還是要回得來。當他觸摸到一個真自我的時候,他就看見了桃李桑樹,茅檐雞犬,這一切本來就在的,是他的內心所歸。

你看陶淵明的詩里,永遠都有那些醇厚清雅那樣的一種人生況味,有他自己的一顆心,有他自己的願望。陶淵明和別的文人很大的一點不同,就是你看別的文人是在那裡把別人的勞作也當做風景,而陶淵明是一個真正扛著鋤頭勞作的主人公。這是他的一個天之道理。他自己就認為: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他說這不是天下最樸素的道理嗎?人最根本的,它是衣食,你再怎麼去追求天地大道,你能不吃不穿嗎?如果要是這都不安頓了的話,你還追求什麼?而且他寫的這首詩的題目,就是寫那一年的九月,在他們家的西田,他割了早稻回來,他收完莊稼,他覺得這是天地大道,人怎麼能不幹活呢?所以他說: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人好好的種田,蒼天的道理不欺負你。你就好好的耕田,它必有收穫的。有的時候世界上最樸素的道理,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我們今天不要說沒有課耕的田,我們其實也沒有可耕田的心,誰願意那麼去勞作?陶淵明的歸來是真歸來,所以為什麼蘇東坡那麼推崇他,因為他說當時的魏晉風骨,人人都標榜清高,人人都說那些名啊利啊,我不要。說陶淵明這個人要養家的時候,就出去說,誰給我找個官做,我得出去干點什麼,我的養活我們家的老小。說他真正去求官的時候不掩飾,但是他真正歸來的時候,他也不矜誇。所以朱熹說了他一句話:說陶淵明的不要是真箇不要。

看看陶淵明寫他那點耕作的生活,儘管他說:力耕不吾欺,好好乾活,老天爺總應該給我收穫吧。大但是他也真不會幹活,你看他自己寫的《歸園田居》幹什麼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種個田吧,給種了個草比豆苗還多;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還弄得夙興夜寐,大清早的就去拾掇田裡的這點雜草,披星戴月了,扛著鋤頭才回來。陶淵明成功嗎:我想他還真不是一個好農民,苦哈哈的搭上自己所有的日子,種田結果就種了個「草盛豆苗稀」。但是你說他失敗嗎?它是一個經營人生,真是罕見的大成功者。因為他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說我不光幹活幹得這麼累,我回來走在路上還很辛苦,兩邊雜草叢生,都粘在我的身上,可是我就算是累了、苦了、我衣服髒了,都不足讓我惋惜,只有一點,但使願無悔。一個人不違背自己的心愿,那就活出一片自我真天地。

陶淵明還不成功嗎?我們今天去看很多人青史留名,最早的介紹一定都是這個人的官銜,但是陶淵明是誰呢?他不過就是五柳先生。陶淵明的傳記留下來的,就是他寫了個《五柳先生傳》。自己姓字名誰都無所謂,宅邊有五柳樹,就隨便這麼叫我吧。我寫文章,但我寫文章以自娛,我是頗示己志,抒的是自己的心。我們家,家徒四壁,我可能是衣不蔽體,叫做: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們家可能沒有太多的吃喝,沒有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就在這樣的日子裡面,我可以有我自己的一份自由和自在。這就是五柳先生為什麼能名垂千古的理由。

往深處去,歸來時什麼呢?是回到自己的心,回到自己的觀念里。所以陶淵明在他的飲酒詩裡面,他說:!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他說你看寒暑代謝,歲歲年華都會追逐著流水走遠,每個人不都如此嗎?古往今來不都是這樣嗎?只有通達的人能夠看透這件事。有多少人不舍追問,有多少人嘆息扼腕,很多人都說好年光沒有留下,我已經老了;好年光還沒有實現,夢想已經遠了。都說陶淵明說:逝將不復疑。你過好今天,過好此刻,一切連起來就是你把握住的今生。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我就眼前有這一壺酒,日夕歡相持,這五個字說的很有意思。其實我們前面也講到了,中國人心中一個難耐的時分,那就是殘陽西斜的時候,人每到這樣一個時候,覺得這一天日子又走遠了,太陽將沉沉地墜入黑暗,此前光影迷離的那一刻,照徹生命的感傷。誰能說:日夕歡相持。落日時分生命溫暖,有酒盈樽,歡暢在心。這一刻我穩穩度過,走進黑暗,迎接明早的光明。這就是陶淵明。

所以陶淵明在《神釋》這個詩裡面,說了他的觀念,叫做: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什麼意思呢?一個多思多慮,過分地追究計較,那是要傷害你的心,傷害你的命的。他說我追究那麼多幹嗎,我就是個順應。當然很多人說,你想順應,世道不讓你順應,你還會遇到很多意外的。比如說困頓、疾病、坎坷、遭嫉,有很多很多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當這一切來臨的時候,你能順的了嗎?陶淵明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十個字被後來很多文人奉為自己的座右銘。

很多人放下了他們的追問,他們的不舍,知道了生命在世界大化之中,要有不喜與不懼,這樣一種平衡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做到莊子所言: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全世界的人都在誇讚你的時候,你也不加勸勉再往前多走一點了;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當全世界都責難你的時候,你內心毫無沮喪,一派坦然。如果能夠做到: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也就是如此了吧。而陶淵明就做到了這樣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以物喜,他不會放下彭澤令而歸來;如果以己悲,當他看見「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講很失敗,自己的家,妻兒老小沒個交代,一個人在整個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名分。但是他不悲傷,這種不喜不懼。他說為什麼呢?「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他說我們生命中的一切,該走的就讓它走遠。一個人從小到大,你童年那點天真蒙昧的自由,會走遠的。人長大以後,那種青春勃發,或者你中年的那種滿足,或者是你生命中那種新鮮的狀態,都會隨著衰老走遠點。也許我們的兒女會走遠,也許我們身邊的朋友會走遠,組後連自己的生命都會走遠,這一切都是每個人生應盡之事。應盡就讓它走遠吧!不要在那苦思苦慮追究不休,這就是「無復獨多慮」。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能夠抓住的此刻,讓它豐滿,讓它光鮮,安頓其中,這就最好。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仲夏時節草木豐美茂盛,圍著自己的這個房屋,遠遠近近看見錯落的樹木,這個階級一般人會覺得心浮氣躁,大夏天的多煩,那樣一種悶悶的潮濕的暑天,你在想什麼,而陶淵明在想什麼?陶淵明抬頭一看: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人知足不知足,要看跟誰比。陶淵明比的好,他跟那些飛鳥比。他說小鳥要是累了,就都回樹上的窩裡,它們要有個依託;我累了就回我這個破房子,這也是我的家。我憑什麼不愛我的家呢?人這樣比,當然心安。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耕讀漁樵,其實這是這個人一個理想的狀態。出門幹活有土地,回家休閑可讀書。這種既耕既讀的日子,就是中國文人那種歸屬。他說我該耕的田耕完了,該種的地種下了,不誤農時,回來了有閑心閑情我還能念書。為什麼他能有閑呢?我們今天老覺得我上完班回來,還得應酬,你看看陶淵明,他就沒有應酬。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我住的就是個窮街陋巷,這小地方不足以讓那些富貴人到這兒來,什麼叫「窮巷隔深轍,」我們想:小車車轍印就淺,深轍一定都是大車。現在我們要出去開車試試,奧迪的額車輪子印肯定比奧拓要深吧。陶淵明的那個時候他說,我既然不想結交權貴,那些個大車深轍,對不起,你也進不了我家的窮街陋巷,那就算了。他的閑情就由此而來。

所以他有這份時光,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我就自己把酒倒上,把自留地里那些新鮮的蔬菜都摘下來,對著酒,看著天地,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有著一點點雨絲風片,吹進我只有一個仲夏季節,我難道不清爽嗎?所以他的日子: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看書這件事,我們今天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有用的閱讀,一種我無用的閱讀。有用的閱讀,讀的是知識,比如說我們要考計算機、考奧數,考一個會記或者律師的資格證,那肯定要去讀有用的東西。還有一種:廣見聞、樂身心,生命成長,開卷有益,信手拈來,那就是無用的閱讀。陶淵明的閱讀大多有趣,因為他讀的都是沒用的東西。你看他是泛覽周王傳,他是流觀山海圖。這就是在《五柳先生傳》里他自己說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現在家長經常批評孩子:你看看,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對孩子來講,他學知識要鑽研;對成年人來講,所有的書都要鑽牛角尖,斤斤計較的話,有時候會把自己讀的越來越狹窄的。不求甚解,求的是會意,人家還說會意時欣然忘食,讀書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了。這份喜悅難道不是我們閱讀的目的嗎?如果一個人念書可以念到:俯仰觀宇宙,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那,不樂復何如?人不高興還幹嘛去啊。

我經常想起來,在我剛剛讀碩士的時候,啟功先生那時年事已高,每天都樂樂呵呵地跟所有人打招呼,來來往往地走在師大的院子里。我看見他每天那麼樂呵,有一天我就問了他一個特別傻的問題,我是啟先生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樂?啟先生說:不樂那多冤。我當時21歲,完全不懂得老師話里的意思:不樂那多冤。這個話也要走過很多年,經歷了很多真不快樂的事,才知道人生就這麼點時光,當一件事情可以想開,可以想窄的時候,我們都老師想窄,都是不樂,穿過今生,倏忽之間,說這句話的老師已經作古了。但是他帶走了你們一個快樂的生命,我們今天不樂不是也很冤嗎?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所有的智者都講著一種樸素的言語,這是歸來的目的。

附:文中涉及古詩詞(第五集風雅田園)

登山【唐】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歸去來兮辭【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園田居·其一【東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讀山海經【東晉】陶淵明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東晉】陶淵明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移居其二【東晉】陶淵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務農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歸園田居·其三【東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五柳先生傳【東晉】陶淵明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飲酒其一【東晉】陶淵明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神釋【東晉】陶淵明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莊子》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讀山海經其一【東晉】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仰觀宇宙之大,仰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東晉】王羲之

推薦閱讀:

暮暖清秋 丹韻詞音 于丹
如何評價于丹解讀的孔子?
馬千里批于丹:一知半解強說「佛」
于丹:重溫最美的古詩詞

TAG:生活 | 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