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真、放逐與無奈---莊子與李白(八)

人性的本真、放逐與無奈---莊子與李白(八)來源:國學網 作者:飄紅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大轉折時代。社會蘊含的矛盾與危機是李白這樣敏感的詩人所能感受到的。說李白是積極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指他採用了浪漫主義的筆法對現實進行了婉轉的批判。他的詩歌有相當的一部分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政治的黑暗,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痛苦。

天寶元年(742),李白應召入宮廷。玄宗的荒淫昏聵,權臣的恣意妄為、詆毀打擊最終導致了李白的被迫離京。李白通過這次短短的從政經歷,更加深了他對唐王朝統治階層的腐朽黑暗的認識。離開長安之後,他再次開始了漫遊。但他這次漫遊的心情與從政前的漫遊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原來的躊躇滿志變成了現在的悒鬱憤懣。他的《古風》有許多是揭露、鞭撻當權者的荒淫無恥的生活的。如《古風》四六:「鬥雞金宮裡,蹴鞠瑤台邊。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古風》二四:「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古風》第三「秦皇掃六合」,第四三「周穆八荒意」,第四八「秦皇按寶劍」等篇都對當朝統治者的荒淫行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暗喻和諷刺。對於奸臣擋道、擾亂視聽、禍國殃民的行為,李白更是切齒痛恨:「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風》三九)《古風》五一「殷後亂天紀」以詠史方式把唐玄宗斥為暴君、昏君。「奸臣欲黨自成群」(《古風》五三)和《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都揭露了奸臣李林甫的惡劣行徑。《遠別離》;「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罵的好!李白對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大量的描述。這在他描寫戰爭的詩篇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紀亂離後……》「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古風》十九)。《古風》第三四控訴了楊國忠、鮑於仲通發動的攻打南詔之戰,使大量兵士死亡,「千去不一回。」《北風行》從思婦悼念征夫的角度批判了安祿山在東北的黷武行為。李白也有一部分詩歌描述了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如《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第十四)分別對農民、船夫、礦工的生活作了描繪,對他們表達了真摯的關懷之情。更有不少詩篇代婦人之口,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對戰爭的怨懟。如{長干行》、《北風行》、《關山月》、《白頭吟》、《玉階怨》等等。

何以忘憂,唯有杜康.詩人只有通過醉酒來忘卻這紛亂而讓人失望至極的塵世。李白的醉酒不是一種普通的現象,也不是普通的借酒澆愁。李白的醉酒應該說是他精神漫遊的一種主要的方式。他的醉酒應該相當於莊子的「心齋」和「坐忘」。醉酒而作是李白作詩的一大特點。李白詩歌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即喜歡寫月和水。為什麼李白特別喜歡寫月亮呢?因為月亮陰美而又遙遠,讓人雖可看見,卻不可琢磨.月亮是李白性格中憂鬱成分的象徵,也是李白精神漫遊的最好歸宿。為什麼喜歡描寫那麼遙遠而不可及的事物?這正說明了李白的理想和追求。

從李白的詩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精神放逐的詩人,是一個沒有完全被塵世所拘累的靈魂。壓抑的力量越大,暴發力越強。其實李白是壓抑而憂鬱的,和多年以前的莊子一樣,為了擺脫壓抑而憂鬱的情緒,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於文字,這樣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遙。因此,作品成了一種寄託,成了一種夢境,而夢境便是一種願望的達成。李白筆下的月亮即是李白的精神寄託,也是李白精神漫遊的願望的達成

傳說中李白長江撈月而死,雖為傳說,卻說明了李白對月亮的喜愛之極。如《唐摭言》所說;「李白著宮錦袍,游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李白對月亮的描寫,比較著名的是《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另外還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值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仟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亮己成為詩人一生當中精神的歸宿,「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送楊山人歸嵩山》)月亮也是他的摯友:「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這最後一句恰恰說明了李白與月為友的真實原因,那就是李白的漫遊情結,他最美好的願望就是能夠與明月為伴,遨遊於天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舒暢洒脫。另有一詩可以證明李白願與明月同游的心愿:「楊花落盡子規蹄,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不是心靈虛靜到一定的境界,都無法去進行「人月對話」,互相感應。因此,李白詩中對月亮的偏愛,是詩人放逐心靈,崇尚精神自由的最有力的表現。

當詩人不能主動虛靜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詩人會使用一種催化劑,使自己催化至一個理想的玄妙、虛空的境界,這種催化劑對於李白來說,就是酒。「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醉後的李白讓你想起垂釣於湖邊的莊子了嗎?「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雜題》)在經常喝醉並經常處於醉態當中的李白身上,你能看到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嗎?李白的許多好詩都是於醉酒之後寫出,因此他的詩歌都創作於他精神自由的狀態下。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莊子的影子。但李白為什麼屢屢喝醉,願意喝醉?就是因為他只有藉助醉意才能達到莊子所提供的那樣的境界:虛無空靈,感悟自己的靈性。我前文已說過,判斷一個文學家的思想屬於什麼派別.或說他傾向於什麼,最有力的是看他的生活方式。如果李白是非常傾向於儒家的,那麼他肯定要經常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可以有條有理地做他該做的事。因為儒家曾說:「怪力亂神。」但事實並非如此。流傳到現在的關於李白的圖畫,不是醉酒,就是邀月,說明李白大多數時候生活在不清醒的狀態下,一首贈內詩最能說明問題而這種不清醒的狀態卻使李白給世人至美、至精的作品。最好的詩篇之一《將進酒》給人們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空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宋。」真是一氣呵成,音韻鏗鏘,氣勢不凡。詩中的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也是李白漫遊願望的達成。莊子曾說:「醉者神全」。李白的神即他的精神,亦即他人性的本真。

如果留意一下李白的詩歌,你會發現他除了愛月、愛醉以外,還特別喜歡寫水。寫水的流動,寫水的壯觀。水是自在的,水是自由的,水是快樂的,水可以恣肆地流淌在李白的筆下。詩人雖也寫湖泊、小沼、小溪、小池裡的水,但遠沒有江水、河水土特別是瀑布為多,因為那些是被困之水,沒有自由可談。李白筆下的水是大江、大河之水,是壯觀的瀑布之水,來勢兇猛,奔騰壯觀,無拘無束,暢快自然。由此我們不能不想到莊子的《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埃渚崖之間不 牛馬。」明月、酒、水應該算是李白詩歌的三種代表意象,也是李白精神放逐的必然渠道。

李白作品中也表現了一定的虛靜心態和情懷。如《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無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擬古十二首》之九,與《莊子》貼得就更近了:「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無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月兔空搗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前後更嘆息,浮榮何足珍?」還有一首詩中,酒、月、虛靜之心態都有:「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卧前楹。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盡情。」(《春日醉起言志》)《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秋夕書懷》:「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感此瀟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懷結滄州,霞想遙赤城。始探蓬壺事,旋覺無地輕。澹然吟高秋,閑卧瞻太清。蘿月掩空幕,松霜皓前楹。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從這些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李白,在虛靜中漫遊的李白。這最後一首詩明白無誤地告訴了人們詩人精神的歸宿之所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這和莊子的騰飛是多麼的相似!這是詩人的騰飛,是詩人的漫遊!范傳正說其,「脫屣軒冕,釋羈韁鎖,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間。」(《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暮碑序》)

推薦閱讀:

愚昧有多可怕?
一組揭露十億人內心的漫畫,你是誰?
在哪一瞬間,你感覺生活真美好?
如何擺脫身處底層的環境,交到一些思想更高雅的人?
保姆盜僱主孩子事件時評:想育他人,先育己心

TAG:人性 | 李白 | 無奈 |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