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鐵絲」媽媽 要做「絨布」媽媽

做「鐵絲」媽媽 要做「絨布」媽媽發布時間:2010-07-15 17:29:24 信息來源:張會榮

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剛開始,嬰猴多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嬰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嬰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這個試驗告訴我們,讓孩子吃飽喝足,只滿足他的生理需要,並不能夠讓他與父母建立起至真的親情。對孩子來說,外界事物的吸引力再大也不及與媽媽身體的接觸。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中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寶寶有時讓人心煩,但是這恰恰說明他具有一種積極的情緒——對親人的依戀。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是保障他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兒童與依戀對象之間溫暖、親密的聯繫可使其既得到生理上的滿足,更體驗到真摯的情感。與餵食相比,身體的舒適接觸對依戀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經常的肌膚接觸,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臉、背等讓孩子體味著「接觸所帶來的安慰感」,對大一些的孩子也應如此。盡量避免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長期分離造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有明顯的消極影響。父母應盡量克服困難,親自擔當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如果必須分離,應與孩子做好溝通並堅決離開。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號要敏感地作出反應,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做親子遊戲時,父母應保持愉快的情緒與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可以幫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到安全感,感到父母是關心自己的。在親子關係上,我們不能當「鐵絲」媽媽 ,而是要當「絨布」媽媽。對孩子一切進步都要表現出驚喜和認同,這樣孩子有了成就感,心裡也就有了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漸形成堅強、自信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對人友善、樂於探索、具有處事能力的人。
推薦閱讀:

媽咪測評|(??`ω′?)寶寶餐具第3期來啦!等的花兒都謝了
媽媽的護膝
【為媽媽收藏】
媽媽裝——呢子外套和中長款打底衫,附多組數據裁剪圖
媽媽聰明孩子一定聰明!這些遺傳基因的事,你知道多少?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