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35回:武夷山為什麼能夠出好茶!

《武夷山為什麼能夠出好茶》

武夷茶歷來以質量安全聞名茶界。從2001年到2008年,在連續八年的國家質檢部門抽撿中,武夷茶的農殘、重金屬指標都幾乎為零。武夷山能出好茶的原因跟武夷山這個地方息息相關,是別的地方不能夠仿造的,獨一無二的!

來源/武夷岩茶

編輯/新茶農


  在中國茶類的大觀園裡,武夷茶天資稟異,氣質卓絕,岩骨花香,絕代風華。可以這樣說,武夷茶卓絕的氣質來自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更是其身後沉默的山巒和溪谷孕育的結果。今天,我們的目光從一片芬芳的武夷茶葉走開,走回群山深處,尋找武夷茶故土塵封的往事,解析一泡好茶背後的山場秘密。

兩個區域

  廣義上來說,武夷山人把武夷茶生長的山場分為兩個區域:一、武夷山風景區;二、武夷山高山生態區。這種劃分方法是對武夷岩茶產區的地形、地貌、生態、氣候,以及各地的茶葉品質等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在這兩個區域內,武夷山主要的峰巒、坑澗、田地和村落星羅棋布。

  武夷山風景區茶區自古以來就是武夷岩茶的重要產地,區內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主要範圍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

  主要產地包括:三姑石——悟源澗——馬頭岩——三花峰——九龍窠——倒水坑——天心岩——杜轄寨——大坑口——牛欄坑——流香澗——慧苑坑——竹窠——章堂澗——鬼洞——丹霞嶂——燕子峰——北斗峰——曼陀岩——水簾洞——桂林——瑞泉岩——蓮花峰——三仰峰——雙乳峰——天游峰——桃源洞——北廊岩——大王峰——九曲溪——虎嘯岩——一線天——獅子峰——馬枕峰。

  生態茶區位於武夷山景區西北邊的高山地區。

  主要地點包括:山口——長灘——吳三地——程墩——嵐上——曹墩——黃村——星村鎮。這些產區形成一條非常綠色的茶葉生態壁壘,為人類提供著天然的生態飲品。

渾然天成

地形——鑄就天然溫室

  武夷山脈的形成主要是在中生代白堊紀初,那時,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地殼運動,地質上稱為燕山構造運動,武夷山脈主要是通過這次地殼運動形成的。由於太平洋板塊從東南方向與亞歐板塊相碰撞,構造運動力來自東南方向,並遭到亞歐板塊抵抗,因而形成了武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的格局。燕山構造運動結果,使武夷山脈上升,兩側產生不少斷陷盆地,今日的武夷山市區及風景名勝區當時就是個內陸湖盆,而且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湖泊。湖盆周圍山地各類岩石經過風化、侵蝕,大量的碎屑物質被水流帶到湖盆里一層一層地沉積,經過長期地質作用,形成堅硬的沉積岩。今天我們從武夷山市區到度假區一馬平川的情形就是那時地質構造的結果。

  武夷山最有代表特色的山峰是那種向西傾斜的單斜山,是武夷山景區內最主要的山峰構造類型。究其地質原因,早在第三紀末武夷湖盆回訪上升時,岩層受到近東西向的擠壓力,導致岩層東側產生翹升,向西傾斜,因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單斜山或單斜斷塊山。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天心寺的公路旁依然還可以看到許多的單斜斷塊山。在武夷山景區里,為了便於記錄,人們把比較有代表性的山石歸納為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岩大部分都是昂首向東,遠觀其景,仿如千軍萬馬向東奔流,異常雄偉壯觀。

  從植物學上考究,這種地形特徵對武夷山的茶樹而言,是不可替代的屏障。每年的冷空氣南下到達武夷山時,因受到山脈的阻擋不能直接南下東進。等冷空氣積蓄能量越過武夷山脈,或者經福建東北部繞道到達時,冷空氣已被暖化。武夷山因地形屏障而上升了熱量氣候帶級別,豐富的熱量帶,為茶樹鑄就天然的溫室。因此,武夷山的冬天比同緯度內陸的省份氣溫高了許多。

地貌——碧水丹山

  對於武夷山的地貌,夢筆生花的江淹曾一言以蔽之「碧水丹山」。

  所謂的「碧水」首先得益於武夷山每年高達2000毫米的降水量,加上原始森林能保持較多的水份,大量防止水土流失。還有中國最美的溪流——九曲溪,以及被譽為武夷山母親河的崇陽溪縈繞其間。因而崇山眉黛,碧水長流。

  「丹山」主要形成於地質歷史上的白堊紀和第三紀。那時,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武夷一帶氣候相當乾熱,沉積物質中的鐵,主要是赤鐵礦,在乾熱氣候環境下,經氧化後變為紅色或紫紅色,這些碎屑岩人們通常稱為「紅層」。武夷山景區內的山就是由「紅層」構成的,因而稱為「丹山」。由於當時氣候乾熱,有利於可溶性鹽類積聚,故紅層含有一定數量的氧化鈣,還有少量的石膏沉積。

  在海拔分布上,武夷山景區境內的茶園山場海拔大多在200~450米,海拔最高的三仰峰也只達729.2米。武夷岩茶的著名產區常常提到「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和悟源澗就在景區內,平均海拔大致350餘米。這些山峰整體高度落差大,高低錯落,地形起伏,峰巒疊障,地貌上山地多平地少,加上這一帶溪流河畔的砂土地,很大程度上為茶樹提供了良好的家園。

光照——散淡而從容

  萬物生長靠太陽,茶樹的生物產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形成,適當強度的光照非常必要。但是,因為茶樹特殊的生物品質,光照過強,其生長反而受到抑制。茶樹在進化過程中,形成喜光怕曬的特性,它們更適合在雲霧多、漫射光多的茶園生長。武夷山每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雲霧天氣,從衛星雲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經年雲霧繚繞,這些雲霧把強烈的陽光進行了有效的過濾,即降低光照的強度又增加了茶樹益生的漫射光,對茶葉良好品質的形成效果顯著。另外,在武夷山景區多溝谷坑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而在溝谷坑澗里的茶園每天的光照都比較少,狹窄的地方每日光照不足五六個小時,光照也剛好適度。

空氣——遠離塵囂

  茶樹是天地至清之物,遠離喧囂,氣乃生命之本。由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充足的原始植被,武夷山儼然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據統計,這兒空氣里的負氧離子比城市地區高出幾十上百倍。另外,長年的雲霧繚繞,使得武夷山既溫暖濕潤,又涼爽安靜,如果在炎熱的夏日暢遊其中,立刻三伏全消。武夷山的茶樹涵養其中,逍遙自在,品質自然清高。

土壤——樂土

  武夷山景區內土壤大約在8000萬年以前形成,當時發生火山噴發,再加上後來的地殼變動和地表侵蝕,使市區、武夷、星村一帶形成一個東北方向的短軸盆地,而盆地四周由火山岩組成,在其中間形成湖泊。火山岩風化成含有鐵質岩石的碎片,隨流水搬運沉積湖底。沉積物中的鐵質經過氧化作用變成紫紅色,逐漸形成紫紅色岩層,這就是景區土壤的基礎。這種紫紅色岩層含砂礫量較多,達24.83~29.47%,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而質地較粗粘,適合茶樹的生長。另外,這種土壤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OM值僅為28g/Kg,但是含磷、鉀豐富。由於紫色土母岩松疏,易於崩解,礦質養分含量豐富,肥力較高,再加上這些地方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的土層厚、富鉀、錳、酸度適中,多礫質的「茶土」。例如,竹窠茶園的磷鉀高而氮低,赤石茶園氮高而磷鉀低。另外,紅色硅鋁質土層分布在青獅岩、碧石岩、燕子窠等,主要是厚層岩紅土,土層較薄。

  茶樹有喜酸怕鹼的特性,適宜茶樹生長的土壤的PH在4.5~6.0之間。武夷山森林的土壤和茶樹分布較多地區的土壤都是酸性土,土壤的PH值一般在4.5-6.5之間,因而,從這一點來看,武夷山也是茶樹生長的天然樂土。這些地方,除生長茶樹外,到處可發現都有馬尾松、杜鵑、蕨類植物等酸性土的指示植物生長,所以在規劃開闢新茶園時,可以觀察該地有否這些指示植物,這是一個很簡便有效的方法。

從地形上看,武夷山土壤中的有機物沉積會隨著海拔升高而逐漸增大。原因有多種:

  其一,隨著海拔升高,山體主要植物由木本過渡為草本。這兩類植物凋零之後,主要成分大不相同,木本提供的主要是大量的枯枝落葉,集中於土壤的表層,下層很少,造成有機質由表層向下急劇減少;草本提供的則主要為死亡的根系,地表以灌木為主的枯枝落葉不多,故有機質積累深厚,減少不太明顯。

  其二,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濕度加大,土壤微生物活性減弱,有機質分解減慢,遂有更多的有機質得以累積。

  其三,不同海拔處人類活動干擾程度的差異也是成因之一。海拔高,人類活動受限大,干擾較少,故能夠進入土壤的天然的有機質更多,土壤有機質含量更大。

  綜上所述,武夷山各類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小關係為紅壤<黃紅壤<黃壤<山地草甸土。

  武夷山高山茶區的典型代表是吳三地。這裡平均海拔800多米,土壤有機物積累深厚,保留完好的原始植被,使得土壤中的腐質層深厚,乃是武夷岩茶茶樹的一片樂土。

水分——恣意充沛和暗流涌動

  茶是喜濕植物。武夷山是典型的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另外,武夷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東南處為迎風坡,每年東南季風來臨時,冷暖流在此頻繁交匯,降水充沛。武夷山地區的年均降水量1600~2200毫米,年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一般在78%~84%之間。由於山區地勢高差懸殊,所以區內氣候的垂直變化頗為顯著,大致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降水遞增37.0~54.14毫米。在武夷山濕潤的條件下,茶樹細胞的原生質保持較高水分、芽葉嫩度高、品質好,同時,因為水分充沛,有利於茶葉中有機物積累,提高氨基酸、咖啡鹼和蛋白質的含量。

  喜濕怕澇是茶樹的一大特性,若低洼地長期積水,排水不暢,茶樹根系的發育受阻,也不利於茶樹生長。武夷山岩谷峽隙澗的茶園土壤均為風化岩石,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孔隙度在50%左右,不會存在洪澇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武夷山山岩的岩壁上長年濕潤,在其表層下有暗流涌動,溝谷坑澗里,溪流叮咚,這些都是茶園天然的排水工程,既寫意,又靈動。

  「岩岩有茶」、「生態茶園」及其他

  武夷山景區內岩石表面多,土壤與泥地相對偏少,茶園主要是以砌石而栽、依坡而種、就坑而植,造就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茶園形態。例如,母樹大紅袍就是生長在九龍窠的岩壁上。在武夷山景區邊緣極其外圍的茶地坡度較為平緩,為種植茶樹提供了更多的土壤和陽光。也只有在這些地方,我們才能有幸見到成片整齊的茶園,綠意黯然,暗香浮動。當然,武夷山生態茶區的茶園可謂是養在深閨中,在原始植被的保護下,零星錯落在叢林深處。這些茶園,是大自然懷抱里的寵兒。

  由於先天環境的山場差異,在茶園管理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景區內土壤礦物質豐富,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了新叢茶樹在育苗的時候略施點肥料,幫助其生根發芽,往後就不在需要施肥。在茶園的種植上,一般採取深耕法、深耕吊土法、代替施肥的客土法等,有利於滅草除蟲、土壤熟化,對岩茶品質的形成大有益處。

  武夷山生態茶區的氣候條件得天獨厚。保持有機茶的生態標準,是生態茶區的不懈追求。有機質的層層積累使得這裡成為奢侈的茶樹樂園,除了新叢茶樹在育苗時略施綠肥或有機肥之外,往後盡量不施或少施肥料。另外,生態茶區海拔高,相對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再加上生態區生物鏈完整,昆蟲天敵諸多,也間接地減少了茶園的病蟲害。因此,在茶樹的生長期,這裡的茶園不需用藥。早在清朝時期,主產於今日生態茶區的「吳記茶葉」便贏得在下梅、赤石碼頭「免檢上船」的美譽,可見其生態有機質的含量。

  武夷茶歷來以質量安全聞名茶界。從2001年到2008年,在連續八年的國家質檢部門抽撿中,武夷茶的農殘、重金屬指標都幾乎為零。

基因王國

  由於武夷山景區和生態茶區土壤中的PH值、鉀、鋅、鎂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鬆度差異顯著,直接導致了茶葉品質差異。加上茶樹品種特徵特性和茶農的喜好,以及市場的需求不同,也造成武夷山景區、生態茶區的主要茶樹品種存在一定的區別。

  武夷山景區內種茶歷史悠久,主要茶樹品種以水仙(中小葉灌木形態)、肉桂、大紅袍以及茶樹中的傳統品種如矮腳烏龍、雀舌、北斗、鐵羅漢等為主。這裡的茶樹樹齡雖然較高,但是產量穩定,茶青品質優異,每畝產精茶量可以達30-35公斤。

  武夷山的當家品種水仙、肉桂在景區內分布甚廣,景區邊緣及外圍的茶區也普遍種植。這裡的茶園在每年的春茶後,除了一些老叢或高叢的水仙茶園保持不修剪外,像肉桂、黃旦等品種為了穩定產量,便於採摘,要進行一定的修剪。在坡地上的茶園,畝產精茶可達40-45公斤,平地上的茶園畝產值更高,可達50-55公斤。

  生態茶區為了保持良好的原始環境,以水仙(小喬木大中葉種類)為主。外加一些早生種如白雞冠、金觀音、丹桂、黃觀音等。小喬木型的水仙一般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長,成型的茶園上生態條件好,芽葉肥壯,在茶園畝產量上,由於種植密度低,比較穩定的畝產值可以保持在40-45公斤。那些老叢或高叢水仙的產量以棵計,小棵點的可採得茶青5公斤左右,茶樹年齡較大的,可採得茶青10公斤左右。

  武夷岩茶的魅力在於它本身沁人心脾的香氣和百轉千回的滋味上,吸收陽光、空氣、土壤、水分,孕育出獨特的天地精華。武夷山景區是武夷岩茶最古老的產茶地,長年雲霧繚繞,陽光漫射,極為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土壤中豐富的礦物質被茶葉所吸收,空氣中高密度的負氧離子也造就了獨特品質的茶,所出產的茶在香氣、滋味、耐泡度上都是無可挑剔的。溝壑縱橫的地形使得陽光在這個茶區里分布得很融洽。山岡上和陽坡里成了肉桂的領地。馬頭岩和牛欄坑的肉桂,顯得香氣特別好,滋味厚重,霸氣十足,令許多茶客嘖嘖稱讚。對水仙而言,以坑澗谷地生長者為上品,原因就在於水仙的葉片大於一般茶樹品種,這種寬大的葉片決定了它能吸納空氣中的水份,谷澗中的水份持有率往往是比較高的,水仙寬大的葉片使得它的光合作用效果比其他品種強,更有親水性和喜陰性。儘管深谷中陰翳蔽日,對水仙而言,這點陽光已經足夠了。另外比較有名的山場是竹窠,其出產的水仙滋味醇厚,有的老叢水仙青苔味特別濃厚,是眾多茶客所追求的茶品。

  景區邊緣以及其周邊地帶不管是陽光還是水分排場都很大,武夷山脈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而河流呈西北—東南走向。不同走向的山川河流恰好交織在這一帶,河灘廣布,土壤深厚,土質以適宜茶樹生長的紅黃壤為主,非常適宜茶樹生長。這一帶里的馬枕峰就是肉桂的原產地,其中不乏一些茶樹良種。

  生態茶區的茶葉品質和口味在武夷岩茶中獨樹一幟,更以其獨特的生態有機管理漸受茶客們的青睞。高山紫外線較強,有利於芳香物質形成。雲霧天氣每年將近三分之一,多漫射光,這裡的水仙茶種植歷史悠久,房前屋後,山澗溪邊,棵棵老茶樹根連根,枝連枝,葉簇葉,一幅和諧的茶村美景圖。吳三地老叢水仙帶有特別青苔味,湯水厚實潤稠,味醇溫和滑爽,高山地域的滋味特徵明顯,尤其與竹林相鄰共生的水仙,更有一份如蘭似竹的清幽,正如武夷山的一對名聯所述「客至莫嫌茶當酒,山居偏隅竹為鄰」。一些高香品種在這裡也得到深厚的滋養,如金觀音、黃觀音、奇蘭、丹桂……其成茶皆有一股特有的高山生態氣息,保健效果極佳。總結為:生態園,山場味;本木香,高山韻。

  山場上的種種條件,也深刻影響茶葉化學成分,造成各種山場茶葉的營養成分不同。從茶葉的生化角度來看,茶葉的品質不但與各生化成分總量有關,也與各成分之間的比例有關。在茶樹生物化學含量方面,以當家品種水仙為例,水仙品質主要生化指標差異顯著,各個山場茶葉的茶多酚、咖啡鹼、可溶性總糖、兒茶素總量差異不大,水浸出物差異顯著(茶湯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茶湯濃度、茶味的輕重)差異極顯著;在香氣方面,岩茶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之說,茶青中的香氣成分以醇類物質為主,不同品種茶青主要香氣物質(品種香)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最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在香氣總量上,不同品種香氣總量相差較大,肉桂香氣總量是水仙的兩倍左右,種類更多,因此做出的茶香氣(工藝香)更加馥郁幽長;不同產地茶青中香氣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質,也有獨有的香氣物質,且同一香氣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土壤香。這也是判定武夷岩茶山場的重要依據之一。

  除山場的因素外,武夷岩茶的發酵程度相對其他烏龍茶區會偏高,其咖啡鹼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烏龍茶區,再加上其精湛的製作技術和獨特的焙火工藝,憑其豐富的內質,「七泡有餘香,十泡有餘味」自然不在話下,種種優勢造就武夷岩茶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開創了中國烏龍茶絢麗的篇章。

-THE END -

岩茶 · 文化 · 生活

您的每一次點贊都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關注|微信:yancha51

↓更多文章↓


推薦閱讀:

如何浸泡蛇酒?-武夷特產-大紅袍武夷山·蘭湯人茶酒煙|武夷名優特產營銷中心
武夷山裡面都有哪些可以玩的?
武夷山這麼大,你去看看了嗎?
武夷山茶山行:高價茶背後的傳承與岩韻

TAG:武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