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針灸經驗推薦—— 支氣管哮喘

急症針灸經驗推薦——支氣管哮喘

【概述】
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是一種很常見的發作性肺部過敏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呼吸困難、呼氣延長費力,胸部緊壓感,病人端坐,兩手前撐,雙肩高聳,出汗,煩躁不安,並有喘鳴咳痰,甚至出現紫紺等。其中以呼吸困難最為明顯。哮喘多反覆發作,每次發作可達數小時以上。 哮喘的針灸治療,現代有關報道非常之多。特別是近二十年來,不斷發掘出不少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化膿灸、磁療、穴位敷藥、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結紮、穴位挑治、穴位割治、熱針等。不僅能有效控制急性發作,而且可以預防複發。從療效看,各法大致相近,有效率多在80%~90%之間。近年來,對治療效果的觀察更趨深入,如經對照治療發現,化膿灸對哮喘緩解期的療效明顯優於發作期[25]。 關於針灸治療哮喘的作用機理,也已經作了頗有成效的探索。一些實驗研究指出,針灸可使白細胞值異常的哮喘患者轉為正常,淋巴細胞轉化率及玫瑰花環試驗指標值低於正常者轉為正常。並觀察到,化膿灸後的實驗動物臟器間質有以淋巴球為主的細胞增生,而未引起灸症性的白血球上升。都表明了針灸有提高哮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另外,針灸還能部分地緩解支氣管痙攣。目前認為,針灸可能是通過有關經絡、神經和體液系統等途徑,激活機體防禦系統功能,抑制變態反應,降低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而取得平喘效應的。
 
【治療】
  (一) 體針 1.取穴 主穴:魚際、肺俞、大椎、定喘、列缺。 配穴:風門、膻中、內關、過敏點。 定喘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旁0.5寸~1寸處。 過敏點位置:指按壓有明顯脹痛點。主要分布於軀幹部,上肢次之,下肢較少,多位於經脈線上,但不一定在穴位上。 2.治法 每次取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先針魚際,繼針其他穴位。魚際,每次取一側,進針1寸,刺時針尖向掌心斜刺,瀉法,用強刺激,留針20分鐘~30分鐘,每隔5分鐘運針一次。肺俞,直刺5分。大椎直刺1寸~1.3寸,施以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15分鐘後取針,予以艾卷溫灸或拔罐。余穴均用瀉法,中強刺激,留針情況同魚際(過敏點針法與體穴相同)。發作期每日1~2次,喘平後每日或隔日1次以鞏固療效。 3.療效 本法主要用於哮喘急性發作期。據534例觀察,有效率為69%~98.5%[3~8]。有人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肺俞、大椎穴針後加灸的療效優於針後加罐。 (二) 穴位敷貼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大杼、肺俞、心俞、天突,(2)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 2.防治法 藥物配製:(1)消喘膏。白芥子30%、甘遂30%、細辛10%、乾薑10%、麻黃10%、元胡10%,上藥共研細末,以鮮薑汁調成糊狀,攤於圓型硫酸紙上。硫酸紙面積約為10mm2;(2)毛莨、天文草(均為鮮葉),各取3~5葉,搗爛成泥,加鮮薑汁調勻,做成直徑2.5mm的葯餅。 治法一般應用消喘膏,如取材方便亦可用後者。首次貼敷第1組穴,取准穴後,貼上藥餅,周圍敷以棉花,上蓋消毒紗布,以膠布黏住。貼後2小時~3小時,待有灼熱或微痛感,除去葯餅,出現水泡時,塗以龍膽紫防止感染。隔9天後再貼第2組。本法主要用作哮喘急性發作治療,貼敷3次為一療程,每年貼一療程。冬季喘者貼於三伏,每伏貼1次;夏季喘者,貼於三九,每九貼1次。貼處囑病人不要搔破,以防感染,禁用凡士林紗布。 3.療效 本法主要預防哮喘發作,共觀察4434例,結果,預防發作的有效率為83.7%~98%。 (三) 穴位注射(之一) 1.取穴 主穴:定喘、肺俞 2.治法 藥液:魚腥草注射液。 每次僅取1穴,可始終用其中一穴,亦可交替取用。病人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項背部,定準穴位,常規皮膚消毒後,用舒張進針法,左手拇、食兩指確定定喘穴,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魚腥草注射液4ml,右手快速垂直將針刺入穴內皮下組織,緩慢向脊柱方向斜刺,探得酸脹等得氣針感後回抽無回血,深部刺入約1cm,抽無回血,將藥液緩緩注入(穴注時囑患者不得抬頭)。哮喘發作期間每天1次,每次每穴注入魚腥草液2ml,行雙側穴注;哮喘停止以後改為隔天穴注1次,劑量同上,雙側穴注,10次為一療程,一般患者共治療20次,即2療程。 3.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治癒:哮喘控制,哮鳴音消失;好轉:哮喘緩解,或發作次數減少;未愈:癥狀無變化。 共治290例患者。按上述標準評定,結果,近期治癒218例,好轉56例,未愈16例,佔4.6%。經觀察,治癒的206例病人中,治療1次止喘的52例,治療2次止喘的86例,治療3次止喘的62例,可見大部分均在3天內止喘。止喘後不能立即停止穴注,一般需鞏固治療10~20次,既可以鞏固療效,也可防止今後再發[。 (四) 穴位注射(之二)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於背部肩胛間區。有板滯、脹、涼、痛等異常感覺,觸之有肌緊張度高、皮溫低及有團塊狀或條索狀之區域,壓之有酸、脹、痛、麻感。 2.治法 藥液:為2%普魯卡因注射液2ml+氨茶鹼0.125mg+地塞米松2.5mg+東莨菪鹼0.1mg~0.2mg(或654-2注射液5mg)四種藥物之混合液。 每次選阿是穴數點,針刺入後至有麻脹感迅速將葯推入。一般於哮喘發作時施行。 3.療效 本法主要用於哮喘持續狀態。共治14例,癥狀立即完全緩解12例,癥狀明顯緩解2例。 (五) 穴位割治 1.取穴 主穴:膻中、肺俞、定喘。 2.治法 每次取一穴,輪換進行。取准穴位後作常規消毒,局部浸潤麻醉。用手術刀作縱形切口,長約0.5mm~0.8mm,深達皮下(不宜過深)。以直血管鉗分離切口,暴露脂肪組織,並摘去黃豆至蠶豆大皮下脂肪。之後,血管鉗深入切口略施刺激,至患者有明顯的疼脹或沉重感後取出,不作縫合,以消毒紗布覆蓋。兩次割治間隔在7日~10日左右,3次為一療程。 3.療效 共觀察456例,緩解399例,有效45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96.4%。本法用於防治哮喘。 (六)熱針 1.取穴 主穴:定喘、風門、肺俞。 配穴:外感風寒加合谷、列缺;喘促加天突、孔最;痰多加足三里、豐隆;咳嗽加尺澤、太淵。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據症選用。用GZ小時型熱針儀治療,熱針長度1.5寸~2寸,溫度調節至40℃~70℃。熱針用於主穴,其中風門透肺俞。配穴則用普通毫針,得氣後施提插捻轉之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治療1次。 3.療效 以上法共治64例,結果顯效38例,有效24例,無效2例,其總有效率為96.3%,並有一定遠期效果。 (七) 艾灸 1.取穴 主穴:分為四組。(1)少商;(2)天突、靈台、肺俞;(3)風門、大椎;(4)大杼、膻中。 配穴:身柱、膏肓、氣海。 2.治法 第一組,主要用於控制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作。其他三組及配穴用於預防哮喘發作。 第一組灸法:取雙側少商穴,用艾炷行無瘢痕直接灸,各灸3~5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其他三組,於每年夏冬季節灸治一療程。一般僅取主穴,體質虛弱者酌加配穴。治療時,囑患者正坐低頭,暴露背部。取穴須正確(按同身寸取),將預先製備好的如黃豆大艾炷(系陳艾絨加入少量麝香壓制而成)置於穴上點燃。施灸過程中,當艾炷燒及皮膚開始灼痛時,術者須以兩手在該穴區附近輕輕拍打,以減輕疼痛(亦可預先皮下注射1%普魯卡因注射液0.3ml)。約4分鐘~5分鐘待火熄後,用紗布蘸無菌蒸餾水拭凈艾灰,再灸第二壯。施灸壯數:腹背部穴各9壯,胸部穴各7壯,頸部穴各5壯。灸畢貼以灸瘡膏或膠布。每日更換一次。一般病例每日灸一穴,4日~5日為一療程。 3.療效 療效評定標準:(1)治癒:發作控制:治療後癥狀消失,聽診肺部無無哮鳴音;有效:自覺癥狀減輕,聽診肺部哮鳴音明顯減少;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 (2)預防:痊癒:灸後癥狀消失,體質恢復,觀察三年不再複發;顯效:灸後兩年內偶或發作,但癥狀顯著減輕;有效:灸後喘咳較以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無效:灸後病情無變化。 以上法治療急性發作37例,結果,發作控制5例,有效2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3.0%。預防哮喘發作共治1788例,其有效率為66.9%~94.4%[2,9~12,25]。穴位化膿者療效滿意。 (八)拔罐 1.取穴 主穴:定喘、風門、肺俞。 配穴:膻中、中脘、腎俞、膏肓。 2.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病程久或療效欠好者,酌加備用之穴。先針刺,將針速刺至皮下,輕輕捻轉進針,成人背腧穴進針5分~7分,小兒2分~3分。刺定喘穴時,針尖可向脊柱方向斜刺。待獲得針感後,可用架火法拔罐,即在針尾上縛一含95%酒精之棉球,點燃後將罐扣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分鐘。亦可先留針20分鐘,中間行針1~2次,以捻轉手法平補平瀉。取針後再以閃火法,在風門穴與肺俞穴之間拔罐,留罐10分鐘~15分鐘。注意,小兒不可留針拔罐,一般僅採取點刺不留針,再拔以中號或小號罐,留罐時間,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上述治法,每日一次,穴位可輪換。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共治63例,其中留針加罐法9例,臨床控制5例,有效3例,無效1例;不留針加罐治療54例,顯效19例,有效2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4.1%。凡是堅持治療者,效果較為理想。 (九) 耳針 2.治法 急性發作期以取主穴為主,緩解期鞏固宜多配配穴。每次取主穴3~4個,酌加配穴。發作時,用耳毫針迅速刺入,用捻轉法施強刺激,留針30分鐘~60分鐘。每隔5分鐘~10分鐘運針1次。雙耳均取亦可單耳交替,穴位輪用。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採用耳穴壓丸法,即以王不留行子置於0.7cm×0.7cm之傷濕止痛膏上(如無,可用膠布或其他橡皮膏代替),貼壓上穴,每次1耳,每周換貼兩次,左右交替取穴。每天至少按壓穴位3~4次,每次5分鐘~10分鐘。哮喘發作嚴重者可按壓半小時。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共治291例患者,其中耳針法治療191例,顯效88例,有效9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5.3%[13];耳穴壓丸法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控制12例,顯效50例,有效31例,無效 7例,總有效率為93%。並發現,單純性哮喘、病程短、未用過激素治療者效果為佳。 (十)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膻中、肺俞;(2)天突、定喘。 配穴:脾俞、腎俞、足三里、大椎、風門。 2.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組,二組交替輪用。配穴據症酌加1~2穴。可採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亦可用氦氖激光治療儀。具體治法方法為:二氧化碳激光儀,須裝上光斑放大鏡行散焦照射。照射距離5cm,照射範圍2cm2,功率密度約0.1W/cm2,每穴照射3分鐘~5分鐘,每周治療6次。氦氖激光儀,波長632.8nm,照射功率2 mW~5mW,照射距離40cm~70cm,光斑直徑1.5mm,照射時間每穴2分鐘~6分鐘。兩側可同時照射。每日1次。 3.療效 二氧化碳激光儀穴位照射多適於成年人,共觀察39例,其中臨時控制21例,顯效12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27]。氦氖激光治療儀穴位照射適於小兒或成人,共觀察227例(其中小兒88例),結果臨時控制87例,顯效62例,有效60例,無效18例,其總有效率為92.1%[。 (十一) 其他措施 1.如為外源性哮喘,應儘力找出避免接觸變應原;內源性患者,則儘可能去除或控制感染病灶。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注意增強體質。 2.重症患者或呈哮喘持續狀態時,應給予吸氧,適當輸液,抗感染及糾正酸中毒等。如針灸不能控制病情,宜立即改用其他中西醫療法。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醫案一 李××,男,8歲,學生。 主訴:哮喘反覆發作2年余,加重3天。 病史:患者哮喘已2年余,開始冬季易發病,以後不分季節一年四季均要發作,常因天氣變化,勞累或吃雞蛋誘發哮喘病。經常服麻黃素,氨茶鹼緩解癥狀。1年後每逢發作服對症葯收效甚微。此次因感受風寒哮喘發作已3天,服藥未收效前來就診。 檢查:表情痛苦,張口抬肩,氣急,胸悶,口唇紫紺,喉間有痰鳴聲,臉色皝白無華,納呆。兩肺可聽到明顯哮鳴音。在胸椎3~8兩側、頸椎5~7兩側可摸到條索或壓痛,孔最穴和天宗穴處有明顯壓病。舌紅苔薄根膩,脈浮小數。 診斷:支氣管哮喘。 治則:疏風宣肺,止哮平喘。 取穴:胸部、腰部、氣管兩側、頸部、前、後肋間、劍突下、孔最、天突、大、小魚際。配加:太淵、中脘、陽性反應物處。 治法:梅花針法,叩打。當即按取穴配太淵進行治療,治畢後哮喘即時減輕。1小時後按上法再治療1次,哮喘癥狀基本控制。患兒表情自如,愉快回家。 隨後治療部位去天突,大、小魚際,加配穴中脘、陽性物處,繼續治療15次,諸症消失。 再繼續治療15次以鞏固療效。患兒精神轉佳,納谷量增,臉色紅潤,並開始上小學讀書。擔心勞累引起哮喘複發,第1學期未參加體育活動,由於病情平穩,體質轉佳,第2學期起便上體育課,但仍無不適現象。隨訪觀察2年,除在感冒時,有時出現喉間不適外,哮喘從未再發作;同時吃雞蛋也不會誘引哮喘複發。 (鍾梅泉醫案) 醫案二 羅××,女,56歲,工人。1989年4月19日初診。 主訴:咳喘5年余。 病史:5年前感冒咳嗽,咽痛,久治不愈,漸發為咳喘。每當感冒、著涼或聞及油煙等一些刺激性氣味皆可引起哮喘大發作,甚至晝夜不止,不能平卧,呼吸困難,口唇青紫,唯用激素等藥物才能使病情稍有緩解。近3年無論冬夏,終年咳喘不止,時輕時重,中西藥物多方治療未見明顯效果。近日來咳喘又大作,呼吸抬肩,胸悶,納差,動則氣短汗出,四肢無力,便溏,咽干。 檢查:面色灰暗,浮腫狀,喘促氣短,精神不振,脈沉細無力,舌苔薄白滑潤,舌淡體胖。心率98次/分,兩肺干羅音,偶聞哮鳴音。 診斷:支氣管哮喘。 治則:補肺益腎,散寒平喘。 取穴:天突、膻中、孔最、華佗夾脊(頸6~胸7)、三陰交。 治法:首先速刺入穴,針天突、膻中、雙側孔最時要促使針感上胸,待喘稍平後,沿脊柱兩側拔走罐從風門至腎俞以皮膚髮紅為度,再針華佗夾脊頸6~胸7、三陰交,皆用熱補法,留針30分鐘。 針後喘平,胸暢,呼吸平穩。同時輔以中藥:炙附片12g(先煎),大黃10g,木通10g,當歸10g,桃仁10g,杏仁10g,石葦30g,仙靈脾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日服1劑。 次日病情明顯好轉,仍輕咳氣短,脈舌同前。針肺、脾、腎俞用捻轉補法,留針30分鐘後,再針中脘、足三里、膻中用捻轉補法,留針30分鐘。 患者共針刺治療12次,除上述穴位外,曾加用中府,膈俞。中藥服用15劑,以上方為主,去大黃炭改用苦參10g,加焦三仙10g。觀察1個月,咳喘未作,食慾大增,二便正常,諸症消除。隨訪半年已堅持正常工作。

推薦閱讀:

三伏天針灸有什麼作用
出診日記(一)急性腰扭傷
【針灸】
針灸
【針灸】節氣灸——秋分

TAG:經驗 | 推薦 | 針灸 | 哮喘 | 支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