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經直解

心經直解(2011-12-14 11:22:02)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禪意

觀自在菩薩。(一雲觀世音菩薩。實則能觀自在者皆為菩薩。菩薩:梵音,全稱菩提薩埵,意為覺有情,也即覺悟中的眾生。觀,能覺之性。自在,所觀之境。萬法無非自性所現,觀一切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梵音,讀作波惹。漢語譯作智慧,區別於世間小智,故直稱般若。波羅:梵語,漢語譯作彼岸。密多:梵語,漢語譯作到達。此句雲觀自在菩薩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種種幻相到達彼岸的過程中。)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以般若智慧觀照,不同於六根分辨六塵。五蘊:即後面所說的色、受、想、行、識。為所觀之境五種範疇的總概括。觀照的結果是五蘊的本質是空無一物的。度一切苦厄。(正因為照見了五蘊本質的空無,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難。)舍利子。(一雲舍利弗,佛的大弟子,號稱智慧第一。實則也可視為一切聽法者的代言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包括一切所謂客觀現象的存在,屬於哲學所定義的物質的範疇。色法的本質與空無是沒有不同的,空無從本質上說與色法也沒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質就是空無,空無的本質就是色法,本質上色與空本來不二。受想行識:心法的總稱,屬於哲學所定義的意識的範疇。受想行識的本質也與色法一樣,與空無是沒有不同的,而且本質上就是一個。)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諸法:各種存在的總稱。這色受想行識五種存在本質上的空相,既不生也不滅,既不垢也不凈,既不增也不減。一切在分別中對待而起的現象與觀念這裡都不存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所以在這個畢竟空無的本質里,沒有色受想行識這色法與心法的對待。)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即人的六種感官的總稱。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即人的六根所能觸及的六種境界的總稱。在畢竟空無的本質里也沒有六根與六塵的對待。)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界,一直到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界,總共十八界。此為十法界中六凡法界即六道眾生的境界。在畢竟空無的本質里,也沒有這六根六塵界因六識界分別而起的對待的總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明乃至老死為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觀十二因緣而入道為四聖法界中緣覺乘所行之法。在畢竟空無的本質里,也沒有十二因緣以及終了十二因緣的緣覺法。)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為四聖法界中聲聞乘所行的四諦法。在畢竟空無的本質里,也沒有聲聞乘的四諦法。)無智亦無得。(智,與識相對。轉識成智為從眾生到佛陀的轉化過程中的菩薩所修的法。此為四聖法界中菩薩法界所行之法。得,為最終轉識成智的菩薩證得佛果,也即四聖法界中佛乘所行之法。在必竟空無的本質中,既沒有可成佛的智,也沒有證得智的佛。)以無所得故。(因為在畢竟空無的本質中,本來就一切空無,得正是無所得,無所得故亦無所失。不從外來,亦非內有。非有非無,非空非色。本來如此,一切圓成。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依般若智慧照見空相超越生死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虛妄的顛倒夢想,究竟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音,漢語譯作無上正等正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依般若智慧超越生死直達不生不滅的彼岸故,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由此可知,超越生死輪迴直達涅槃彼岸的般若智慧,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咒語以聲傳,不必以意解。)
推薦閱讀:

《心經》解讀-《心經》的真正作用及好處--破三障,除煩惱
吳貴青心經涉及到的邏輯學概念
解讀《心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跟著《心經》「觀自在」……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