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一峰:我們為什麼熱衷虛擬現實
文/阮一峰(IT專欄作家)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收購一家名叫Oculus VR的小公司,價格是20億美元,其中包括4億美元的現金和16億美元的Facebook股票。整個業界為之震動,因為這家公司僅成立18個月,尚無任何產品上市。創始人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大學退學生,他號稱做出了可戴在頭上的技術器頭盔:Oculus Rift。也就是說,Facebook在一個還沒有投產的產品上面,投下了20億美元的賭注。
半年多過去了,關於Oculus Rift的細節,外界還是知之甚少,只知道產品連外觀都還沒有定型。因為就在5月和10月,該公司接連推出兩款不同外形的原型機,供開發者試用,並明確表示這不是最後的上市版本。目前能確定的細節大概是,它總體上有點像可穿戴的望遠鏡,雙眼前各有一組透鏡,前方是一塊5.6英寸的LCD顯示屏,內置感測器,可360度捕捉用戶的頭部運動,以便實時調整影像。整個頭盔可能重340多克,也許在2015年4月上市,售價將低於300美元。
據說,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只參觀了一次,就立刻決定不惜代價收購Oculus VR。因為如果這個頭盔成功,那計算機技術將迎來一場革命。試想一下,只是坐在顯示屏前玩遊戲,就有那麼多人著迷,如果允許你身臨其境、進入遊戲的世界,那該有多大的市場?
Oculus Rift頭盔代表的是「虛擬現實」 (Virtual Reality)技術的最新成果,它已經不僅僅是顯示設備了,而是嘗試讓用戶體驗到一個虛擬世界。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的:「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可以及時、無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使用者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複雜的運算,將精確的3D世界圖像傳回產生臨場感。」
虛擬現實技術的意義在於,讓過去從計算機外部觀測處理結果的用戶,能進入計算機所創造的環境中,使得用戶不僅能通過鍵盤、滑鼠與計算機交互,還可通過多種感測器與整個環境發生交互,從而對世界產生全新的認識和不同的體驗。
這種技術其實早就存在。飛行員訓練使用的「模擬飛行系統」,博物館和國家公園使用的「3D導覽系統」,都力求還原現實場景。它們都屬於虛擬現實的早期應用。
近十年來,業界大量採用這種技術,推出了一系列轟動性的商業產品。Google率先推出的街景地圖,使得查詢地圖變成了參觀街區;3D電視機讓電視節目從平面變成了立體;任天堂的體感遊戲機Wii,可以讓用戶揮動手柄,進行虛擬的網球比賽;微軟的動作捕捉器Kinect,直接用攝像頭拍攝用戶的一舉一動,進行實時動作識別,然後融入遊戲影像,使得用戶和遊戲人物聯動,你跳他也跳,你跑他也跑。
Oculus Rift只是這種趨勢的延續,是虛擬現實產品最新也是最大膽的嘗試。別的產品只是提供局部的虛擬體驗,它則嘗試使用整個虛擬空間,讓用戶忘記自己所在的現實空間。
如果這種技術成為現實,不難想像人們的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想要參觀黃石公園嗎?不用辛苦攢假期,不用買機票和訂旅館,只需戴上頭盔,你就彷彿置身公園,可以沿著顯示屏中的小路走下去,野生動物遠遠看見你走來,還會逃跑。球賽的現場直播,意味著你可以走進體育館,以任意角度欣賞比賽,擁有現場觀眾的體驗。學生也不用再去學校了,戴上頭盔遠程聯網就可以了,老師就在你眼前,同學就在你周圍,老師甚至可以讓你站起來回答問題。
虛擬現實技術將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運作方式。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並非被動的,而是人們主動選擇的。用戶喜歡虛擬現實產品,往往勝於喜歡其他產品。上文提到的那些產品,每一個都是市場焦點,大賣特賣。
原因何在?這裡是有哲學原因的。正如虛擬現實的名字,它實際上給人們提供了另一種現實,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的不是自由,而是約束,他們渴望掙脫各種煩惱和束縛,去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虛擬現實技術讓這種想法有了實現的可能,而且還很便宜。
作家王小波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很多小說和電影描寫「平行世界」,虛擬現實技術則讓這種想法成了現實。從此,用戶有N個世界可以選擇,你可以挑一個你想去的世界,在那裡生活,很可能還能在那裡賺到錢。儘管它是虛擬的,但是總比沒有好。
明年,Oculus Rift就要上市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夢與現實
※男女關係中的十五大定律,字字戳心但卻句句現實
※現實中的「盜墓」
※真愛是否要敗給了現實?
※梁山好漢座次排名有什麼內幕,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