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花鳥名畫(三)元代卷03

《竹圖》 宋 柯九思 紙本墨筆 縱86厘米 橫4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元代畫竹之風,可分兩派:工筆勾勒青綠設色者稱為「畫竹」;水墨寫意者稱為「寫竹」。尤以寫竹為盛。而寫竹者除高克恭、趙孟頫外,當推柯九思。此畫筆墨流暢,富清麗之姿,枝節舒展,竹葉向背由濃淡而分,墨竹由左下方上揚,一股清雅風揚的狀態。筆墨不多,以小見大,顯示出柯九思畫竹蒼蒼茫茫的獨特風格。

《鷹檜圖》 元 張舜咨 雪界翁 絹本水墨 縱147.3厘米 橫9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舜咨, 字師夔, 生卒年不詳,擅長山水樹石, 約元末時人。畫史上又有張羲一字師夔的, 不知張舜咨與張羲是否同一人。張舜咨的傳世作品極少,很為珍貴。《鷹檜圖》畫一松枝上端立一隻鷹,注視前方。畫面意境富有意味,遠景為起伏的坡石。畫家運筆熟練,豪放中又見規矩,畫面意境淡泊清幽。畫面上還有「蕉林居士」等收藏印章,併入《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山桃錦雞圖》 元 王淵 紙本水墨 縱111.9厘米 橫5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前期。其自幼學畫,以賣畫為生。山水、花鳥、人物無一不精,尤善花鳥、竹石。花鳥畫效法黃筌。《山桃錦雞圖》畫坡石桃竹,二錦雉棲止石間。一雉立於石上梳理羽毛,另一雉藏於石後作鳴啼狀。筆法布局,字黃筌一派,然用墨筆略顯粗簡。

《竹石集禽圖》 元 王淵 紙本水墨 縱137.7厘米 橫59.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淵與陳琳同出趙孟頫之門,受趙影響,以古人為師,突破宋院體工麗纖巧的成規,以黃筌寫生為體格,吸取揚無咎、趙孟堅等文人水墨畫法。以水墨代替丹青,注重墨彩的濃淡乾濕,變化豐富,氣韻溫厚,筆墨工整中略帶寫意,開創了元代花鳥畫新風尚,在當時及對後世具有較大影響。王淵尤精水墨寫生,此圖筆意秀勁,墨色清新,格調高雅,意境清幽,的確是王淵花鳥畫精品。

《雪竹圖》 元 郭畀 紙本墨筆 縱31.8厘米 橫145.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人追求一種隱居和出世的生活方式,因此梅蘭竹菊便成了文人士大夫們經常借題發揮或寓意的對象。此圖表現的翠竹傲雪的場景。畫面上似乎有一股寒流迎觀者撲面而來,瀟瀟清竹在霜雪的肆意侵襲下,寧折不屈,顯示了修竹的高風亮節。畫面意境十分凄美感人。畫上有清乾隆皇帝的長篇題跋,也盛讚了雪竹的冰清玉潔和高貴品質。

《墨梅圖》 元 王冕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50.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出生農家,幼時好學。年輕時熱衷功名,屢應舉不中,便絕意仕途,浪跡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圖》,畫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參差,密蕊交疊,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南枝早春圖》 元 王冕 絹本水墨 縱151.4厘米 橫52.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愛梅,也善畫梅。他畫梅干,用筆遒勁,頓挫得宜。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染的點花法,或用雙線勾勒的圈花法,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均能生動地表現出梅花的特有形態,並通過對梅花的刻畫,寄寓或抒發自身的情懷、理想和抱負。《南枝早春圖》畫一折枝梅,枝幹勁健,用濃墨填塗,顯得氣勢雄勁。枝上梅花報春,迎春怒放,生機盎然而清新純凈。是一幅設色清麗、筆墨嚴謹的花鳥精品。

《梅花圖》 元 王冕 紙本水墨 縱31.9厘米 橫50.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工詩善畫,亦能治印,尤以墨梅知名。畫梅師法宋仲仁和尚和揚無咎,並有所創新,對後世影響甚大。所作梅花,有疏有密,或疏密得當,以繁密見勝。枝幹交錯、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往往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此幅《梅花圖》與王冕以往的畫梅圖都有所不同,不是以繁密取勝,而是以疏秀簡潔見長。畫家僅選取梅花半枝,梅影清風便撲面而來。

《枯荷鴛鴦圖》 元 張中 紙本淡設色 縱96.4厘米 橫4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人,山水師黃公望,尤長於墨筆繪花鳥竹石,筆墨疏簡,風格俊逸,屬於文人畫寫意體系。《枯荷鴛鴦圖》用淺淡筆墨畫敗荷,水邊坡石,石上鴛鴦雙棲,構圖取勢簡潔疏朗,水墨點染與沒骨法並用,筆墨粗簡,略帶寫意,色調淡雅,表現了張中花鳥畫的典型面貌。

《拳石新篁圖》 元 顧安 紙本水墨 縱91厘米 橫33.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安(1289—1364),元代畫家,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平江人。故自稱「淮東顧定之」。曾任泉州路判官等小官職。他以擅長畫竹聞名於世,尤喜寫風竹新篁。《拳石新篁圖》畫新竹几枝和荊棘一叢,筆法勁利,墨氣濃潤,表現出新竹破土而出的欣欣向榮之勢,是顧安墨竹精品。

《幽篁秀石圖》 元 顧安 紙本水墨 縱25.1厘米 橫1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安作為元代畫竹大家,以平生之力專攻墨竹,又集宋元兩代畫竹大師文同、趙孟頫等人優長,最精於風竹雨葉,其清勁生動之格,尤為時人及後世推崇,人稱其畫「清如李息齋,勁若柯丹丘」,觀此圖,知其譽不虛。本幅有王謙和高士奇等四家題記,有乾隆等鑒藏印跡二十六方,曾入《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風雨竹圖》(部分) 元 顧安 紙本墨筆 縱25.1厘米 橫1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寫兩竿綠竹在雨中隨風起伏,斜逸旁出。墨葉紛披,淋漓酣暢。其用筆如作草書,皆中鋒長毫,蒼潤勁拔,錯落有致。本幅自識:「至正甲辰四月二日,連日雨初霽,天朗天清,從兄攜杖登山望遠,偶見一儒者油然而來,問之,則劉性初也,自霅川持此卷遠訪余寫竹,已作風雨枝以贈。迫署,余方醉眠,童子扣門後求余作,適興寫之,頗為石室遺意,識者當發笑也。定之。」

《梅竹圖》 元 吳瓘 紙本水墨 縱29.6厘米 橫79.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吳瓘為嘉興人,富收藏,精鑒賞,墨梅學揚無咎,亦能畫窠石與寒雀,寫意居多。此畫寥寥數筆,寫出梅花兩枝,竹葉數片,署「竹庄人」款,也是遊戲之作,筆力較吳鎮卻稍為遜色。畫家既畫之,又詠之,行書題七言詩一首,極為精彩地將詩書畫結合起來。此畫簡單得只畫了幾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曉風中,只待消息傳來便破蕾而出。此畫雖無名款,但筆法勁健雄麗,與滿幅的題詩共同營造了詩書畫完美結合的意境。

《雙鉤竹圖》 元 張遜 紙本水墨畫 縱43.4厘米 橫68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遜,字仲敏,號溪雲,吳郡(今蘇州)人。善畫竹,作鉤勒法。張氏用「鉤勒之法,殆若絕響」。有「妙絕當世」之評。《雙鉤竹圖》畫土皮又鉤竹二叢,中間巨石,接畫古松偃卧高坡,稍間枯樹數枝,其後以古木老乾,平坡叢所收尾。畫面陂陀間松竹飄拂偃仰,姿態橫生,坡石用中鋒圓筆乾皴,雙勾飛白竹,筆法勁利凝練,枝葉繁而不亂,疏密有致, 極得扶疏瀟洒之意。

推薦閱讀:

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趙孟頫行書題跋賞析!
60幅名畫告訴你宋代繪畫為何如此鼎盛(高清無水印) | 翰墨
7幅圖讓你學會鑒賞世界名畫
宋代名畫賞析
故宮名畫《雞雛待飼圖》欣賞

TAG:中國 | 名畫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