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中「沉默」才是最大的殺手

你的心事 我來治癒

戳藍字一鍵關注常敬情感

2017 / 10 /27 星期五

無論是在何種親密關係里,都會遇到一種奇特的溝通方式,那就是「吵架」。這是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在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帶著強烈情緒的互相溝通。

廣義的吵架也包含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抱怨、指責,甚至是冷暴力等等。

有時候吵架會把矛盾點放大,雖然會有惡語相向,但也能從中得到一些信息,來知道平常對方對你會有哪些不滿。說出來還有得救,就怕從頭到尾都只是你在說,另一方永遠保持沉默。

抱怨、偏離主題、操縱、強制……都是溝通中容易產生的問題,但這些還都建立在,雙方有言語交流的基礎之上。比這些更嚴重的溝通問題其實是:對方根本不和你溝通!

「沉默式的溝通」

一方越是著急上火,另一方就越是低頭沉默。

明明只想好好吵架,可對方就是不說話。聽起來,問題都集中在那個「不說話」的人身上,Ta的沉默是造成雙方溝通障礙的唯一問題。但實際上,沉默,就已經是Ta參與互動的方式之一。

迴避型溝通模式:

雙方在溝通中,一人處於不斷提出要求的狀態,不斷指責對方: 「你說句話哇」 「你在逃避什麼!」而另一人則傾向於迴避衝突,動不動就叫別人冷靜一下,然後自己消失,連架都吵不起來。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人越來越生氣,另一個人悶著憋屈。在不斷地逼迫和退讓之中,雙方都降低了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

通常在什麼時候,Ta會不想說話?

「要不我們先冷靜一下」

對於一些人來說,在情緒強烈的時刻,是無法進行理性思考、討論問題的。或者在氣頭上的時候,因為害怕自己會說出一些無法收回的話讓自己後悔,所以想要通過「冷靜」來解決問題。

強烈的情緒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過重的認知負擔,所以一發生衝突,他們就立刻選擇逃避。

但事實卻是,只有你在很生氣的時候,才會迫切的想要解決問題,而當情緒消失,解決問題的動機也就弱化了,但問題還是存在。

相反這個時候,如果另一方再提起問題就變成了「無理取鬧」,可能還會成為引發下一個問題的誘因。

「這件事,我沒法跟你談」

在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的禁忌話題,其實是關係本身的狀態。在一項調查中,68%的受訪者都承認,不想與伴侶談及他們戀愛關係的現狀或未來。

正因為覺得有些話題過於微妙,不好跟對方公開討論,所以我們發展出很多拐彎抹角的測試,也因此有了「作」這個定義。比如:煞費苦心製造困難讓伴侶來克服,看對方對自己是否忠貞;找理由暫時分開,來考驗對方在歡迎自己回來時是否熱情……

這一切像是自尋煩惱,也給對方增添緊張和壓力,卻都源於:我們不敢直接詢問對方,在關係中,有太多「不能談」的話題。

「我懶得跟你解釋」

我一直很討厭解釋,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的就算了,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很多矛盾的爆發點都是因為不解釋。

這句話的背後,是想要避免溝通所引發的更大麻煩,所以乾脆拒絕溝通:「你這問題太幼稚了!我解釋反而更說不清。」

石牆就是指拒絕回答問題或拒絕合作,而退守到石頭般冷漠的沉默中去的溝通不良模式。

當以上這些情況發生時,「沉默」像是一種保護機制。反正一說話就要吵架,還不如不說。但沉默能逃避一時的衝突,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何打破迴避溝通僵局?」

1.對於上火的一方:

a.傾聽的態度

有時候對方的沉默,是對於另一方過於逼迫的反擊。也許上火的一方可以先試著放下激烈的情緒,不要試圖去逼問對方「為什麼不說話!」,並且先擺出傾聽的態度,讓對方感受到,我是可以聽進去你的話的。

b.確認的力量

除此之外,當對方沉默時,不要妄加猜測Ta的想法,或者用自己的猜測去替代對方的真實想法。有時候我們容易主觀預判,總是用你以為的東西去評判對方的態度,進而說出「我以為你是那樣想的」、「你不說話,我以為你默認了」之類的話。對於這些「想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確認、直接詢問對方的意見。當然,提出直接的問題並不代表要以逼迫的態度。

2.對於沉默(迴避)的一方:

a.現在不說≠永遠不說

當雙方都被情緒和壓力纏住而感到疲憊時,暫時的迴避確實能夠讓雙方緩解焦慮,這是有效的迴避。但習慣於沉默的人需要意識到,迴避衝突,並不等於衝突自然消解。

保持表面的和平,只會引來之後更大的矛盾。因此,當關係出現問題時,直接面對,真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其實是最高效的溝通方式。習慣迴避型溝通的人可以試著

b.誰也沒有讀心術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即使自己不用說太多,別人也能判斷出我們內心的活動。比如有時會想:「我都表現得這麼明顯了!Ta難道看不出來我正在生氣/不想說話?」

但我們不是,不能把思維時刻準確展現給對方。所以需要依託言語,才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想法。

所以,當與他人溝通出現問題時,沉默也許是最容易的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選擇。

共情的傾聽讓你們的吵架不再那麼負能量。

優雅的吵架和有效的溝通都離不開好的傾聽,而好的傾聽就是能夠做到共情的傾聽。所謂共情,其實就是「設身處地」和「感同身受」,當我們在聽的時候,將這句話放在對方的立場下來聽。

舉個小例子:

你的先生說:「我不想工作了,這份工作實在是太無聊了,我想辭職回家。」

對話的背景是,你們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必須兩個人一起工作才夠支撐,而他過去一年換了三份工作。

你會怎麼回應他呢:

A「哦,你不想工作,我也不想工作了,那這日子也不用過了」

B 「你都換過三次工作了,還不想老老實實工作,你想怎樣」

C「你不想工作了,那你能不能告訴為什麼呢」/「你能跟我說說是怎麼樣感受的,怎樣想的嗎?」

不難發現,只有C是共情的回應。也就是我們說的,去透過事實層面的分歧,聽到對方的情感,這是共情傾聽的核心。

怎樣鍛煉這種共情傾聽?

非言語的接納:原地不動、注視、微笑

基本共情的回應:「哦」,「恩」,「真的?」,「是這樣啊」

較高級共情的回應:「給我講講?」,「願意多說一些嗎?」,「我很願意聽你多說一些」

吵架這件事人之常情,但有架就好好吵,不管有什麼問題,只要說出來就會有辦法規避的,如果一味的逃避,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本文圖片來源於花瓣網


推薦閱讀:

親密無間才是友情的殺手
歲月可回首,這個殺手不太冷
反恐聯盟已見雛形 土耳其何以對俄痛下殺手?
【情感雜談】情侶提防愛情十大殺手
婚姻跳水 誰是殺手?

TAG:沉默 | 吵架 | 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