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筆記:屬於澳洲的咖啡文化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是,電視電影里出現的咖啡館聚會場景並非是真實人生,因為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離開咖啡館去工作,泡咖啡館不應該是人們生活的核心。但這話好像在澳大利亞這個國度不大適用,這個國家的咖啡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大街小巷各式溫馨、輕鬆、浪漫的咖啡館林立。朋友聚會、情侶約會、職場人士商務交涉、高校學生複習課業都鎖定咖啡館,不少藝術家也在咖啡館裡尋找激發創作靈感的繆斯。

澳大利亞的咖啡歷史

咖啡最早源於非洲,是非洲人的一種食品,後來跟著非裔奴隸一起傳入歐洲和美洲。咖啡文化的真正發展應該是在歐洲,或者說,應該是在義大利。可以說是義大利人的智慧,讓咖啡成為了全世界人喜愛的飲料之一。雖然義大利本身不適合咖啡豆種植,但是義大利人對咖啡的烘培技術卻是頂尖的。

1788年咖啡首次從海上進入澳大利亞,但那時候的咖啡質量並非上層。直至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澳洲最早發展及最發達的城市還沒有成形的咖啡文化,當時咖啡店數量不多,品種選擇也少。澳洲是個移民國家,雖然來自義大利、希臘或黎巴嫩的移民都有經營咖啡店,把家鄉的獨特咖啡風味帶到南半球,但都是以家庭形式在小區經營,情況與在唐人街經營港式茶餐廳類似,很難進入主流市場。

當時的咖啡店有兩種:一種以Milk Bar的形式供應各式飲品,其中咖啡只有Long Black、Latte及Cappuccino,主要還是提供三文治及餡餅等輕食為主,小店於當地居民而言相當於本地為打工仔解決午餐需要的港式粥麵店。另一種則只提供咖啡及甜食的,咖啡的選擇也有限,餅食方面則有餡餅、曲奇及威靈頓蛋糕之類。澳洲人喜愛甜食,故而甜品的供應往往比飲品的選擇來得重要。當年澳洲的就業市場不景氣,上述兩者絕大部分以家庭方式經營,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以連鎖方式經營的咖啡店可說絕無僅有,咖啡的質量非常普通,但比美式淡如開水的咖啡已好得多。

直到1950年代,隨著歐洲移民大量湧入,高品質的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被引進澳大利亞;而伴隨著意式濃縮咖啡機器的引進,咖啡館在澳洲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咖啡的樣式和選擇也日益豐富,人們對咖啡的品味也日漸提高,如今咖啡已經成為很多澳大利亞人的精選飲品。據統計,現在每個澳大利亞人每年平均消耗2.4公斤咖啡,而50年前這個數字是0.6公斤。

只屬於澳洲的咖啡style

很多咖啡愛好者都不約而同的同意「澳洲是一個充滿勢利眼的國家」,在澳大利亞人眼中,咖啡不是一種速食產品,他們總會有自己偏愛的咖啡師,有自己一套喝咖啡的方法。而一位好的咖啡師會知道如何加熱牛奶,而不會令牛奶過熱或過度起泡,他們也知曉如何研磨咖啡豆,令咖啡豆的味道能共充分散發。

有人說是因為澳洲早已發展出當地獨特的咖啡文化。2000年,雄心勃勃的星巴克首次進軍澳洲。該公司還特意研製了一款綜合咖啡,以取悅澳洲人挑剔的咖啡味蕾。但到了2008年,全澳85所星巴克倒閉了61所,根本不是當地咖啡店的對手。Starbucks Coffee實行的Corporate體制,由總公司下派各店經理,或在當地聘請經理,員工的工資統一由悉尼總部發放,出現任何問題要先上報區域經理,再傳達至總部管理層,總部管理層作出決定後,下達至區域經理,再到各店經理和員工,而在澳洲大部分經營的很好的連鎖咖啡店都是運用Franchise體制,由母公司制定統一的經營方針和策略,各家咖啡店負責執行,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澳洲品牌Gloria Jeans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相比於世界其餘國家星巴克的紅火,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的Starbucks經營不善,一個是義大利,咖啡大國根本不屑這種快餐式咖啡;而另一個就是澳大利亞。一名美國人曾自豪地對我說:「我們有星巴克。」,悉尼名廚皮魯(GiovanniPilu)就對此回應道:「星巴克在澳洲不起作用。」有一種澳洲人都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沒有東西比一杯壞咖啡更差勁了。以一杯壞咖啡結束一頓美餐,這實在太可惜了。人生太寶貴,不能把時間浪費在壞咖啡上。」

每每點完咖啡,服務生就總會問,"What is your name?" 其實,這是在澳大利亞,點餐或點咖啡的時候問客人的名字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除了在取餐的時候可以直接叫對方的名字,不容出錯之外,更不會"treat you like a number",就即使在一家你偶然路過的一家店,你也不止是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個體,雖然這樣的做法看似很沒有效率,但卻讓人有種莫名的溫暖。

非傳統的澳洲咖啡帶

一般說來,地球的咖啡帶(Coffee Belt)指的是赤道兩側到南北回歸線中間,這個區域的地方是屬於最適合咖啡生長的地帶。但在澳洲,除了傳統的昆士蘭地區是主要的咖啡產區,而很多新興的咖啡產區在新南威爾士州,最遠的甚至在南回歸線以南的上千英里外,這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咖啡帶觀念。雖說南美洲部份產區也稍微超過南回歸線了,但也沒有像澳洲主要咖啡產區新南威爾士州這麼南。

澳洲的咖啡一年一收,僅有一個主採收季,約在6到9月。在採收後,由於澳洲系用機器採收,難免會混合枝葉未熟豆與過熟果等。這時可以採用空氣初篩,然後把綠果、紅果、黑豆等放入一個大水槽讓他們靜置,這時過熟與黑果甚至小枝幹都會上浮,這些上浮物都會被撈掉,而過熟的咖啡果叫做"Bundi",也可以低價出售供作他用。

澳洲咖啡產區主要分4個區塊

a. Northern New South Wales新南威爾士州北部, Atherton Tablelands以及"Cairns Highlands":共有250公頃的咖啡栽種面積,分屬120個大小不一的莊園,並在2002年採收了100公噸的生豆。

b. Central Queensland coast中昆士蘭海岸區(包含Mackay-Proserpine以及Yeppoon):共有120公頃的栽種面積分屬4個莊園,2002年採收了85噸的生豆。

c. North Queensland昆士蘭北區:有10個莊園種植了350公頃的咖啡樹,2002年採收了300噸的Dry Green Bean,以及South-eastern Queensland昆士蘭東南部的Caboolture-Nambour區:20公頃的面積分屬10個莊園,2002年採收了10噸的生豆。

d. Norfolk Island諾福克島。

墨爾本,澳洲的咖啡之都

墨爾本是世界咖啡復興之都。墨爾本咖啡業界一路領先開發新技術,正引領本地業者邁向不僅是澳大利亞,更是世界咖啡業至尊無上的地位。世界咖啡業界對墨爾本取得的成就尊敬有加。在墨爾本市有12至15家小型烘培咖啡豆的工廠,致力於生產高質量,風味絕佳的產品。

位於Carlton區的Lygon Street是墨爾本義大利人的聚居中心,也是這個城市著名的咖啡文化發源地。1950年,就是這個街道上的一家義大利人咖啡店引進了墨爾本最早的意式濃縮咖啡機器。今天,附近墨爾本大學的學者和學生經常聚集在這裡,一邊聊天,一邊品嘗意式咖啡。

許多墨爾本的咖啡店都有一個"Barista"。"Barista"一詞源於義大利語,我姑且稱之為「咖啡調配師」,這個辭彙在幾年前還無人知曉,而現在卻成為墨爾本咖啡店內辭彙的一部分。有些意式濃縮咖啡店支付額外的費用聘請合格的咖啡師,因為他們精通如何在短時間內調製口味一致的上品咖啡。

澳式咖啡名詞解析

什麼是拿鐵,瑪奇雅朵和奇諾?坐在咖啡店中,您能脫口就點中你喜歡的口味么?趕緊來學習下只屬於澳大利亞的咖啡文化。

Flat White:是用陶瓷杯子裝盛的像卡布其諾cappuccino的品種(上面不加泡沫或巧克力)

Short Black:是盛裝在小型咖啡杯里的義大利濃咖啡

Long black:是加入熱水調配的一杯義大利濃咖啡。

Skinny Cap:是一杯用脫脂牛奶,而不是全脂牛奶調製的卡布其諾咖啡cappuccino。

Latte:是在一杯義大利濃咖啡(大約30毫升)中加入熱牛奶,頂部有一公分的泡沫。

Macchiato:是義大利式濃縮咖啡配上一勺牛奶泡沫。

Double Shot Soy Latte:是雙倍的咖啡配豆漿牛奶,而不是牛奶。

Babycino:是用小的義大利式濃縮咖啡杯盛裝的起泡牛奶,不含咖啡。通常適合兒童飲用。

文章轉載自嘀嗒網


大本營:www.517australia.com

微信:aozhoutong-517aus

新浪微博:@澳洲通


推薦閱讀:

愛喝咖啡的大神們 清晨的一杯優質咖啡真的能照亮一天嗎?
了解咖啡樹(十):更貴的有機咖啡與健康和風味倒底有多大關係?
現代獨特的咖啡文化知多少?
從不同角度去了解愛樂壓
以科普的名義寫一些有關咖啡的知識(序)

TAG:文化 | 咖啡 | 咖啡文化 | 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