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三八節過成了矮化女人的節日

那些貌似「仰慕」、「諂媚」的對「女生」的討好後面,是認為女性在大學這個階段,還享有「性的優勢」,一旦步入成年,結婚生子,就失去了魅力和價值,淪為「婦女」。「

老晴表妹 · 2016/03/08 11:23

婦女節 女權

1908年3月8日,將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圖片來源:網路

編者按:三八婦女節之際,「反三七」和「反三八」的言論爭相出聲,這一激烈的爭論也似乎把所有女性都置於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是過「女生節」還是「婦女節」?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女性們不分老少都愛稱自己為「女生」,而「婦女」一詞卻漸漸被嫌棄。詞語的意義及流變折射了大眾的意識走向。下面的這篇文章,來自社會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老晴表妹」,探討如何更加有力量地度過這個不僅僅屬於女性的節日。

這兩天你有沒有被各大高校的女生節標語刷屏?

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她緣起於一個世紀前,全球範圍的第一次女權運動。彼時,婦女爭取選舉權運動和勞工運動,在世界各地風起雲湧。

1908年3月8日,美國紐約,上萬名婦女走上街頭,爭取投票權,抗議血汗工廠和童工問題,呼籲提高勞工福利。

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主義黨發起了對上一年國際制衣女工聯會罷工的紀念活動。

1910年,來自17個國家的100名女權代表在哥本哈根開會,決定設立國際婦女節,以倡導婦女的平等權利,包括選舉權。

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歐洲的大批女性走上街頭,要求獲得平等的選舉權和其他公共權力,同時她們還抗議僱傭中的性別歧視。

此後數年,每年二月底到三月初的遊行、紀念活動席捲歐洲,婦女爭取選舉權、就業權等議題與反戰、反飢餓議題交織在一起,產生了聲勢浩大的影響。

回望歷史,中國是全世界範圍內最早開始慶祝三八、並把它設定為法定假日的國家之一。在中國所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是近半個世紀來女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中國至今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婦女就業率和在發展中國家最值得自豪的女性識字率……

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蘇聯將三月八日定為官方的婦女節。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的翌年,即1922年開始慶祝「三八」。

1924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慶祝「三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即宣布3月8日為法定節日,婦女在該日可以放假半天,而蘇聯直到1965年才實施了婦女放假政策。冷戰後期,「三八」所具有的「促進婦女權益和世界和平」的歷史意義在國際社會、尤其是冷戰鐵幕的另一方得到廣泛認可。

1977年,聯合國大會建議會員國參與紀念「三八」,以促進性別平等是世界和平。從1996年開始,聯合國每年都會賦予「三八」一個和性別平權相關的主題,包括教育、生殖健康、農村婦女、貧困、反對性別暴力等各個方面。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

……

但在今天的中國,「三八」節,這個勞動婦女創造、傳承的百年紀念,這個本應該作為女性發聲、活動、探討性別不公問題的日子,卻好像被喬裝打扮成了另一幅模樣。

從什麼時候開始,「三八」節淪為了和「聖誕節」、「情人節」一樣純粹商家促銷的好機會?大大小小的網站,熙熙攘攘的商場,各種「專為女性打造」的商品櫛次鱗比:纖體、美白、淡斑、激光脫毛、微創整形,各種名款品牌折上折……女人在消費的「自由王國」里做著「自己的主人」,她們是心甘情願的,「愛她就給她買哈根達斯」。

——哦,三八節,是一個「愛」的節日呢。

從什麼時候開始,「三八」節前有了「三七」女生節(借「一『日』之後成婦女」之意)。各大院校的男生,以院系、社團為單位,別出心裁地掛起各種橫幅,向女生們「示好」或者表達「愛慕」。但這些橫幅,罕有祝願女生「學業精進、事業有成」的,而是聚焦在單一的婚戀關係中,充斥著不自知的男權話語,把性騷擾當有趣,把對女性的客體化當尊重。

2016年的口號比上一年更加露骨——

「你的引力波太大,我們hold不住」

「小李子都拿奧斯卡,你們怎麼還不嫁」

「女生節,晚歸要放開,不歸要張開」

「春風十里,不如睡你」

「社人女神,為國造人;全面二孩,共創未來」

……

我開始慶幸,自己在大學讀本科的時候,情況還不至於如此糟糕。雖說那時候學校提供的所有課程,沒有一門給我女權意識,但我本能地覺得,性別刻板印象會嚴重束縛我作為大寫的「人」的多樣性和更多潛能的發揮。是的,我首先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可以豪放、可以文靜、可以為鑽研課題幾天不打扮,也可以擲地有聲地參與討論任何公眾事務。我有權在男人面前,不賣萌、不撒嬌、不受騷擾。

而現在的大環境,卻在變得越來越狹隘,越來越讓人窒息。「女生」要與「婦女」區別開來,因為她們是少女與成熟女人之間的過度階段,還未從屬於某個男人,作為性的對象,鮮嫩水靈,尚待開發,值得去激烈爭奪一番。那些貌似「仰慕」、「諂媚」的對「女生」的討好後面,是認為女性在大學這個階段,還享有「性的優勢」,一旦步入成年,結婚生子,就失去了魅力和價值,淪為「婦女」。「婦女」這個詞,透著一股陳腐,一種灶台前後蓬頭垢面的絕望,一種廣場舞煽動的粗鄙。

在被發明出的「女生節」里,在鋪天蓋地的矮化女大學生、本質化女性氣質的橫幅里,女人被發明出了一種有保質期的「幼齒性」。你最好順桿爬地賣萌,發嗲,無論你相當一個科學家還是一個工程師。假如你不抓住這個時期,過了保鮮期,那你就和「婦女們」一起被拋入了社會的另一個階層。

而當《奇葩說》節目中的范湉湉公然說出不過「三八」的理由,是認為(高大上的)自己怎麼可能和「肥皂、洗潔精這樣的東西有關係」,其言下之意,是在這個時代,女人彰顯自己社會地位和價值的前提條件,就是千方百計地和勞動剝離,和消費掛鉤——打扮的光鮮亮麗站在鎂光燈下,才可以抵禦對女性年齡的歧視。

事實上,令人避之不及的「勞動婦女」和高高在上的「女生、女神」,只是相同男權治理術的一體兩面。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女人最大的價值,是作為男性慾望客體的性價值,這一價值只能通過直接的婚戀、生育和間接的照料、服務勞動表現出來。除此之外,女人的一切智慧、幽默、魄力、見識,都是附加的,而且如果「過了頭」,還會在婚戀的市場上「減分」。而無論被分在哪一層,女人都更容易被認為是無腦的、沒事業心的,愛「買買買」的,天生嬌氣的、愛打扮愛花錢的,看看韓劇就能任性的,不擅長理科思維的,情緒化的,喜歡談論「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愛嫉妒的,小心眼的,等等,等等。

被男權治理術劃分為兩個「階級」的女性,貌似面對著不同的社會現實,其中強勢的一方,看不起弱勢的一方,成全了「劃分而治」的詭計。然而,只要這種治理術一天不被打破,女人就一天不能首先被看做一個「大寫的人」,她的價值就首先要以直接、間接的「性與生育」的度量衡來評估。這阻礙了每個女人充分發揮她作為一個全面的人的潛能,是全體女人的悲劇。

高校的男同學們、老師們,貼出明顯有性暗示(或明示)的條幅,把女性當做性客體——是騷擾,請不要為你們的集體性騷擾找任何借口。理工科班級男女比失調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小學就不斷重複地告訴女生:

「你不適合學理科」

「你現在學習好是因為發育早,到高中就不行了」

「你學了理工科出來也找不到工作,你看哪個科學家是女的」?

……

當某些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地說呼籲「救救男孩」、「一些語言、師範專業全班都是女生、這不正常」的時候,為什麼從來沒有誰為「消失的女科學家們」吶喊呼號?

在一個認為做家務、帶小孩是女人的職責、女人不擅長學理工科的社會,中國女人以「第一個諾貝爾獎」,給出了自己的告白;而我們的高校,卻以年復一年、不斷秀下限的集體性騷擾,作為「回饋」。

中國1922年就開始過三八,1949年就把它規定成法定假期。但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卻把三八節前日,過成了矮化女人的節日。

全國各大高校的婦女同胞們,舉起我們自己的橫幅,表達我們自己的心聲,別再被男生騷擾,別再被他者代言。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我們的潛能不可限量。我們何止半邊天,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女權之聲。轉載已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珍惜:女人高貴在胸,福氣在腰,富貴在臀!好身材不是瘦的為美,...
關係到位,女人才肯讓你碰的三個地方,你知道幾個?
這樣的女人嫁得好旺夫
最補女人湯的做法
女人如花,天生妖嬈

TAG:節日 | 我們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