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名篇千古傳-----李白絕句《靜夜思》賞析
思鄉名篇千古傳-----李白絕句《靜夜思》賞析
靜 夜 思
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絕句】:絕句是唐詩近體(亦稱今體)詩的一種。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絕句的那個「絕」字是斷的意思。它是從律詩中截取四句,使成一首。絕句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五絕每句五字,七絕每句七字。李白擅長七言絕句,但他寫的許多五絕也膾炙人口,此詩便是其中之一。從平仄上講,絕句和律詩一樣講究平仄。但文字對仗要求並不嚴格。有的絕句通體對仗,有的只對一聯,有的四句皆不對仗。它和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至少也得有一聯相對)有著明顯的區別。
絕句有兩聯組成,此詩的第一聯是「床(牀chuang)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牀」在唐代是一種坐具,不是我們現在的床。那樣子類似現在的沙發。距唐代不遠的五代時期著名的畫家顧愷之畫過一幅《韓戴熙夜燕圖》,其中就有一個穿紅袍的官員坐在「牀」上欣賞歌舞的場面。
此時的李白也是坐在牀上,不過他面對的卻不是紅裙翠袖的歌舞場面,而是地上冷清的月光。從詩中的哪個「前」字來看,月光是隔著門窗射進屋裡的,它不是滿地,而是一方或者一片。
對句中的那個「疑」字是寫作者見到月光之後的感受。看到皎潔的月光,文學家常用水來形容。現代大文豪魯迅先生寫的一首詩就有「月光如水照緇衣」的句子。而李白看到牀前的明月之光,想到的卻是一個「霜」字,這個字的內涵十分豐富。讓我們不妨來推測一下:首先它說明了一個季節—是秋天。「霜葉紅於二月花」「寥廊江天萬里霜」中的「霜」字都指的是秋天。其次它說明作者的居所不是高檔酒店,而是荒村茅店。試想,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於深秋時節停宿於荒村野店,獨坐牀上,夜不能寐,浮想聯翩,當他看到那屋裡地上的一方或一片皎潔的月光時,最先想到的必然是冰冷的秋霜。那個「疑」字也十分耐人尋味,如果這個字用的十分肯定,就寫不出這個夜宿荒村野店的孤獨的旅人,寂寞恍惚的心態。
正是這「疑」「霜」二字互相生髮,營造出一種,深秋時節,荒村野店,寂寞冷落的氣氛。
第二聯:「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律詩的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絕句亦然。因為它只有四句,所以它是首句起,第二句承,三句轉,四句合。就本詩而言,首句起寫牀前的月光,第二句承寫作者見到月光的感受。兩句都是寫的作者在屋子裡的所見所感。若是第三句再順著往下寫,便犯了章法上的大忌:平鋪直敘,一瀉無餘。詩寫到這裡,必須「轉」出一個「柳暗花明」的境界來。
李白有一首五言絕句叫《玉階怨》寫的是一個獨居的少婦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情景:「玉階生白露,夜久濕羅襪。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詩中所寫的季節和女主人公的心境與《靜夜思》中的那位旅人都有些相似。其章法卻有不同。《玉階怨》中的這位婦女的活動範圍是由屋外到屋裡。而《靜夜思》中的旅人卻是從屋裡走到了屋外。「舉頭望明月」一句中的那個「舉」字分明寫的是人在屋外的動作。原來這位獨宿於荒村野店的孤單寂寞的旅人,面對著屋子裡的一片月色,牀上枯坐,夜不能寐,於是索性從牀上站了起來,由屋子裡走到屋子外面去抬頭望月。《玉階怨》是從屋外寫到屋裡,《靜夜思》是從屋裡寫到屋外。兩位主人公的行動雖然不同,但從詩歌的章法而言,這樣來寫都起到了別開生面,另出新境的作用。這是李白詩歌中常用的手法,也是他化尋常為神奇的高明之處。
第四句「低頭思故鄉」,這是此詩的尾句。絕句的尾句就像律詩的尾聯,要起到關合全詩的作用。但關合卻不是關門閉戶,而是似關實開,似合實啟,讓你開門出戶去見識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絕句只有四句話,五絕僅有短短的20個字。而唐人的詩歌卻偏偏能在這短短的20個字中寫出人間萬象,其奧秘就是他們能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就此詩而言,「思故鄉」三個字就做到了這一點。這位漫遊在外,獨宿野店,夜不能寐的旅人,從屋子裡走出屋外,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會思念故鄉的什麼呢?任憑讀者去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補充想像。在這裡,詩人巧妙的把讀者引進他所營建的氛圍中,讓你隨著他一起去創造。這樣一來,有一萬個讀者,便會有一萬種不同的想法。短短的20個字會發出無窮的意象來,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