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與六腑關係 陰陽配合作用
X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五臟:肝 心 脾 肺 腎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五色:青 赤 黃 白 黑五臟有:肝 心 脾 肺 腎六腑:膽 小腸 胃 大腸 三焦 膀胱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五臟是什麼五臟--肝、心、脾、肺、腎。肝主疏泄,能調節人的情志活動,協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通過血脈將氣血運送於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中心,在人體中處於最高主導地位。脾主運化,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物的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後天之本之稱;脾又統血,能統攝血液不致溢出於經脈之外。肺主氣,司呼吸,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又能宣發衛氣和津液於全身以溫潤肌腠皮膚。腎藏精,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故有先天之本之稱;腎又主水,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六腑指什麼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的生理功能具體為:飲食物入口,通過食道入胃,經胃的腐熟,下傳於小腸,進一步消化,並泌別清濁,其清者由脾吸收,轉輸於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臟腑經絡生命活動之需要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其濁者(糟粕)下達於大腸,大腸接受小腸中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餘的糟粕經燥化與傳導作用,排出體外,成為糞便,而廢液則經腎之氣化而形成尿液,滲入膀胱,排出體外。在飲食物消化、吸收過程中,膽排泄膽汁入小腸,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傳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諸氣,推動了傳化功能的正常進行。根據中醫象學說,肝與膽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心包與三焦相表裡。
肝與膽相表裡肝附於肝,居六腑之首,與肝相連。膽的主要功能是貯藏和排泄膽汁,幫助食物的消化。膽汁疏泄不利:肝與膽相表裡,膽汁來源於肝,若肝的疏泄失常,會影響到膽汁的正常貯藏和排泄。反之,膽汁的排泄失常,又會影響到肝。所以說,肝膽同主疏泄,故肝膽癥候往往同時並見,如黃疸、脅痛、口苦、眩暈等。肝膽疏泄失職,就會影響脾胃消化。可見脅下脅痛、腹脹腹瀉、嘔吐、膽汁外溢,可出現黃疸。一個膽性剛直果斷,說明膽的決斷功能好,有利於防禦和消除某些不良的精神刺激,以維持和控制氣血的正常運行,會導致多種疾病。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在病理上其氣血陰陽的失調多表現為肝氣鬱結,陰血不足。而肝臟的氣機郁滯和虛實之火又會影響膽囊對膽汁的貯存和排泄,使膽汁凝結成石或煉汁成石。同時,膽石症患者也會因病致郁,而情志抑鬱則導致肝疏不暢。因此,中醫的肝膽在病理上互為因果,相互影響,謂之肝膽同病,這就是肝膽相表裡的相互關係。精神情誌異常:肝主謀慮,膽主決斷,謀慮必須決斷,決斷又來自謀慮。兩者功能失調,就會發生情志病變。如,肝病及膽則膽氣不寧,可出現虛煩不寐,或惡夢驚恐,觸事易驚,或善恐。
脾與胃相表裡胃,上接食道,下通小腸。其主要功能是受納食物和消化,故稱「水谷之海」。胃需要把消化後的食物下輸到小腸,消化後的水谷精微再通過脾的運化,以供養全身。脾與胃相表裡。在特性上,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為胃行其津液,主運化。二者燥濕相濟,升降協調,胃納脾化,互相為用,構成了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的任務。胃氣以下行為順。胃氣和降,則水谷得以下行。脾氣以上行為順。脾氣上升。精微物質得以上輸。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易出現呃逆、嘔吐等症。脾氣不升,反而下陷,易出現久泄、脫肛、子宮下脫等症。由於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在臨床上脾胃並論,在治療上多脾胃並治。
心與小腸相表裡小腸上接胃,下通大腸,是一個相當長的管道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將胃所傳下來的水谷,作進一步消化吸收主,而分清濁。清者由脾轉輸到全身;濁者通過下注大腸,無用的水液隨血液入腎,導進膀胱。因而,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泄與小腸有密切關係。如果小腸有病變,影響消化和吸收功能而清濁不分。常見腸鳴、腹瀉、尿少、小便不利等大小異常等。心與小腸經絡相通,互為表裡。心經有熱可出現口舌糜爛;若心經熱於小腸,可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等症。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上端接小腸,下瑞通肛門,居腹中。其主要功能就是接受小腸上注的濁物,向下傳導,並吸收其中多餘的部分水液,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因而,大腸的功能失調,多表現為傳導失常,出現便秘、痢疾、腹脹、腹瀉等病症。肺與大腸經絡相連,互為表裡。若肺氣肅降,則大腸氣機得以通暢,以發揮其正常的傳導功能。同時,若大腸保持其傳導通暢,則肺氣才能清肅下降。如肺氣蠻滯,失其肅降之功能,則引起大腸傳導阻滯,出現大便秘結。反之,大腸傳導阻滯,又可引起肺肅降失常,出現氣短咳喘等。若肺有實熱,可瀉大腸,使肺熱從大腸下泄。反之,大腸阻滯,又可通過宣通肺氣。以疏利大腸的氣機。
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位於下腹中央,為貯尿的器官。膀胱和腎直接相連,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內的尿液貯存到一定容量,可自主地排出體外,膀胱的這一生理過程稱為「氣化」。如果膀胱氣化不利,就會出現貯尿、排尿的功能失常。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有餘瀝,甚至尿閉、遺尿、小便失禁等。腎與膀胱經絡相通,互為表裡。在生理上一為水臟,一為水腑,共同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腎陽蒸化,使水液下滲膀胱,膀胱又借腎陽的作用,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腎陽不足,可使膀胱功能減弱,出現小便頻數或遺尿;膀胱濕熱,又可影響腎臟功能出現腰痛、尿血等。中醫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之說,就是說母親十月懷胎,五臟六腑中最先形成的器官是腎。腎主水,水生木,於是,水生木形成肝,木生火形成心,火生土形成脾,土生金形成肺;五臟形成之後,六腑隨之形成,又由內而外逐漸形成了四肢百骸,一個完整的生命就這樣誕生了。
心包與三焦相表裡三焦是上、中、下焦的總稱。上焦(包括心、肺)指胸隔以上;中焦(包括肝、脾、胃)指胸膈下到臍上的一段;臍部以下都是下焦(包括腎、大小腸、膀胱)。三焦雖屬六腑之一,但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臟器,而是包含胸、腹、腔有關臟腑的部分功能。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發源於腎,藏於臍下,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周身,推動各個臟器的活動。三焦是諸氣出入的的樞紐和通路。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為主持諸氣,總司眾人體氣化。心包與三焦經絡相通,互為表裡。例如,臨床上熱病中的濕熱合邪,稽留三焦,則出現胸悶身重,尿少便溏,表示病在氣分。如果未能制止其發展,溫熱病邪,便由氣分入營分,由三焦內陷心包,則出現昏迷、譫語等症。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頑強的。一個健康的人從疾病到死亡,必然會經歷疾病萌芽階段、疾病預警階段、疾病潛伏階段,最後,一步步發展到疾病危重階段。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身體本能地發出的某些信號。可惜,我們沒有很好地在乎過這些病理信號,到了疾病危重階段,就錯過了最佳預防階段,甚至經過重重治療也沒有回天之力。醫學發展到今天,依然沒有破譯乙肝病毒、高血壓、高血糖、癌症等疾病的病因,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面對非污染性慢性疾病,醫學顯得很渺小。養生的終極目的是讓人不得病,將疾病扼殺在萌芽階段。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觀察和發現身體的微妙變化。即便看不到內臟也不要緊,可以通過內臟與五官的關係,判斷內髒的健康程序,並根據保健食品的功效,進行針對性的調理,以達到五臟平衡。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互助創業合作微信號:jxk70602 祝泉經銷商顧問可添加微信:打描添加
推薦閱讀:
※沈氏玄空學——陰陽二宅錄驗·陽宅秘斷計十七條·16.某宅 未山丑向 八運造
※手相里的傳統文化:陰陽、先天後天、三才、五行
※催動夫妻和諧的陰陽風水調理法!
※三元地理之過路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