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清:貧窮是制度的病
06-05
劉明清:貧窮是制度的病發布時間:2013-01-21 09:27 作者:劉明清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436次
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中國今天無疑已經進入到了物質財富最為豐富的時代。且不說媒體曝光腐敗官員的貪瀆金額已經由千萬級別向上億級別躍升了;也不說中國人現成為了世界上最闊綽的奢侈品買家;還不說中國擁有了最貴的房子、最堵的路、最不菲的油價、最多的稅;單就普通民眾的生活,與很近的上世紀80年代相比都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絕大部分人都可以衣食無憂地工作、勞動和生活了——即使那些最貧困的地方、最貧窮的家庭,似也已經不存在忍飢挨餓的情況了——這可是中國幾千年都十分普遍發生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近十幾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是越拉越大了。由貧富差距而引發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經長年的日積月累,快到了爆發的臨界點上。甚至有學者預言,中國有發生「革命」的危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兆頭。可以說,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每一次暴力革命的發生,都會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滅頂之災、社會生產力的大倒退;但是革命的風潮卻總是無情地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土地上一次次光顧,如果觀察其背後的誘因,當中貧富差距一定是首當其衝的。 正如我一向認為的,在所有社會、所有國度和所有歷史階段里都必然存著貧富差距的現象;而且適度合理的貧富差距,對於社會中的大部分成員來說確實具有正面且積極的激勵與導向作用,進而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我們完全不必要設計一套徹底消滅貧富差距的制度,而應該需要建立和維持一個以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為核心的、以民主和正義為價值的社會。因為只有在那樣的一個社會裡,窮人們才有可能向富人轉變,並有尊嚴地生活;而富人也同樣可以放心、安心和專心地創造財富,享受人生,而不必擔心被「共產」、不用害怕被「國有化」。 在今天的時代里,人們日益認識到只有「幸福」才是人的終極價值。貧窮、貧困、貧乏,當然不可能夠帶給人類絲毫的幸福感受;當然如果只是財富擁有者,而沒有尊嚴和自由權利,同樣也會與幸福無緣的。不過,理性常識告訴我們,歸根結底,人類的幸福還是要以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你可以以苦為樂、你也可以所謂安貧樂道,但真實生活的滋味又怎麼會是好受的呢? 無須回顧久遠的歷史,僅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就發生過餓死幾千萬人的人間悲劇。著名思想家顧准曾經深刻反思過那段歷史的教訓,而他本人堅強的生命也正是被那個歷史的巨浪摧毀的。其實我們中國人是一個很容易忘記痛苦的民族,境況稍有好轉,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今天的人們還有多少人銘記著半個世紀前的悲劇?今天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有過那樣的悲劇?今天的知識分子又有多少人在繼續顧準的思考去探究悲劇發生的教訓?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印度籍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認為,人類發生的大饑荒並非因為糧食短缺,而是因為非民主的專制體制下民眾沒有權利所致。中國半個世紀前的歷史事實就充分證實了阿馬蒂亞·森的結論:那時有些省份一方面農村人口因飢餓大量死亡,而另一方面城市的糧倉里卻堆滿了糧食;死亡的消息被封鎖,外出討飯被嚴厲禁止;而官方公開的則仍然是好消息。試想,若在健康的民主體制下,遭災的民眾不是理所應當地獲得救助嗎? 我之所以要重提那段慘痛的歷史,就是想說明貧窮乃制度之病,今天中國能不斷湧現富人,不斷地減少窮人,都是托制度的福、改革開放的福。如果不繼續改革開放,如果不繼續完善好的制度,如果任由貧富差距繼續無限拉大下去而引暴「革命」,那貧窮的日子就還可能回來,劇痛的歷史悲劇就有可能重演! 但願我這是杞人憂天。 本書紙質版曾經於2003年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發行;而今搭數字時代列車,則以電子書的形式再版與讀者朋友見面。九年時光過去了,雖不是滄海桑田,也早已經算是事過境遷了。寫一點上面的「胡話」,算是給九年前的文字加一點點新鮮作料吧。 是為自序。 *本文係為拙著《窮人的邏輯》(原名《窮人窮人富》)電子書再版所寫序言。 作者:劉明清(系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來源日期:2012-11-28 | 責任編輯:向異 |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制度簡說
※[轉貼]先有制度文明才有素質文明 【貓眼看人】
※美國存在貪污嗎?當人掌握權力的時候,是怎麼通過制度控制其以權謀私的?
※什麼是公屋?詳解香港的公屋制度及申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