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早期的鳥腳類恐

早期的鳥腳類恐龍

  與三疊紀晚期蜥臀類恐龍已經有了眾多的代表相比,那時的鳥臀類恐龍卻發現得極少,真可謂鳳毛麟角。

畸齒龍的頭骨、下頜骨和牙齒

  發現於南非三疊紀晚期沉積岩層中的畸齒龍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鳥臀類恐龍,同時,它也是鳥腳類恐龍的最早代表。

  畸齒龍是一種用兩隻後足行走的很小的鳥臀類恐龍,它的頭骨只有大約10厘米長。頭骨上有一個被壓低了的頜關節,在下頜的前方有一個分離開的沒有牙齒的前齒骨,這是鳥臀類恐龍最顯著的頭骨特徵。畸齒龍上下頜的邊緣都長有較特化的小牙齒,顯然適合於切割和咬裂植物性的食物。另人驚異的是,畸齒龍下頜的前方有一個類似於哺乳動物的犬齒那樣的大牙齒。

  畸齒龍頭部之後的身體骨骼都是典型的鳥臀類型的,腰帶也不例外,恥骨與坐骨平行並相連結。

  三疊紀晚期,鳥臀類恐龍雖然在整個的恐龍家族中並沒有佔據特別顯赫的地位,但是在畸齒龍奠定的身體結構基礎上,包括鳥腳類恐龍在內的鳥臀類恐龍在後來的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卻百花齊放般地發展起來,成為恐龍大家族中最為多姿多彩的分支。

 

賴索托龍

  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鳥臀類恐龍中的鳥腳類也是相當活躍的一支恐龍隊伍。發現於南非的賴索托龍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賴索托龍

  小巧玲瓏的賴索托龍身長不到1米,體重不到10公斤。它的嘴邊有角質的覆蓋物,能夠幫助把植物剪切下來,然後,嘴裡那些形狀不一的牙齒再對這些到口的食物進行處理,頜骨兩邊的牙齒是箭頭形,很適合於咬住食物。

  賴索托龍雖然個頭小小,但是由於身體結構上表現出的良好平衡性保證了它們具有動作敏捷的特點,因而它們依然能夠在資源有限而又時刻潛伏著捕食者危機的環境里很好地適應著、生活著。各式各樣的劍龍

華陽龍——出自中國的最早的劍龍

  與蜥腳類恐龍的情況相似,劍龍類很可能在侏羅紀早期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科學家對早期劍龍類的認識,實際上是從我國四川自貢大山鋪出土的華陽龍開始的。

華陽龍

  華陽龍身長近4米,體重1到4噸。與生活在同時代、同地區的蜀龍、酋龍和娥眉龍相比,華陽龍太矮、太小了。因此,當那些大傢伙仰起脖子大嚼高樹上的葉子時,華陽龍只能啃食地面附近的低矮植物。

  華陽龍較為矮小的身體似乎也更容易使它們成為氣龍等食肉恐龍的捕食目標。但是,作為最早的劍龍,華陽龍已經發展了一套獨特的防禦武器,那就是它肩膀上、腰部以及尾巴尖上長出的長刺。當飢餓的氣龍攻擊華陽龍的生活,華陽龍會把身體轉到某個適當的位置,以使它身上的長刺指向進攻者;同時,用帶有長刺的尾巴猛烈抽打敵人。這些武器以及這樣的防禦方式雖然沒有強大到能夠殺死大的捕食者的地步,但是通常卻足以產生威懾效果,使得那些捕食者為了避免受傷而停止對華陽龍的追捕,轉而去尋找更容易捕獲的獵物。

  在侏羅紀中期那個時候,河邊通常長滿了綠色地毯般茂密的矮小蕨類植物,這樣的地方一般沒有高大的樹木。當華陽龍用它們那適於啃食和研磨的小牙齒在這樣開闊的「草地」上進食的時候,它們的幼仔往往成為氣龍等捕食者覬覦的對象。不過,只要小華陽龍緊跟在它們的父母身邊,那些捕食者還是不敢輕易地發動進攻。顯然,父母保護幼仔的親子行為對於華陽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華陽龍的背部,從脖子到尾巴中部還排列著左右對稱的兩排心形的劍板。而後來出現的許多劍龍則在身體背部的每一側都有兩排劍板。此外,華陽龍的前後腿差不多一樣長,而後期的劍龍類前腿顯著地比後腿短。這些特點表明了華陽龍確實是一種原始的劍龍。

大地龍——僅由一塊殘破下頜代表的劍龍類的可能祖先

  我們把華陽龍介紹為最早的劍龍,是因為它的化石材料比較完全,可以被準確無誤地肯定為劍龍。實際上,在侏羅紀早期,已經有一些化石材料表明了劍龍類的存在,只不過這些化石太殘破或是太零散,因此科學家在對它們的認識中推測的成分很大。

大地龍

         

  發現於我國祿豐縣大地村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的大地龍就是這樣。

  科學家僅僅找到了一塊不太完整的左下頜,在下頜骨前面有一塊鳥臀類恐龍所特有的前齒骨,不過上面並沒有牙齒。其它部位上的牙齒也較少,而且有點重疊,有前向後逐漸增大。這些牙齒生長在齒槽里,因此被叫做槽齒形。正是由於它的牙齒和前齒骨的特徵與後來的劍龍類相似,科學家才推測它是迄今所知的最原始的劍龍。 小坦克似的甲龍類

甲龍的出現

  「一隻兇猛的食肉恐龍猛然撲向一隻小恐龍,但是不管它怎麼咬、怎麼抓,就是咬不住、抓不破那隻小恐龍的身體。原來,小恐龍身上長著一層堅硬的厚甲,簡直就像披蓋著裝甲的小坦克一樣。最後,食肉恐龍只好無奈地走開,去尋找別的獵物去了。」

蓋斯頓龍

  這是美國的一部關於恐龍的動畫片里的一個場面。但這決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根據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而合理設計的鏡頭。事實上這樣的場面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不知真實地發生過多少次呢!

  這種身上長有硬甲的小坦克似的恐龍就叫做甲龍。各種甲龍組合成了恐龍大家族中一支獨特的類群,叫做甲龍類,在分類學上的位置就是爬行綱、鳥臀目、甲龍亞目。

  甲龍類是恐龍大家族中較晚出現的類群,直到侏羅紀之末才剛剛登上歷史舞台。

  最近,在美國西部的尤他州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早期甲龍,它們生活在距今1億2千5百萬年前。這種甲龍被叫做蓋斯頓龍,身長超過5米,體重有1到2噸。

  蓋斯頓龍腿很粗,低低的身體貼近地面。這樣的身體結構顯然無法跑得快。骨板和骨刺覆蓋了它們整個身體的上表面覆蓋了堅硬的骨板和骨刺,其中脖子上面高聳的尖刺有10幾厘米長。這樣的「重裝甲」確實可以讓絕大多數捕食者望而卻步。

  那麼,蓋斯頓龍是不是可以根本不理睬周圍那些貪婪的食肉恐龍而只管優哉游哉地生活呢?當然不是,因為在當時那個世界上,許多食肉恐龍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其它動物的安全。當時的美國西部遊盪著一種叫做尤他強盜龍的兇猛的食肉恐龍,它們目光敏銳,跑得很快,最厲害的武器是最內側的手指和腳趾上長著的又長又尖的彎彎的利爪,可以輕易地抓破兩三厘米厚的動物皮膚。許多素食恐龍經常成為這些利爪的犧牲品。

  行動緩慢、感覺遲鈍的蓋斯頓龍自然也往往成為尤他強盜龍偷襲的目標。當一隻尤他強盜龍盯上一隻蓋斯頓龍的時候,尤他強盜龍會在蓋斯頓龍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猛撲過去。這時候,如果蓋斯頓龍還沒有迅速作出反應的話,尤他強盜龍那鋒利的長爪可能就已經抓破了它的致命部位或沒有骨甲保護的腹部。

  但是對那些在取食、行走和做各種活動時都時刻保持警惕的蓋斯頓龍來說,尤他強盜龍就沒有那麼容易得手了。蓋斯頓龍往往會在尤他強盜龍撲上來前的一剎那,將它的背部轉向襲擊者而將致命部位和腹部保護起來。此時,尤他強盜龍的爪子對蓋斯頓龍背上的硬甲和長刺就無能為力了。尤他強盜龍那彎刀一樣的爪子雖然鋒利,但是也過於細長,如果不小心的話,還會因別在蓋斯頓龍的骨刺里或卡在骨甲里而折斷。尤他強盜龍可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尤他強盜龍只好悻悻地走開,再去尋找其它的獵物或機會。

甲龍的祖先——色拉都龍

  雖然甲龍是直到侏羅紀之末才興盛起來的一支鳥臀類恐龍類群,但是科學家推測,它們的祖先卻是早在侏羅紀早期就已經出現了。

色拉都龍

  在英國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與大地龍相似的中等體形的鳥臀類恐龍,它被命名為色拉都龍。由於色拉都龍的身體上長有骨甲和骨刺,因此科學家推測,它就是後來那些身披重甲的小坦克似的甲龍的祖先。越長越奇的角龍類

角龍的祖先原角龍

  70多年前,為了尋找最早的古人類留下的化石和文化遺迹,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了一個龐大的"中亞考察團",深入到中國的內蒙古、甘肅和新疆地區以及蒙古國的戈壁沙漠地區,進行了一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考察。

原角龍

  這次考察雖然沒有發現寄以厚望的最早的古人類留下的化石和文化遺迹,但是卻發現了無數重要的其它脊椎動物化石,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遠古生命歷史的認識。  原角龍就是這眾多珍貴發現之中的一顆"珠寶"。  頂著蒙古高原烤人的乾熱風,考察隊發掘出了大量完整的原角龍頭骨和骨架化石,使我們對這些最古老的角龍類有了充分的認識。原角龍生活在9千萬年前,身長不到2米,體重不足200公斤;同時,它也還沒有長出後來的各種角龍那樣的千奇百怪的角。但是,這些"小傢伙"在骨骼特徵和身體形態上已經表現了一系列與後期的角龍一致的趨勢,證實了原角龍最為最原始的角龍的祖先性地位。例如:它們有一個又大又重的頭骨,頭骨的後部形成一個延伸到脖子之上的寬大的骨質褶邊。這個寬大的骨質褶邊叫做頸盾。為了減輕不必要的重量,頸盾上有兩個窗口一樣的開孔。與其它的角龍一樣,原角龍的嘴巴也是窄窄的,樣子很像鸚鵡的喙。但與鸚鵡不同的是,原角龍的頜骨強壯,上面長著牙齒。  最初,人們對原角龍頸盾的作用無法理解。後來,經過仔細的解剖分析,科學家發現,這種骨質褶邊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附著從頭骨後部聯到下頜上的強大的肌肉組織的。這組肌肉叫做顳肌,功能是帶動下頜運動完成咬嗜和咀嚼作用。因此可以推測,原角龍以及後來出現的各種角龍類動物具有比其他的素食恐龍強大得多的咀嚼能力,顯然是對環境中纖維粗糙的植物比例增大的一種適應。此外,原角龍的頸盾還可以作為支配頭部運動的強大的頸部肌肉的附著點。當然,頸盾的存在也保護了受到食肉恐龍進攻時致命的脖子部位,因此它也是一種保護器官。  原角龍還沒有發展出後來出現的那些角龍類那樣的形形色色的大角,但是在它吻部的上邊緣已經長出了這種角的雛形--一個小小的叫做鼻角的骨質的脊狀物。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脊狀物只有雄性個體才有,它的作用是雄性為了爭奪配偶時打架用的。  原角龍是所有恐龍類中被知道得最詳細的種屬之一,因為科學家發現的有關這種恐龍的材料不僅有一系列代表從初生到成年各個生長階段的大量個體,並且有好幾窩蛋化石,有些蛋裡面還有部分的胚胎!這種恐龍蛋的形狀和蜥蜴的蛋相似,呈長橢圓形,一端較大,另一端較小。蛋殼是鈣質的,表面粗糙,有細小而曲折的條狀飾紋。保存下來的化石蛋堆集的情形顯示,雌性的原角龍在砂中產卵,使卵排成幾個同心圓圈的位置,很像現代的龜類下蛋那樣。這些蛋在當時顯然是用砂蓋著的,借太陽的光熱孵化。對現代的古生物學家說來,幸虧這種小恐龍數千萬年前產下的蛋其中有一些還沒有被孵化出來,否則的話,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些生活在幾千萬年前的神秘動物的這些奇妙的行為呢?恐龍家族的「鐵頭族」——腫頭龍類

蒙古高原戈壁灘上的脹頭龍

  實際上,到了距今1億年至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王國已經進入了它的黃昏期。可是就在這臨近結尾的時候,恐龍大家族中又演化出了許許多多奇特的類群,這些新出場的「演員」們把恐龍世界的最後一幕上演得分外地輝煌。

脹頭龍

  腫頭龍類就是這些新出場的「演員」中非常獨特的一群。它們區別於其它恐龍類群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頭頂上的骨骼異常的腫脹曾厚,因此科學家們推測它們很可能像山羊一樣,雄性之間靠經常性的以頭相撞,勝利者就可以在群體中保持較高的社會地位。

  發現於蒙古高原的脹頭龍就是腫頭龍類最早的代表之一。

  脹頭龍的標本只有一塊殘破的頭骨,但是這塊僅僅只有不到13厘米高的頭骨其頂部的厚度卻達到了10厘米!這麼奇特的頭骨只可能屬於腫頭龍類的,它的功能大概只能是為了抗拒彼此猛烈對撞時產生的巨大衝擊力,以使腦子和頭部的其它器官不至於受到損傷。

  科學家推測,脹頭龍身長2米,體重不到50公斤,在腫頭龍家族中屬於小型種類。

  脹頭龍生活在8千萬年前的蒙古高原上。它們的棲息地是一種乾燥,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有些沙漠化的環境。發現於同一時期的植物化石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它們都是一些耐旱的類型。不過,今天蒙古高原上的戈壁灘比恐龍生活的那個時代更加乾旱。這是因為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有更多來自海洋的水蒸氣能夠到達那裡形成降雨,因此那時戈壁的氣候比現在更為濕潤,在雨季時節可以形成許多淺淺的池塘或湖泊。

 

推薦閱讀:

郭碧婷的早期經歷有那些?
肝硬化的早期癥狀 及轉化過程有什麼表現 ?
港專家提醒:皮膚癌早期沒有痛楚患者難發覺
什麼是狂犬病?狂犬病早期癥狀、傳染途徑以及如何處理傷口(圖解)

TAG: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