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宋丞相史嵩之靈柩重歸原址

  南宋丞相史嵩之墓在經歷被盜和搶救性考古發掘之後,昨天上午,在來自全國各地500名史家後裔的目送下,史嵩之的靈柩重新葬回原址。

  金絲楠木棺槨價值不菲

  昨天上午8點,天下著雨。餘姚文保所內黑壓壓地聚集了500餘位史家後人。

  史野舉著相機,拍個不停,他說:「這對於史家人來說是歷史性時刻,一定要記錄下來。」史野是福建人,此次特意趕來寧波參加祭奠。看到史嵩之的靈柩時,他顯得有些激動。史嵩之的靈柩是根據原先的棺槨重新定製的。據說,形制、大小,跟原來的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材質。

  原先的棺槨由金絲楠木製成。金絲楠木,自古以來都是皇家文化符號的象徵,被稱為「皇帝木」。其價值堪比黃金,舊時有「1克金絲楠木價值等於10克黃金」的說法。史安福曾親眼目睹過出土的史嵩之靈柩,「保存得相當好,剛出土時油光發亮。內壁呈現硃紅色,色澤還比較鮮艷。」這讓他至今仍嘖嘖稱奇。

  史氏家族繁衍形成史門村

  載著靈柩的車子從餘姚文保所出發前往車廄五聯村,這是史嵩之生前通過看風水測堪輿選定的地方。

  五聯村至今仍住著20餘戶史家人。據記載,史嵩之去世後,史氏家族派了幾位族人來到車廄附近定居,守護史嵩之的墓地,此後經過數百年的繁衍,形成了一個村落———史門村。

  史定益就是五聯村人。他告訴記者,史嵩之第四代子孫就來到車廄定居。「早年,史嵩之選好墓地時,就買下了周圍1500畝地和幾百畝山。」「當年,我們家族應該是很富裕的。」史定益頗為自豪地說,「我們史家的一些老房子,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史家人世世代代守護著史嵩之的墓。「我們早就知道史嵩之墓在史門山上,這可是『西天福地』,從外形看,像是一把太師椅。」

  車廄是史嵩之外婆家

  仇國華是史家人的女婿,對史家文化頗有研究。歷史上,對史嵩之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但是,在仇國華看來,史嵩之依然是史家人的驕傲,「他最大的功績是聯蒙滅金。」

  迄今為止,南宋是四明史氏最輝煌的時期。「在南宋152年的歷史中,史氏家族執掌朝廷大權達48年之久,史彌遠任相26年,時間之長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昨天上午,史嵩之的靈柩依然被葬回原址。史安福向記者透露,史嵩之選擇車廄作為長眠之地,除了「風水說」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史嵩之的外婆家就在車廄孫家坪」。

  孫家也非等閑之輩,據說,史家尚未發跡時,孫家就已經是四明望族。「史嵩之的幾個舅舅也在朝廷做官,對史嵩之的事業也很支持。」

  史家出文官,而史嵩之卻是「出將入相」,「史嵩之最顯赫時,曾當到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兩淮四川京湖軍馬,可以說,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仇國華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舅舅的影響,「他的幾個舅舅都是武官。」

  東錢湖也有史嵩之墓?

  民間曾傳說,因為史嵩之恐自己死後墓地被破壞,曾在鄞州、餘姚等地造了18座墓,其中只有一處葬著自己的真身,其他都是用來掩人耳目。如今,史嵩之墓在五聯村已經蓋棺論定。但史安福向記者提出了他心頭的一個疑問,他說10多年前,他曾在東錢湖看到過據說是史嵩之的墓,也有盜洞,「現在看來,不知道究竟是史嵩之的原配夫人陳氏之墓,還是他用來掩人耳目的『假墓』。」

  據史料記載,史嵩之罷相後就回到了家鄉———鄞縣東吳,在東吳建成了府第———少帥府,並在附近建雲樹壁、釣魚磯、三溪橋,一直閑居在此。明人柴孝東有《三溪橋吊史相》詩:「雨洗東山一振衣,過橋草樹正霏霏。茅庵小坐成清絕,竹徑雙開對翠徽。石壁尚存雲棧跡,溪浪故繞釣魚磯,可憐丞相家何在?水自涓涓鳥自飛。」

  如今,少帥府已經蕩然無存,但在東吳仍留有不少遺迹。比如,「一棵800多年的銀杏樹、府前橋、石牌樓、石烏龜等。」史安福說。

  著名法學家史久鏞也屬四明史氏

  四明史家,曾是權傾朝野的名門望族,「一門三宰相,四世二封王,五尚書六大夫,七十二進士」、「滿朝紫衣貴、半是史家人」,說的都是四明史家。

  仇國華告訴記者,四明史氏是從江蘇溧陽遷過來的,而東錢湖下水則是史氏家族的發跡地。「四明史氏真正發跡應該從史詔之子史才算起,他曾任參政知事。」而史嵩之是史詔四世孫。

  昨天來參加史嵩之重葬祭奠儀式的史家後人,來自湖南、貴州、福建、溫州、北侖、舟山等各個地方。來自舟山的史久羅告訴記者,舟山有4000餘名史姓人,至今他們仍保留著史氏宗祠八行堂。

  據仇國華、史安福等人最新編就的《四明史氏宗譜(總譜)》上記載,「四明史氏始祖為溧陽三十代,即四明第一代史惟則起,至後成、簡、詔、師、水、彌、之、卿、孫、公、祖、必、仕、積、善、致、悠、久、濟、美、習、庭、訓、純、采、名、芳、榮,計三十四代。」

  仇國華說,現在全國約有360萬史姓人,四明史家就有近100萬人,「在寧波,史姓人有38000餘名。」而最讓仇國華自豪的是,著名國際法學家、曾任國際法院院長的史久鏞出生於寧波,「是史家久字輩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傳播成吉思汗攻打歐洲、中東和中國,還屠殺幾千萬漢人的謠言?
個人讀史的經驗談兼與一位小同志的交流
南宋聯合蒙古滅金是不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
南宋 趙伯駒 青綠山水

TAG: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