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倭寇之亂到底有多嚴重,產生倭患的最根本原因又是什麼丨團長說歷史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多少強大的帝國,終是化作了歷史的塵埃。尋王朝興衰之奧秘,鑒古往今來之經驗。《團長說歷史》,每周四,與您準時相約。

嘉靖倭亂--海禁政策導致的官逼民反

【團長說歷史專欄 第九期】

歷史堂團隊作品文:埃爾文

一提起明朝中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倭寇之亂,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成為了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沿海的總督將領們,從最開始的朱紈再到後來的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無不為剿滅倭寇而煞費苦心、絞盡腦汁。明朝政府不明白,真正導致倭亂的,不是那一小撮日本的浪人,而是因海禁政策而受害的千千萬萬的沿海居民,只要取消海禁,倭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集結中的大量倭寇大軍 (紅衣服的似乎拿著火繩槍)

▲倭寇將領 帶甲執旗的倭寇

一、嘉靖年間的倭寇都是些什麼人?

在以前的歷史宣傳中,總是把明朝中期的倭亂宣傳成日本對於明朝的侵略戰爭,明朝在進行的是一場反侵略鬥爭。這種說法雖然讓人熱血沸騰,但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明朝中期倭亂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成員,根本就不是日本人。

至於倭寇的成分,古人早已是記載的清清楚楚,比如《明史·日本傳》里就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里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而明朝抗倭專業書籍《籌海圖編》中,更是列出了十四股倭寇的頭目,這些頭目全都是明朝人。現代學者陳懋恆的《明代倭寇考略》,更是彙集了數十種史料和地方志,對倭寇的成分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而在本書中,倭寇的頭目依然主要是明朝人。可見,倭寇的主要成分是明朝人已是各代學者的共識,明朝中期的倭寇主要是日本人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倭寇從海上來,登陸、逃跑全仗著海船

▲倭寇船的裝載量,一般在20~60人不等

既然倭寇中的成分多為明朝人,那麼為什麼明朝的將領還是習慣將其稱為倭寇呢?難道明朝的官員和將領們眼睛都瞎了,連明朝人日本人都分不清?

筆者認為之所以造成這種混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明中期的倭寇中確有一批真倭,這些出自日本的浪人驍勇善戰,刀法詭異,給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倭寇頭目王直等明朝海盜故意扮作日本人的樣子,讓官軍無法分辨,以求以假亂真,掩護自己的走私行徑。雖然王直等人落草為寇,但是他們的家人大都還在大陸上,如果被官軍認出細細排查,家人很可能會被連累,因此,為了掩護家人和自身,王直等人不得不屈尊剃髮易服,扮作日本人。三是明朝將領為了冒報戰功,虛張聲勢。因為斬殺一個真倭所得的賞錢遠遠大於斬殺一個中國海盜,所以當時:「官兵利於斬倭而得重賞,明知中國人,而稱倭夷。」

所以,將當時主要為明朝人的海盜隊伍稱為倭寇,純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歷史事實的一種混淆。

▲正在登陸的倭寇戰船

▲倭寇搶劫的畫面

二、嘉靖年間的倭寇為何這麼厲害

雖然中國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也鬧過倭寇,但是其規模和廣度都遠遠不能和嘉靖倭亂相比,之所以嘉靖年間的倭亂鬧得如此厲害,就在於其參與者多為中國人,並得到了部分沿海居民的支持。

為什麼主要原因不是日本人?很簡單,因為元朝和明朝初年的倭寇都是地地道道的真倭,遠不如嘉靖倭亂那樣魚龍混雜,但是這些所謂的真倭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大的混亂,就被朝廷剿滅了。可見,完全由真倭組成的倭寇作惡能力十分有限。從邏輯上講,也很好理解,雖然真倭多為半職業化的日本浪人,擁有比明朝海盜更高的軍事素養,但是他們完全不熟悉明朝的地形和軍備情況,一上岸基本上就是瞎貓碰死耗子,再加上中文不熟練,老百姓也不支持他們,基本上不迷路就不錯了,哪有能力搞什麼大規模軍事活動。但是一旦戰鬥力強悍的少量真倭被熟悉明朝情況的當地海盜所帶領,破壞力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避難的民眾,其中有個僧人

▲避難的民眾,其中有個僧人

相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日本浪人,明朝海盜多自小生長在江浙沿海,對於沿海的地形地貌可謂是相當的了解,有了他們帶路配合,真倭們就不會遭遇迷路的窘境,而可以精準迅速的進行搶掠。而另一方面,明朝海盜因為其明朝身份完全可以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從當地搜集官軍的情報和動向,這樣一來,倭寇聯軍就可以對官軍的行動了如指掌,總能佔得先機,克敵制勝。在明朝海盜緊緊把握住戰略和情報的前提下,真倭們得以在一場場具體的戰鬥中發揮他們出色的戰鬥素質,給予官軍以重創。

嘉靖年間的倭亂,之所以如此之大,皆是日本浪人與明朝海盜勾結的結果,而其核心在於明朝海盜,只要管住了明朝方面的頭目和參與者,那些人生地不熟的真倭就成了瞎了眼的老虎,只能毫無目的在沿海亂竄,然後被官軍各個擊破。所以,解決倭亂的核心從來不在於怎麼解決日本人,而在於如何管好明朝方面的參與者,讓他們不再鋌而走險參與非法的搶掠行動。而要完成這一點,就不得不動搖明朝實行幾百年的祖制——海禁。

▲明軍出征抗倭寇 隨後的文武官員

▲明軍出征抗倭寇 明軍陣勢中的蠍旗手 鉤鐮兵和八卦旗

三、隆慶開關與倭亂的根治

其實,當時沿海居民之所以樂於落草為寇,與日本人勾結,並非是由於他們秉性姦猾,而是實在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斷了他們的生路,讓他們無法養家糊口。就以倭亂最為嚴重的浙江為例,浙江是個什麼情況,俗話說的好:「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的地形地貌就註定了他無法成為傳統的農業大省,而必然要走以海上貿易為主的發展模式。

明初朱元璋因為其對沿海居民支持張士誠的憤恨,再加上其偏向農業的治國理念,朱元璋不僅給江浙兩省施以重稅,而且還厲行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這讓素來以外貿商業為生的江浙百姓立即陷入了貧困之中,而到了嘉靖年間,由於明朝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對外貿易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此,江浙沿海的居民就開始鋌而走險出海走私。其中膽大的,更是如王直那樣,成為稱霸一方的大海盜。

▲明軍出征抗倭寇 明軍前部劍盾手和長矛手

▲明軍出征抗倭寇 明軍士兵的裝備頭巾 紫花布甲

沿海居民落草為寇是為了謀生,而想讓他們謀生就必須開放海禁。這一點,當時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清楚認識到了這一點。

比如當時對倭寇素有研究的學者唐樞就寫信給胡宗憲:「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轉而為盜。」

另一個學者謝傑則說的更為明了透徹:「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為中國患,皆潮、漳、寧紹人主之也;寇與商同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謝傑明白的指出,所謂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江浙沿海的商人,如果海禁較松他們就是商人,如果海禁過嚴就轉為倭寇,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明朝已經過時的海禁政策。

雖然有如此多的有識之士為明朝政府獻言獻計,但是明朝依然喪失了開放海禁的最好時機,當時大海盜王直主動向政府示好,提出了「開港通市」的建議,王直主張明朝廢除海禁,使海上私人貿易合法化,這樣,沿海的商人們因為有了合法渠道而不必落草為寇,朝廷也能靠收取關稅而增加收入。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但是由於保守勢力的阻撓和遵守祖制的慣性,朝廷依然命令胡宗憲將其斬首示眾,王直的死不但沒有平息倭患,反而讓倭亂更加猖獗,而且更糟糕的是,由於朝廷的背信棄義,再也不會有海盜會輕信朝廷了,這無疑使朝廷剿滅倭寇的行動更為艱難。

▲明軍出征抗倭寇 水上激戰

▲明軍出征抗倭寇 水上激戰

最後,經過了長達8年的拉鋸戰後,明朝終於決定開放福建月港作為試點地區進行通商。由於有了合法的通商渠道,倭亂很快就平息了,那些沒有了明朝人支持的真倭也很快被俞大猷、戚繼光等人迅速剿滅。倭亂平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戚繼光將軍的英勇善戰,而是朝廷順應時勢的開關政策,既然能夠合法的賺錢謀生,又有誰會去做犯法的事,落得千古罵名呢?宜疏不宜堵,永遠是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


推薦閱讀:

什麼是「軸心時代」
馬丁.路德.金是被FBI殺掉的?兇手槍法高超只開了1槍
你知道羅榮桓在抗戰中的貢獻嗎?
薦書·清晨書單(三)
日本國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TAG:歷史 | 原因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