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姓氏的中國人 加拿大華人"移二代"情歸何處
核心提示:無論是童年時隨父母移居加國,或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CBC(加拿大出生的華人),他們對中國文化,對中國的情懷又如何?
中新網7月12日電 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當今無論是「富二代」或「星二代」,背後都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或責任,但對於移民加拿大的「移二代」而言,他們的心結又如何?無論是童年時隨父母移居加國,或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CBC(加拿大出生的華人),他們對中國文化,對中國的情懷又如何?有埋怨父母將他們帶到加拿大嗎?他們的情又歸何處?
沒有了自己姓氏的中國人
小林5歲跟隨父母從香港移民到多倫多,現年30歲,在加拿大成長及接受教育,從未返過原居地。去年,小林向父母表示要尋根,父母原先以為他想返回香港,但小林說要返回從未踏足過的家鄉而不是香港。因為,香港只是他出生的地方,不是家鄉。結果,他們去到闊別了40多年的家鄉陸豐,還在宗祠點了燈及加入族譜中。
問小林為何會有這種想法,他說,從小學開始,同學們不會叫他的名字,只會說Hay Chinese唏,中國人!參加田徑比賽跑贏了,同學會說這中國人多棒,跑輸了亦只會說這中國人多不濟。故此,這中國人三個字就一直潛伏在腦海中,他是一個中國人,不能令中國丟臉的中國人。
黃美珍亦是5歲時隨父母從福建泉州移民加拿大,作父親的黃先生憶述8年前帶同家人移民,原全是由於為女兒的教育著想,所以決意移民加拿大。現在,黃先生育有兩個分別是5歲及8 歲的兒子,及13歲的女兒,但問題亦發生在這幾年間。黃先生說,他們不是富有人家,兩夫婦要一起工作才夠生活費。而且,他們在泉州時所受的英語教育不多,再加上移民後一直都在華人開設的超市工作,平時很少機會用英語,而他們與子女們溝通機會又多,而他們姐弟三人,放學在家都是以英語交談,他們亦不說普通話,現在與子女間的隔膜好像大了,真有點後悔移民,原先想為子女的教育著想而移民,但現在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對父母的關係,使他們實有兒子卻是無兒子的感覺。問黃家三姐妹他們是什麼人,他們都說是加拿大人。
世界扶貧愛心教育基金會籌委會召集人劉南生,44年前隨父母移居加拿大。對於這些年長的移民二代而言,雖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心懷愛國及興教的夢想,劉南生創辦「加拿大愛心教育基金」及「環球愛心基金」,募資行善,更為中國災區興建學校。劉南生表示,作為中國移民的第二代,實有一份唏噓的感慨,眼看第三代的華裔子弟,在加拿大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或從不會提及家庭倫理、道德與孝義的知識,使移二代從小便感染了功利主義與物質享受的思想,這是移二代的可悲,他們的情不歸於故鄉,亦不歸於加拿大,只會顧及個人的利益,更不要提什麼國家民族大義,什麼儒家思想。故此,劉南生創辦了愛心教育基金會,希望藉此喚醒移二代,要關愛教育,要有忠孝禮義之心。
異族通婚的移二代
早年,如果有華人牽著其它族裔情侶的手走在多倫多街頭上,多少會引來同族人有點異樣的眼光。但隨著時光流淌,在多元文化氛圍中浸淫長大的華人移二代,與異族通婚已是很普遍的事,而且成為了一種趨勢。6歲時隨父母從中國廣東移民多倫多的仙蒂,在這裡完成了小學至大學的全部學業,成長於傳統中國教育家庭中的她,自然在家中是個典型的乖乖女,樣樣都依從父母的教誨安排,但只有一樣事不能順著父母的意,這就是堅決不要華人做男朋友,而要選擇一位東歐裔男同學做自己的伴侶。
英文比中文好得多的她認為,華人男孩子尤其是中國獨生男孩,自小受盡溺愛,因而時時過於自私自我,缺乏對他人的關愛尊重和責任,有的人處事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遠不如自己,這是她所絕對不能接受的。而非華裔男生,明顯地在戀愛中對女生的呵護和浪漫更重視,因而會容易取得女孩的芳心。仙蒂身邊一同讀完中學讀大學的幾位閨中好友,也持同樣看法,哪怕有的是換了幾個男朋友,但始終是不願找華裔男朋友。
異族之戀充滿了浪漫,但在需要克服的大量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面前,有人成功地實現了跨越,組成了美滿的異族婚姻家庭,但也有的卻是邁不過這道坎而無疾而終。甘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20年前帶同兩個兒子移民多倫多,大兒子娶了一名歐洲裔女子,並為甘先生帶來了兩名混血兒的孫子,但過了三年弄孫為樂的日子,去年小兒子迴流到北京做事,今年初大兒子又與妻子離婚,兩名孫兒跟了母親,大兒子又不在家住,甘先生與太太只好守著「空巢」,實有夜夜望兒孫歸的感嘆。
專業從事家庭婚姻問題研究和輔導的泉源輔導中心總幹事、執業家庭婚姻治療師古潔明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有調查統計顯示,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華人家庭離婚率成倍地高於本地其它族裔家庭,情況確實令人憂慮,需要引起社區的共同關注,但至今並沒有專門的報告顯示異族通婚的成功率和家庭離婚狀況。根據她在工作中接觸了解的個案來看,在本地出生的華人移民新生代交異族朋友,結成異族婚姻的為數越來越多,而且成功率也較高,古潔明認為,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理解。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強調種族平等,在這裡出生和接受教育的華人新生代與其它族裔有更廣泛的接觸,同輩人的文化、語言、思維、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已經比較接近或相同,容易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認識基礎,因而對他們相互交友和婚姻來說,是應該不會構成外界所想像的太大障礙。反之,如果父母堅持子女只能與華人交友結婚,甚至讓他們回到不熟悉的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去交友和結婚,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接納是婚姻的基礎
古潔明認為,無論同族或異族婚姻家庭是否成功,受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各個家庭的情況又不盡相同,但其中愛侶或夫妻間的原有家庭成長背景和個人性格起到了較大的影響力。如果彼此間所受教育程度相當、家庭成長背景接近,所謂門當戶對,其性格特質、價值取向和對婚戀家庭觀念,自然就比較容易達成一致,婚姻基礎會更加牢固。古潔明強調,夫妻向有效的溝通、互相尊重,對婚姻家庭的成功至關重要。而對於異族情侶和家庭來說,就更加需要互相學會欣賞對方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接納和尊重對方。
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區慕啟對記者表示,該中心所接到有關與移二代的個案,主要是異族通婚後,所帶來的溝通與協調等家庭問題,如子女要求該中心與其父母輔導,認為父母在相處上出現問題,經常查詢他們的行蹤與結交朋友等。然而,這問題並不是十分嚴重,但較令人擔憂的是,移二代由於受到西方教育及環境關係,因而衍生了吸食大麻及性取向等問題。
區慕啟稱,以吸食或種植大麻為例,在原居地無論是中國大陸、香港或台灣,種植大麻根本是難以發生的事情,但在加拿大的生活環境中,便容易受到外界引誘而做出違法的事,而吸食大麻亦如是,但移二代染上吸食大麻的個案亦不小。另外一個環境因素做成的是性取向方面,有同性戀傾向的移二代,可能比在原居地發生這類情況的機會較大。至於溝通方面,由於語言、文化、教育及居住環境與結交朋友等因素下,父母與移二代做成溝通障礙與困難的機會,比在原居地的機會更多,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事實上,每個華人當初決定移民的理由或許不同,無論以任何借口也好,但作為父母者,在移民之前,是否有真正顧及子女的感受,或許會解釋說子女太年幼,不能自已選擇,但在移民之後,作為父母者有否堅守移民的決心,縱使移民了20年或是30年,仍然是懷念著原居地時的風光,還是不斷在子女面前自怨自艾,總是想當年。為什麼不能做個好榜樣,切切實實的去干,在此落地生根,將加拿大視為自己的家園,愛這個國家,愛周邊的事物,接受這裡的文化特質,融入這個社會,做個開心的華裔加拿大人
推薦閱讀:
※0001 姓氏略考-趙姓-帝王國君-⑹
※「諶」姓怎麼讀?
※廖姓在自我介紹中應該如何對姓氏做介紹?
※姓氏的歷史,你是真正的「貴姓」嗎?
※西方人姓氏在後,東方人姓氏在前,反映了什麼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