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堪布卡塔仁波切《噶瑪恰美山居法》開示摘錄 —— 如蜜蜂般的行持

開示上師:堪布卡塔仁波切藏譯中:堪布丹傑時間:2006年9月9日—16日地點:紐約 莊嚴寺文字整理:福德海雙月刊 編譯小組

問:有些人皈依上師兩、三年後,發現並不被重用(哄堂大笑),就離開上師。甚至毀謗上師,捨棄正法並影響他人,使人不敢學佛,並視供養上師為上師斂財。還認為只要到另一位上師面前做一次薈供,及念誦四十萬遍百字明咒即可免除一切過患,並一面念咒一面繼續毀謗。請問上師,這樣真能懺悔業障嗎?

仁波切:這位上師是否有過錯,我並不知道整個情況。不過無論如何,作弟子的我們,由於自己凡夫不凈的觀,才會看到錯誤。因此知道這個錯誤之後,要帶著懺悔的心念誦百字明咒,才有可能把這些罪障懺悔。如果像現在這個情況,就像是手一面畫東西,但腳卻一面把它擦掉。好像一邊作懺悔,一邊毀謗上師。我沒有辦法知道你懺悔清凈的時間,或者什麼時候可以清凈?只有具備神通的人才能知道,凡夫當然沒有辦法知道。

依止上師與三昧耶戒

問:我們可以依止很多上師嗎?

仁波切: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從一而終的依靠一位上師,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會依止很多的上師。一開始可能依止一位上師,慢慢的覺得好像無法滿足;之後他又去找第二個上師,這樣單純的去找第二個上師,這也算很好。

倘若去找第二個上師是因為,他對第一個上師生起了邪見,甚至帶著批評;如果他曾在第一位上師那裡接受了灌頂口傳,而又對他生起邪見,這可以說是毀壞了他的三昧耶戒,他將成為失戒的人,也就是毀犯戒律的人。如果是毀犯了戒律的人,之後不論他再去找多少的上師,也都沒有用處,因為他已經違犯他的戒律了。所以說如果可以好好的依止一位上師,好好的依止下去,那樣非常好。

問:恰美仁波切在「如蜜蜂般的行持」中說:「在一位上師處接受口傳灌頂後,與這位上師之間就有三昧耶戒的存在。」請教仁波切何謂三昧耶戒?如何守護自己與上師之間清凈的三昧耶戒?

仁波切:當談到師徒之間建立起關係具有三昧耶戒,並不是像結婚一樣兩個人從此要生活在一起。所謂「守護三昧耶戒」,是指上師對我們所教的任何法門,自己要認真修持,沒有任何疑惑、邪見、懷疑的心,完全相信的來修持。同時要具備感恩的心,感恩上師對我們傳授這樣的法門、修持方法;不間斷的向上師祈請賜予加持,具備恭敬心。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個程度,這個三昧耶戒就算持守了。並不是說跟一位上師建立起三昧耶戒之後,就一定要和這位上師在一起。有時候如果跟一位上師在一起的時間太長,反而會因為我們看到不好的事情,在離開之後可能會說這個上師行為不對,語言內容不好等等。

西藏有一項很殊勝的上師相應法,就是修持「遙呼上師祈請文」,意思是雖然我們並沒有在上師跟前,只要我們在遠地帶著虔誠恭敬的心觀想上師,上師就像是在我們面前無二無別,能這樣恭敬的祈請會受到加持。

對佛法要正信

問:有居士學佛二、三十年,護持佛法不遺餘力,可是看了一些雜誌對西藏的貧困有所看法後,就對佛法產生了懷疑。請問上師,我們應如何開導他們?

仁波切:希望這位居士不要生起懷疑,也不要對佛法生起邪見。為什麼?如果修學佛法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也表示護持佛法這麼久;如果有懷疑、後悔的心生起,那麼過去的福善功德也就浪費了,所以千萬不要浪費這麼多年來的供養和布施。不管是自己的護持或是修持,要確信已經供養護持的都是正確與清凈的,並沒有任何錯誤。能有這種心,所有的福德資糧才不會浪費;如果對過去的布施感到後悔,那麼所有一切的福德資糧就浪費了。

談到有關西藏貧困的情況以及其他相關的情勢,的確是有一些很奇怪的報導,其中可能有些真實、有些虛構,或者不太清楚。我們是凡夫,有時候的確會懷疑佛法,有可能會有這種心生起,但是不要生起邪見,尤其對於佛法要有正確的見解。修持佛法最主要是為了積聚資糧凈除罪障,並不是為了增加財富受用。

就像在這次的課程里提到:真正的上師不管是法財也好、信施也好都如夢幻泡影一般,並且會將財富等廣施僧眾,自己不會執著。對在家施主來講也一樣,這些施主在最初布施的時候,他們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我並不了解。

總之,如果我們在布施的時候能帶著清凈的心,這有很大的功德。所以重點在於我們的動機,就像在《山居法》里提到:上師對於僧眾與施主的守護、照顧上要看動機而定。如果是善意的動機,功德就會增長;如果是不善的動機,就會信施難消,同時會產生很多罪障,我們在家信眾也要跟著如是思維。

止與現證

問:如何才能清楚自己,是否已經圓滿資糧道、加行道、見道和修道?

仁波切:資糧道是指從最初開始接觸佛法,一直到進入小資糧道、中資糧道到大資糧道,這段期間都算是在資糧道當中。在這當中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已經進入?就要看我們自己的精進,看自己的信心、看自己的悲心,或者說對法的歡喜心。尤其是對佛法的信心愈來愈增強,這代表資糧道次第正在增長的徵兆。

進入加行道之後就是止和觀的開始,加行道的開始最主要是指「止」功德的展現。這時在加行道上會發現,止的禪修讓我們的心愈來愈穩定,愈來愈專一,智慧愈來愈開展,特別是愈來愈精進等。

當加行道圓滿是指心能完全專一,也就是止的圓滿,這是很深的部分,所以在此無法細講。接下來是「觀」也就是見道的部分。在見道位的時候,已經消除了各種的是或不是的懷疑;可以說是本然究竟的智慧,對於法性的現證已經開啟了。此時靠自力就完全能夠知道很多事情,不需要依靠他力。在見道位的時候感受就像是吃糖一樣,自己能夠知道味道,不需要再問別人了。理論上應該如此,因為我也沒有真正的覺受,所以也不知道。

問:在《山居法》講到普賢的行持時,仁波切開示「嗡、阿、吽」三種子字的呼吸吐氣不用出聲,那麼需要觀想顏色嗎?

仁波切:在這個修持上,既不需要觀想「嗡、阿、吽」三個種子字,也不用出聲。它只是依靠著我們的呼吸,吸進去的時候就想著「嗡」,然後稍停駐一下時想著「阿」,呼出去的時候想著「吽」。心就專註在自己呼吸上面,有點像默念內在的「嗡、阿、吽」,心不散亂的專一在上面,不用作任何的觀想,包括字型與顏色都不需要。

問:恰美仁波切在《山居法》中提到火供的殊勝,請教上師或喇嘛可以教我們嗎?

仁波切:如果是真實的、正式的火供要準備很多東西,需要各種的器皿、物品等火供的東西,以及很多要念誦的儀軌。在台灣應該可以看到很多火供的儀式,譬如為家庭祝福等。這裡所提到的火供,特別是在閉關尤其要持誦咒語、修持本尊的時候,為了讓咒語能夠圓滿,而且讓持誦咒語的能力能開展與增長,因此在最後要做火供。

如果沒有正式閉關,事實上不用做這麼正式的火供。但是各位可能有就是本尊,每天吃東西的時候,就觀想食物進到身體裡面,火供供養本尊,能這樣觀想也算符合了火供的意義。在作觀修本尊的練習,可能有人在修度母或觀音菩薩,因此這時我們可以做一個相似的火供,也符合火供的儀軌。

因果真實不虛

問:有位朋友說他的禪修老師要他們看一位成就者的書,那位成就者在書中提到:事實上並沒有地獄的存在,「地獄」這個名詞不過是用來嚇唬做惡的人,你只要不相信地獄的存在,地獄就跟你沒有關係。是這樣嗎?果真如此不就與卡盧仁波切在「妙藥王」上說「我們應深切了解業果無欺」相違背了嗎?請仁波切開示。

仁波切:這隻能說是寫書人的見解。我說個故事:以前在西藏雅容這個地方有個名叫安那貢玻的人,這個人造非常大的惡業,是個非常壞的人。他住的地方同時也是很多壞蛋、強盜住在一起的地方。

一天,有一個人故意跑到外頭大喊:「閻王老子已經死了。」安那貢玻這個大壞蛋一聽到很高興,他於是在裡面拍手說:「太好了!太好了!閻王死了,這樣做壞事時再也不用擔心,我們不會去地獄了。」

那個人接著講:「不只如此,連油鍋也破了、也沒了。」安那貢玻聽了更開心:「既然沒有油鍋,再也不用擔心了。」整個情況就像故事進展的一樣,這是件很愚痴的事情,然而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呢?

因果是真實不虛,除了佛菩薩、聖者降伏了這些煩惱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貪、瞋、痴三毒的心。當凡夫還有貪、瞋、痴三毒的因時,那就一定會招致投生到六道的果報,所以就算他想躲起來,還是沒有辦法逃到另外一個地方。

要不然就會像安那貢玻這個壞人,他自己不想去,就拍著手以為自己不會去了。實際上他很值得同情,對於寫書的人認為沒有地獄或者地獄不存在,沒有閻王等這種說法,我們要對他生起悲心。因為很多人看了之後,可能會對有無因果這方面生起邪見,所以他們是我們要生起悲心的對象。

菩薩以愛語規勸眾生,但眾生卻仍然自以為是,無法領悟,請問菩薩會怎麼做?

仁波切:如果一再講不聽,菩薩可能會打他一巴掌(哄堂大笑)。大家不用擔心,因為是菩薩,所以絕對不會有這種粗魯的舉動出現。也因為是菩薩所以會具備各種善巧方便的能力,會儘力以各種愛語的方式不斷規勸,讓他領會到自己自以為是,有著我慢,菩薩應該會用各種方法。

問:傳法者的動機清不清凈?我們怎麼去分辨?

仁波切:這點的確很難,我們說真正的傳法上師,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心。如果帶著一片利益眾生、利益教法的發心,那就是清凈的發心。但無論如何,傳法者的發心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很難測知。

如果我們知道他的心是什麼,可能變成以為自己有神通,自以為有「他心通」,以為自己已經得到成就了。所以要觀察並不容易,我們只能靠一種比較的觀察方式,無法用現證的方式,因為我們還沒有這種能力,也還沒有這樣的成就。

問:有些朋友很想學密乘,但他們聽說密乘最後是男女雙修,因此而卻步不敢修了,請問這種說法屬實嗎?男女雙修是怎樣一回事,不這樣修能證悟嗎(哄堂大笑)?

仁波切:就像在之前的《山居法》中恰美仁波切有提到,最殊勝的行持是什麼?是普賢的清凈梵行,沒有比這更殊勝、更好的行持了,透過普賢清凈梵行的行持,能幫助我們得到真正的證悟,而且能利益法教、弘揚法教,同時亦可利益眾生。整個普賢清凈梵行指的是外在要具備清凈的別解脫戒,內在要具備菩薩戒,密行需具備瑜伽行心的行持。除了那些特別具備證量且能持守三昧耶戒的修行人,為了利益眾生會需要這種特殊的修持之外,並不是每個人一定要做這樣的修持才能夠得到證悟。

對於雙修中男眾和女眾,並不是指一定要有兩個人在一起來修,事實上這是一種象徵,首先對於一個證悟的瑜伽行者來說,男女的象徵分別代表著方便與智慧覺受的證悟,所以是方便與智慧的徵兆。再從本尊來講,會有父尊與母尊,分別代表顯空不二的本質,並不表示一定要有兩個人一起修持,不是這個意思。

問:七支坐法中您所教的兩手擺放的方法與其他老師教的有點不同,您說大拇指是放在無名指根部,是指單手分別放還是交叉放, 可否請仁波切示範?

仁波切:真的很抱歉,這個手勢不是一般七支坐法,主要針對密乘而言,並不屬於顯乘的修行,所以各位可能會發現有些不同,在顯乘可能兩手交疊放在一起,並不需要將無名指按著。而密乘要把雙手擺在大腿與身體接連處,大拇指抵著無名指中間的那節,並不是根部,然後合起來放在大腿與身體的接連處,這是密乘裡面所用的方法,兩隻手分開。這樣的坐姿可能感覺起來並不那麼舒服,我自己也不太容易做,所以手的姿勢用顯乘的方式擺放也可以。

止觀的修持與閉關

問:您提到實修是指「止」、「觀」部分嗎?能不能開示關於這部分?

仁波切:所謂實修或者修持可以泛指非常多的部分,譬如禪修時的實修或修持,指的就是各種止與觀的修持。如果是指積聚資糧、凈除罪障的各種實修,我們可觀想佛菩薩來到我們的面前,並且對他們作各種外、內、密的供養,這是指積聚資糧的實修。

如果是生起次第的實修,是指我們觀想本尊,有各種顏色與手印,是顯空不二的根本智,這是指觀想次第的實修。

如果是持咒的實修,我們觀想自己心間的種子字,周圍有咒語的咒輪圍繞,持咒時放射出光芒,照射到凈土,迎請所有的佛菩薩賜予加持,之後光再照射到一切如母眾生,凈除一切罪障並賜與各種喜樂等。以上這些積聚資糧的修持,不管是生起次第或是持咒等各個階段的實修,都可以是指各種不同的觀想方法,這是實修的意思。

問:仁波切是否接受女眾三年三月三日的閉關修行?

仁波切:當然可以,這就是要興建閉關中心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噶瑪林的女眾關房可以容納約十一、二位閉關行者。但是重點還是在於自己,也就是說想要修持、閉關、持誦咒語、作種種觀想,自己是不是真有心,是不是能持續的把它完成,自己是否有毅力。還有具不具備能夠閉關的基礎,例如有沒有精進心、虔敬心及信心,能不能念誦這些法本,還有基本的知識是不是具備等。

如果沒有精進和智慧,可能花了很多的時間,一股腦的準備想去閉關,也告訴很多人我們要去閉關,結果入了關房後才發現自己沒辦法持續下去,這會是件不好意思的事,而且對自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閉關前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問:金剛乘的方便法門太多,使人眼花撩亂,反而忽略了學習佛法的深義,請問仁波切應該如何看待金剛乘的各種方便法門?

仁波切:的確,金剛乘有很多方便法門,且容易行持,而且具足能在一生當中成佛的方法或者道路,因此稱為「金剛乘」。金剛乘屬於什麼人修持?屬於上根器的弟子。所謂上根器是指具備大智慧、大精進、大信心還有凈觀的弟子。

問: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教義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仁波切:究竟的、根本的實質上有什麼差別,我其實也不知道。但從文字上來講,的確各個傳承教派的大師們,也都有些不同的見解,但無論如何,這些見解最後都不離證得佛果的究竟目的,也就是不會有比證得佛果還要更殊勝的見解。但是上師帶領弟子時,會因為弟子的根器不同,所以很多時候會有不同的見解,或是用不同的方式說法。這就像一間餐廳會準備各式各樣的食物,每個人進去都可以點他自己喜歡吃的菜。最後我們看到所有來的人都吃飽,很開心的走出去,這就是重點。

問:噶舉傳承的根本上師是不是只有大寶法王噶瑪巴和四大法王子?

仁波切:這並不一定,只要我們對某位具德上師??,具備很強烈的信心和恭敬心向他來祈請,他就可以說是我們的根本上師。

問:弟子已經皈依詠給明就仁波切,現在來到此道場,您也給皈依的儀式,弟子尊敬、景仰您,是否應該再正式的皈依您?或是按照真正的佛教儀軌,應該皈依一個上師,或是每次見到尊敬的上師都應該要皈依?

仁波切:接受皈依有不同的說法,小乘的皈依是指皈依一次之後就依靠這個皈依戒持續的修持就可以。大乘是指受了菩薩戒所以叫大乘,因為菩薩戒是要時常不斷的多次來領受,所以大乘的皈依戒同樣也是可以不斷來領受,小乘與大乘有著這樣的區別。

問:好像有新密續及舊密續之分,請舉例說明其差別為何?

仁波切:重點來講,要看自己對哪個教派有信心,然後發心修持,這樣最重要。

在《新譯密續》跟《舊譯密續》來講是有些差別,就文字或時間有著先後,還有在許多的儀軌念誦上也都有些不同,但是果位上的證悟是沒有任何的差別。

問:What is Garchen Buddhist Institute?屬於哪一類?是否教法有不同?

仁波切:如果這裡指的是之前所提到的噶千仁波切,那麼他是屬於直貢噶舉傳承。

問:每半個月要做一次布薩,我們應如何做布薩?

仁波切:有一個我們在家人可以做的布薩是指《大乘布薩律儀》或稱《大乘還凈律儀》,可以在早上念誦此律儀,同時要過午不食的做布薩。 (編按:這就是「八關齋戒」,可以天天持守,不限半個月一次)

問:請問在早課念誦〈二十一度母贊〉的時候,應該如何作觀想?

仁波切:在這個禮讚中好像沒有要特別觀想。觀想時可以觀想在前方主尊度母如實的存在,周圍圍繞著二十一尊度母。

節日修法與信心的生起

問:《山居法》中提到在特別的節日里除了要供花果、念誦祈請文,請問要念誦什麼祈請文,如何作供養?

仁波切:在這些特別的節日里,應該做些什麼?就看平常自己日修的功課而定,看自己平常修的什麼功課法門,就可以在特別的這一天特別的修持它,這樣非常好。至於這些良辰吉日,就世間上來說也就是我們可以開工的日子,或是搬家遠遊的好日子。要知道那些良辰吉日很不容易,但是真正要去實修並不一定那麼簡單,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工作、時間的關係,這都需要調配。

問:大寶法王噶瑪巴曾開示一個人如果具備了「無偽的」或「無謬」信心作修止,這個作用比修止很多年的利益功德還大?這如何解釋?

仁波切:我們說無偽的信心或是無謬的信心,也有個翻譯叫作無造作的,這是指真實發自內心。 「無偽」是指沒有造作發自內心。什麼是不真實的、造作的、偽裝的信心?這是指很多人一開始都是如此,無法真實的從內心完全的真實相信。但是偶爾會有一點信心生起,譬如一個人跟我說:「喔!那位上師很好、很棒,他很特殊。」事實上我們對於這位上師的功德,對於佛法的利益並沒有完全的了解,只是聽到別人這麼說之後,暫時生起的信心,這種信心就稱之為造作出來,並不是真實的信心,這是依靠別人說話的因緣而讓我們暫時生起信心。

什麼是暫時生起的信心?那樣的信心會改變,所以有時候可能會發現一、兩天之後信心就沒有了。而且一下看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就生氣或是毀謗等等,代表這個信心不堅固、不真實,只是造作出來。

什麼是非偽裝真實的信心,無造作的信心?這種信心的生起方式,直接來講,如果是藏傳的喇嘛,我們可以看他的一生,多讀他的傳記、他的歷史,可以看到這位上師不只是這一生而已,他是生生世世的利益眾生。他此世是為了眾生到五濁惡世來,以凡夫身再來利益無量的眾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菩薩的化身,能有這樣的了解,而生起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堅固的,所謂堅固是指它並不是那麼容易轉變。所以無偽的信心、無錯謬的信心,即為無造作的信心。

問:現在醫學進步,有所謂的冷凍胚胎,在攝氏零下一百九十度可以保存幾百年,解凍後放在母體子宮內仍可著床孕育成為嬰兒,請問上師,這會不會有因果的問題?

仁波切:這並不違背因果,因為不管咒語或醫療,或是各種的加持物品,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但是將胚胎冷凍,等於是將其置於寒冰地獄,所以此種行為是造惡業,醫生和母親都有惡業。現代的醫學雖然很進步,但並沒有考慮到業的問題。

來源:化育資訊網

推薦閱讀:

王亭之談斗數摘錄:論「日月夾命」
論 五行生剋制化--陳歸南摘錄
蔡真步堂通勝《永經堂》摘錄(2) 
《答弟子問》摘錄【五】
測測你名字的吉凶(摘錄)

TAG:蜜蜂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