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糊塗背後 心如明鏡

·相關閱讀·糊塗背後 心如明鏡2015-11-11 作者: 盧昱 來源: 大眾日報

【 查看PDF版】

鄭板橋行書橫幅《難得糊塗》□ 本報記者 盧 昱鄭板橋生性怪狂。他在濟南與諸官僚會宴趵突泉,本是雍和的官場氣氛,他卻寫詩「流到海邊渾是鹵,更誰人辨是清泉」,實在大煞風景。敢在這種場合高詠的,恐怕唯有他一人了。在民間傳說中,這種煞官場風景之事,鄭板橋沒少做。有一次,欽差大臣到山東視察,在各地明裡暗裡受賄斂財。當他來到濰縣時,雖知鄭板橋為官清廉,仍不肯罷休,千方百計地作出暗示,想撈點「外快」。鄭板橋也心領神會,待欽差要離開濰縣時,便派人送去大禮盒。欽差見大禮盒沉甸甸的,料定裡面定是白銀。待送禮人走後,他興高采烈地打開禮盒一看,立即傻了眼!原來,食盒裡裝的不是銀子,而是濰縣特產——大蘿蔔!鄭板橋還附詩一首:「東北人蔘鳳陽梨,難及濰縣蘿蔔皮。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欽差看了又氣又恨,想報復鄭板橋,但又苦於抓不到把柄,只得啞巴吃黃連,灰溜溜地返回京城。鄭板橋的怪狂時常發作。濰縣城隍廟修復,要立一塊碑,由鄭板橋寫碑文。普通人作碑記,總要把古聖先賢的話引用一番,略作感慨,他卻不同,第一句話便說「一角四足而毛者為麟」,對於不存在的神物略帶幾分嘲弄。更有甚者,他指出玉皇也好,城隍也罷,都是泥塑木雕,是人塑造出來的。在城隍廟裡立如此碑刻,如不是因他有父母官之尊,加上他的字寫得極好,這國寶級的石碑恐怕早被迷信的鄉紳砸了。鄭板橋還寫過《重修文昌閣記》,這類碑記本是官樣文章。修文昌閣與城隍廟都是縣官的德政,縣官作碑記,自該吹噓一番。鄭板橋的碑記最顯眼的一句話是:「拜此人須學此人,休得要混賬磕了頭去也。」這種俚詞俗語只是平日玩笑話,寫在碑記中,刻在石頭上,嵌到牆壁里,真是驚世駭俗。對於鬼神人情,鄭板橋拿捏得恰到好處。民間傳說,在濰縣200餘處寺廟庵觀中,有兩處庵寺「門當戶對」,僧尼比鄰而居。有一對妙齡僧尼經常來往,日久生情。有一次,他倆約會時,被當地好事者捉到,以「有傷風化」為名,捆至縣衙,請求縣太爺依律發落。鄭板橋升堂後,問明來由,見二人老實本分,並非淫蕩之輩,遂生同情之心。他想,妙齡少年,男歡女愛,此乃人之常情,何罪之有?縱是僧尼,也免不了七情六慾,也要食人間煙火。想到這裡,他對二人既不打,也不罵。在徵得二人同意的情況下,令二人還俗,結為夫妻。怕空口無憑,他又取來紙筆,鄭重地寫下判詞: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祧。從今入定風歸寂,此後敲門月影遙。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年鄭板橋。鄭板橋在濰縣還題過幾幅著名的匾額,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還是「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這兩塊。據民間傳說,「難得糊塗」四字是在萊州的文峰山寫的。萊州在濰縣西北,背臨大海,城的東南有雲峰山,山多碑刻。那一年,鄭板橋專程至雲峰山觀鄭文公碑,因盤桓至晚,不得已借宿山間茅屋。屋主系一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他室中陳設最突出的是一方桌面般大小的硯台,石質細膩,縷刻精良,板橋大開眼界。老人請板橋題字,以便鐫於硯背。板橋想老人必有來歷,便題了「難得糊塗」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印。因硯石過大,尚有餘地,板橋請老先生寫一段跋語。老人便提筆寫下:「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也用了一方印,板橋看看,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板橋大驚,知是一位退隱的官員。細談之後,方知原委。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當下見尚有空隙,便補寫了「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老人見了,大笑不止。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心裡如明鏡一般。他看不慣當時官場的蠅營狗苟。辭官之念,早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已現端倪。這一年,他寫《自詠》說:「濰縣三年范五年,山東老吏我居先。一階未進真藏拙,隻字無求倖免嫌。」這時的他為請賑曾被記大過,心境不甚痛快。官場的庸俗使他覺得「官舍冷無煙」,便想到「江南薄有田,買青山不用青錢」。「鄭板橋辭官,有遠、近、外、內之四個原因。」濰坊市博物館研究館員孫敬明分析道,所謂遠因,或是因為鄭板橋私自開倉放賑,使上司險些受牽累;近因則是他生性狂怪,做的是為官場所不容的狂官;外因是指官場黑暗,原考績第一,待升知府,後被御史揭參,險遭慘禍;內因則是早年一子夭亡,近年52歲新得一兒,孰料竟5歲又夭折,他諸病在身,下決心以疾辭官。離任前,鄭板橋仍不改當初,勤政為民,稍有間隙,便外出察訪民情。據說在濰縣的最後一個春節,他見一戶門上貼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對聯,便令衙役予以救濟。差役不解,板橋解釋說,上聯缺「一」,下聯缺「十」,這便是缺衣少食。開門詢問,果真如此。離濰之日,想起過去自己捐銀放賑,饑民的字據尚在署中,便關照將所有借券一起燒去。鄭板橋雖辭官回鄉,但他在濰縣百姓的口碑中世代流傳。每當尋常百姓吃起「朝天鍋」時,便會念叨起當年那位對民間疾苦十分關心的縣令。傳說,某年臘月,鄭板橋見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讓人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麵餅。因鍋無蓋,鄭板橋為之取名「朝天鍋」。「即使在今天,濰坊『朝天鍋』的招牌上都落有『板橋湯』字樣。最近,我們也在著力打造集板橋文化與衙署文化為一體的鄭板橋紀念館,再續鄭板橋與老濰縣的情緣。」濰坊十笏園文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杜剛介紹道。
推薦閱讀:

難得糊塗鄭板橋
生活中的糊塗學
人生難得糊塗
【轉載】難得糊塗與活得明白 【原創】
人生難得糊塗,人生亦難得明白

TAG:背後 | 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