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神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發現20年記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樓主 破譯神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發現20年記腳底下12平方公里的土地,掩藏著距今約3000~5000年前古代蜀國的輝煌歷史。之前僅在神話傳說中留下隻言片語的古蜀文明,密碼一般的層層謎團,終於在川西平原的地表下漸漸得到了破譯。三星堆遺址的發掘,使一向以黃河文明為中華歷史起點的敘述,融進了長江流域的文明起源這一支。 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從1929年揭開冰山一角,接下來70多年歲月有斷裂的考古歷程。 這個發現時間僅次於百年殷墟的遺址,從另一個角度見證了中國當代考古的脈絡。在滋養著它的四川廣漢市,三星堆早已超越了考古學的範疇。這個聲名顯赫的大遺址,與生活在其中的近萬名農民、考古隊員、民間研究者以及博物館的發展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個豐富的地方生態。 金杖出土·古國現身 1986年,三星堆在沉睡數千年之後,成為「一醒驚世人」的世界級考古發現。 回想起20年前的發掘,不能不說是個大幸運,但琢磨起來,又是對當地考古人期盼已久的一次回應。成都以北40公里的廣漢三星堆,被證實是從新石器晚期到夏商時期的古蜀王國核心。此前河南偃師二里頭作為4000多年前的中國最早都城遺址,被當作中國文明的源頭。 「一點黃色的物體從黑色灰渣暗淡的顏色中『跳出』,再用竹籤和毛刷清理下去,一條金色的魚紋清晰顯露了出來……」這是1986年的7月30日,一號祭祀坑發掘的第10天。 凌晨2點30分,熾熱的7月末川西平原,31歲的四川省考古所研究人員陳顯丹往下挑,又看到了鳥的圖案,很快,一條雕刻著紋飾、彎彎曲曲的黃金製品露面了,「這恐怕是古蜀王的金腰帶吧?」 後半夜的三星堆田間安靜異常,當時圍觀的好奇農民已經在上半夜散去。33歲的陳德安是這次發掘工作的領隊,被值班的副領隊陳顯丹叫醒後,兩人迅速做出決定:所有正在參加發掘的人都不能離開現場;四川大學來此實習的大學生張文彥,趕緊騎自行車去廣漢縣城向當地政府報告;陳德安連夜趕去成都向單位彙報。 5點多鐘,天剛剛亮,36個武警被廣漢縣委書記派到現場。夏天早起的村民們又聚集過來。陳顯丹這才對眾人宣布:有重大發現,金腰帶出現了!待到物品完全出土,人們發現,這不是一個腰帶,而是1米多長的一個金權杖。 金杖上的人物刻像為圓臉,嘴呈微笑之形,頭戴「玉冠」,是一個身份極為特殊的人物。與頭像共刻在金杖上的魚、鷹圖案,組成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它極有可能表達的是帶有王者之氣的人。「在古蜀世系表中所記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等蜀王中,哪一位蜀王與此有關呢?」——那就是「魚鳧氏」。陳顯丹說,「我們把金杖上刻的圖案從左至右讀下去,正好是『魚鳧王』三個字,也就是說該金杖的主人應是『魚鳧王』」。 隨後一號和二號祭祀坑的全面發掘,出土了青銅凸目大面像、金面罩、青銅神樹等令人震驚的高度文明。三星堆遺址至少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 終於,1929年首次在月亮灣發現玉石器以來,一直迷霧重重的「三星堆遺址」因為1986年祭祀坑發掘,有了突破性進展,一下子使3000~5000年前的古蜀王國真真切切踩在腳底。在幾無文字記載的上古蜀國,這一發現成了破譯神話傳說的「符碼」。 1986年春天的發掘和一、二號祭祀坑的出現,建立了古蜀文化的序列,將過去幾十年來破碎的發現,放進了一個系統。三星堆區域毫無疑問是祭祀區,那麼1929年發現玉石器的月亮灣極有可能是宮殿區,沿鴨子河一帶可能是手工作坊區,一些被老百姓叫做「梁子」的土埂,作為城牆勾勒出古時都城的輪廓。歷年來的發掘出土文物,跨越時間涵蓋了距今3000~4800年的這一階段。在近2000年時間裡,三星堆遺址沒有間斷過,古蜀文化一直在這個地方生長。三星堆商代遺址,將古蜀文明的時間猛然提前了一兩千年。 只看樓主 回復 發表於 07-06-04 09:55:28 |
---|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沙發 「芝麻開門」·文物「救火」 考古人的那種喜悅,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耀輝說:「太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了,簡直就像阿里巴巴叫『芝麻開門』一樣,翻開一層土,就是一個驚天的大秘密啊!」這種重大發現還包含著另一層欣喜——三星堆遺址的價值越高,才越有利於它的保護。 今年78歲的文物工作者敖天照對此深有體會,在1986年祭祀坑震驚世界之前,當地人鮮有文物價值的概念。他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廣漢縣文化館工作,卻對身邊的三星堆知之甚少。一直到1973年被送到湖北參加長江流域的考古培訓,北京大學嚴文明教授指著他說:「你們廣漢三星堆很重要啊。」這位廣漢的基層文物幹部,才知道身邊文物的重要性。可是一旦意識到了這點,敖天照的內心就沒有安寧過。 遺址區跨越廣漢南興鎮的3個村莊與三星鎮的4個村子,生活著兩個鄉72個社的人。祖輩耕種的生活使他們期盼迅速改變貧困,而遺址上世紀80年代被確定前,敖天照很難去說服人家「不要動這些土,很可能藏著大寶貝」。 他1975年回到廣漢時,這個成都邊上的縣城正隨著全國形勢,「各個鄉鎮都在大辦磚廠,搞『五項工業』,中興公社就利用三星堆的土堆取土」。成堆的破碎陶片被扔在一邊,「我一看,陶片年代應該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火候不高,手感比較軟,器形也比較原始」。11月,他從四川省博物館借來50年代發掘的9件石器,拿回廣漢做宣傳和研究。為了有個正式的名分保護遺址,「那時候就盼著省里趕緊來人,盼考古隊的心情就像盼救火隊」。 隨著斷續的文物發現,熬天照被一種興奮和緊張牽引著。但地下到底是何種級別的遺址,那時一直是個猜想。從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看,三星堆區域確實具備了作為都城的「上好風水」。廣漢地處川西平原東北部,為沱江衝擊平原地帶,屬都江堰灌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實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腹心。三星堆12平方公里遺址區域,北有通連長江的鴨子河,馬牧河在遺址中心貫穿東西。肥田沃土與充足水源,在上古年代對人們的生存有著決定作用。 發表於 07-06-04 09:55:54只看此用戶 回復 |
---|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板凳 破譯神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發現20年記(2)--------------------------------------------------------------------------------http://cul.news.tom.com 2006年08月14日 08時45分來源:國際在線 祭祀坑出土的早些年,村民偶爾挖到些玉石製品,原始的樣子並不讓人覺得尊貴。1978年,敖天照聽說有人幾年前發現了一坑顏色漂亮的「鵝卵石」,已經散落各家。他走村串戶去收集,「一看就是人工打磨過的磨石」。村民把「石頭」留在家裡「給娃娃耍」,聽說有文物價值,也相當配合地上交了。真武村4隊在挖沼氣池時,敖天照生怕糟蹋了地里文物,在一旁盯著看,給大家宣傳「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裡活動了,他們還沒有銅器,就用石斧頭砸東西」。隊長余洪昌的媽媽聽到了說,「我家有一個磨過口的石片,還很好用」。敖天照到她家一看,「是一把十幾厘米的石斧」。他給大媽拍了照片,獎勵她1塊錢,「還得讓她寫收條,我這是代表政府獎勵的」。敖天照如今還收藏著不少村民「獻寶」的照片,早年散落民間的許多三星堆遺址文物,靠他幾十年不懈的工作,不少擺放在了博物館供人參觀。 1970年月亮灣燕家所在的大隊改水溝,曾挖到過不少銅器,「那時候毛主席號召大鍊鋼鐵,銅器也基本回爐了」。有一天中午,村民燕開正趁大隊不注意,自己順溝邊挖到了一堆銅器,「有銅鍋、銅壺、銅刀,好多生活用品,還有直徑四五十厘米的大銅鼎」。在「破四舊」的年代,燕開正按1.8元1斤的價格,將30斤的銅器賣給了收廢品的。看到不少文物隨著開溝被發現了,燕開正的大哥也曾到省城找過專家,「老專家在關牛棚呢,沒人管這塊」。敖天照說,他推斷手工作坊區就在遺址北面,也是因為這片經常發現手工製品。 「村民們還是很淳樸的,很配合。」但是當地經濟要發展,很難向幾個文物工作者妥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人員和磚廠搶地盤是常事。熬天照記得,他和陳顯丹一度追著磚廠廠長跑,廠長最後說:「這裡也不能挖,那裡也不能挖,你們給我圈出個可以挖的地方來。」幾處後來被確定為城牆的遺址,經過磚廠取土,也被挖了不少。 發掘報告·「三星堆學」 1986年,祭祀坑出土的近2000件文物面世後,各級政府要求停辦了遺址區內的磚廠,並在遺址北邊修築了三星堆防洪大堤。1988年1月,三星堆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也早已撥專款支持這裡的考古發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四川省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系對三星堆遺址有過多次發掘。王家佑、馮漢驥等成為當時研究三星堆的專家。根據長期擔任三星堆工作站站長的陳德安記載,80年代至今,四川省文管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廣漢縣等有過數次聯合發掘。西城牆、南城牆等得到確認,2001年在燕家院子又發現了大量三星堆第4期的文化堆積。2005年,在新關山考古發現大型夯土建築台基。「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國遺址」在近20年里,成為公認的長江上游的文明中心。這幾年因為三峽庫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學家據此提出了「楠木園文化」、「玉溪文化」、「哨棚嘴文化」等考古學文化命名,初步構建起三峽庫區史前文化的發展序列。三星堆文明也從另一個層面隱約得到了旁證,長江流域的文明起源絲毫不遜於黃河流域。 但是記者採訪時發現,在20年考古中,三星堆遺址聲名顯赫,卻少見系統的學術著作。80年代參與重要發掘的考古人員,有的很快從政,離開了一線考古;有的雖然現場發掘十幾年,卻幾乎沒有發掘報告。1986年兩大祭祀坑發現,發掘報告拖到1999年才出版。一些專家焦急地感慨:「本來這樣一個大遺址,是很多考古人一輩子守白了頭也碰不到的。三星堆如此重要的考古價值,卻沒有出現一個相應的考古大家。」上世紀50年代,30歲出頭的石興邦主持了半坡氏族考古,他撰寫的發掘報告成為考古學經典,自己也成為考古大家。可是充滿神秘與探究價值的三星堆,卻很難找到一線的考古學者,對之進行系統的敘述。 三星堆博物館名譽館長肖先進提到,一個考古大家,要有現場參與發掘的經驗,這種現場工作需要多年連續性,再加上統領全局的水平,「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對他從事的工作有感情」。 如今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的三星堆工作站剛剛換了站長,新舊站長都不願意接受採訪。沉默背後的現實是,三星堆近20年組織了十幾次發掘,卻沒有系統的文字報告。國家文物局一度暫停三星堆的發掘,現任站長目前最大的壓力是,「要趕在明年底,把綜合性的發掘報告交上去」。 在2006年7月召開的「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20周年暨史前遺址博物館國際學會研討會」上,三星堆博物館成立了一個三星堆研究院,有學者呼籲建立「三星堆學」。肖先進兼任研究院的院長,他的想法是,把以前零散研究三星堆的海內外學者組織起來,聘用為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再按照課題來系統研究。「人種問題、起源問題、與金沙遺址的關係等等,裡邊大有學問啊。」 文物賣點·遺址生存 「有遊人參觀後說,原來還以為三星堆是核反應堆呢。」 三星堆文化的名氣雖大,但很多人不明白它的文化內涵,副館長張耀輝提到,怎樣給三星堆博物館定位,成為最直接的問題。這種定位顯然不是考古學範疇,對於當地政府來說,讓普通公眾接觸神秘的三星堆,是一件涉及建立博物館、發展旅遊和保護文物的複雜工程。如何讓懸謎的三星堆文明成為一個賣點?怎樣做到既「賣得好」,又保護了文物? 記者7月底趕往廣漢時,三星堆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剛利用周末去了一趟重慶,「建在市中心的中國三峽博物館真漂亮」,讓他們羨慕的是,三峽博物館是北京以外直接以「中國」命名的博物館,「國家直接撥款6個億呀」。不久前改組的三星堆博物館領導班子,正在為重新打造三星堆形象奔波。博物館去年的門票收入接近2000萬元,已經算國內少數能夠自己運轉的博物館了,「不過我們現在是門票經濟,收入全靠門票,缺乏項目費,以後想變成複合型經濟模式」。 發表於 07-06-04 09:56:19只看此用戶 回復 |
---|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3樓 張耀輝說,他們一直在為三星堆的定位做比較研究。比如與兵馬俑博物館相比,秦始皇「名氣大」,作為中國的始皇帝是一個常識,「外國人只要學中國歷史,必然提到這一塊」。兵馬俑的文物非常集中,博物館的大棚子直接建在發掘現場,背景知識也簡單,遊人一看就懂。 但是三星堆跨越幾千年的上古文化,依舊迷霧重重,多數問題還在爭論中。「我們在想,三星堆乾脆圍繞『神』字做文章。」一是指神秘,三星堆文化的來源、時間上限、哪些人創造的,都還是謎。「神」還指古蜀王國的神權統治,張耀輝認為鬆散的部落林立的古蜀王國,正是靠神權統治意志,形成了王朝。現在教育部初步同意將三星堆文化列入中小學教材,「那公眾就有更多的知識背景了」。 依附於廣漢這片土地的三星堆博物館,曾經經歷地方政府建博物館的不少艱辛。曾任廣漢市文化局局長的肖先進說,1989年廣漢市開始組織設計單位招標建館。建立三星堆博物館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和展示文物,將廣漢的文物資源變成旅遊資源。可領導班子到全國考察一圈,發現「除了兵馬俑、故宮,幾乎所有博物館都靠財政養」。辦博物館在當時看來是個「無底洞」,只能不斷往裡邊砸錢。 肖先進執著地看好博物前景,向廣漢政府爭取到了200萬撥款,開始建博物館,他的想法是:「博物館不能遠離遺址;景區不應濃縮在一個地方,這樣難以形成旅遊氛圍;廣漢的城市布局應該沿著鴨子河呈帶狀發展。」博物館前後修了5年,「到處借錢,還貸款了1000多萬元,這在全國是第一家。」最後投入3100萬元建好。 博物館建好了,廣漢市政府卻主張「送出去」。只要有人願意承擔貸款,廣漢不僅奉送博物館,還每年撥款20萬元,給人員發工資。當時領導的想法是:「如果每年貼20萬元,就只虧20萬元,自己拿在手裡,還不知要虧多少。」結果四川省內協調過後,沒有人願意接手,廣漢人一度急得感慨,「連送出去都沒有人要」。 博物館在1997年開館後,效果遠比想像中好。肖先進自告奮勇當了館長,「第一年門票收入250萬元,第二年450萬元,現在一年接近2000萬元」。肖先進說,三星堆遺址經歷了一個極端的過程,「當地政府一開始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後來又過度開發它的價值」,徘徊了十餘年之久,博物館開始尋找更符合市場的道路。 在肖先進看來,三星堆遺址有很好的優勢,遺址面積僅次於鄭州商城。鄭州商城由於很多新城掩蓋了舊城,不夠完整。三星堆處在廣漢郊區,遺址內比較完整地保留著農業生活,完整性更好。而且它所表現的蜀國文化的地域特色,迥異於中原文化。 幾千年的滄海桑田,並未給這片土地帶來太大變化。12平方公里的遺址內,如今居住著9000多農民,其中有388戶住在城牆上。城牆上的農民列入了重點搬遷戶,但是這個巨大的工程,如今只開展了第一期,200戶。由於生活在文物保護區域內,這裡的農民不許建廠,沒有大型基建,生活比周圍村子要差。 大遺址內到底該不該有住戶,住多少人才符合文物保護的標準?張耀輝說,全國都沒有一個大遺址保護的理論模式,「你說12平方公里承載多少居民合適?這是個很難量化的問題」。肖先進和敖天照不主張把所有人口都遷出去:「遺址和當地老百姓分不開,這才是遺址的真實性,它是承載生命的。」張耀輝說,前兩年的管理政策,使得遺址保護和農民之間有了不少矛盾,現在希望調動整個大遺址中的農民積極保護文物,讓遺址遺迹展示促進旅遊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也能提高。張耀輝說,他們一直在為三星堆的定位做比較研究。比如與兵馬俑博物館相比,秦始皇「名氣大」,作為中國的始皇帝是一個常識,「外國人只要學中國歷史,必然提到這一塊」。兵馬俑的文物非常集中,博物館的大棚子直接建在發掘現場,背景知識也簡單,遊人一看就懂。 但是三星堆跨越幾千年的上古文化,依舊迷霧重重,多數問題還在爭論中。「我們在想,三星堆乾脆圍繞『神』字做文章。」一是指神秘,三星堆文化的來源、時間上限、哪些人創造的,都還是謎。「神」還指古蜀王國的神權統治,張耀輝認為鬆散的部落林立的古蜀王國,正是靠神權統治意志,形成了王朝。現在教育部初步同意將三星堆文化列入中小學教材,「那公眾就有更多的知識背景了」。 依附於廣漢這片土地的三星堆博物館,曾經經歷地方政府建博物館的不少艱辛。曾任廣漢市文化局局長的肖先進說,1989年廣漢市開始組織設計單位招標建館。建立三星堆博物館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和展示文物,將廣漢的文物資源變成旅遊資源。可領導班子到全國考察一圈,發現「除了兵馬俑、故宮,幾乎所有博物館都靠財政養」。辦博物館在當時看來是個「無底洞」,只能不斷往裡邊砸錢。 肖先進執著地看好博物前景,向廣漢政府爭取到了200萬撥款,開始建博物館,他的想法是:「博物館不能遠離遺址;景區不應濃縮在一個地方,這樣難以形成旅遊氛圍;廣漢的城市布局應該沿著鴨子河呈帶狀發展。」博物館前後修了5年,「到處借錢,還貸款了1000多萬元,這在全國是第一家。」最後投入3100萬元建好。 博物館建好了,廣漢市政府卻主張「送出去」。只要有人願意承擔貸款,廣漢不僅奉送博物館,還每年撥款20萬元,給人員發工資。當時領導的想法是:「如果每年貼20萬元,就只虧20萬元,自己拿在手裡,還不知要虧多少。」結果四川省內協調過後,沒有人願意接手,廣漢人一度急得感慨,「連送出去都沒有人要」。 博物館在1997年開館後,效果遠比想像中好。肖先進自告奮勇當了館長,「第一年門票收入250萬元,第二年450萬元,現在一年接近2000萬元」。肖先進說,三星堆遺址經歷了一個極端的過程,「當地政府一開始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後來又過度開發它的價值」,徘徊了十餘年之久,博物館開始尋找更符合市場的道路。 在肖先進看來,三星堆遺址有很好的優勢,遺址面積僅次於鄭州商城。鄭州商城由於很多新城掩蓋了舊城,不夠完整。三星堆處在廣漢郊區,遺址內比較完整地保留著農業生活,完整性更好。而且它所表現的蜀國文化的地域特色,迥異於中原文化。 幾千年的滄海桑田,並未給這片土地帶來太大變化。12平方公里的遺址內,如今居住著9000多農民,其中有388戶住在城牆上。城牆上的農民列入了重點搬遷戶,但是這個巨大的工程,如今只開展了第一期,200戶。由於生活在文物保護區域內,這裡的農民不許建廠,沒有大型基建,生活比周圍村子要差。 大遺址內到底該不該有住戶,住多少人才符合文物保護的標準?張耀輝說,全國都沒有一個大遺址保護的理論模式,「你說12平方公里承載多少居民合適?這是個很難量化的問題」。肖先進和敖天照不主張把所有人口都遷出去:「遺址和當地老百姓分不開,這才是遺址的真實性,它是承載生命的。」張耀輝說,前兩年的管理政策,使得遺址保護和農民之間有了不少矛盾,現在希望調動整個大遺址中的農民積極保護文物,讓遺址遺迹展示促進旅遊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也能提高。 發表於 07-06-04 09:56:41只看此用戶 回復 |
---|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4樓 破譯神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發現20年記(4)--------------------------------------------------------------------------------http://cul.news.tom.com 2006年08月14日 08時45分來源:國際在線 燕家院子及其後人 最先揭開地下古國神秘一角的,是祖輩生活在真武村月亮灣的燕道誠父子。 在提及1929年的無意發現時,人們多半知道燕家是當地農民,卻容易忽略燕道誠是一個鄉間文化人。他的第四代孫、59歲的燕開正向記者講述到,祖宗燕道誠從小讀了不少書,37歲時因為和堂兄弟的家庭矛盾,被迫到了成都。燕道誠在那兒結識了賞識他的都統,投考後當了3年縣令,這才回鄉養老。燕道誠是否當過縣令已經很難考正,但他至少在縣衙做過事,當地人稱他「燕師爺」。1929年的一次偶然發現,將燕家祖輩幾代的生活,與他們腳底下沉睡了幾千年的祖先聯繫在了一起。從後來確定的整個遺址範圍來說,遺址區中心部分生活著三星村和真武村,兩個村子隔馬牧河、南北而居。三星堆頂部有起伏相連的三個土堆,寬10米左右,因與馬牧河北岸的月亮灣台地隔河相望,清嘉慶《漢州志·山川志》中有「三星伴月」的美稱。1929年偶然發現的玉石器在馬牧河北岸的燕家;1986年兩大祭祀坑的偶然發現,則說明了祭祀區在三星堆這片區域。記者看到的燕家院子,房屋雖然近年來整修較新,7畝的宅基地卻從來沒有動過。有趣的是,幾十戶的真武村二社,唯獨燕家的屋子建在水溝以南,靠近南面的馬牧河,燕開正說,「祖上就是這麼選的地方」;其他人家,安家在水溝以北靠近鴨子河河床邊,地勢略高,格局更開闊。敖天照說,燕家現在看來處在古城遺址中心略偏東北一點,但是「北邊的鴨子河肯定泛濫過,所以城內面積縮小了,燕家應該正處在古蜀都城的正中心,是宮殿區」。月亮灣的這塊隆起的地面不算大,卻按照1.5公里的間距,分布著三道土梁子,一條水溝縱向貫穿三道梁子,當地人從小就聽老人說,「這三橫一縱的格局,就是個『王』字」。1929年春,燕道誠同他兒子燕保青去溝底淘水車尾部,把車廂提開,用鋤頭深淘溝底時,突然發現了一堆玉器。燕道誠一看這些大小石環堆積,「疑其內藏有金珠寶物」,不敢聲張,原土掩埋,夜深人靜才全家一起連夜搬運回家,其中有「古代圭、璧、琮、玉圈、石珠」各若干。後來燕家淘溝挖寶的事,在當地逐漸傳開了。這種傳言引起了在廣漢的英國傳教士董宜的興趣,這位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很感興趣,又聯繫了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1934年,葛維漢、林名均等在燕家院子附近進行了發掘。1937年,旅日的郭沫若知道此事後,將之稱為「華西科學考古的先鋒隊」。作為三星堆遺址的一部分,月亮灣遺址的發現轟動了國內考古界,其發掘信息還傳到了國外。燕家家規嚴,好幾代人讀過書,雖然不斷發現寶貝,祖先卻害怕後人因此遭禍,所以平安本分是家規的第一條。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和2000年,考古人員又在這一帶進行過發掘,燕家人也配合參與。如今燕道誠這一支傳下來已有200多人,基本生活在真武村。燕家院子里住著燕道誠二子燕青保這一支60多口人。燕青保的5個孫子和2個孫女的家人住在這裡,門口綠油油的稻田仍舊是他們承襲祖上的生存方式,只是年輕人有的外出打工去了。長年和地下寶貝打交道,一些當地人有了不少考古發掘和文物鑒別的知識。燕開正說,他摸摸看看,就能辨別三星堆文物的真假,「比如說玉琮,中間有大孔,但孔是分別從兩邊打出來的,有個錯位,一直穿下來的孔就是假貨」。雖然祖上有這段歷史,在相對封閉的廣漢農村,大家並未完全意識到這塊土地的神奇。春耕秋種的生活看上去和別人沒有不同。要真往神奇的方面說,當地人也能想到不少「神神怪怪」的事情。上世紀70年代末,有村民整理萬家梁子上的墳堆,挖出一個被埋了30多年的女屍,「保存得真好,那女人死時也就30多歲,頭髮黝黑,面貌如生,把她的玉鐲子從手上褪下來,手腕的皮膚一下子就恢復了,彈性特別好」。另一個村民被埋了50多年的爺爺,「鬍子還往上翹著呢,眼睛都好好的」。燕開正記得打小起,這一帶就有遠近聞名的三塊大玉石。最大的一塊是青玉,重達噸余,就在燕家門口的水溝邊,小時候孩子們喜歡坐在上邊洗澡;真武宮廟子側面水溝中有塊半紅半白的玉石,在上遊方向;蔣家院子附近的紅玉石最小,處於下遊方向,可是這塊玉石「每年過來和我們燕家的玉會合一下呢」。燕開正說,紅玉石會隨水衝到青玉石邊,每年一次,人們再把它搬回蔣家那邊去。後來隨著重整水溝,大玉石就埋在了溝邊的土地里。燕家人近百年來與地底古都的和平相處,卻在2005年幾乎被打破。去年,有不少商人想高價買下這個名聲在外的院子,建成「燕家大院博物館」,仿造出歷年來這裡出土文物的情形。提到這些,平靜的莊稼漢子燕開正眼圈有些發紅,「我們一向支持考古,發現文物就上交了,也配合發掘,但為何非要我們離開這裡,賣給商人呢?」一個正式的家庭會議召開,燕家人於2005年末做出了一個決定,將「燕家大院」4個字註冊了。 發表於 07-06-04 09:57:14 只看此用戶 回復 |
---|
飛煙輕似夢 等級:狐天神 送禮物 發消息 |
5樓 破譯神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發現20年記(5)--------------------------------------------------------------------------------http://cul.news.tom.com 2006年08月14日 08時45分來源:國際在線 燕開正覺得,與其賣給商人複製文物展出,為何不在考古發掘地展出文物呢?田間地頭的發掘坑就是最好的「天然博物館」,「原汁原味的」。敖天照非常贊同這個想法,「把文物放在它們出土的地方,讓整個古城遺址活起來,將川西平原的風光和古國結合起來,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剛剛改組過的博物館領導班子,尋思著復原燕家當年景象和系列考古發現,讓燕家後人向遊客講祖上的故事,「把當地人生活和腳下文物聯繫起來」。 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分層三星堆遺址發掘出土的文化層,可劃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最早的文化層堆積,距今約4000~4800年,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4800年前,成都平原北部的黃土台地區域,逐漸形成了一支具有自己共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氏族部落群體。三星堆、月亮灣、西泉坎、大堰村等台地上,也有許多氏族定居下來,過著漁獵、農耕和制陶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社會財富增加,月亮灣台地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形成中心聚落。(1929年首次發現玉石器的燕家院子,即位於月亮灣。)第二期文化遺存,距今約3600~4000年,相當於夏代至商代前期,已經進入早期蜀文化時期。當時成都平原還是一片水域,善於捕魚的水鳥「魚鳧」隨處可見。從岷山等地進入成都平原的蜀人與當地土著人結合,一面在平原耕種,一面學會馴養魚鳧捕魚。這些蜀人後來被稱為「魚鳧氏」,其子孫也以魚鳧為圖騰。大約在商代早期,階級矛盾加劇,為了維護統治者利益,強大富裕的魚鳧部落,利用月亮灣古城堡,擴建三星堆城市,建立古蜀王朝,成都平原進入奴隸社會。第三期文化遺存,距今約3200~3600年,相當於商代中晚期,是三星堆古蜀王國最繁盛的頂峰。這時的三星堆蜀國國力強盛,青銅冶煉、黃金製品等手工業發達。三星堆晚期地層出土的房址密集,由此可以看出其人口眾多。參照西安半坡等處的人口估測,古城人口約有7萬。從「三星堆」到「祭祀坑」一帶,成了蜀國古都的宗廟祭祀活動中心。有專家認為,一號祭祀坑是杜宇取代魚鳧時「毀其宗廟,移其重器」的遺存,二號坑是開明氏取代杜宇的遺存。相當於商代晚期的古蜀王國,已經發展成雄踞一方的古代文明中心。第四期文化遺存,距今約2800~3200年,相當於商末周初。這一時期出土的器物面貌有了明顯變化,強烈反映出三星堆古國發生突變,近4平方公里的古城突然變成廢墟。古城的廢棄還是一個謎,有學者認為,三星堆古城的突然消亡大概因為特大洪水,根據成都西郊金沙村出土的文物看來,三星堆古城毀於洪災後,其後權力中心都邑很可能從廣漢轉移到成都市區來了。有學者認為與蜀國內部政權更替有關,有人認為成都十二橋開明氏,取代了三星堆杜宇氏,說法不一。-(三星堆博物館 供圖)三星堆遺址布局及結構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北部。東鄰龍泉山脈,西為岷山山脈南麓的茶坪山,地處沱江上游的鴨子河與馬牧河之間,屬沖積平原的二級階地。遺址內的古城遺存十分豐富,有上層貴族居住面積大於60平方米的卯榫屋架的廳堂,也有平民居住的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牆小屋,還有僅2~3平方米的棚屋,可見社會貧富貴賤分層已經形成。城中心發現大量精美的陶質飲食器、漆器、玉器、禮器、樂器和陶塑藝術品等社會上層人物享用的物件,生產工具卻不多,說明城內主要居民是貴族統治者及為其服役的民眾。城內的大型建築物未能辨明是否有廟堂宮殿,而在城的中軸線偏南、三星堆土堆旁發掘的兩個祭祀坑中,有神巫們在進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後埋下的祭品:成噸的青銅神像、人像、神樹和禮儀器,罕見的金權杖、金面具等。有龍的神樹是其祖神崇拜的中心,「群巫之長」的大立人像、黃金權杖與雙手反縛砍頭的人牲石像,證明了具備宗教禮儀中心、政教合一的權力機構——國家機器已經形成。故此城應該是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的中心都城 |
---|
推薦閱讀:
※婦科私密室第32期:神秘OR簡單 女人如何預測你的排卵期
※??丨女人在男人面前如何保持神秘感?
※神秘的蘆葦灘
※《神秘命理學》
※把一顆核彈投在珠峰上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