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現象 複習提綱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注意: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的物體不一定在發聲。物體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聲音不一定停止。(2)聲音的傳播: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聲音的傳播離不開介質。注意: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3)回聲: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後要發生反射。人們把聲音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做回聲。人耳分辨出回聲和原聲的條件是:反射回來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即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大於17m。(4)聲速: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聲速的大小還與溫度有關。在15℃的空氣中,聲速是340m/s。利用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結合公式,可以利用回聲測量距離或者利用空氣中的聲速和金屬物體的長度測量聲音在這種金屬中的傳播速度。利用回聲測距離時要特別注意,接收到回聲的時間為往返的時間,因此用公式s=vt計算時,t應為題目所給時間的一半。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⑴人耳的構造:見課本P17圖1.2-1⑵人耳感知聲音的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帶動聽小骨及其他組織也跟著振動,這種振動又傳給耳蝸中的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我們便聽到了聲音。聲音傳入大腦的順序是: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有聲音產生、聲音達到一定的響度、有介質傳播、人的聽覺器官健全。⑶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聲方式叫骨傳導。注意:正常的人聽到別人的聲音是通過鼓膜振動,經過聽小骨來傳遞的,聽到自己的聲音則主要是通過頭骨來傳遞的。聽自己說話的錄音與直接聽自己說話的聲音有所不同正是這個原因。⑷雙耳效應(立體聲原理):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加上人的頭部對聲音有掩蔽作用,就會造成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不同,從而能辨別聲源位置的現象,就是雙耳效應。三、聲音的特徵⑴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是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的。聲源的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人們聽到的聲音越尖細;聲源的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人們聽到的聲音越粗鈍。不同物體的振動頻率不同,同一物體的振動頻率也可以調節。人的發聲頻率範圍大約是85~1100Hz,人的聽覺頻率範圍大約是20~20000Hz。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自然保護區為超聲波。⑵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就是響度。響度是由振幅決定的。聲源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人們感到聲音就越大:聲源的振幅越小,聲音的響度就越小,人們感到的聲音就越小。響度除與振幅有關外,還跟耳朵與聲源的距離有關。離聲源越遠,聲音越發散,人耳感覺到的聲音響度越小。注意:我們平時所說的聲音「大小」是指響度,而聲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調。⑶音色:聲音的品質。音色反映了聲音的特點,也叫音品。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決定。注意: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的依據就是音色。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⑴雜訊:從物理角度看: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雜訊。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⑵不同等級的雜訊會對人、動植物產生不同的危害。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⑶控制雜訊的三個途徑:防止雜訊產生、阻斷雜訊的傳播、防止雜訊進入耳朵。即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五、聲的利用⑴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利用這一點可以用超聲波製成聲吶來判斷距離、確定方位;用B超可以診斷病情等。⑵聲波可以傳遞能量。聲波所攜帶的能量可以產生很大的威力。超聲波能夠傳遞能量,可以用來去污垢、打碎結石等。利用次聲波能預報破壞性大的地震、海嘯、颱風,甚至可以探知幾千米外的核武器實驗和導彈發射。
推薦閱讀:

十天學會小成圖教學提綱
有煞只論煞。無煞方論用。只要去煞星。不怕提綱重。
【「文革」前夜的中國】山雨欲來 試圖控制局勢的《二月提綱》
戊日提綱論斷

TAG:現象 | 複習 | 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