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南海島礁10西沙群島概覽
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中國歷史上也叫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寶石島,國際上稱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Islands),越南稱為黃沙群島。
西沙群島北起北礁,南到中建島,東到東島(遼島),位於南海的中北部,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和東島、中建島等島礁組成,海域總面積為31700平方公里。
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無冬,氣候暖熱,濕潤多雨,常受颱風影響。位於西沙群島的永興島是西南中沙群島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13平方千米,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工委和辦事處駐該島。西沙群島在行政上由永興島虛擬鎮上的永興居民委員會管轄,中國控制西沙的所有島嶼。越南亦聲稱擁有對西沙所有島礁的主權,名義上劃歸峴港市(Thànhph??àN?ng)黃沙島縣(Huy?n??oHoàngSa)管轄。由於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長期以來一直處于軍事化管理狀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駐守在永興、中建、珊瑚、琛航等7個島礁上。除西沙永興島上有一定數量的駐島職工、民工和漁民外,其餘島嶼少有人常駐,多數漁民以流動作業為主,因此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21世紀初,由於永興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使永興島已初具小城鎮雛形。[1]
西沙群島 - 歷史鄭和航海圖中的石塘即西沙群島據古籍記載,遠在秦漢時代,中國已經有了大規模的遠洋航海通商和漁業生產活動,南海已成為當時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國人頻繁航行於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諸島,最早發現了這些島嶼礁灘,並予以命名。
東漢班固(公元32―92年)撰寫的《漢書地理志》中已有漢武帝派遣使臣從南海航行海外各國的記載。書中完整描述了自廣東徐聞出發,經南海,曆數國,遠至現代印度東南部的康那弗倫和斯里蘭卡等國的航行路線。
公元226年,三國時的東吳孫權派朱應、康泰出訪東南亞各國,船隊航經南海到達扶南(今柬埔寨)等國,與這些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康泰回國後根據經歷所寫成的《扶南傳》,對南海諸島的地理情況作了準確的記載。
《舊唐書》記載從唐朝起,中國政府開始正式管理海南島以南海域。古代這裡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早在隋代,中國已經派使節經南海到過今天的馬來西亞,唐代高僧義凈亦由此到達印度。古代那些滿載著陶瓷、絲綢、香料的商船在此駛過,這裡又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趙汝適在多方調查詢問並參考《嶺南代答》的基礎上撰寫的《諸蕃志》(1225年成書)中指出:
「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瓊為督府,今因之。…至吉陽(今三亞市),乃海之極,亡復陸塗。外有州,曰烏里,曰蘇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渺茫元際,天水一色」。
這裡不但指出了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是中國的南海諸島,而且也說明,早在唐代已經將西南中沙群島劃歸海南島的振州(宋時改為吉陽軍)管轄。
宋景端二年,元將劉深攻宋端宗帝於淺灣,宋帝守將張世傑失利,退走井澳,劉深襲擊井澳,帝退守海中七洲洋。
1292年元將史弼率領大軍過七洲洋、萬里石塘攻爪哇。
西沙群島上有一處唐宋時期遺址、多處明清遺址、十四座明清古廟、大量清民國時期石碑,表明中國人自唐以來就開始在西沙群島生活,是當時西南中沙群島的主人。
明初,海南設立統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瓊州府,隸屬廣東。將南海諸島劃歸瓊州府領屬的萬州管轄。並明確區分為「南澳氣」、「七洲洋」、「萬里長沙」、「萬里石塘」等四大島群(即今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
明朝永樂年間的隨鄭和下西洋的費信在大西洋記中寫道:「俗雲上怕七洲,下怕崑崙,針迷舵失,人船莫存」。《鄭和航海圖》中稱為石星石塘。《順風相送》中記載:「舟過此〔七洲洋〕極險,稍貪東便是萬里石塘」。
清朝,前期和中期基本沿襲明制不變。至清明後期,西沙群島仍由海南的萬州管轄。
1932年,西沙群島被法國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管。
1946年,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駐防永興島。
1950年4月至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時,永興島的國民黨駐軍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起義回歸。從此永興島一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駐防。直到1974年,由於弱小的海軍戰力、遠距離部署能力與後勤保障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並沒有在西沙群島各個主要島礁布防。
1974年,南越西貢當局把西沙群島劃入南越領土,中國提出抗議。後來爆發了中越西沙自衛反擊戰(西沙海戰)。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對西沙群島的實際控制權。[2]
西沙群島 - 氣候條件西沙群島地處熱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濕潤,但無酷暑;以永興島為例,極端高溫34.9℃,極端低溫15.5℃,年平均氣溫26至28℃,年降水量1800毫米以上。西沙群島雖然全年如夏,但極端最高氣溫並不高。根據近三十年的氣象資料統計顯示,日最高氣溫≥35℃的日數平均每年只有4天。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極端最高氣溫只有37℃,比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以外的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低。如果以極端最高氣溫≥38℃作為酷暑的標準的話,那麼西沙無酷暑,這是出乎人們意料的。雖然全年各月島上的平均相對濕度都在80%以上,體感潮濕,但氣溫變化比較平穩,月平均氣溫都在24℃-29℃之間,不像內陸地區冬夏差別很大,所以並無酷暑。西沙群島最熱的時候是在每年的6-8月,這時的月平均氣溫在29℃左右。而每年的12-2月份是西沙群島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月平均最低氣溫在22℃。西沙群島是最易受颱風侵襲的地區,每年影響西沙群島的颱風有7—8個,颱風雨約佔雨量65%左右。年平均風速5.3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82%,6~9月達84%,此時濕度大,溫度高、悶熱難耐。海面少霧。海流受季風影響,夏流東北,冬流西南,東部又有北風南流的逆風「沖流」。年平均表層海水溫度為26.8℃,6月最高29℃,1月最低24℃。
西沙群島 - 地理西沙群島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約180海里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6年5月15日公布的西沙群島領海基線,領海基線以內的島嶼和海域有31700平方公里。從東北向西南伸展,在長250公里,寬約150公里的海域里,由45座島、洲、礁、沙灘組成,其中有22個島、7個沙洲,還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32個,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永樂群島
又稱西側群島、西八島,位於西面。主要由甘泉島、珊瑚島、森屏灘、晉卿島、琛航島、廣金島、金銀島、中建島等8個島、礁、灘組成。前六者均在同一個巨大的弧形礁盤上。其中珊瑚島海拔10米,是群島中最高的島嶼。各島四周都有沙堤包繞,中間低平。
宣德群島又稱東側群島,位於東面。群島中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和南沙洲,發育在同一個廣大弧形礁盤上,永興島和石島發育在南部弧形礁盤上。永興島面積1.85平方千米,是其中最大的島嶼。石島最高處為15.9米,是最高的島嶼。大多數島嶼地勢中間低,四周高。島上缺淡水,有薄層鳥糞,灌叢茂盛。島上為生物碎屑石灰岩,溶洞、海蝕崖、海蝕洞。[3]
西沙群島主要島嶼和沙洲表島嶼名稱 | 漁民俗稱 | 陸地面積(平方公里) |
金銀島 | 尾島、尾峙 | 0.36 |
甘泉島 | 圓島、圓峙 | 0.30 |
珊瑚島 | 老粗島、老粗峙 | 0.31 |
全富島 | 全富峙、全富、曲手 | 0.02 |
鴨公島 | 鴨公峙 | 0.01 |
銀嶼 | 龍坑 | 0.01 |
銀嶼仔 | 銀峙仔 | 0.002 |
咸舍峙 | 咸舍、咸且島 | 0.003 |
石嶼 | 石嶼 | 0.002 |
晉卿島 | 四江門、四江島、世江峙 | 0.21 |
琛航島 | 三腳、大三腳島、三腳島 | 0.28 |
廣金島 | 三腳峙、小三腳島 | 0.06 |
盤石嶼 | 白樹仔、白峙仔、白礁 | 0.40 |
中建島 | 半路、半路峙、螺島 | 1.20 |
永興島 | 貓注、吧注、貓島 | 2.13 |
石島 | 小巴島 | 0.08 |
南島 | 三峙 | 0.17 |
中島 | 二島 | 0.13 |
北島 | 長峙、長島 | 0.04 |
趙述島 | 樹島、暗島、船暗島 | 0.22 |
東島 | 貓興島、巴興、吧興島 | 1.60 |
高尖石 | 尖石、雙帆 | 0.04 |
筐仔沙洲 | 筐仔峙 | 0.01 |
東新沙洲 | 0.004 | |
西新水洲 | 0.002 | |
南水洲 | 0.06 | |
中沙洲 | 0.05 | |
北沙洲 | 0.02 | |
西沙洲 | 0.04 |
西沙群島 - 資源動物資源
鰹鳥
1、鳥類
西沙群島上棲息的鳥類40多種,常見的有鰹鳥、烏燕鷗、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和暗緣鄉眼等,素稱「鳥的天堂」。其中鰹鳥會在大海中給漁船導航,漁民們稱之為「導航鳥」。
2、魚類
西沙群島是中國主要熱帶漁場,有珊瑚魚類和大洋性魚類400餘種,是捕撈金槍魚、馬鮫魚、紅魚、鰹魚、飛魚、鯊魚、石斑魚的重要漁場。
3、海產品
主要有海龜、海參、珍珠、貝類、鮑魚、漁藻等幾十種。比較名貴的有海龜之王的棱皮龜,海參之王的梅花參,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寶貝、麒麟等十幾種。
植物資源西沙群島環島沙堤以內的地區生長著以白避霜花組成的喬木林,越靠近島中心植株越高,越靠近海岸,植株越矮。
在島的外圍沙堤上生長的,是海岸桐和草海桐等熱帶喬木和灌木。海岸桐主要分布在環島50-100米寬的沙堤上,為沿島的防風林,抗風力強。
草海桐是珊瑚島上熱帶常綠灌木,分布廣、面積大,除了潮水可以淹沒的地域外,島嶼其它地方都有生長。
島上還有歷代中國軍民種植的椰子樹等,有些地方形成小片椰子林。[4]
礦產資源鄰近海域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氣等資源。
西沙群島 - 文物保護2012年5月25日從海南省文物局獲悉,海南省將在西沙群島的北礁、華光礁、玉琢礁、永樂礁等四大區域劃定文化遺產保護區,並通過與公安部合作搭建海上監管平台等現代科技監管形式,配以日常性海上文物保護執法檢查,逐漸構建起立體化的南海文物保護監管系統。[5]
西沙群島 - 包含島嶼西沙群島在中國南海諸島中擁有島嶼最多,島嶼面積最大(永興島),海拔最高(石島),為唯一膠結成岩的岩石島(石島為晚更新世沙丘岩)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島嶼(高尖石),且陸地總面積最大(8平方公里多)。大致以東經112度為界,西沙群島分為東、西兩群,西群為永樂群島,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的永樂群島包括北礁、永樂環礁、玉琢礁、華光礁、盤石嶼等5座環礁和中建島台礁,其中永樂環礁上發育有金銀島、筐仔沙洲、甘泉島、珊瑚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銀嶼仔、咸舍嶼、石嶼、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等13個小島,盤石嶼環礁和中建島台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島。東群的宣德群島包括宣德環礁、東島環礁、浪花礁等3座環礁和1座暗礁(篙煮灘),其中宣德環礁有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西新沙洲、永興島和石島等12個小島,東島環礁有東島和高尖石2個小島。宣德群島中的宣德環礁和東島環礁環礁發育不完整,只有少部分礁坪。在西沙礁坪發育較完整的環礁中,永樂環礁是面積最大的一個,且島嶼眾多,礁湖內有大片淺水區域,漁業資源豐富,是西沙重要的漁業基地和漁民居住地。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約330多公里,距文昌縣清瀾港也是約330多公里。西沙群島分布在海域上,共有島礁40多個,在南海四大群島中,西沙群島露出海面的陸地最多,計有22個島嶼,7個沙洲,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這些島嶼和沙洲整理如下:序號島嶼名稱漁民俗稱國際稱謂陸地面積(下面的面積單位都是平方公里)1金銀島尾島、尾峙MoneyIsland0.362珊瑚島老粗島、老粗峙PattleIsland0.303甘泉島圓島、圓峙RobertIsland0.314全富島曲手、全富峙0.025鴨公島鴨公峙0.016銀嶼龍坑0.017銀嶼仔銀嶼峙0.002
西沙群島
8咸舍峙咸且島0.003
9石嶼石嶼0.00210晉卿島四江門、世江峙DrummondIsland0.2111琛航島三腳、大三角島DuncanIsland0.2812廣金島三腳峙、小三角島PalmIsland0.0613盤石嶼白樹仔、白峙仔PassuKeah0.4014中建島螺島、半路峙TritonIsland1.2015永興島貓注、貓島、吧注WoodyIsland2.1016石島小巴島RockyIsland0.0817南島三峙SouthIsland0.1718中島二島MiddleIsland0.1319北島長峙、長島NorthIsland0.4020趙述島樹島、船暗島TreeIsland0.2221東島貓興島、吧興島LincolnIsland1.6022高尖石雙帆PyramidRock0.0423筐仔沙洲筐仔峙0.01
24東新沙洲0.00425西新沙洲0.00226南沙洲SouthSand0.0627中沙洲MiddleSand0.0528北沙洲NorthSand0.0229西沙洲WestSand0.04
西沙群島 - 歷史沿革西沙群島上有一處西周時期遺址--甘泉島遺址,但由於未經同位素測定年代,外國人拒絕承認此事,並認為此事僅為「可能事件」。西南中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事實證明,我國人民最早發現這些島嶼礁灘,長期以這些島嶼礁灘為基地進行漁業捕撈生產和居住,世代相繼對這些島嶼礁灘進行辛勤的開發和經營,中國政府最早對這些島嶼礁灘實行管轄和行使主權。西南中沙群島歷來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管轄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這些島礁及其海域劃歸海南省管轄。
(一)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和開發這些島嶼礁灘據古藉記載,遠在三皇五帝時代,中國已經有了大規模的遠洋航海通商和漁業生產活動,南海已成為當時重要的海上航路。從此,中國人民頻繁航行於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諸島,最早發現了這些島嶼礁灘,並予以命名。中國古代政府對西沙群島的管理始於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轄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粵之亂後,在海南島設儋耳、朱崖兩郡,轄南海諸島,並派水師巡視西沙。東漢班固(公元32-92)撰寫的《漢書·地理志》中已有漢武帝派遣使臣從南海航行海外各國的記載。書中完整描述了自廣東徐聞出發,經南海,曆數國,遠至今日印度東南部的康那弗倫和斯里蘭卡等國的航行路線。公元226年,三國時的東吳孫權派朱應、康泰出訪東南亞各國,船隊航經南海到達扶南(今柬埔寨)等國,與這些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康泰回國後根據經歷所寫成的《扶南傳》,對南海諸島的地理情況作了準確的記載。唐宋時期,社會經濟繁榮,對外交往增多,特別是宋初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以後,在南海的航行和生產更趨頻繁。當時對南海的航路以及島嶼的位置、名稱等都已有較詳細的考察和記載。南宋周去非在《嶺南代答》(1178年成書)中載:「…東大洋海,有長沙、石塘數萬里」,此中的「長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諸島。長沙是以沙島為主的珊瑚島,石塘是以環礁為主的珊瑚礁。趙汝適在多方調查詢問並參考《嶺南代答》的基礎上撰寫的《諸蕃志》(1225年成書)中指出:「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瓊為督府,今因之。…至吉陽(今三亞市),乃海之極,亡復陸塗。外有州,曰烏里,曰蘇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渺茫元際,天水一色」,這裡不但指出了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是中國的南海諸島,而且也說明,早在唐代已經將西南中沙群島劃歸海南島的振州(宋時改為吉陽軍)管轄。明清時期,中國許多圖、籍、方誌對南海諸島的記載已經不勝枚舉。從地圖方面來說,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長期航行南海,繪有《鄭和航海圖》,後載入茅元儀《武備志》。該圖標出了石星石塘、萬生石塘嶼、石塘等島群名稱和相對位置。及至清代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中的附圖《四海總圖》,已經明確標繪有四大群島的地名和位置。當時稱東沙群島為「氣沙頭」,西沙群島為「七洲洋」,南沙群島為「石塘」,中沙群島為「長沙」。後來,清政府在開展大規模全國地圖測量的基礎上,編繪了多種地圖。在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圖》、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1767年的在《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00年的《清繪府州縣廳總圖》和1818年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等這些官方輿圖中,都在海南島的東南方繪有南海諸島,列入中國疆域版圖。
西沙群島從古籍方面來說,鄭和「七下西洋」的隨從人員費信著《星槎星覽》、馬次著《瀛涯勝覽》、鞏珍著《西洋番國志》等書,其中對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記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當時出現的航海著作,如1527年顧蚧的《海槎余錄》、黃衷的《海語》等書,對南海航行、島礁分布及地理特徵都有詳細的描述。當時出現的海防著作,無不把南海諸島作為中國海防的「門戶」和「天塹」。如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海防輯要》一書,就把西沙群島等島嶼列為中國的海防區域。從方誌方面來說,明清兩代是方誌鼎盛的時代,由官方修纂的《廣東通志》、《瓊州府志》、《萬州志》等等許多地方志書,都輯錄有西南中沙群島的資料,列為海南島的附屬島嶼。其《廣東通志》中就有: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立海防營於萬州」的記載。還可以正德《瓊台志》中看出當時已把西沙、南沙群島作為中國的海防區域。中國人民開發西南中沙群島的歷史淵源流長。據考古發現,在西沙群島的甘泉島有一處西周時期的遺址,出土一批瓷器、鐵鍋殘片以及其他生產、生活用品。這無可辯駁地證明,至少從西周時期開始,我國人民就已經在西沙群島居住和生產,早已經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人。及至明清時代,中國人民在各島嶼上保留了大量遺迹。包括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金銀島、珊瑚島、東島、北島等島礁相繼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銅錢、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還包括在西沙群島的各主要島嶼上都發現中國漁民所建的古廟遺存。僅趙述島、北島、南島、永興島、東島、琛航島、廣金島、珊瑚島、甘泉島就有古廟14座。在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南鑰島、西月島等也都發現有古廟遺存。這些廟宇有些是明代建造的,大部分是清代所建。同時,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一些島礁上,還挖掘有多塊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石碑。這些石碑多為當時蒞島視察的政府或軍隊要員所立的紀念碑。中國人民開發西南中沙群島的歷史還可以從世代傳抄的《更路薄》中得到有力的證明。《更路薄》是我國沿海漁民的航海針經書。據考證,現存的手抄本《更路薄》產生於清康熙未年,可追溯至明代。它詳細地記錄了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名稱、準確位置和航行針位(航向)、更數(距離)。如瓊海漁民蘇德柳、盧烘蘭等等的手抄本《更路薄》,具體標明了航行到西沙、南沙、中沙各島嶼的主要航線和島礁特徵,這是中國人民開發西南中沙群島的最直接的歷史見證。(二)中國政府最早對這些島礁進行管轄、行使主權中國政府對西南中沙群島行政管轄和行使主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海諸島就在中國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兩漢時,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海南始置珠崖、儋耳郡,標誌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及南海諸島直接統治的開始。此後,隨著生產發展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我國人民經常航行於南海之上,並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一帶居住和生產。南海諸島與祖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歷代統治者對南海和南海諸島的認識不斷加深。至唐初,海南島環島已建置有北部的崖州、西部的儋州、南部的振州(今三亞市),振州,前身為臨振縣,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增設臨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郡為州,時號振州。《舊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振州)中已有振州管轄海南島南部海域的記載。自此以後大陸中原王朝對南海諸島的行政管轄從未中斷過。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等人主持的子午線測量,南至範圍達南海及南海諸島,並曾在南海上觀測有關星座。這是行使主權之舉。宋代,唐時位於島北的崖州南移,改振州為崖州,後易名為朱崖軍,繼後又改為吉陽軍。由吉陽軍直接管轄南海諸島。當時,北宋朝廷首命水師出巡至「九乳螺州」(即今西沙群島),這是我海軍最早的巡海活動。元朝,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將海南的瓊州改為瓊州路。仍由吉陽軍管轄南海諸島。是時,宋代的軍制多已改州,唯四川行省的長寧軍和湖廣行省的南寧(今儋州市)、萬安(今萬寧市)、吉陽(今三亞市)三軍未改,是以特殊行政制度管理邊疆的方法,可見其統治者對海防邊疆的重視。元世祖忽必烈還親派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到西沙群島進行天文測量,表明主權歸屬元代王朝而無疑。明初,海南設立統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瓊州府,隸屬廣東。恢復崖州、儋州、萬州。將南海諸島劃歸瓊州府領屬的萬州管轄。並明確區分為「南澳氣」、「七洲洋」、「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等四大島群(即今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清朝,前期和中期基本沿襲明制不變。至清明後期,東沙群島歸屬惠州管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仍由海南的萬州管轄。自此南海諸島分屬於不同的兩個州級地方行政機構管轄。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率領「伏波」號、「琛航」號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巡航,給15座島嶼逐一命名,以示西沙群島屬於中國領土。其中以隨行軍艦「伏波號」命名「伏波島」(後改稱「晉卿島」),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的琛航島是以「琛航」號軍艦命名的。1910年,李准著《廣東水師國防要塞圖說》,並奏請朝廷。民國時期,1911年辛亥革命後,廣東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島劃歸海南崖縣(今三亞市)管轄。1921年,南方軍政府又重申了這一政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1943年中英美三國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1946年秋抗戰勝利次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海軍司令部派出」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中建」號4艘軍艦前往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執行進駐接收任務,其中「永興」、「中建」兩艦在艦隊副指揮官姚汝鈺率指揮下抵達西沙群島,以「永興」號、「中建」號命名了「永興島」、「中建島」,11月在永興島碼頭處立「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海軍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被任命為第一任海軍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1946年,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駐防永興島。12月收復「太平島」,並在島東端立下「南沙群島太平島」碑石。隨後接收人員又到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分別在島上立碑為證,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重豎主權碑;並在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太平島駐軍隊和設立漁民服務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政府繼續對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1950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西沙永興島。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設置「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辦事處」。自此政府行政機構開始駐島行使主權,組織開發建設工作,加強對西南中沙群島島礁及其附近海域和行政管轄。1969年3月4日改稱「廣東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永興島恢復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派出相當於縣級的辦事機構,由海南行政區公署直接領導。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管轄範圍包括海南島內19個市、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1988年9月19日更名為「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仍沿襲相當於縣一級派出機構的行政設置體制,辦事處仍駐西沙群島永興島。自秦代統一全國開始,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就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此後改朝換代,歷代中國政府從沒間斷過對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的管轄權,包括西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是無爭議的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西沙群島 - 領海基線
西沙群島領海基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的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領海的部分基線和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其中規定,西沙群島領海基線為下列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1.東島(1)北緯16°40.5』東經112°44.2』2.東島(2)北緯16°40.1』東經112°44.5』3.東島(3)北緯16°39.8』東經112°44.7』4.浪花島(1)北緯16°04.4』東經112°35.8』5.浪花島(2)北緯16°01.9』東經112°32.7』6.浪花島(3)北緯16°01.5』東經112°31.8』7.浪花島(4)北緯16°01.0』東經112°29.8』8.中建島(1)北緯15°46.5』東經111°12.6』9.中建島(2)北緯15°46.4』東經111°12.1』10.中建島(3)北緯15°46.4』東經111°11.8』11.中建島(4)北緯15°46.5』東經111°11.6』12.中建島(5)北緯15°46.7』東經111°11.4』13.中建島(6)北緯15°46.9』東經111°11.3』14.中建島(7)北緯15°47.2』東經111°11.4』15.北礁(1)北緯17°04.9』東經111°26.9』16.北礁(2)北緯17°05.4』東經111°26.9』17.北礁(3)北緯17°05.7』東經111°27.2』18.北礁(4)北緯17°06.0』東經111°27.8』19.北礁(5)北緯17°06.5』東經111°29.2』20.北礁(6)北緯17°07.0』東經111°31.0』21.北礁(7)北緯17°07.1』東經111°31.6』22.北礁(8)北緯17°06.9』東經111°32.0』23.趙述島(1)北緯16°59.9』東經112°14.7』24.趙述島(3)北緯16°59.7』東經112°15.6』25.趙述島(3)北緯16°59.4』東經112°16.6』26.北島北緯16°58.4』東經112°18.3』27.中島北緯16°57.6』東經112°19.6』28.南島北緯16°56.9』東經112°20.5』中國政府規定的西沙群島領海基線,完全滿足國際海洋公約對群島基線的規定,海域面積與包括環礁在內的陸地面積之比小於9:1。西沙群島領海基線內的水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內水是國家領水的組成部分,具有與國家陸地領土相同的地位,完全處在一國管轄之下,非經該國許可,他國船隻不得進入。基線外12海里之內的水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區域。
永興島位於北緯16°50"東經112°19"。面積2.10平方公里,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東西長約1950米,南北寬約1350米,面積2.1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高出海面約5米,最高處8.5米,島西南有長約870米,寬約100米的沙堤。島上熱帶植物茂盛,林木遍布,主要有麻瘋桐、椰子樹、羊角樹等。1949年後,在島上先後建有辦公樓、郵電局、銀行、商店、氣象台、海洋站、水產站、倉庫、發電站、醫院等生產和生活設施。島上還建有環島公路、機場、碼頭,有班機、輪船通海南島。島上是典型的熱帶風光,椰樹成行,風光旖旎。每月補給船到達永興島的時候,全島居民都會放假二天,去碼頭卸雞、鴨、豬、土豆、黃瓜、郵件等物資,這兩天就是島上的節日,人們都很高興。守島官兵每過兩年換一批,工作人員則是半年就換一批。島上的生活用水是經過處理的雨水,分為飲用水和洗滌用水。島上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碼頭可停靠5000噸位的船隻。島上的中心在北京路,人行道旁是整齊的椰樹,樹下有碧綠的草坪,環境相當整潔。島上的人文景觀有日本人留下的舊炮樓、國民黨立的收復紀念碑和人民政府設立的南海諸島紀念碑,歷史的痕迹被清晰保留了下來。永興島經過近30年的建設,永興島已經成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島上建有一條長度為2500米的跑道,使用大量硬性工程塑膠,以備大型軍用運輸機、預警機、重型戰鬥機使用。由於土質以珊瑚沙、磷質石灰土為主,地表硬度不足,施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至1982年,從國內運來了含金屬材料的混凝土,用於建設800米長的跑道,地下油庫等,並以鋼板灌注碼頭。第二階段至1994年,擴建跑道,在珊瑚礁上灌入水泥。第三階段至2000年,修建了現代化的大型地下倉庫,可儲存重型武器和戰鬥機。
西沙群島-永興島石島
在永興島東北,與永興島在同一個礁坪上,相距1130米。石島長375米、寬340米,面積約0.08平方千米,最高處15.9米,是南海諸島中最高的島嶼,周圍是峭壁。石島與永興島間低潮時可涉水來往。由於高達15.9米,故成宣德環礁中的最有用的瞭望點。它能觀察東西海面上來往的船隻,好似永興島的橋頭堡壘,在軍事上非常重要.此外,在永興島西南的淺海上,還有一群沉水灘礁,灘呈西北到東南方向延伸,水深大約為14米。它是構成宣德環瞧南翼的主要灘礁。石島是上升礁構成的島嶼,與永興島同位於一個礁盤上,接近礁盤東北緣,西南距永興島約1130米;地理坐標為北緯16°51′,東經112°21′;海南漁民稱為「小貓注」(相對於永興島而言),又因該島上草叢中多蚱蜢而別名「蚱蜢嶼」。石島南北長約550米,中部寬約300米,面積約0.0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5.9米,是南海諸島中最高的島嶼。石島與永興島不僅同處一礁盤之上,而且距離很近,1979年修築了一條寬3米的石堤連接二島,低潮時可通車,但二島在岩性、構造、形態和時代上均有顯著差異。石島四周海蝕現象保存清晰,岩溶地形明顯可見,地面起伏,除少數地方覆蓋麻楓桐、草海桐等植被外,大部分地方岩石裸露,故名「石島」。
七連嶼原為永興島北邊的西沙洲(趙述島是其一部分)、北島、中島、三峙仔、南島、北沙洲(紅草一)、中沙洲(紅草二)、南沙洲(紅草三)等一列七座小島和沙洲的合稱,不過這幾年因為颱風的關係,在最南邊新形成了兩個沙洲--西新沙洲和東新沙洲,它們和上面七個島洲合稱七連嶼。當從海南島來西沙的船隻快接近永興島時(補給船船速度較快,離永興島只有半個小時的距離),首先看到的就是聳立著一座燈塔的七連嶼最北端西沙洲上的趙述島,而七連嶼十座島洲就像十顆璀璨的珍珠如弧線般拋灑在大海里,環繞著永興島。七連嶼每個島嶼面積約有10個足球場大小,都在海拔高度在三、四米左右,距離永興島最近的島航程只有12公里,漁船1個小時便可抵達。由於自然條件限制,七連嶼至今無人居住。島上植物均為低矮的草海桐等灌木叢,偶爾會有鳥兒棲息,運氣好還可以撿到鳥蛋。有些島上沙層較厚,沙層內淡水豐富,挖沙掘井便可得甘甜的淡水。
西沙洲
位於趙述島西部約3海里,地理坐標是北緯16°59′,東經112°13′;海南漁民稱之為「船暗尾」(意即趙述島的盡頭),是一座正在擴大中的沙洲,呈橢圓形,其上白沙一片。由於草木少,白沙反光,故遠處可見。在西南角處,還有一小沙洲,近圓形,直徑約100米。西沙洲由於沙層較厚、有利於淡水保存,因此,掘此島可得清泉,又因面向西北,海岸水流甚急。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0.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米,是宣德群島中的第三大島。潔白的珊瑚沙遍布島上,四周礁盤較為寬廣,沙洲上厚厚的沙層內含有極其豐富的淡水,歷來是漁民補給淡水的地方。附近海域水產資源甚豐,出產海龜、海參、硨磲、馬蹄螺等海產品,是海龜繁衍後代的基地之一,也是海南漁民到西沙捕魚的第一站。沙洲東部礁盤上有一水深3~6米的礁塘,遍布著艷麗多姿的各種鹿角珊瑚叢,頗具旅遊觀賞價值。
趙述島位於永興島的北面,位於北緯16°59"、東經112°16"。海南漁民習慣稱為「船暗島」(意為船隻天黑後可到此避風歇息),1947年為紀念明代趙述奉命出使三佛齊而命名為趙述島。島呈琵琶狀,即橢圓形連一條170米長的沙嘴,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450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海拔4.4米,東、北、南三面發育了海灘岩。島上遍布草海桐等植物,綠樹蔥蘢,利於海鳥棲息,故形成了淡褐色的鳥糞土和成片的硬碟磷質石灰土。島西端在東北季風影響下,發育了一條長約170米的沙嘴。中西部建有燈塔、瓦房和積蓄天然雨水的水池,海南漁民早就在島上長期定居和季節性留居。四周有沙堤包繞。島西部有燈塔,高20餘米。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糞。缺淡水。趙述島位於南海。形狀近圓形,四周白沙灘環繞,林中有高椰子樹(10米),島長600米,寬300米,島呈東北--西南方向延長,面積約為0.19平方公里,為七連島中第三大島,高出水面3-4米.島四周有沙堤,上被一層鳥糞,由於沙層薄又有鳥糞污染,地下水不能飲用。島西部建有燈塔,高達20多米。趙述島,又名樹島,因島上多樹得名。
北島位於永興島北面,西北距趙述島約2海里,地理坐標16°58′,東經112°19′;島形狹長,作西北-東南走向,長1500多米,寬約29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又名長峙(峙則是海南島話的「島」之意)。高3-4米,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中部為乾涸的「瀉湖」,面積佔全島面積的一半。島上有灌木叢生,亦有鳥糞層,故淡水不可飲用。我國漁民常在這裡生產。有臨時房屋建築,並有石砌小廟一座。島東北面礁盤因受強勁的東北風影響,使海水中含氧量較多,珊瑚礁生長較好,比西南面礁盤為高,低潮時可露出海面,成為水產豐富的地區,它是七連嶼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嶼。西北部較高,達海拔3~4米;東南部地勢低,常為海潮所淹沒。北島為沙堤環繞,堤寬80米上下,由珊瑚殼貝沙屑組成。沙堤之外為礁坪,之內有潟湖乾涸所成的窪地,生長著以草海桐為主的灌木叢,是海鳥群棲的樂園。島西北、西南和南岸均有缺口,是海龜進入本島的通道,稱為「龜門」,北島是南海海龜的主產地之一。
中島位於北島的東南面0.5海里,地理坐標是北緯16°57′,東經112°19′;因介於北島與南島之間而得名(1935年),海南漁民稱為「石峙」;呈橢圓形,長約700米,寬250米,面積約0.2平方公里;島高海拔約6米,地形周高中低,周圍有沙堤環繞,中部瀉湖已乾枯。沙堤寬約60米,高4米,堤外有礁灘岩發育,中部為潟湖乾涸而成的低地;植被以草海桐為主的茂密灌木叢,海鳥群棲,鳥糞堆積層薄,飲用淡水缺乏,為海龜產卵之地。
南島位於中島東南0.5海里,地理坐標為北緯16°57′,東經112°20′,也是1935年命名。島呈長條形,由西北向東南延長,長達1200米,最寬處260多米,面積為0.17平方公里。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類,缺飲用淡水、島東北有一小灣,水深1.5米,小船可駛入,島南有沙灘伸展。島上四周有沙堤包圍,堤高4~5米,中部低洼為小湖;已乾涸。植被及海產與中島略同。
北沙洲位於南島東南1公里處,接近南島,在北緯16°56′,東經112°20′;北寬南窄,長約300米,最寬處80米,面積約0.02平方公里,海拔約3米,地勢低平,大潮時易淹沒。洲上有幾條沙脊發育,沙體兩端在季風影響下順風向移動,夏季因盛行西南風而伸向東北,冬季則相反。由於沙洲還在成陸階段,受波浪經常性沖刷,因而地面植被較少,雜草稀疏。白沙耀眼,遠處可見。附近礁盤水產豐富。東北面有小海灣。本沙洲有古代小廟保存。
中沙洲地理坐標是北緯16°56′03",東經112°20′36″;洲形不規則,長約300米,最寬處約80米,面積約0.05平方公里,海拔約2米,在大風浪影響下形態多變,且易被海浪淹沒。面積時大時小,約有52000平方米。北岸海灘岩發育較為穩定。洲上植被稀疏。
南沙洲位置最南,為一邊長300米的等邊三角形的沙洲地理坐標是北緯16°55′49″,東經112°20′44";洲呈圓形,長約500米,寬約300米,面積約0.06平方公里,海拔4.1米,四周略高,中部略低,東北岸及南岸有沙嘴發育呈三角形,頂端向海延伸。北岸和東南岸有海灘岩生成,沙洲上潛育磷質石灰土,生長茂密的草叢和灌叢。 在南沙洲南不到1公里處礁盤上,有兩個新沙洲,東邊的叫東新沙洲,直徑約100米。西邊的叫西新沙洲,為一白色小沙灘,由於形成不久,故面積常變,兩個沙洲均是1972年20號颱風後堆出的。
西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北緯16°55′,東經112°21′附近,呈彎鉤形,面積2000多平方米,海拔1.9米,是1972年第20號颱風中由於波浪沖刷和洋流搬運而形成的小沙洲(1983年定名)。
東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西新沙洲東面數百米處,地理坐標北緯16°55′,東經112°21′;呈彎鉤形,面積4000多平方米,海拔2.1米;與西新沙洲並列如「孿生兄弟」,也是在1972年第20號颱風中形成並同時命名的小沙洲。
東島
是南海諸島中第二大島,位於永興島東南約60公里處。長約2400米、寬約1000米,面積1.60平方公里。平均高出海面4~5米。島的四周有沙堤包繞,地勢較高,中間較低,有一凹地,積水成塘。島上植被繁茂,麻瘋桐、椰子樹成林。東島是鳥類最多的島,主要有鰹鳥、燕鷗、金等,不少地方鳥糞層厚達數米。島上建有停機坪、導航台、碼頭、樓房等。東島位於西沙群島的東側,故名。是南海諸島中較大的島嶼。以其海鳥眾多而聞名於世,人們了稱之為「鳥島」。1981年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東島樹林茂密,原生的麻楓桐樹大幹壯,枝短葉疏,蔚然成林,是白鰹鳥棲息的主要樹木;島四周遍布草海桐、銀毛樹等灌木叢,綠茵欲滴;人工種植的椰子樹、木麻黃、土批把等等和各類花劃更是隨處可見。整個島嶼鬱鬱蔥蔥,終年常綠,熱帶海島型環境異常優美。東島上生長著很多種類的陸生動物。黃牛、山羊成群,據觀察,現存黃牛有十四、五群,約300多頭;山羊時有出沒。還有野狗、山雞、野鴨、野貓等等。這些動物都是很多以前我國漁民在島上居住和生產而放養繁衍下來的。東島是海鳥的「天堂」。鳥類50多種,總數約達五萬隻。其中白鰹鳥最多,估計超過三萬隻。這些海鳥在海上覓食時,經常移居其他島嶼,形成所有的島嶼礁灘都有成群海鳥棲息。
高尖石高尖石位於東島西南約8海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16°35′,東經112°38′,是南海諸島中唯一的一座火山岩島,由火山碎屑(玻基輝橄岩,含凝灰熔岩,還夾雜生物硬體碎屑)構成。島呈三角形,長約20米,寬15米左右,立面底寬頂尖,呈四級塔狀,高5.2米,四壁陡峭,故海南漁民稱為「尖石」,又因遠望似船而稱之為「石船」、「雙帆」,低潮時最低一級台階露出,面積約0.03平方公里,特大高潮時僅頂部3~4平方米露出水面,是宣德群島中最小的島嶼。高尖石水下3~5米的平台上珊瑚叢生,多姿多彩,成為又一座「海底花園」。此外,還有銀礫灘、浪花礁、西渡灘、湛涵灘、濱湄灘、北邊廊、嵩燾灘等7座暗礁(灘),隱沒于海水中。
中建島位於西沙群島最西南邊,是一個在台礁上發育成的沙島。中建島,漁民稱為螺島,因為這島以產馬蹄螺出名。位置在西沙群島最南,又當去南沙群島的中途上,故又被稱辦「半路峙」。由於1946年中國派軍艦「中建號」去接收本島,才改名為中建島。中建島是在礁盤上發育的沙島,四周有較高沙堤,中部窪地,不甚明顯,且常積水,水深0.5米。全島海拔不大,平均只有2米,略呈圓形,長1200米,寬1000米。沙島在低潮時高出海面3米,在高潮時高出海面1米;面積低潮時達1.5平方公里,高潮時只有0.85平方公里。沙堤受東北季風影響以東北部為高。颱風過境時,高潮可以淹沒島嶼的大部分,故地形變化較大,顯示出由沙洲向沙島過渡的特徵。由於本島常受海淹,故島上草木難於自然生長。高處有海鳥棲息,故有鳥糞層存在。由於沙體大而厚,又少鳥糞污染,因而清泉易得,尤以雨季為好,挖地2尺即可得淡水。中建島位位於西沙群島的最西最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島被珊瑚、貝殼和白沙覆蓋,原無植被。70年代種植了椰子樹、枇杷樹等。建有4層高的大樓。
甘泉島位於北緯16°30"、東經111°35",呈橢圓形,長約730米、寬約500米,面積約0.30平方公里,高出海面約8米,四周有沙堤,中間低平。有井2口,水甘甜可飲。島上有麻瘋桐、羊角樹。東南側有淺水碼頭,可供小船停泊。
金銀島面積0.36平方公里,長約l275米,寬560米,四周沙堤比中部要高2米,中部窪地形成瀉湖,有水井數口,水可飲用。沙堤帶以東端為廣大,且呈尖咀狀向東伸延。金銀島實為一小環礁西面礁盤上的一個沙島,在島東南有兩個小沙洲,西南有3個小沙洲。這個小環礁中部有一淺湖,隔淺湖,東北面礁盤上還有四個沙洲。淺湖並不象羚羊礁那樣呈封閉狀態,而是有缺在西南面,缺口可入小舟及帆船。低潮時,礁盤水淺,人們可以行走其間。大潮時沙洲每被淹沒,因而樹木不生,只長耐鹹水草。樹木只出現在金銀島上,白避霜花與竿海桐叢生,茂密非常,故本島鳥糞豐富。島上人工植的海棠樹已很高大,樹下有水井,井水可供飲用,但味不甘。
珊瑚島面積0.31平方公里。島呈橢圓形,長約900米,寬約450米,最高處約9.1米。島南有水灣,島東有舊碼頭。島四周沙灘上灌木發育,鳥糞層也多,為永樂群島最豐磷礦島之一。鳥糞層的存在表示昔日這裡林木眾多。島上還有人工種值的木麻黃、椰樹等,中部有水井一口,在椰樹旁,水甘清可飲,而西部井水受鳥糞污染,有臭味,不能飲用。本島早為我國人民所開發,今天在島上各處均有清代瓷器發現,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築物有小廟一間,在島西南端,乃1934年珠海潭門漁民們建立,內有石神像一具。珊瑚島:位於甘泉島東北約4公里處,是永樂群島中最高的島嶼。島上建有氣象站,島南面的礁坪上開有航道,供小船停泊。
全富島面積0.02平方公里。全富島是因為島區水產豐富而得名:這裡珊瑚礁區生物種類豐富,如淺水造礁珊瑚一項,即有56種之多。但是島嶼面積小,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40米。沙堤不寬,因此,本島淡水含量也不多。北面沙堤最高,島南較不明顯。本島海灘岩發育不堅固,可是已能保護沙堤,使沙堤固定。窪地出現在島的南部,高潮時還可以被海水淹沒。本島地勢不高,沙脊出水時也只有l米左右。因而常被人們認為是剛剛出水的新沙洲。其實島嶼早在清代已成。颱風時,島形仍可變化。
晉卿島面積0.21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上最南的一島。環島有海灘岩發育,沙堤高出海面3-5米。島呈橢圓形,長950米,最闊處約420米,島東北面有向東北伸出的沙洲。是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上最南的一島。島東北面有向東北伸出的沙洲。島上沙堤到中部干瀉湖低地生長著茂密的羊角樹叢林,步行困難,土質亦為鳥糞土。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海時以其隨行「伏波」號軍艦將該島命名為「伏波島」。後1947年改名為「晉卿島」,以紀念永樂年間協助鄭和航海的三佛齊宣慰使施晉卿。據清末文獻記載,這裡曾有數丈高(約10米)的樹木,樹榦大可合抱,枝葉紛張,島上海鷗甚多,土質黑色。而今天島上林木已不及前高大,海鳥已去,土質表層為堆積的白沙,沙層下20-40厘米,才見棕色鳥糞土層。由於沙層淺,又多鳥糞,使本島甘泉甚少。本島有漁民小廟兩間,一廟上刻「有求必應」字樣。島東南角沙堤頂部深l米處白沙層中1974年曾掘到宋錢一枚,上有「聖宋元寶」字樣。這枚小平錢是北宋微宗靖國元年鑄的。據此,可知距海約30米的沙堤在近l,000年來已增高l米。晉卿島礁盤大,以產海龜出名,龜門集中於島的西岸。此外,這裡還有海參場,值於島北礁盤上。由於礁盤外緣溝谷系統發育,故小舟入島方便。礁盤槽溝,可利用來開闢深水道,興建碼頭。
琛航島面積約0.43平方公里,它是紀念清末到此的「琛航艦」而得名。它也是中部凹陷,四周沙堤包繞的島嶼,呈彎曲三角形。島中部平坦,四周礫堤包繞著的淺湖有兩個,島中部挖有水並,但不能飲用。淺湖已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積水,夏天為蚊蟲滋生場所,湖區鳥糞層厚,鬆軟易陷。因為包繞瀉湖的堤圍是由珊瑚礫所成,透水性強,故漲潮時,海水可滲入淺湖中,使湖水變咸。今天湖邊礫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颱風即可掀起巨浪,打開礫堤,形成缺口。島西北角和東北角曾有漁民建立小石廟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廟中供奉的明龍泉窯觀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漁民來此捕魚。島中部的兩個淺湖,在西的較大,呈圓形,直徑約200多米,在東的較小,呈長形,長約80米,二者為一低沙堤所分隔。環島沙堤以東南方為最高大,共有3到8條,且由沙堤漸變為礫提,條數較多,但短而時斷時續。沙堤上的植被以羊角樹群叢為主,茂密難以穿道,低地井邊有漁民種下的椰子樹一株,高20米。羊角林中有藤本植物攀援其上,如海濱牽牛花等。由於本島面積大,又有較好航道,且又是宣德群島和本島的交通中心,位置十分重要。曾一再為外國入侵者所侵佔,1932年年法國曾派乓登陸,1956年南越派軍隊佔領。1974年1月我自衛還擊,收回該島,犧牲多人,現建有烈士紀念碑在島上以茲紀念。琛航島、珊瑚島位於西沙永興島西南約40海里的永樂環礁上,西側為繁忙的南洋航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該環礁海域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又是船隻停泊和避風的好場所。為了方便過往船隻及駐島官兵對外通信聯絡,中國移動海南公司投以巨資,在珊瑚島、琛航島上建設移動通信基站。
廣金島在琛航島礁盤上的另一個小島,乃紀念清末巡海到此的「廣金艦」得名。面積很小,有沙嘴和琛航島相連。低潮可涉水而過。兩島之間的距離只有370米。廣金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基本部分仍有海灘岩保護。
鴨公嶼
位於森屏灘礁盤東南側,在全富島東3公里處,島嶼發育在點礁上,四周即為深水區。島這種礁體是在瀉湖中各自孤立生長的,尤其在「門」的通路上最易形成,因為在「門」附近潮流急,風浪大,外海或瀉湖內的浮游生物送來亦多。有利於礁頭的生長和合併,並形成小島。鴨公島即正當銀嶼門區。島嶼呈新月形,體現出東北風對礁體發育的影響。礁石外水頗深,又無廣大礁盤,故水產較少水產以貝類為主,南海特產馬蹄螺即產於本島。該島因人跡罕到,故有海鳥棲息。但無林木和沙地,故海鳥不能常來,只成為海鳥的季節性棲息地。上生有少數草本植物。
羚羊礁是永樂環礁西南角上的一個小環礁。這座小環礁礁盤也很大,並且退潮時大部分可以出露水面。這座小環礁形狀呈三角形,沒有出海通路。屬於封閉性環礁。礁盤東南有沙洲發育,非特大潮不淹沒,為白色珊瑚沙堆成,高出水面約2米。
北礁位於西沙群島最北側,為橢圓形的環礁,瀉湖地形起伏,其中點礁和小沙脊較多,西南邊有一狹窄水道與外海相通。北礁附近浪大流急,暗礁隱伏水下,歷為航海多事之地。中國政府於1979年在北礁、浪花礁建成兩座高9米的燈樁,指示航行。礁盤上有不少珊瑚礁高出水面,使浪花帶明顯,風力弱時,2--3海里之外仍可聞浪擊聲。退潮時礁盤上有沙灘出露水面。環礁口門也多開於西面,即因西南風兩流強盛所致。「門」寬30米,小舟(10噸小船)可行。淺湖水深在18-36米不等。
盤石嶼面積0.40平方公里,位於華光礁的東南。這也是一個環礁,但是由於礁盤上已有沙洲發育,放稱「嶼」了。它面積較小,長度約10公里。礁盤發育,退潮時可以微露出水,漲潮時則淹沒,浪花帶明顯,「門」在西南角,10噸小船可以駛入,淺湖內有礁頭髮育,水深在15米以內。礁盤西部有小沙洲發育,高只有2.5米,強颱風過境(10級)時,即被淹沒,故不生樹木。挖沙2尺,可得淡水,略帶鹹味,勉強可飲,更深則鹽分增加,不能飲用。沙洲上時有草生長,但颱風一過,沙洲變形,草便不見了。
玉琢礁位於永樂群島東南部,這個環礁也已有廣大礁盤發育,因此,礁緣浪花帶明顯,並且礁盤上也有各種塊狀珊瑚塊,並且有2-3個礁塊可以露出水面。環礁內淺湖水深在40米以內。門在北側,可航30噸以下水船。環礁外側水深即變大。
華光礁這是一個較大的環礁,位於永樂群島之南。華光礁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12公里。它發育較完整,只有南北兩門與海相通。南門當西南風,口門大,可進100噸船;北門小,只能進幾十噸級小船。但門的兩側礁頭多,不利航行。華光環礁雖有廣大礁盤形成,但仍未有洲、島發育,只有巨大塊狀珊瑚礁(如腦紋珊瑚等),能在礁盤上高出水面1米多,表示礁盤位置所在。環繞礁盤的浪花帶很明顯,退潮時整個礁盤可以出露海面,環礁淺湖水深在50-72米。
浪花礁位於西沙群島東島環礁之南,它是一個完整的環礁。礁盤廣大,並有沙洲發育。沙洲漲潮時掩沒,退潮時可見,還處於水下沙洲階段。礁盤上也有些巨大礁塊,漲潮時仍可出水,由於本環礁偏近東方,為航道所經,故有船毀於此,如1881年6月英船EISKE號即於此觸礁沉沒,現沉船仍可見。淺湖水色青綠,因湖水淺(深10米以內)且多礁頭之故。礁盤接近海面,故浪花帶明顯,故稱「浪花礁」。西南和西北面各有一「門」,西南「門」可入40噸船。礁盤區亦為西沙主要水產區。海龜、海參豐富。由於這裡風緊流急,又當航道,建立燈樁,高達9米,單閃白光,以保航行安全。
銀礫灘它最淺處只有11米,長62公里,寬3公里。四周有明顯的陡坡,在不到100米深的淺海上突起。
銀嶼仔西沙群島島礁之一,是永樂群島永樂環礁上的一個島嶼。位於北緯16°35′、東經112°42′,。在石嶼門北岸的廣大礁盤上,與銀嶼同一礁盤,兩者相距約600米。我國漁民向稱「銀嶼峙」。銀嶼仔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小沙洲,覆蓋著珊瑚沙,大潮時常被淹沒,地面未長草木。據說是由於清代在這裡拾獲許多銀而得名,還有一說是清未有沉船在此留有銀而得名。
西沙群島 - 地質新生代地層全新統 岩性為灰白色鬆散珊瑚貝殼砂層。上更新統 岩性為灰白色珊瑚礁灰岩。中更新統 岩性為灰白色珊瑚礁灰岩。下更新統 岩性為珊瑚貝殼碎屑灰岩。上新統 岩性為白堊質珊瑚貝殼碎屑灰岩及珊瑚礁灰岩。中新統 岩性為珊瑚貝殼碎屑灰岩、白雲質珊瑚貝殼灰岩。
變質岩
主要為花崗片麻岩、黑雲母花崗片麻岩、黑雲母二長片麻岩和變斑狀混合岩
西沙群島 - 群島水道趙述門趙述門是把七連島礁盤截成兩塊的門,寬約1260米,最淺處只有4米,深處不足10米。門內水流甚急、這是由於:產環礁內湖和外海有一定高差之故,一般300噸船可通過。門外水深在100米以上,而內湖水深為58米。
紅草門在七連嶼和永興島之間,此門寬廣而深,寬處達6000--8000米,水深在60--100米,門外水深在l20米以上,而內湖水深在47--49米之間。由於門的附近沒有斷裂存在,故這個門應是地殼略作下沉而成。
老粗門珊瑚島和甘泉島之間的通海水道叫老粗門,因珊瑚島土名老粗島而得名。珊瑚島歷來都是永樂群島的重要島嶼,由海南島來的船隻都是先到這個島,然後由老粗門進入水樂群島的。老粗門是一條寬廣的水道,寬達2,400米,水深有些地方在2米以內,深處可達45米。其底部為珊瑚碎屑,少見活珊瑚生長。這裡西南海流衝擊力較強大,是維持水道廣闊的原因。
全富門全富島和珊瑚島之間的水道稱全富門。全富即是說這裡物產豐富,來此可以變富之故。一說是這裡沉船多,來此可獲財富得名。其實這裡也是靠南海航路東側,為主要航道,故來往船隻多,在此遇難的也多。水道中少珊瑚礁頭(即礁墩)發育,多為沙底,西南潮流又大,門寬達3,000米,深20米以上,有利於船舶出入。
銀嶼門在銀嶼和全富島間的水道,稱為銀嶼門,這條水道較差,深5至20米,寬度在l,200米以上。水淺並有礁墩發育。
石嶼門指石嶼和銀嶼之間的水道。寬度在1,500米以上,正當東北季風吹拂,風急流緊,水道淺,深5-16米,礁頭較多、不利航行。
晉卿門在琛航島和晉卿島之間,也以深廣為特色,故成為淺湖外通重要航道,和宣德群島交通船隻多經由此,而入湖作業漁船也以此為主要航道。本航道寬2000米。深達40--50米,以沙底為主,故水道不致因珊瑚生長而淤塞。但退潮急流能把淺湖中珊瑚塊帶入水道中,這是瀉湖海面在退潮時高於外海海面之故。
甘泉門在甘泉島和羚羊礁之間。門的一側為島一側為礁。故門的形態不明顯。本門受西南流影響大,水道深寬,最狹處也寬l,000米水深在20米以上,對航行有利。此外,廣金島和筐仔沙洲之間亦有一門和外海相通。
西沙群島 - 旅遊小貼士交通條件航空三亞、陵水的軍用機場有到西沙的飛機,機型是運七七,1小時不到就能到達永興島,不過能乘上這個飛機去西沙的旅遊者少之又少,因為這是海航部隊的軍用飛機,沒有和部隊相當的關係和嚴格的政審程序,這條路恐怕是走不通的。飛機的單程費用400元。水運每個月從文昌的清瀾港有西沙群島的補給船瓊沙3號,還有不定期從三亞榆林軍港出發的補給艦,到永興島,15小時左右可以到達島上,坐瓊沙3號需提前一周向西沙工委申請辦上島證,沒有上島證是不能乘坐補給船的。如果在島上有認識的人,可以叫對方發一封信,持信就可以購買船票。如果沒有關係,最好直接與海南西沙工委聯繫,參加他們組織的考察活動。具體聯繫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開發建設總公司。注意:1、補給船的出行時間並不固定,通常是每月的28日出發,從文昌清瀾港出發的時間是第一天下午17點,第二天上午8點左右到達,返回時間是第三天17點出發,第四天上午9點左右到達清瀾港。2、補給船上沒有食品供應,出發前一定採購好預計在島上停留以及返回的食品,一些好存放的餅乾、速食麵、罐頭等。3、補給船的條件還是比較好的,有10人艙、12人艙、16人艙,都是軟卧,船艙有空調,有公用衛生間,免費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不用擔心,船上的人員簡單,而且很多人對島上的情況非常熟悉,可以向他們了解。旅遊提示去西沙是一次較為獨特的旅行,首先要先作好充足的準備,買足食物裝進包里,以備不時之需;其次,對吃的方面要求不能高。在西沙可以吃到各種海鮮,但是當地吃的蔬菜大都是補給船從海南運過去的。西沙工委招待所里有三餐供應,但是要注意,不要錯過開飯時間,島上每天早晨7點早餐,11點中餐,下午5點晚餐。當地的青口螺和油炸海鯉魚都是上等的美味,如果和當地人的關係熟了,他們還會拿出山蘭米酒和空心菜來招待客人。旅遊開放2012年4月4日消息,國家旅遊局透露,西沙群島旅遊即將對普通遊客開放。從2011年開始,海南旅遊部門就開始著手進行西沙旅遊的發展規划了。但是,在2012年4月5日,國家旅遊局表示未發布開放西沙旅遊信息。海南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剛:規劃正在做,具體的方案也正在做,希望年內能夠開通到西沙的海洋旅遊。第一步先開放西沙的旅遊,第二部開發海南島近海無居民島嶼的旅遊。赴西沙旅遊的航線已經確定,即由海口、三亞至西沙北礁及附近島嶼,由「椰香公主號」游輪執行此航段。西沙群島 - 島上狀況水源西沙群島之永興島
永興島將建設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解決該島長期存在的淡水缺乏難題。
電力
2006年,建設包括1100瓦太陽能發電和1200瓦風電組成的小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以及太陽能熱水系統;2008年,購置了兩台太陽能電瓶車。
2009年,中國海南省財政投資建設「西沙永興島風光混合發電系統」,根據規劃設計,一期工程將由250千瓦風力發電、100千瓦太陽能發電組成風和光互補混合發電系統,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後,系統總裝機規模將達3000千瓦。
建築永興島上基本設施俱全,包括郵電局、醫院、銀行、軍營、派出所、民房、招待所等。
永興島上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碑,宣示中國政府對於此島擁有主權。
交通1、機場
西沙群島西沙建有軍民兩用機場(於1991年建成),擁有一條1.2公里的飛機跑道,可起降波音737飛機。
2、道路
島上建有三條主要道路,道路的中心在「北京路」。
3、海運
永興島上設有一條約0.8公里長的石堤連接東北部的石島。
駐軍西沙群島永興島上設有中國海軍軍營,海軍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海軍戰士長駐島上。
人口2000年,西沙群島517人(永興島虛擬鎮517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行政區劃2003年11月統計:
名稱 | 代碼 |
西沙群島 | 469037 |
永興島(虛擬鎮) | 469037100 |
永興島虛擬居委會 | 469037100400 |
旅遊
椰香公主號是大型豪華車、客、貨混裝船,可裝載旅客800名,船長140米,寬20.4米,海上航速每小時20海里。赴西沙旅遊的航線,將由椰香公主號游輪來執航。
1994年,海南省提出開放開發西沙旅遊的設想,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開闢三亞至西沙群島旅遊線路問題的請示》。此後曾於1995、1997年、2003年、2004年等年份多次向國務院請示批複西沙開放旅遊。[6]
2012年4月初,有媒體報道,赴西沙旅遊的航線已經確定,即由海口、三亞至西沙北礁及附近島嶼,由「椰香公主號」游輪執行此航段,西沙群島旅遊即將對普通遊客開放。[7]4月5日,針對媒體報道的「西沙群島將向遊客開放」,國家旅遊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稱,國家旅遊局層面目前沒有發布過此消息。[8]
2012年4月19日,《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由國家海洋局正式公布實施。《規劃》明確提出,將積極穩妥開放開發西沙群島旅遊產業。[9]
通訊郵政編碼:572000
電話區號:0898。
島上設有衛星電話和安裝了上網設備。
永興島、珊瑚島、琛航島、中建島、金銀島和東島6個移動通訊基站,由中國移動通訊架設。[10]
西沙群島 - 相關影視電影《南海風雲》西沙群島
《南海風雲》,1974年由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內容講述中國海軍奮勇抗敵,展開海戰,趕走侵略者的故事。該電影主題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在電影播放後廣泛流傳,作為愛國主義歌曲之一,西沙群島這個地名從此為中國人所熟悉。[11]
文章《富饒的西沙群島》(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海底的岩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爬到沙灘上來產卵。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推薦閱讀:
※紅牆秘聞:中南海舞會上最有特點的領導人
※美國南海舞劍的背後
※中國增兵粉碎服軟:果然要奪回南海控制權
※法國恐怖襲擊,將影響歐洲美國甚至南海 // 宋魯鄭
※南海普陀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