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一集)
06-05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一集)2010/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2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六十一面第六行: 「或有疑問,文中但云十念,何以逕謂為稱佛名號,而非他種念佛耶?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實有明證。」這一願非常重要,「十念必生」,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只有這一願才能普度遍法界虛空界里一切有緣眾生。這眾生加個有緣,什麼叫有緣?他能信,他能發願,他肯念佛,這就是有緣,只要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這是無比稀有、殊勝。這個法門簡單,就是人人都可以學,人人都可以修,它不難,容易、穩當又快速。凡夫成佛,到哪裡去找這種方便法門?再也找不到了。所以這一願,祖師大德們特別重視,為我們詳細解釋,因為它太難信了。成佛多不容易,證個阿羅漢多難,成佛哪有這麼容易!很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得不厭其煩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 這先是一個假設的疑問,實際上真的可能有,有人有這個疑問。經上面只說十念,怎麼知道這個十念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而不是念別的佛?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回答說,回答得好,十念當中這個念字,就是指口念佛名之念,確實有明證,有證明。實在講,中國的文字說法很多,這個念,旁邊沒加「口」字,這個念是心裡念。我口不念,心念行不行?行。念這個字意思,它是會意的,你看它這個字的寫法,「今心」,就是現前的心,現前心裡真有佛,就叫念,不一定在口上。最重要是在心上,心上沒有佛,口裡念佛沒用,古人所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心裡沒有佛,「喊破喉嚨也枉然」,可見心裡真的要有佛,除佛之外沒有第二念。要知道,世出世間第一善法,第一善不僅說它只有一善,這一個善包括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在這名號裡頭,這還得了!這個意思前面已經講過好幾遍,不能不知道。你想想看,哪一個善法能包括一切善?唯獨這一善包括一切善。 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雖然是凡夫,煩惱習氣一品也沒斷,可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就是說他四十八願所講的你統統都得到,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這一願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就全得到了。雖然說是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但這一願最真實,沒話說,世出世間圓滿的善法。你說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麼困難,把一切念頭放下你去念佛,問題就能解決。真有信心,一點不懷疑,得絕症,念佛就能念好。前幾天山西大同一個同修到我這來看我,說他得紅斑狼瘡,他看劉素雲的光碟非常感動,就學她,果然念了三個月之後,再去檢查沒有了。他來跟我講,真的,自己親身經歷,連疤痕都沒有了。病發作的時候全身的紅斑,連拜佛都拜不下去。念佛第一德,念佛第一善!煩惱起現行的時候,佛號提起,煩惱就沒有了。善念、惡念全都是煩惱,只有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沒有任何念頭,那叫正念,這個與自性相應的。 下面老居士引證,實實在在有證明。「本經宋譯」,這個經文是這樣寫的,「所有眾生」,所有眾生這一句包括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具足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念佛,具足這三個條件他就能往生,「求生我剎」,求生我剎是願,當然有信,不信他怎麼會求?下面「念吾名號」,這個「吾」是阿彌陀佛自稱,念他的名號,「發志誠心,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芻(比丘)現前圍繞,來迎彼人」。這個念佛的人,他的信願行具足,要緊的是不退,如果退心了,感應就沒有。退心有兩種,一種是學別的法門去了,或者是凈宗,學別的念佛法門。念佛大的分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我們這裡是專講持名念佛,他改別的念佛方法這也不相應。這是專講持名念佛,《無量壽經》跟小本《阿彌陀經》專講持名念佛。《十六觀經》裡面講十六種觀想,有觀像,第十六,最後的那個,那也是講持名念佛,跟我們這裡講的相同,第十六觀,跟上面的不一樣。這是說念佛人不能換方法,這個重要。 如果情執深的,留戀這個世間名聞利養,執著的情執放不下,這都是障礙,有這些夾雜,我們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壞了。我們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剛才講疾病,念佛能好。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難雜症,你煩心的事情來了,不知道怎麼解決法。很簡單,你暫時把事情放下,你老老實實去念個十分鐘佛,念個二十分鐘佛,智慧就生了,你就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妙,妙不可言!學講經的同學,在備課的時候遇到困難,這段經文不知道怎麼講法好,不要再去想,愈想愈麻煩,你想不出來的。乾脆放下,去拜佛,拜個十分鐘、二十分鐘,突然靈感來了,問題解決了。這我們經驗很多。不拜佛,念佛也行,念個十五分鐘、二十分鐘,這是什麼?他心定了,定生慧,慧就能解決問題。這個方法應用起來非常廣泛,一切時、一切處統統可以運用。這麼好的方法,這麼簡單的方法,就是很少人相信,很少人會用。我們這麼多年來養成習慣,天天讀書,讀書實在遇到困難,念不懂的時候怎麼辦?放下來,念佛,繞幾圈,你再回頭來,再看,懂了,問題解決了。這是我們遇到很多,不是一次兩次,很多次,有感應!所以,不退重要。 這個人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跟無數比丘現前圍繞。這個無數比丘是隨順我們世間人所講的,不是假話,你臨命終時候看到佛來接引,你真的看到佛後面很多比丘。甚至於有家親眷屬,朋友有先往生的,跟著佛一起來接,來迎接你,你看到的。這是什麼?說明相隨心轉。你還沒到極樂世界,你看到的那個樣子跟我們這個世界是一樣的;到了極樂世界就不一樣,到了極樂世界,看所有一切比丘的相跟佛的沒有兩樣。極樂世界的人天、比丘、聲聞、緣覺、菩薩,所現的相跟佛的相一模一樣,平等法界。「經須臾間,得生我剎」,這是時間快,剎那之間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其中念吾名號,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是宋譯本里所說的。「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般舟經》雖然不是專講極樂世界,它裡面有這段文字,介紹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經文有「爾時」,阿彌陀佛對這些菩薩們說,「欲來生我國者」,這是發願,發願求生西方凈土,具足了信願,行門就是底下這兩句,常念佛號,相續不斷,無有休息就是相續不斷。重要的是心裡不能斷,口裡面斷沒有關係,心裡不能斷,念茲在茲,心裡要常有阿彌陀佛。過去李老師常常教我們,念佛人,真正在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換心,老師教我們要換心。換什麼心?平常我們的心都留戀著五欲六塵,心裡都有這些東西。現在人所講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心裡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在心裡根深蒂固,不知不覺他就會起心動念。祖師講這是熟了,熟透了,隨時隨地它就冒出來;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覺的念頭沒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這個現象,不要害怕。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濃,時間太久,念佛太生疏,時間短,所以這句佛號壓不了煩惱。知道之後,時時刻刻提起。也會時時刻刻忘掉,忘掉,一下驚覺起來,趕緊佛號就接著,這樣就好。應該有個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裡真有佛號,除佛號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 念佛加觀想也可以,觀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這尊佛。為什麼?你看習慣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現這個相,為什麼?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們專一,我們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臨終的時候,哪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這個阿彌陀佛現了,那個阿彌陀佛怎麼沒看到?你這個妄念一動,佛就不見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現在方便,佛像供在家裡,你給他照一張照片,旅行的時候帶著照片就行了。是你家裡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處處都是要留意到專一,專一才產生效果,不能常常換。經讀一種,不要讀很多。念佛人讀經是幹什麼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專一,佛號沒有感應。平常心是散亂的,都是胡思亂想,怎麼樣收心?念一卷經,《彌陀經》念一卷,《無量壽經》念個幾品,第六品很好,四十八願,念一品,心定下來了,定下來之後念佛號,那才能相應。菩薩教導我們「凈念相繼」,凈是沒有懷疑、沒有夾雜。 真念佛的人,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你有一樁事情有求就是打閑岔、就是夾雜。這個世間徹底放下,真正明了這個世間是虛幻不實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至少我們要到一真法界,就是到實報莊嚴土,那叫一真法界。到那個地方的壽命叫無量壽,現在我們明了,無量壽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曉得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真假你就不要問它,就無量壽就好了;不是真無量壽,能證得真無量壽。實報土裡面修行,就住在那個地方,住多久?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之後,那就真無量壽,你證得妙覺圓滿的佛果,你不住在實報土,你又遷移,遷到常寂光去,回歸常寂光,證無量壽了。這是修行人、念佛人終極的目標,妙覺才是真正大圓滿。 所以這個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騙我。《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不是假的;「實語者」,實則不虛;「如語者」,如就是跟事實完全相應。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句話是過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有欠缺的,沒有,說得是恰到好處,句句真實、事事真實。要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騙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薩對我們一無所求,他證得大圓滿,無求於人。他教導我們完全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幫助我們,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對他恭敬是我們感恩,不是他需要我們的,他沒有這個意思,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具足這些條件,自然就能生極樂世界。 下面說,「又《觀經》言,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觀想念佛,「若不能念者,應稱佛號」,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觀經.下品下生章》,經上是這麼說的,「或有眾生」,也許有這樣的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具足種種不善。現在不是或有,現在可能是全有,這條對我們的開示就太重要了,給我們無比堅定的信心。五逆十惡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個條件,這一點很重要。臨命終時「遇善知識」,這是遇到念佛同修幫你助念,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為說妙法」,這妙法是什麼?勸你念佛往生凈土,這就是妙法。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你頭腦要很清楚,你能夠聽明白,聽了就相信,聽了就能發願,真想去,有這麼好的地方,我就去吧。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觀想,因為觀想心要細。你無法觀想不要緊,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 清朝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他一生當中著作四十多種,日本《卍大藏經》裡面收了有二十多種。他老人家有《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叫《觀經直指》,我們在早年,學習《觀無量壽經》讀過他這個註解。這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造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極重的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說的這些經教都救不了你,祖師大德編的這些懺儀也救不了你,你說這個罪多重!灌頂法師說,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救你,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能救你。你就曉得這一句名號比誦經的功德大,比拜懺的功德大,什麼樣的懺儀都比不上這句佛號,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這些法會,去拜懺,不如念佛!同參道友集合起來,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這很多人不知道。懺儀當中佛號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禪師《三時繫念》裡面,念佛的時間占很長,他很有道理!中峰的開示太好了,真正能得冥陽兩利,聽他的開示會覺悟,這都是念佛求生凈土,與凈宗經教完全相應。念念中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我們的罪業還是這麼重,由此可知,無始劫以來,我們造作的不善業太多了!佛要多念,就是消業障,而且非常殊勝,超過一切經懺。命終之後,即得往生。「由上經義可證,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這是我們看到經上講的十念,確實就是指的執持名號,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說,「古注經家」,古代注經的這些大德,「於此願文,亦有異解」,就是這第十八願,在這一願裡面有不同的解釋。「有曰此是攝上品願,有說下品非也」,這是有大德這樣說法,這個十念是講上品,有說下品,非也就是否定,他不是講下品,是上品的。「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稱名十念。」這是前面問的,經上只說十念,沒有指稱名。前面給你所舉的經論,稱名講得通,不是沒有道理。這個地方又有人說,不是指稱名,這個十念往生是對於上根人講的,不是一般普通人講的。「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彌勒所問十念」,那真的就不一樣,這個十念不是十句佛號,彌勒菩薩所問的十念,在《彌勒發問經》。「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凡有十念,何等為十」,這是接上品的。 我們看彌勒菩薩的開示,「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實在講,我們應當要學,好的都學,不好的我們都遠離,好的一定要學習,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常隨佛學」。這些菩薩都是古佛乘願再來示現的,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梵網經》上他自己講的,這是第八千次,你就曉得他常來。世尊如是,彌勒又何嘗不如是?觀音、勢至,哪一個不是古佛再來?這都不是假的,經上有證明。彌勒菩薩說「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他說了十種。第一種,「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範圍太廣了,首先要認識眾生兩個字,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那我們講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範圍多大?第一個,自然現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第二種,精神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精神現象就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們存在。現在我們看不到他的形體,肉體看不到,他精神存在。第三種,物質的現象,物質現象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都有靈性,它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 現在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都是五蘊法,就是色受想行識統統具足。正報裡面,我們一個細胞,依報裡面就是山河大地、一粒塵沙,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你說這個範圍多大。我們面對著這三種現象,要生慈悲心,慈心是愛心,悲心是憐憫心。現在我們彼此都一樣,迷而不覺,共同生活在六道輪迴當中,看到他苦,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樣。它是畜生,我過去也曾經在畜生道待過;他是餓鬼,我也做過餓鬼;他墮地獄,我又何嘗沒有墮過地獄?見他苦,生憐憫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出離,幫助他的方法離不開經典的教誨。誦經的時候,應當知道將誦經的功德迴向給山河大地、迴向給法界眾生,念念不忘,這是第一個念。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為什麼?這還是第一願的後面。眾生他的行業無不是因緣果報,你要是破壞他的行業,你要負因果責任,都有報應的。那怎麼辦?決定不能干涉,只能勸導,不能干涉。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面對一切眾生,他是什麼態度?完全隨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為我們的示現,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學到,佛跟大眾接觸,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痴慢;換句話說,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厲害!佛為大眾說法,這個眾生覺悟了,覺悟他的不善的業就消掉,善業就增長;這不是上上品人,上上品的根性,善惡業統統都消掉,那就沒事了。根性劣的執著有善,惡是錯誤的,惡要受不善的果報,他能夠斷惡修善。程度高的人,善惡二邊都離,他提升就更高,能夠超越六道;超越不了六道,才斷惡修善,遠離三惡道。 你造惡業,佛法的標準很簡單,十善,你用這十條你去反省。不殺生,我有沒有,不一定說殺人,我有沒有說害別人?雖然沒有要他的命,但是給他很多痛苦、給他很多為難,這等於是殺戒。有沒有這種行為?有這種行為,自己要負因果責任。我有沒有偷盜?偷盜裡面包括起心動念,我們一般講占別人便宜,那就是盜心。所以十善一條一條細細想,我對於世間財色名食睡有沒有貪心?有沒有貪的行為?有貪心已經錯了,就有罪,再有貪的行為,罪更重。有沒有怨恨?有沒有傲慢?你一條一條去想,《十善業道經》裡頭講得很詳細。你拿這個來檢點你就知道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做到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得往生。第一個,你的現行不善。佛法凈宗講帶業,帶舊業不帶新業,你天天還在明知故犯,這個帶不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佛門弟子,真正把三個根落實才叫真的是佛弟子,《弟子規》做到、《感應篇》做到、十善業做到,真佛弟子,佛經一打開,「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佛在經上就叫著你。如果這三種做不到,念得很熟做不到也沒用,經典裡面叫的善男子、善女人沒叫你,你不合格!這是佛門最低的標準,不可以不知道。所以,這個十條不是普通人,這個條件很高,真的是菩薩,普通人做不到。 「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悲心,除殘害意。」這就是對一切眾生生起憐憫心,決定沒有傷害他的念頭,他做許許多多造孽的事情、做錯的事情,也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他有他的因果,各人造業各人承當,他要受報。我們要再責備他,在良心講過不去,何必!在世法裡頭,學過倫理道德人知道,受什麼?良心責備,那是他的現報。來生有沒有報?當然有,欠命要還人家命,欠債要還錢。所以真正透徹了解因果報應的事實與真相,你就不敢欺負別人,你就不會佔別人便宜了。為什麼?占不到便宜,要能真佔得到的話,佛也會佔,占不到,你現在佔了你來生要還。我這一生吃虧,吃虧人家來生要還給我,所以並不吃虧,你哪裡吃虧?會還給你,還還要加利息。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連害人的心都不能有,怎麼還能有行為! 所以,人不能不受教育,為什麼?不受教育,他不曉得這些事實真相,他敢造。到報應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一點辦法都沒有,必須你受的惡報圓滿了,你才能離開惡道,再得人身。得人身,你帶著有惡道的習氣,那個時候你要是遇不到聖賢教育,你很容易被外面不善的環境染污;染污他又造罪了,又去造殺盜淫妄,造這些業,又墮惡道,真可憐!看到這種現象,那個殘害的念頭,責備他、要想懲罰他的念頭你自然消除,你的憐憫心生起來了。為什麼?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生就像在作夢一樣。可是你造作善不善他真有報,那個果報也是作夢,六道裡頭全是作夢,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只有菩薩知道,六道凡夫都不知道,不但人不知道,欲界天不知道,色界天、無色界天也不知道,接受釋迦牟尼佛教誨的人知道。接受世尊教誨,就是佛的經教教誨,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你才真正能得利益;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只在阿賴耶裡頭種佛的善根而已,只種善根,真實的受用你得不到。我們常講,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人不好意思作惡,知道起個惡念、做一樁壞事這很難為情,感到羞恥,所以羞於作惡;知道因果報應,不敢做。真正把十善業道參透了,惡的念頭不會生了,就放下了。 放下,不但惡念,善念也放下,善惡念全都放下,你把十善業道參透了。為什麼?二邊放下是真正的善,他能超越六道。如果你止惡修善,你不能離開三善道,為什麼?你修善業,三善道是你的果報,你出不去。你要是不修善,專造惡的話,三惡道是你受報的地方,你總不出輪迴。出輪迴是善惡二邊都放下,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修善斷惡要做,不要著相,你的清凈心就現前,清凈心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惡是染污,善也是染污,善惡都是染污,不清凈,叫穢土。凈土裡面沒有善惡,就是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這個道理要懂。不著相,做什麼好事不著相,真的好事。現在我們佛門當中,做個好事還要留個名字,我看到很多寺廟,建寺廟,那個柱子上面都刻了名字,什麼人奉獻的,那是什麼?著相。是做了好事,但他著相;著相,他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往生也有障礙。凈宗是大乘法門,大乘法門你還做這些好事,念念說我做了多少好事,這個東西對你往生就產生障礙。為什麼?那個善要報,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報,要在三善道受報。所以,彌勒菩薩這個十念,我們學了之後很有用處。 第三,「發護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誹謗。」正法久住、佛法的興旺決定要靠護法。佛法裡頭兩種人,一種弘法的,一種護法的,我常常說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為什麼?沒有護法的,弘法沒有道場,就是現在講沒有弘法的平台,一定要有護持的。這些道場,建道場,請法師。法師,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出家的,在家也稱法師,只要他講經教學都是法師,也不分男女老少,他能講經教學就是法師。但是講經教學得要有師承,你是跟誰學的?你的老師是誰?你說我沒有老師,沒有老師不行,不能請你,沒有老師是外道,那不能請。我以古人做老師呢?那行,這個算數。譬如我學佛,我依古人,我專學蓮池大師,蓮池大師的全集在,我只看這一部書,只聽他的教誨,依教奉行,你就是蓮池大師的學生;你看印光法師的《文鈔》,依照《文鈔》去學習,你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個有師承,這是正法,沒有師承不行。不一定現前的,現前法師當中你跟誰學的?都要講究師承。 現在弘法的人愈來愈少,什麼原因?沒人護法,不容易!在這個時代,跟從前不一樣,從前弘法,社會大眾尊敬你,照顧你很周到;現在弘揚佛法,人家瞧不起你,沒人護持你,你的生活都非常困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現在沒有弘法的人。我自己親身的經歷很多同修都知道,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發心走這個路子,走得真是很辛苦,走到什麼程度?寺廟裡不收你。到人家寺廟去拜拜佛、吃一餐飯還可以,想在寺廟裡住一天,不行,不收你。這個寺廟裡有法會、有經懺佛事,你參與,歡迎你,你說我到這裡來講經,沒人要你,沒有一個會接受你。所以我這一生活動,誰請我?居士道場請我。在國外講經,居士們成立很多凈宗學會,都是凈宗學會來邀請我。這個地方,本來香港要成立凈宗學會,這個招牌別人拿去了,香港有個凈宗學會,所以這裡只好改名,改成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香港有個凈宗學會,那個凈宗學會也是我勸他們大家,應該有二十年前的樣子,我勸他們成立的。所以非常不容易,我們看到這一條感觸非常深。沒有人護持就不會有法師出現,無論在家出家都需要有人護持。護持的人是菩薩,不是菩薩他不懂,護持的功德非常大,佛法能不能常住世間靠護持。 我這一生當中,早年韓館長護持,照顧我。我學講經,幫助我找地方,找個講堂。講堂有時候,他們朋友多,他們經商的朋友多,借朋友的辦公室,晚上不上班,晚上借給我們講經。有時候借不到就租,租人家的房子,客廳大的時候可以做教室。所以我們講經常常換地方,大概一個地方可以用二、三個月,就又得換地方,很辛苦,但是講經沒有中斷。聽經的同學,這護法都要注意到,常常跟他聯繫,保持信息,我們搬到哪個地方去了要告訴他,他們會來聽經。聽經的人數不多,十幾個、二十幾個,三、四十個人不少了,很多了。韓館長照顧我三十年,不容易,一直到她往生。沒有這三十年的鍛煉,怎麼會出來?三十年講台的磨鍊,教學相長,你才能學得出來。今天年輕人有沒有發心的?有,我相信很多,沒人護持,到哪裡找一個能護持你三十年的人?太難得了!真是可遇不可求。成名了,才有人來找你,沒有成名誰找你?要成名,我是三十年的鍛煉。今天弘法的人為什麼這麼少?有原因,我知道這個原因,所以我發心幫助發心弘法的人,我來照顧他,我來當護法。 還是不容易,為什麼?不聽話,他的意見很多,我們提供他的建議他不能接受,喜歡廣學多聞,喜歡自由發揮,所以學了十幾年還是不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你要真想學,一定要遵守佛陀,遵守菩薩、祖師大德的老規矩,你才能成就。這些規矩,我是從李老師那裡學來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所以你得懂得這套規矩。像在學校教書,一定要學過教學法、教育心理學,你授課才能契機契理。佛法也不例外,也要學,你不學你不能觀機。你不能深入經藏,你講經就不契理,你會把經講錯,你自己不知道。所以佛門有一套嚴格的規矩,不遵守,你永遠不會成就;你要遵守,成就會很快。一般講,根性利的人大概五年就能成就,根性中下的人,十年肯定有成就,不難!我們在這裡看到,看到經文裡面大慈大悲,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個個都是具足大慈大悲的人。現在人煩惱習氣重,不接受,所以這個因果責任自己背,這不能不知道。 護法真的不惜身命,於一切法,這自己要遵守的,不生毀謗。外頭毀謗你有沒有?有,你要能忍受。這裡頭還有嫉妒障礙,都無法避免,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如此。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不聽話的學生、破壞道場的學生,這佛做給我們看;外面有六師外道種種嫉妒障礙,對於佛法惡意的批評,甚至於對釋迦牟尼佛的傷害,佛能忍受。實在講,這統統都是教育、都是教學,佛在那裡演戲,演給我們看。教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所遇到這些境界的時候,自己知道怎樣應對、怎樣化解,在弘法利生這裡面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所以對於一切,無論是有意無意,毀謗三寶,障礙弘法利生的事業,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放什麼?放阿彌陀佛就對了。沒有怨恨,一定要想到大乘經上講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也是佛,現在一時糊塗,做錯了事情,他會覺悟的。但是這種糊塗、這種造作當然有因果,各人因果各人承當。佛菩薩看在眼裡就很難過,做錯事情要受處分,佛菩薩再不會加以責備,這才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一念很重要。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忍辱是六波羅蜜裡面的核心,佛告訴我們,布施、持戒能修功德,忍辱、精進能積功德,叫積功累德。功德是怎麼樣累積的?忍辱。不能忍呢?不能忍,雖修功德,功德保不住。我相信很多同修都聽到佛門裡有句話叫「火燒功德林」,你不是修了很多功德嗎?一發脾氣,功德就燒掉了。諸位要知道,你所修積的功德沒有人能破壞,為什麼功德沒有了?是自己把它燒掉了。別人要想破壞你的功德,他就想辦法惹你生氣,因為你一生氣,你的功德就燒完了,他沒有別的辦法毀掉你的功德,就是這個辦法。所以,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他來惹你的時候,他想燒我的功德了,我不上當,我不發脾氣,你才能保得住。你要真的人家一說馬上就冒火,你一直到死,功德都沒有。死之前還發個脾氣,那功德不全完了嗎?所以諸位要曉得,福德可以帶得走的,功德就太難了,只有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才能夠儲積功德。布施、持戒是修,修的時候你要能真正得到,你自己可不能把它燒掉。功德幫助你往生,幫助你增高品位,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切時、一切處不要發脾氣。這是什麼?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在作祟,這個煩惱本來很重,外緣一引它就起現行,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菩薩說,「於忍辱中生決定心」。我們念佛人決定往生凈土,往生凈土要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十念能生,什麼原因?十念清凈。這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清凈心現前,所以才能夠往生清凈佛國。臨終還發脾氣,臨終還不高興,去不了,十念,一百念也去不了。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第五,「身心清凈,不染利養」。身體,身與心遠離名利。世尊為我們示現的,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手不執著金銀財物,做到這樣的。一切都是隨緣,沒有一點點貪心,別人給什麼吃什麼。我們在講席也給諸位報告過,那人家給的東西不幹凈、腐壞了的,能吃嗎?吃了會生病。能,佛菩薩都能吃,在三十二相裡頭講過,這個食物到佛的口裡面去,完全變成最美好的上味。境隨心轉,佛的心太好了,所以到他手上東西就變好了。境隨心轉,我們就明白了。因為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托缽,有人供養他,什麼人?乞丐,乞丐還生病,人家在外面討飯討一點東西,又餿,氣味又難聞。他看到佛,想在佛那裡種一點福,修一點供養,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這一點。佛歡喜接受他了,佛不嫌棄。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所以這樣的食物到佛口裡都變成上味,叫醍醐上味。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向佛學習。真的,你只要有真誠恭敬心,再不好的味道,你吃起來都覺得很好吃,你不會感覺到嫌棄;縱然是有毒的東西,你吃下去之後都變成最好的養分,它改變了。 同樣一個道理,心行、身心不善的人,吃山珍海味會生病。為什麼?最美好的東西,因為他的心念不正,他把它轉壞了。你看那個大醫院的病號,很多都是富貴人,不是富貴人進不去。古人講了一句話好,叫「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是告訴我們,言語跟飲食都要很謹慎,你才能得到一個健康的身心。但是真正健康的身心,要放下利養,名聞利養不能沾邊。好事要做,認真的做,拚命的做,遠離名聞利養這就對了。古人也有兩句話,值得我們反省的,他說,「為善莫近名」,做再多的好事,不要出名;「為惡莫近刑」,你做壞事,這壞事不會受刑罰,這壞事不大,不是大壞事。說得很有道理! 「六者,發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個心不容易,一切種智是成佛。佛法裡面,就是佛這個字的意思,三種智,三種覺,含有這麼多意思。在中國找不到對應的文字來翻譯,所以翻經的時候造了一個字。中國文字裡頭,你看古時候文字裡頭沒有人字邊的弗,有這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否定的意思。佛法傳到中國來,翻譯的時候就是加了一個人字,這是佛法翻譯新造的字,因為音相同,佛,加個人字。所以翻佛經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佛告訴我們,佛的定義裡頭,智講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一切智是阿羅漢證得的,道種智是菩薩證得的,一切種智是佛證得的,這就發成佛的心。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三種覺,就覺滿,圓滿了。自覺是阿羅漢,自覺覺他是菩薩,圓滿是佛。所以,佛這個字裡頭三覺三智。發成佛的心。這部經就是發成佛的心,還教我們真正去履行成佛的事,心跟行相應。 什麼是真正的一切種智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切種智心,也就是大菩提心。日日常念,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也不要去要求,天天想著佛怎麼還不來,我念這麼久了?那叫打閑岔,那叫做妄念,念佛裡頭夾雜著妄念,佛就不會現前;一個妄念沒有,偶然真的見到佛。見到佛也別歡喜,也別到處宣揚,「你看我的功夫不錯,我見佛了」,別人還沒見到,好像我比別人高一點,這錯了!那不是見佛,那是見魔,他已經把你的正念破壞了。佛現前的時候,你根本不起念頭,這叫正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也不覺得這是稀奇。在傳記裡頭,我們看到慧遠大師,我們凈土宗初祖,第一代祖師。東晉時代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中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邊專修念佛法門。那時候就一部經,就《無量壽經》,一句佛號,真正做到不夾雜。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往生的時候才說,往生之前沒說過,他在念佛的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過去有三次,都沒說。告訴大家,今天我又見到了,我要往生了,這才跟大家宣布。這是祖師大德們示現給我們看的,心中真是有定,這是感應。 《楞嚴經》上佛教導我們,這些瑞相現前,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是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你就著相,那就叫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你心不動是佛,你心動了就是魔。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若無其事,不去想它,不去理它,這是好境界,這就是佛境界;如果你見到很歡喜,到處跟人宣揚我自己功夫不錯,那是魔境界,為什麼?已經把你的清凈心破壞掉了。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不現相,道理在此地,現相你受不了,現相對你沒好處,讓你胡思亂想。佛菩薩慈悲,不現相給你看。你真的像慧遠大師那種定功,佛就會現相。你看佛現三次他都不動心,第四次他往生了,才跟大家宣布,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兩句話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心裡頭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口裡頭念佛,心想口念都不能中斷,決定得生。 下面第七,「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注意到「一切眾生」都要尊重,不要分聖賢、凡夫,不要分這個,也不要分好人、壞人,都不要分,一切法是平等的。在我們今天講,這個人是不是學佛、不學佛,信教不信教?都不要分,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信仰、不分貴賤,對於一切人都要起恭敬心,這裡講的是眾生,對一切畜生、蚊蟲螞蟻都要生恭敬心。我們學佛的人養成習慣,看到蚊蟲螞蟻都合掌稱菩薩,它知不知道?它知道。你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它不知道,那你小看它了,我們起心動念它完全知道。不但這些動物知道,植物知道,礦物也知道,山河大地也知道。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無論是我們的精神或者是物質現象,我們身體這肉體,它都在發信息,我們不曉得,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能收到,而且非常快速。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跟整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網路一樣,全是通的。所以一定要起尊重心,我們要學尊重一切眾生。起尊重,我慢就沒有了,就不會自以為是,表現在外面,自然是謙下,謙虛,不敢居人之上,這是禮。言語、動作都要懂得謙虛、謙卑,謙下是謙卑的意思。我們看佛陀,佛陀處事待人接物謙卑,孔子待人接物謙卑;你看看所有宗教,天主教的《玫瑰經》,頭一段就是講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擺在第一條,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土單驗方】集錦(52)一一疔 毒
※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大清公主:為何凌遲三百刀,其中原因很現實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四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七集)
※日式的自然與淡雅,都在她家一一展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