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屬性
黃泰岩
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自信,源於其所具有的科學性、繼承性、包容性和創新性。深刻闡述這些基本屬性,就成為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關鍵,也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是否能夠指導我國經濟穩中求進,實現「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的關鍵。
科學性
科學的理論來自成功的實踐,並在成功實踐中得到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就是從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並通過創造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蹟」得到驗證。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分配製度,取得了巨大的制度紅利;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的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運行體制機制,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對外開放理論確立了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了對外開放的理論創新,形成了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體系,深化了我國對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充分利用。
科學的理論還能夠用於指導新的實踐。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整體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時俱進,形成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就是以新發展觀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引導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看,只要堅持穩中求進這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能夠保持年均6.5%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可以如期在2020年實現GDP總量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達到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如果能夠繼續保持13年左
右的穩增長,我國按匯率計算的GDP總量就可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人均GDP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從而用新的成功實踐進一步驗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繼承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還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與科學理論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一再被證明是科學的理論,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加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強大活力和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與中國改革發展的實踐相結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新境界。突出表現在:一是針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弊端,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就是對馬克思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繼承和發展;二是針對在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的繼承和發展;三是針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和複雜性,把以公有製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確立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對馬克思公有制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四是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自主創新的不足,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就是對馬克思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繼承和發展;五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不協調、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重大結構性矛盾,把協調發展作為指導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就是對馬克思兩大部類平衡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包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還是建立在世界各種經濟學一切優秀
成果基礎上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經濟理論體系。新發展理念,就是將以往零散的、個別的發展理念上升為一個有機的發展理念體系,以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從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實現了在包容已有經濟發展理論優秀成果基礎上的重大理論創新。這具體表現在:一是創新發展提出的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構成的有機創新體系,一方面吸收借鑒了熊彼特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以及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技術創新和制度經濟學的制度創新等創新理論的科學成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熊彼特主要局限於微觀領域的企業家創新,忽略了宏觀層面的創新如理論創新、文化創新的理論缺陷,強調重大理論創新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對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二是綠色發展提出的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一方面吸收借鑒了西方經濟學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科學成分,另一方面又在更高的戰略高度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從而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從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進一步擴展到保護生產力。三是開放發展提出的雙向開放新體系,一方面吸收借鑒了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理論的科學成分,另一方面又結合中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特點強調不僅要對發達國家開放,而且還要對發展中國家開放;不僅要「引進來」,而且還要「走出去」。
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從來沒有離開過經濟學發展的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沿著這條大道推進經濟理論的中國化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還是中國學者對經濟學發展的世界貢獻。
創新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最可貴的還在於它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
一是構建了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新理論。我國經
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證明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因此,我國創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製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方面衝破了只有私有制才能發展的所謂新自由主義神話,另一方面為發展中國家選擇不同的經濟制度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開闢了新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成功,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構建了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新理論。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往往會以西方發展經濟學提出的理論為指導,但大都沒有取得成功,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紛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形成,雖然具有中國特色,但它指導解決的問題確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因而具有世界普遍價值。中國從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的成功轉變,以及在這一進程中形成的發展理論,為處於這一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和理論指引;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而創建的推進從中高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變的理論和政策框架體系,將為那些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中苦苦摸索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指明前行的道路。
三是構建了發展中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理論。傳統工業化面臨的是傳統農業經濟與現代工業經濟的二元經濟格局,今天的工業化面臨的則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的三元經濟格局,這就需要用三元經濟的發展理論替代傳統的二元經濟發展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提出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理論,就成為發展中國家迎接信息技術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利器。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校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
推薦閱讀:
※由三大國外案例 - 看體育特色小鎮的八大成功條件
※中國特色拆二代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驚動FBI全家被遣返:怎麼管教具有中國特色的熊孩子 | 西洋參考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