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帝陵簡介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於陝西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每年清明、重陽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祭祀已成中華民族傳統祭祀盛典,2004年開始每年對黃帝陵祭祀升為國家公祭。陵區歷經多次修繕,最近的一次整修自1993年開始,為此成立了黃帝陵基金會以籌措資金,工程分二期實施,第一期工程2001年8月竣工。  景區介紹  黃帝陵景區面積333公頃,有古柏超過六萬餘株,千年以上古柏三萬餘株,為中國境內保存最完善的古柏群。陵墓區和軒轅廟兩部分。  陵墓區:通往陵區的石道邊樹有"下馬石",上書"文武官員至此下馬";靠近陵區有"漢武仙台",傳說漢武帝北征匈奴歸來時祭祀黃陵所築;陵區東側碑廊珍藏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陵區西側立有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回歸紀念碑;"人文初十大殿"系供奉黃帝的正殿,內有黃帝浮雕像,設有神龕,神龕四周飾以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四靈;紀念亭內陳列有中國近現代領袖人物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題詞;墓前有祭祀亭,用於前來拜祭人祭祀之處,祭亭中立有石碑,上有"黃帝陵"三個字,原為蔣中正於抗日戰爭期間題寫,1956年剷除,1963年修復時換為郭沫若題寫。  軒轅廟由軒轅廟和祭祀大殿二部分,均為1993年以後新修繕的建築,整個建築為全麻石結構,氣勢恢宏。

  歷代祭祀和修繕  歷代帝王祭黃陵,大多派身邊親信大臣,帶著皇帝親筆寫的"御制祝文"。  *前220年:傳說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於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自己手捧供品,身帶佩劍,走向"黃帝祠"默默祈禱。  *前110年:元封元年十月漢武帝率十八萬大軍祭黃陵,並修築"祈仙台"(漢武仙台)。  *唐朝時,祭祀黃帝陵成了國家公祭。[1]  *1040年~1043年:宋仁宗慶曆年間,范仲淹三次祭黃陵。  *1061年:宋仁宗降旨黃陵栽柏樹。  *1325年:元朝泰定二年,皇帝也孫鐵木耳頒發保護黃帝陵廟令。  *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洪武皇帝遣中書管勾甘祭黃陵。之後多次遣人祭祀。  *1651年:清世祖順治八年開始及其之後多次遣人祭祀。  *1908年:同盟會。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陝西省政府多次祭祀;孫中山、蔣中正等多次作祭文遣人參與祭祀。  *1939年:清明節,毛澤東遣林伯渠祭祀。  *2006年,黃帝陵祭典活動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黃帝之功績,並表達對民族遠祖之崇敬,於民國24年(1935年)將清明節訂為"民族掃墓節"。民國24年(1935年)4月7日中央並派代表至陜西省中部縣橋山之麓黃帝陵致祭,舉行首次民族掃墓典禮,其後每年均比照辦理。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改於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嗣為便利與祭人員於民族掃墓節安排祭祖掃墓活動。該項典禮之舉辦,具有記取並發揚我中華民族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之深遠意義。  自民國40年(1951年)起於每年清明節舉行中樞與台灣省各界遙祭黃帝陵典禮,初由台灣省政府辦理,並由總統遣內政部部長代表主祭,假台北市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至民國69年(1980年)改由內政部主辦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惟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清明節由馬英九總統親臨主祭,五院代表陪祭,中央各部會派員與祭。

  歷年祭文

  *維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五日,總統李登輝謹派內政部長黃昆輝,敬奉香花素果雅樂之儀,遙寄於黃帝之靈曰:  巍巍元祖,赫赫帝德;文武聖神,繼天立極。肇建文明,道光華國;開物成務,有為有則。乃通舟車,始造書契;惠在生民,萬世是澤。隆治垂衣,綏猷帝力;萬國咸平,丕基以立。奕世靈休,垂法至今;綿綿冑裔,遠紹前烈。比及邇世,屯難未滅;中樞播遷,三台人傑。作蒸民主,光昭日月;百策宏施,眾志盤石。矢勤矢勇,惕勵朝夕;猗歟盛哉,元祖所錫。萬里東向,沮水九曲;靈爽常存,天佑黃族。節屆清明,未克展謁;馨香上薦,式臨輦蹕。尚饗

  *維中華民國九十年四月五日,總統陳水扁謹派內政部部長張建邦,敬奉香花清酌,遙寄於黃帝之靈曰:  赫赫皇祖,天縱至聖;承昊立極,懿鑠景行。整頓乾坤,肇業布政;憂勤曠古,賢弼佐命。奕奕典謨,華鼎維新;萬國賓服,德配鴻鈞。安民樂利,仁澤淵深;文明肇建,有脊有倫。既造書契,並通舟車;乃調瑞歷,隆治謳歌。洎乎近世,國步屯邅;華域板蕩,中樞播遷。東南嘉域,台瀛人傑;惕勵圖治,繼軌前烈。民主蒸蒸,光暘千古;濟民禮樂,經建翹楚。庠序化育,精英濟濟;猗歟盛哉,中流柱砥。春歸草綠,沮水悠悠;橋陵萬里,靈爽長庥。  節屆清明,久闕展謁;俎豆馨香,神兮來格。尚饗

  *維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三日,總統陳水扁謹派內政部長余政憲,敬奉香花素果、清酌雅樂之儀,致祭於黃帝之靈曰:  惟我民族始祖。生而神靈,長而敦敏;修德礪行,綏撫黎民。征於涿鹿,戰禍平服;披山通塗,萬國寧處。帝乃順天地之紀,立人倫之極;征幽明之占,解安危之難。建屋宇,造舟車;崇禮義,制書契。賢輔佐命,庶務維新;肇業奠基,文明以立。赫赫帝德,式效式則;仁澤宏恩,永世長存。綿綿冑裔,遠紹遺緒;朝夕惕勵,台澎疆域。踐履民主,光暘千古;百策弘施,眾志盤石。庠序化育,英才濟濟;政經科技,譽滿寰宇。盛哉猗歟,元祖所錫。日月爭競,節屆清明。春風駘宕,沮水浩蕩;綠茵鮮妍,橋陵巍然。慎終追遠,萬里懷緬;飲水思源,俎豆晉獻。至誠隆願,神兮臨鑒。  尚饗

  *維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五日,總統陳水扁先生謹派內政部部長蘇嘉全,敬奉香花素果、清酌雅樂之儀,遙祭於我共生遠祖黃帝在天之靈,而祝以文曰:  元祖黃帝,上承伏羲、神農,垂憲立法,仰以通神明之德,俯以類萬物之情。下開王業千秋之盛,樹仁政樂教之宏。道侔天地,德貫古今,洵生民之所未有。蓋聖王在上,平章百姓,率作興事,用美其德,以成其義,乃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何其盛也。審近世之潮流,繼往聖之道統,內則博濟施仁,外則講信修睦,益以弘敷教育,昌明文化。進台灣於富強康樂之域,躋斯民於安樂之天也。卓卓矩范,儀型作孚;仰瞻緬懷,遙祭追思。敬頌以詩曰:"明齊日月煥紫微,量合乾坤布清輝。太乙龍翔欣鼎革,極酉鳳翥耀豐隨。遙祭黃陵興唐志,廣宣帝德盛漢威。台灣寶島綿正統,民生樂利泰安歸。"謹掬肫誠。伏維  靈鑒。尚饗。  *維中華民國九十五年(西元2006年)四月五日,總統陳水扁先生謹派內政部部長李逸洋,代表中樞,敬奉香花素果之奠、清酌雅樂之儀,遙祭於我赫赫始祖  黃帝在天之靈,而祝以文曰:  嘗思惟木有本,惟水有源。根之深者,葉必茂;積之厚者,流自長。故夫後昆之振拔,端賴前人之積德;而前人之創建,實冀後昆之守成。《尚書》曰"克篤前烈,克承厥勛",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豈漫然哉?曰若稽古,黃帝軒轅,上承伏羲神農玄德,憲象垂無疆之庥;下開唐堯虞舜政統,聖道彌九野之光。湯武順天應人,王業紀千秋之盛美;周孔制禮作樂,仁心宣萬代之鴻規,恆久深遠,誠百世莫能易。黃花青冢,寄先烈之忠魂;碧血丹心,昭中華之正氣。幸賴英靈福佑,盡天地之體,立人物之命,必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壯者有所致力,躋生民於安樂富庶之境界。今我寶島台灣,勵精圖治,貽典謨於天下,同風教於域中;民主憲政恢宏,經建文教維新,興復繼絕,指日可待。神靈在上,馨香一瓣,醴酒盈樽,陟降有臨,肫誠敬頌。伏維  靈鑒。尚饗。  附註說明

  •   歷年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的祭文,經詢內政部部長信箱,回復如下"查本部並無出版祭文彙集等文獻書籍,惟69年以後本部舉辦之祭典,部分祭文會隨文歸存於本部檔案,台端如欲查閱,請依"內政部檔案申請閱覽須知"之規定。  黃帝,中國神話人物,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國宗族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份子的推動下,從中國遠古傳說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  "炎黃後裔"、"炎黃子孫"也成為中國人自稱的常見說法,而其中的黃帝又比炎帝更常被提及。按今天的觀點看,炎帝及黃帝可能均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史記》中的五帝之首。傳黃帝姓公孫,後改為姬姓,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  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軒轅之丘"位置尚有爭議,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二月二,龍抬頭,相傳黃帝出生夏曆二月初二,其出生地為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地區附近。在涿鹿之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早前炎帝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蚩尤失敗後,炎帝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起兵決戰。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取得勝利。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  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製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和律歷。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磬和鍾,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揮造弓,共鼓和貨狄作舟。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10],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11]。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中醫《黃帝內經》是以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問題的問答體裁編著的,分成《素問》與《靈樞》二部。但實際上可能是後人假託黃帝之名的作品。  黃帝崩,葬橋山(關於橋山的所在地歷來有所爭議,現今學術界較認可的說法是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溫泉屯鄉里虎溝村西南之橋山,其上直至後唐仍有黃帝廟並享有祭祀,直至遼統治中國北方後,從此斷祀)。而陝西黃帝陵則為一衣冠冢,因為長期處於中原漢族統治區域,因此,自秦統一中國後,歷朝歷代每歲祭奠黃帝陵延續不斷,被稱為"天下第一陵"。但實際上,黃帝陵只屬一個衣棺冢,黃帝陵前碑亦有表明此事情,另外,根據文獻記載,黃帝離開之時有彩雲飛天,並乘搭彩雲離開。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仙登於天";《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黃帝在道教中被尊為道家開創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  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歷、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包括一些海外華人)自稱"炎黃子孫"。每年中國官方在黃帝故里河南新鄭舉行國家級拜祖大典,同時陝西黃帝陵也舉行祭祀活動。
  • 推薦閱讀:

    2009己丑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王全書恭讀拜祖文
    失傳的《黃帝外經》第七十七章「解陽解陰篇」
    黃帝
    150個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 中國歷史大事件 | 從黃帝到中華民國 | 封建制 | 禪讓制 |...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

    TAG:黃帝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