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至寶——傳國玉璽從大秦到大清的流轉,何日重見天日

「傳國玉璽」給後世人們留下了很多神奇的故事,被天下人共傳為「至寶」。幾千年來有關它的種種傳說無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塊神秘的「至寶」的原型究竟是什麼?如今又在何處?

傳國玉璽的由來

璽是封建時代皇帝的寶印。「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

『傳國玉璽」取材於「和氏璧」。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記載的情節大致相同。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了之後,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後,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到後來流出來的都是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原因,卞和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意思是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於是命名為和氏璧。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在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奉璧使秦。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道:「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還是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果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後,卻神秘地失蹤了。

顛簸輾轉在何方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浪,傳國玉璽就此第一次失蹤。而8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玉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

公元前206年冬,劉邦率軍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奉上始皇玉璽。秦亡後,劉邦即天子位,傳國玉璽得歸劉漢。因御服其璽,世世相傳,稱為「漢傳國璽」,也稱「漢傳國寶」。

西漢末年(公元8年),王莽篡政。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玉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皇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玉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後來用黃金鑲補。天下至寶,從此留下瑕疵。

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更始帝劉雲。劉云為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玉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玉璽,返宮後傳國玉璽查無下落。

東漢末年,董卓叛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的率領下討伐董卓,洛陽城內一片混亂,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紮在洛陽城南宮殿中,一天突然發現宮殿中一口井內閃著五彩的光,孫堅感覺奇怪,於是命令手下人下井探望,不想卻撈著一位宮女的屍體,宮女的脖子上戴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個用金鎖鎖著的朱紅小匣,啟開小匣,裡面有一玉璽,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缺一小角。

孫堅知道這正是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竊喜這莫非是天意讓他當皇帝。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沒想到他手下的一個士兵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早有篡奪帝位之心,當然想佔有傳國玉璽,他下令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只好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敗在了曹操的手下,傳國玉璽又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

曹魏代漢,傳國玉璽作為「君權神授」的象徵,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玉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玉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

此後,北方陷於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的局面,傳國玉璽幾經輾轉,又落入東晉征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用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玉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玉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宮城,劫得傳國玉璽,不久侯景敗死,他的部將侯子鑒將玉璽投到了棲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後來他的弟子將玉璽獻給了陳武帝。

楊堅建立隋朝後,公元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於是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於唐朝。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晃篡唐後,傳國玉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郭威建後周后,遍尋傳國玉璽不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

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玉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公元1127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玉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玉璽忽然出現於集市,伯顏命人購買,玉璽從此歸入大元。伯顏曾將元帝國從各處收繳來的歷代印璽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期望得到傳國玉璽,最終還是空手而返。至此,經歷了1500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玉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明清兩代,偶爾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但是都是附會、仿造之贗品。明弘冶十三年(公元1500年),有一名陝西人得到一塊玉印,據稱為傳國玉璽,呈獻明孝宗,但明孝宗對此深表懷疑,「卻而不用」。

明末,相傳由元順帝帶入漠北的傳國玉璽,為其後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敗之後,璽落入後金太宗皇太極手中,皇太極因此稱皇帝,定國號為「大清」,表示要佔領中原,取代明朝的統治。

清朝初期,故宮交泰殿藏玉璽39方,其中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的玉璽被稱為傳國玉璽。但乾隆欽定玉璽時,卻將這塊玉璽剔除在外。由此可見,這是一塊傳國玉璽的贗品。

直到1924年11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還是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

後來有人說,傳國玉璽現在在台灣的「故宮博物院」,或許這只是一種猜測,台灣方面沒有承認此事。

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傳國玉璽數隱數現。真正的傳國玉璽到底在哪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在不斷發展,人們對傳國玉璽的找尋從未放棄過,但不知道何時才能夠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推薦閱讀:

有什麼江蘇浙江等三角洲附近的傳統美食是正在消失或者變得小眾的?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TVB有哪些紅極一時卻又迅速消失在大眾視野的美人們?-星搭配的回答
[轉載]殺了魔術師,他所幻變的東西自然消失! 阿格旺波尊者開示《前行備忘
南京,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TAG:神秘 | 玉璽 | 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