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把自己替換掉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自我必須承擔許多重要任務,其中之一是對付使人煩惱和焦慮的種種威脅和危險。對付的辦法有兩大類。一類是採取現實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類是否認和歪曲現實的辦法。後一類辦法阻礙著人格的發展,我們稱之為自我的防禦機制。防禦機製為數眾多:下面介紹其中一項——投射。認識投射當自我遭受本我和超我的壓力時,人就會感到焦慮。而為了消除焦慮,他極可能把原因歸於外界。非但不肯說:「我恨他。」反而說:「他恨我。」非但不肯說:「我由於內疚而煩惱。」反而說:「他使我煩惱。」在第一種情況下,他否認他的仇恨來自本我:在第二種情況下,他否認責備他的是良心。他兩次都把責任歸於其它因素而不是自我。這種保護自我免遭神經性和道德性焦慮的機制叫做投射。

投射的最重要的特點是情感的主體即自身被掉換。有時是主客體對調。「我恨你」成了「你恨我」。有時用一個主體代替另一個主體,而客體不變。『我懲罰我自己」成了「他懲罰我』。自我採用投射的目的是把神經性或道德性焦慮轉換成現實焦慮。例如,有人害怕自己的侵犯衝動和性衝動,為了從焦慮中獲得部分解脫,便把這些衝動歸於他人,說別人如何如何好戰和淫蕩。又如,有人感到內疚,便自我安慰地把煩惱原因歸於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良心。

這種轉換的目的是什麼?是把本我和超我這些內部危險轉換成外部危險。因為自我很難對付內部危險,但卻比較容易對付外部危險。一般情況下,人有較多時機學會對付外部恐懼,卻較難掌握克服神經性和道德性焦慮的方法。投射的作用不只是減輕焦慮。投射給人一表達真實情感的借口。認為自己被仇恨遭迫害可以作為攻擊意想敵人的理由。在這一保護自己攻擊敵人的借口中,人獲得仇恨衝動的滿足。滿足而又無愧,因為他感到自己的侵犯行為是正當的。當然,這是一種複雜的文飾和理由化過程,其實質是嫁罪於人,為自己的行為開脫。所謂理由化,是說在外部尋找理由或託辭為自己受到超我指責的行為辯護。理由化還包括把社會所反對的動機改換成社會所讚許的動機。例如,有人為慈善事業捐款,他認為這是出於善良心腸,而實際上他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或者為了補過贖罪。顯然人決不會意識到這種投射或理由化,否則這些機制便不能減輕焦慮。所有對自我的保護,都必須在潛意識中進行,不然起不到作用。

超我的禁戒和懲罰很容易投射,因為超我代表了本來就屬於外部的東西。在超我形成之前,禁戒和懲罰是由父母施行的。原來就屬於外部的東西,現在當然可以還原到外部。在超我未牢固地結合進人格結構的情況下,還原更容易發生。超我脆弱的人往往喜歡把自己的負疚原因歸咎於他人,把抑制歸於外部的原因而不是內部的原因。

投射是一種廣為應用的防禦機制,因為人們從小就學會在外部尋找自身的行為原因,而不會檢查和分析自己的動機。更有甚者,人懂得,製造圓滑的借口和遁辭,即使有了過錯,也可以不受懲罰或不感到內疚。而且,他對事實的歪曲還總是受到獎賞。還有一種投射初看似乎不是防禦性的機制,這就是與他人分享情感和思想。自己幸福便認為別人也幸福,自己悲痛就認為別人也悲痛。仔細分析一下,這種分享型投射的保護性質也是很明顯的。如果別人不幸福,自己的幸福就會遭到損害,因為人在別人不幸福而僅僅自己幸福時,總有一種負疚心理。為了消除威脅,人就把幸福也加於他人。如果誰能以世界上大多數人部不誠實來說服自己的話,他就很容易做到既不誠實,又不慚愧。一貫考試作弊的學生,常常以人人都舞弊來原諒自己:認為大家都亂搞男女關係的人會藉以原諒自己的越軌行為。這一類的投射並不壓抑真實的動機,也不用其它的動機來取代。當事人承認自己的動機,但他的道德焦慮經過投射到他人身上面得到減輕。

在線互動活動信息分享心理知識普及團體成長小組組員招募中心理諮詢
推薦閱讀:

習慣那都是自己的選擇
自己的命卦 朝什麼方向睡覺最舒服?
做好每一個自己——做最好的愛人
? 什麼都貴了,唯有命越來越賤,不信你自己看!
偶然間的可愛

TAG:心理 | 自己 | 防禦 | 機制 | 心理防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