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養話題作文素材精選

道德修養話題作文素材精選

【信念】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信念能使人積極向上,銳意進取

堅定的信念能幫助人走向成功

信念能使人戰勝困難與挫折

要堅持信念不動搖

信念使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

有美好的信念,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給人以信念是最好的幫助

共同的信念能使人們齊心協力,創造奇蹟

名言信念對支撐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即便是壽命的長短也往往取決於信念。———趙鑫珊

信念不是到處去尋找顧客的推銷員,它永遠也不會主動地去敲你的大門。———趙鑫珊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信念,這強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雖然兇險的環境在陰影中潛行,我卻毫不畏懼地走向「魔林」。———海倫·凱勒

信念最好能由經驗和明晰的思想來支持。———愛因斯坦

最堅強的意志產生於最堅強的信念和對新的嚮往。———柯藍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林肯

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蒙田

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幸福。———雨果

信仰是去相信我們所從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相信的。——聖·奧古斯丁

有必勝信念的人才能成為戰場上的勝利者。———希金森

信仰的價值恐怕勝於真理的價值吧!真理不講情,但信仰卻具有慈母之心,科學對於我們的渴望是冷淡的,而信仰卻安慰我們。———阿密埃爾

寧肯孑然而自豪地獨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隨波逐流。———佚名

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佚名

信念是有益的,但它不具有真理性。———佚名

經典素材

夢想皆有神助(信念助人度過苦難)

他是一個匈牙利木材商的兒子,由於從小生得呆笨,人們都喊他「木頭」。九歲之前,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學校里獲得過一枚玩具螺絲釘外,再沒有獲得過什麼獎勵。

十二歲時,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位國王給他頒獎,因為他的作品被諾貝爾看上了。當時他很想把這個夢告訴別人,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後只好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假如這真是你的夢,你就有出息了!我曾聽說,當上帝把一個不可能的夢,放在他的心中時,就是真心想幫助他完成的。

他信以為真了,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麼大,上帝卻一下子就能選中他。為了不辜負上帝的期望,從此他真的喜歡上了寫作。

「倘若我經得起考驗,上帝會來幫助我的!」他懷著這樣的信念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三年過去了,上帝沒有來;又三年過去了,上帝還是沒有來。就在他盼望上帝前來幫助他的時候,希特勒的部隊卻先來了。他作為猶太人,被送進了集中營。在那裡,數百萬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卻靠著「生存就是順從」的信念活了下來。

「我又可以從事我夢想的職業了!」他懷著這種心情走出奧斯維辛集中營。1965年,他終於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說《無法選擇的命運》。接著,他又寫出了一系列作品。

就在他不再關心上帝是否會幫助他的時候,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把20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他聽到後,大吃一驚,因為這正是他的名字。當人們讓這位名不經傳的作家談一談他獲獎的感受時,他說:「沒有什麼感受!我只知道,當你說我就喜歡做這件事、多困難我都不在乎時,上帝就會抽出身來幫助你。」

丘吉爾的成功秘訣(決不放棄就是信念)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高漲的丘吉爾來演講。三個月前這個講座的門票就已售罄,各界人士翹首以待。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們準備聆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的成功秘訣。丘吉爾用手勢止住人們雷動的掌聲後,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個是,決不放棄;第二個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個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說完就走下了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鐘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無數的成功人士驗證了:人生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只要有堅持,失敗就不是定局。

難忘的一球(犧牲自己留給別人信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納粹集中營,德國士兵經常要求英國戰俘跟他們踢球。貝魯姆被俘前是優秀的狙擊手,也是技術精湛的足球前鋒。比賽在監獄的滿是沙礫的場地上進行。與其說是比賽,還不如說是德國納粹折磨戰俘的一種方法。

納粹不給戰俘隊員足夠的食物,讓他們餓得眼冒金星去參加比賽。德國人藉此大比分獲勝,然後奚落英國人為豬。

但是,聖誕節前的一場比賽發生了意外,而觀看那場比賽的人中有德國納粹的高級官員。貝魯姆在比賽前吃了獄友積攢下來的黑麵包,有了足夠的體力去比賽。比賽只進行了三分鐘,貝魯姆就像野馬一樣打亂德國人的防守,沖入禁區,一腳抽射,首破德國人的大門。最後,德國隊仍是大比分獲勝了,但是他們「戰無不勝」的神話已被一個缺少食物的戰俘打破。不久,貝魯姆被秘密處死。事先,他已經知道會如此。一位英國作家曾經多次提到過這個叫貝魯姆的人,他說,那場聖誕球賽後,貝魯姆成為了集中營中希望和信念的支柱。

50多年後,英國的一家體育電台播出了這個故事,結果接到了上千個電話,其中有一位老人是貝魯姆的戰友,他說,自從貝魯姆進了一球後,他就堅信英國必勝。

還有一個蘋果(信念就是生命)

斯坦利·庫尼茨是一個對沙漠探險情有獨鐘的瑞典醫生。年輕的時候,他曾試圖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進入沙漠腹地的當天晚上,一場鋪天蓋地的風暴使他變得一無所有,嚮導不見了,滿載著水和食物的駝群消失了,連那瓶已經開啟的準備為自己慶祝36歲生日的香檳也灑得一乾二淨,死亡的恐懼從四面八方湧向他。

在絕望的瞬間,斯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意外地摸到了一隻蘋果,這隻蘋果使斯坦利從絕望中清醒,他慶幸自己竟然還有一隻蘋果。

幾天後,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當地的土著人救起,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緊緊地攥著一隻完整卻乾癟的蘋果,而且攥得非常緊,以至於誰也無法從他手中將蘋果拿走。20世紀初,這位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的老人斯坦利去世了,彌留之際,他為自己寫了這樣一句墓志銘:我還有一個蘋果。

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真理就是信念)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他由於害怕宣傳「地球中心說」的教會的迫害,直到臨死之前,才把《天體運行》一書公佈於世。後來,喬布丹?布魯諾則無畏地公開宣傳太陽中心說,教會宣布他為「異教徒」,開除了他的教籍,迫使他長期流浪異國,並千方百計地誘捕他。但是這一切,都未能使布魯諾退縮。

反動教會恨透了布魯諾,採取種種卑鄙伎倆,終於把布魯諾誘騙回國,在宗教裁判所里關了八年多的時間。布魯諾受盡了嚴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但始終不肯放棄真理,向反動教會屈服。1600年2月17日,教會判處了布魯諾死刑,決定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把他活活燒死。布魯諾聽到他被判死刑後,心裡平靜如常,他告訴劊子手們說:「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感到恐懼。」臨刑前,他無畏地高喊:「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意林故事

頑強生存的保爾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這本書通過對保爾?柯察金成長曆程的描述,從中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戰鬥烽火、建設場景和社會生活風貌,小說也塑造了一個憑著堅定信念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形象。保爾出生於一個貧苦的鐵路工人家庭,在地下黨員的幫助下,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上前線後浴血奮戰、奮勇殺敵,多次受了重傷,都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亡,最後他不得不因右眼失明離開前線。在地方上,保爾繼續奮戰在建設第一線,不顧傷病,在天寒地凍的築路工地上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即使雙腳凍壞、發高燒仍然不下火線,直到昏倒在工地上。他患了傷寒,差點不治身亡。但是他還是挺過來了,在遭受雙目失明、癱瘓在床的沉重打擊之後,保爾考慮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長短,而是如何儘快重返戰鬥崗位。他終於找到了以筆代刀的戰鬥途徑,實現了日思夜盼的重新歸隊的理想。

保爾對理想的堅定信念、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鋼鐵般的革命意志,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為美好的理想而奮鬥。

奧斯特洛夫斯基其實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造了保爾這一形象的,他曾經多次談到,是為社會主義奮鬥,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堅定信念,使他的生活永遠有意義。

信念讓不可思議成為現實

美國某小鎮,有一位老奶奶,長著「綠手指」———這是當地人對好園丁的稱讚。 一天,老人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金盞花。老奶奶想: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還有白色的?不可思議。不過,我為什麼不試試呢?她對8個兒女講了,遭到一致反對。大家說,你根本不懂種子遺傳學,專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這麼大年紀的人,怎麼可能呢?老奶奶決心一個人幹下去。她撒下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橘黃的。老奶奶在中間挑選了一朵顏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第二年把它們栽種下去。然後,再從花朵中挑選顏色淺淡的種子栽種……兒女遠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處理完這些事之後,依然滿懷信心地栽種金盞花……

20年過去了。有一天早晨,她來到花園,看到一朵金盞花,開得奇特燦爛,是如銀如雪的純白。100粒種子寄給了那家20年前懸賞的機構。她甚至不知道這則啟事還是否有效。

等待的日子長達一年,因為人們要用那些種子驗證。終於,園藝所長打電話給老奶奶說,我們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為年代久遠,資金不再兌現,您還有什麼要求嗎?

老奶奶對著聽筒小聲說,只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我能種出來…… 黑色的金盞花至今沒有開放,因為老奶奶去世了,世人再沒有了這種笨笨的堅持。

信念是最堅韌的一粒種子

有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找工作多次都不順利。然而每次女兒失敗回來的時候,母親總是安慰她,鼓勵她。

起初,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結果,上課還不到一周,被學生轟下台,灰頭土臉地回了家。母親為她擦眼淚,安慰她說:「滿肚子的東西,有的人倒得出來,有的人倒不出來,也許有更合適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出外打工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原因是手腳太慢。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的,別人已經幹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 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干過市場管理員,做過會計,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止了。

然而每次女兒失敗回來的時候,母親總是安慰她,鼓勵她,從來沒有說過灰心和抱怨的話。30多歲的時候,女兒憑著一點語言的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一 位輔導員。後來,她開辦了一家自己的殘障學校。她又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向已經年邁的母親問道:「媽,那些年我連連失敗,自己都覺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為何對我那麼有信心呢?」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種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瓜果也種不好的話,撒上些蕎麥種子也許能開花。因為一塊地,總會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總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之後,女兒落了淚。她明白了,實際上,母親恆久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最堅韌的一粒種子。

相信自己的意志才是最好的信念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擂響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傳寶箭,佩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的。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落馬而斃。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一下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穿過蒙蒙的硝煙,父親撿起那支斷箭,沉重地嘆一口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信念需要再堅持一下

兩人結伴橫過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個中暑生病,不能行動。剩下這個健康而又飢餓的人對同伴說:「好吧,你在這兒等著,我去尋找水源。」他把手槍塞在同伴的手裡說:「槍里有五顆子彈,記住,三個小時後,每小時對空鳴槍一聲,槍聲指引我,我會找到正確的方向,然後與你會合。」

兩人分手,一個充滿信心地去找水源,一個滿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待。他看錶,按時鳴槍。除了自己以外,他很難相信還會有人聽見槍聲。他的恐懼加深,認為那同伴找水失敗,中途渴死。不久,又相信同伴找到水,棄他而去,不再回來。

到應該擊發第五槍的時候,這人悲憤地思量:「這是最後一顆子彈,夥伴早已聽不見我的槍聲,等到這顆子彈用過之後,我還有什麼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且,在一息尚存之際,兀鷹會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麼痛苦,還不如……」他用槍口對準自己的太陽穴,再扣扳機。可是不久,那提著滿壺清水的同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循聲而來,他所看到的是一具屍體。

愛讓信念堅強

一對戀人特別相愛,再過一個月就要結婚了。男孩給女孩買了一個呼機,只為每天給她呼上無數次「我愛你」。有一天,女孩出差時,在睡夢中覺得地動山搖,她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把床頭的呼機拿到手裡。接下去屋子倒塌了,她被壓在了底下,腿被砸折,她的呼機卻和往常一樣地響了。當「我愛你」這幾個字出現的時候,她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接下來的傳呼內容就越來越不一樣,男孩知道她出差的那個城市遭遇了大地震,他不停地呼她:「我知道你還活著,堅持,再堅持,我們會找到你。」一天過去了,他沒找到女孩,然而還是不停地呼她:「你還記得你說過的話嗎?你說我們要活到100歲。即使你變得又老又丑,我會永遠愛你。」女孩流了很多血,但每次都是那熟悉的呼機聲把她從半昏迷中叫醒,她咬著牙說要堅持。2天、3天、5天過去了……男孩始終沒有找到女孩,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而是堅定地呼她。也許這是她堅持下去的惟一的動力。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第六天的時候,女孩幾乎堅持不下去了,但男孩給她的傳呼是:「你還記得你訂的婚紗嗎?我已經取回來了,下個月我們就要結婚了,你一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女孩的心一下子被擊中了,有種柔軟的疼。是的,她最好的一段人生還沒有開始,她還要和相愛的人結婚生子,她還要讓父母安享晚年,她還要和自己的愛人一起慢慢變老……她堅持著,彷彿忘了疼痛,她相信男孩最終會找到她。終於有一天,當男孩仍然在不停地打傳呼時,他聽到了女孩的呼聲。

後來,他們一直留著那隻呼機,上面居然有好幾百條信息,那些信息一條也沒有刪去。女孩說,是那上面那些愛的呼喚,才使她有機會和自己的愛人一起慢慢變老。

應用與創新

從愚公移山說起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常常用這個故事來教育孩子,要堅持,要執著,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並不讚賞愚公的信念,而且也並不欣賞這個人。他腦筋呆板,不知變通。聰明人所應具備的一項最基本素質就是知道尋找最簡單易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比如說這個愚公,他嫌王屋、太行二山給自己帶來不便,但他為何就不想想,是繞道而行的困難大些還是移山的困難大些?當然,最聰明的方法還是搬家。只認準一條道,也不考慮其是否可行,就硬著頭皮頑固地走下去,絕不是現代人應提倡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要具有靈活的頭腦,只有時時刻刻掌握最佳方案的人,才能走在時代前列,不被時代淘汰。如果每個中國人都不知搬家,而只會和愚公一樣去移山,不知用縫紉機而只會像老太婆一樣去磨杵,那麼我們即使不被罵做「東亞病夫」,也會被罵做「東亞愚夫」。

【謙虛】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謙虛好學使人不斷進步

謙虛來源於見識,驕傲來自於無知

謙虛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謙虛的人受歡迎

謙虛使人獲益,促人成功

謙虛的人內斂而充實

謙虛是有修養的表現

越有成就的人往往越謙虛

名言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列夫·托爾斯泰

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同真理衝突,都願意放棄。———斯賓塞

謙遜可以使一個戰士更美麗。———奧斯特洛夫斯基

國民的感情中最難克服的要數驕傲了,隨你如何把它改頭換面,與之鬥爭,使之敗陣,撲而滅之,羞而辱之,它還會探出頭來,顯示自己。———富蘭克林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泰戈爾

自負對於任何藝術都是一種毀滅。驕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柏格森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虛心不是一般所謂謙虛,只是表面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論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限模糊起來,而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自己還未了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徐特立

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徐特立

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分析情況對於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鄧拓

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鄧拓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華羅庚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呂坤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經典素材

恩格斯的生日(謙虛受人尊重)

恩格斯七十歲生日來臨了,許多同志和朋友前來祝壽,像雪片似的飛來的賀電和信件,使恩格斯十分不安。他表示說:「我主要是靠了馬克思才獲得信譽!」他對來人誠懇地說:「我遠沒有祝壽的情緒,而且這完全是不必要的熱鬧,我無論如何不能忍受。」第二年,他七十一歲生日前夕,他聽說德意志工人共產主義教育協會歌詠團將在他生日晚上為他舉行音樂會,就立即發出了信件,懇詞勸阻。信中寫道:「我們尤其反對在我們生前為我們舉行公開的慶祝活動。」

愈謙虛愈受到人們的敬重。七十三歲高齡的恩格斯到維也納、柏林訪問時,兩個城市的群眾歡迎氣氛之熱烈是罕見的,恩格斯在維也納的歡送大會上的演講中說道:

「如果說我在參加運動的五十年中確為運動做了一些事情,那麼,我並不因此要求任何獎賞。我的最好的獎賞就是你們!」

扁鵲自認最差(謙虛是一切偉大靈魂共有的品質)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謙遜的貝羅尼(謙虛是一切偉大靈魂共有的品質)

十九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正用心畫畫,旁邊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看了他的畫,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婦女,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討論些什麼。過一會兒,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該低頭時就低頭(謙虛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穫,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富蘭克林憑這一準則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勛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居里夫人自認為平凡(謙虛是偉大靈魂的共同品質)

在評價居里夫人的一生時,愛因斯坦十分激動又滿懷尊敬地說:

「在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時,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純潔、她的嚴於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極其頑強地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靠大膽的直覺,而且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這樣的困難,在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

在近600字的演講中,愛因斯坦只用了30多個字談到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其他都用來讚揚她的人格的力量。在各種高尚品德當中,謙虛是閃亮的一種。

居里夫人曾多次婉拒各方面邀她寫自傳的請求。她最討厭對個人的宣傳報道,對報刊過分關注科學家而不是科學本身,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人們對她說:「寫自傳這件工作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對準備獻身於科學事業的學生來說,肯定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最後,居里夫人終於同意寫自傳了。但是說:「我的生活都是一些很平凡、很單調的小事,哪能寫出一本書來呢?」

謙虛謹慎的品格,能使一個人面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不再進取。居里夫人以她謙虛謹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獲得了世人的稱讚,她對榮譽的特殊見解,使很多喜歡居功自傲、淺嘗輒止的人汗顏不已。也正因為她的高尚品格的影響,以後她的女兒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並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令人敬仰的兩代人三次獲諾貝爾獎的家庭。

富蘭克林克服好辯的習慣(謙虛的人受歡迎)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敘述了他如何克服好辯的習慣,不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比別人聰明,使自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老練的外交家的。

當富蘭克林還是個毛躁的年輕人時,有一天,一位教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麼,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點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的教訓。他已經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覺他正面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魯的習慣。

「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變態度的收穫: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贊同我。」

孔子謙虛好學的故事(謙虛好學使人不斷進步)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大樹將軍(謙虛是一種美德)

《後漢書·馮異傳》記載,東漢開國名將馮異為人非常謙虛謹慎,行軍時,遇到其他將領,往往主動引車避道,走在他們的後面。自己軍中,號令整齊。每逢宿營,其他將領一坐下來就爭論功勞的大小,而他卻獨自一人靠著大樹休息。時間一長,軍中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有一次,光武帝劉秀將部隊重新配備,將士們紛紛請求歸屬到「大樹將軍」的部下。為此,劉秀特地多給了他許多人馬。

是金子總會發光。後來漢明帝為開國三十二位元勛畫像,把馮異排列在第十三位。意林故事

穆斯林長官歐買爾的故事

有一次,歐買爾去沙木地區,隨他一起前往的還有一個孩子,歐買爾非常謙虛,他不因為自己是長官就高高在上。他和這個孩子在路上互相換著騎駱駝。當歐買爾騎上駱駝的時候,孩子就牽著駱駝的韁繩,行走一會兒他們就互換。就這樣他們漸漸地離沙木地區越來越近了,這時正好輪到歐買爾走路,孩子坐在駱駝上,在路上遇見有水潭,歐買爾就緊緊地抓住韁繩,自己脫下靴子掛在肩頭,從水中趟過。就在這個時候,沙木地區的總督艾布阿比德本翟拉哈(他是真主的使者,報喜的十個人之一)來迎接他,看到了這個情景。

他說:穆斯林的長官啊!沙木地區的有地位的人們將要來迎接您,您這個樣子讓他們看到不好吧!

歐買爾說:的確,偉大的真主用伊斯蘭讓我們變得榮耀,真主是仁慈的,他喜愛在所有的事物中伴有仁慈。我怎麼能夠對孩子不仁慈照顧呢!我的兄弟啊!你難道忘記了嗎!真主的使者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啊!

大象「皇上」的結局

一頭名叫「皇上」的大象就因為喜歡聽別人說「是」,而陷入了滅頂之災。他是一頭煩躁不安的大象,時常為了一隻小耗子的調皮搗蛋而鬧得驚慌失措。作為象群中至高無上的領導者,他強調令行禁止的管理績效,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他變得很有些神經質。

夏天的早晨,「皇上」決定帶領大伙兒穿過森林外面的一片濕地,走向綠草如茵的草原,在那裡,有大象們最喜歡吃的嫩草。然而,「皇上」的決定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由於大象的體重,他們很可能會陷入濕地中的沼澤。

「出發!」他命令說。

象群開始行動。可是,有幾隻大象縮手縮腳的,不願意執行「皇上」的指令。「皇上」生氣地瞪了他們一眼,嚇得他們連頭都不敢抬起來。

「皇上———」終於,有一隻大象鼓起勇氣,準備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他。

「你擔心什麼?你這是擾亂軍心!」我們的「皇上」怒不可遏,強硬地要求大家執行他的命令。他的想法是,大象需要足夠的食物才能生存,那片草原正好可以滿足需要。

朝著「皇上」的指向,象群在向前移動。不甘心送死的部屬私底下傳遞著悲觀的消息,這些消息嚴重影響了象群的速度。

「腳步快一點!」「皇上」催促著大伙兒。

「是。」大伙兒唯唯諾諾,可速度仍然很慢。

為了鼓舞大伙兒的積極性,「皇上」只好身先士卒,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腳步再快一點!」他喊道。

隊伍忽然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吃驚地看著「皇上」。在「皇上」的前方,綠茵茵的草葉兒下面,一個沼澤的陷阱正在等著他。

「怎麼啦?」不知情的他回過頭,用責備的眼光嚴厲地注視著他的部屬們。

「皇上———」有一隻大象吞吞吐吐地,想說什麼。

「皇上」被那位部屬吞吞吐吐的樣子更加激怒了,很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忠告:「別再找借口磨蹭了!快一點跟上我!」

「是。」所有的大象都在應允。

「快呀!」

「是。」所有的大象都在一邊應允,一邊懷著複雜的心態,等待著情勢的變化。

「快呀!」

「皇上」轉過身去,一腳踏入了沼澤。

哈佛憾事

好些年前,哈佛的校長為一次錯誤判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穿著布制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

校長的秘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

秘書很禮貌地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裡。秘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

校長很有尊嚴而且心不甘情不願地面對這對夫婦。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園裡為他留一座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很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像墓園一樣。」

女士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地看了一下條紋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裝,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750萬美元。」

這時,這位女士沉默不講話了。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就這樣,斯坦福夫婦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低姿態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我看到了那尊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導遊介紹說,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陝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為標誌的。

我仔細觀察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領右衽齊膝長衣,外披黑色鎧甲,脛著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綰圓形髮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雙目炯炯,凝視左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狀。據介紹:跪射的姿態古稱之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擊的兩種基本動作。坐姿射擊時重心穩,用力省,便於瞄準,同時目標小,是防守或設伏時比較理想的一種射擊姿勢。秦兵馬俑坑至今已經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惟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髮絲都還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導遊說,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兵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築,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低姿態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後,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望遠鏡與顯微鏡

在一次大型的演講會場,一位知名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這樣演講道:

「如果現在有一位長得國色天香的美女來到我們的面前,任何一個人拿著一隻500倍的放大鏡來觀看這位美女的臉龐,一定都會非常失望,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將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一張難看的臉;但現在我們每個人如果拿一隻望遠鏡來看遠處的一座高山,我們看到的將是青山綠水,綠陰蔥蔥,彷彿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在人際關係中,有人總是拿著放大鏡看別人,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得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對的,有的人是拿著望遠鏡,始終都能欣賞到別人的美好一面,就是這個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但這不等於說,放大鏡就沒有用了,放大鏡的焦點應對準自己,而非別人。如果能虛心地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都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應用與創新

質疑「過分的謙虛等於驕傲」

有人說:「過分的謙虛等於驕傲」。似乎,一個人太謙虛了,反而說明他內心是狂妄自大的,是瞧不起身外世界的。

此話非也。我認為,世上並不存在過分的謙虛,而只有不夠謙虛存在。

謙虛來自人靈魂的自我定位,是一個人對於世界有了客觀的認識之後才擁有的人生態度。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沒有人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完美的。因為,我們每個人視野所及的都是不完整的時空。當一個人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就會發現自己很無知很渺小,就像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就像居里夫人說自己很平凡。這樣的話看似過於謙虛,因為,這些人,在某一個時代,確實達到了人類智力所能抵達的最高點。然而,他們的話真的是來自他們的世界觀,是極其真誠的。

今天的社會多少有些浮躁,懂得謙虛為美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要提倡謙虛,而不應高談「過分謙虛等於驕傲」。

【素質】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素質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心理素質好才能有所成就

國民素質的提高有待於每個人的努力

國民素質決定國家的前途

綜合素質是考察一個人的重要標準

素質體現在點滴小事中

素質低下影響人的社會形象

人的素質也是在發展變化的

環境和教育對素質起著決定作用

必須重視素質教育

名言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杜威

性格的培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雖然它不能算是惟一的目的。———愛迪生

用全副精神,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誰也不可能相信沒有在組成一個人的因素上受到訓練的人,真正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勇氣是一種素質,有了勇氣,一切事情都好辦了。———巴里

每種首創事業的成功,最要緊的還是所有當事人的基本訓練。———馬明·西比利亞克

如果我們自己心中沒有自由與寧靜,如果我們內心深處和隱藏最深的自我只不過是一潭酸臭污濁的死水,那麼爭取身外的自由又有什麼價值呢?———梭格

在普遍墮落的人群當中,自由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伯克經典素材

拒絕狀元(綜合素質是考察一個人的重要標準)

在美國,哈佛、普林斯頓這種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平時的成績非常重要,但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每年都拒絕不少「高考狀元」,比如1996年,就把165名學術水平測驗考試中得滿分的「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理由就是對隱藏在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哈佛招生院院長在給潛在的申請者寫信時寫道:「要進入哈佛這樣的大學,個人的特長、參與社區的活動、課外活動也很重要。」普林斯頓招生院院長寫道:「我們把每個申請者都當作特殊的個案來審視,看他具體的綜合起來的能力和成就。」

美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社會上有很多組織和基金會,為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提供各種各樣在社區服務上有突出貢獻的獎學金。一所高中對此的要求是這樣的:高一5小時,高二10小時,高三10小時,高四35小時(美國高中是四年制),這只是基本的畢業要求。有些高中生的學業並不突出,但因為「學雷鋒」突出而被大學錄取了。

不潔的後果(素質低下影響聲譽和形象)

晚清王朝大臣李鴻章,在出使俄國時,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結果被外國記者作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丟了中國人的臉。

另據報載:美國客商與我國某醫療機械廠決定合作生產輸液管,外商到車間參觀時,廠長向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去擦。正式簽約那天,廠長只接到客商的來信:「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人命關天……請原諒我們的不辭而別。」

貝肯鮑爾的簽名(有風度是有素質的表現)

在談到中國足球運動員的素質時,閻世鐸講道,德國「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來中國時,閻世鐸與他一同進餐,飯罷兩人向酒店外面走的時候,在走廊里遇到一個小女孩。她的手裡拿著一張紙和一枝筆,從其穿著上一看可知她是酒店的服務員。她一言不發地走上前,怯怯地將紙筆伸向貝肯鮑爾。貝肯鮑爾明白女孩的用意,他用雙手接過紙筆,將紙鋪在牆上,認真地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又用雙手捧著將紙筆遞給了小女孩。在貝肯鮑爾的一生中,為球迷簽了多少次名根本無法統計,但他在給這名小球迷簽名時,所表現出來的認真態度給閻世鐸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這種認真,對貝肯鮑爾來說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流露。

回想起這一幕,閻世鐸感慨地說,作為「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在球迷面前連一點架子都沒有,表現出了十足的紳士風度。但我國的許多球員,沒踢出什麼名氣,走起路來卻像螃蟹一樣橫衝直撞,很多人對球迷的態度更是惡劣無比,嚴重敗壞了中國足球的形象。

閻世鐸表示,提高球員的素養和風度是當務之急。我們需要的是會踢球的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踢球的機器。

防微杜漸(素質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他是執法的領導同志,也是守法的普通公民。

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沒來得及買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想起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台票錢,公安人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中國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中美日三國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21世紀國與國的競爭將主要是人才的競爭,為了培養未來的創造性人才,《美國2061計劃》指出,著眼國民素質,實行全面改革。日本的教育改革,在「輕鬆愉快」中培養生存能力。國際21世界教育委員會強調教育應圍繞四種基本學習:1.學會認知;2.學會做事;3.學會共同生活;4.學會生存。中國提出教育要三個面向的具體實施就是素質教育,就是生存能力的培養。《教育文摘周報》刊載了陳鶴琴提出的要把死教育變成活教育的觀點。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而做現代中國人起碼具備五個條件: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第二,要有建設的能力;第三,要有創造能力;第四,要能夠合作;第五,要有服務精神。這五種能力蘊含著羅素的人才四要素。具有這些能力幹什麼用?生存。所以,可稱之為生存能力,從事生存能力的培養就是素質教育工作。

救人的大使與愛管閑事的「老外」(素質表現在小事中)

北京長城腳下,2000年6月的一天,一名少女從斷壁處滾下70多米的山崖。這時,幾位外國人毫不猶豫地率先沿著陡坡滑下去,與隨即趕來的人們一起將她救了上來。事後才知道,組織救人的外國人竟是挪威駐中國大使葉德宏。大使先生到長城,不是觀光遊覽,而是來撿垃圾的。

葉德宏大使到長城撿垃圾已非一次。十年前,一位英國專家威廉?林賽來到長城邊,他為長城的美而感嘆,同時又被長城上遍地的瓜果皮核、煙蒂紙團和亂丟的礦泉水瓶震驚,就在外國人中發起一項保護長城的活動。他們在長城上豎起著名的標語牌:「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除了垃圾什麼也別帶走」;他們穿的T恤衫與背的背包上印上口號「不愛長城非好漢,長城髒了怎麼辦」、「人人拾垃圾,長城美如昔」等等,定期來給長城「洗臉」。一年前才赴任的葉德宏大使一到中國,就主動參加了這項活動。

一些文明國家的公民對保護環境的高度自覺和嚴守規章簡直令國人汗顏。作家陳世旭在談到一次丹麥之行時寫道:在那裡,如果你的車子不按規定停放或不滅火,任何一個路人就會過來提醒你把車停好或讓車安靜下來;如果你釣魚,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也會過來看看你的魚桶里有沒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准釣標準的魚,發現有就會催著你還要一直盯著你把魚放回水中,然後說聲「謝謝」而去。丹麥禁止養鳥,但鳥食市場卻十分興旺,因為幾乎家家都要買上鳥食掛在庭院里喂鳥,常年不斷。

黃金周旅遊考問國民素質(中國的國民素質亟須提高)

儘管旅遊文明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但「五一」期間,記者在天津、北京等地旅遊時發現,耳聞目睹的不文明現象仍然比比皆是,黃金周旅遊為塑造文明的國民素質敲響了警鐘。

在天津市區最大的娛樂休閑公園———水上公園,記者看到,有的遊客在遊園的過程中,食品袋隨手亂丟、口香糖四處亂吐,讓清潔工們感到非常氣憤。儘管為了迎接黃金周,公園管理部門安排了更多的清潔管理人員,仍然無濟於事。北京天安門廣場早晨的升旗儀式每天都會吸引很多群眾參加,這本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可個別人在參加完升旗儀式後,卻把垃圾隨便遺棄在地。在世界文化遺產地故宮,一些遊客在遊玩時,卻偷偷刻下自己的名字。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到各地旅遊。香港《亞洲周刊》曾發表文章指出,在將生活日漸富足的信息傳遞給世界的同時,一些中國遊客卻也表現出衣冠不整、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等壞習慣,給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抹了黑。

「假日里的各種不文明行為,看起來是一些『小節",其實就是陋習。」家住天津的居民王桂嶺說,要建現代化的文明城市,最核心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素質。他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社會要大張旗鼓地倡導文明新風,克服小節無害、陋習難改的錯誤認識,使更多的市民樹立文明光榮、不文明可恥的觀念。

中外的差距(國民素質提高要靠每個人的努力)

權威機構對世界部分國家競爭力的評價中,中國的國民素質排在第35位。中國7000萬技術工人,高級技工僅佔3.5% ,而西方發達國家佔40%以上。中國人均勞動生產率為日本的1/26、美國的1/25。

我們的國家靠什麼提高國際競爭力?就是要從細節入手,扎紮實實提高國民的素質。在德國,很多學校的辦學方向就是「培養第一流的勞動力大軍」,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如何提高國民素質呢?我想別無二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我們中國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所以,當我們拿起望遠鏡看世界的時候,也別忘了用放大鏡看看自己,把我們的長處、弱點都看清楚了;也不要一談德國人、日本人素質比我們高就不舒服,好像是「長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世界上學生超過老師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正謙虛下來,沉下心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我們的發展勢頭一定會更強、更快。套用美國航天員那句話:每個人的素質提高一小步,整個民族素質將提高一大步。

心理素質成選人「門檻」(心理素質好才容易取得成功)

日前,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在所內公開招聘下屬澤根彈簧公司總經理,7位競聘者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有兩名博士。為體現競聘的公正性、科學性,該所特地聘請上海交大人力資源管理所的兩位教授擔任主考官。根據國際先進的選才辦法,主考官首先對競聘者分別進行了數百道題目的心理素質測驗,以此作為選人的基本條件。經過後面的公開面試、小組複試,最終選出的總經理人選,其「心理測試」得分也較優。

無獨有偶,市第七人民醫院去年招收醫生、護士時,醫院設立的第一道「門檻」也是心理測試,只有通過測試才有資格被錄用。而從市人才市場獲悉,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使用了「心理測試」這一做法。

上海交大石金濤教授認為,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質。以往的選人規則往往重業務素質、輕心理素質,時常出現所選人才業務雖精、但貢獻不大的問題。

一位多年從事心理門診的主任醫師,甚至把心理測試法用到了「選婿」上。說來或許有人有些不信,他的三個女兒第一次把男朋友帶回家時,首先要經過他的上百道心理測試題,測試過關後,他才會點頭認可。而今,他的三個女婿不僅工作出色,家庭關係也處理得非常融洽。

上海交大顏世富教授認為,「心理素質」雖不是萬能鑰匙,但選人先把「心理素質」關,將越來越成為普遍現象。由此也提醒學校、家長和學生,要特別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否則將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

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素質(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亟須提高)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有關從事學生素質、心理衛生、法制宣傳教育及青少年保護等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從有關部門大量的測試調研中發現,學生心理問題有諸多表現:首先是學習上的「厭煩心理」,從厭學到棄學;其二是「焦慮心理」,父母期望值過高,孩子常因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產生情緒上的焦慮和焦急,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對前途感到迷茫;其三是「攀比心理」,生活上同學間相互攀比,若吃穿不好則認為有失面子。

造成中小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很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校中的應試教育使不少中小學生身心疲憊,心理素質發展滯後;教學內容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不健康因素導致中小學生心理迷亂。

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部分家長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差,在教育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致使孩子心理適應能力差,過度溺愛、過於寬容使孩子任性、自私,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適應能力較差。同時學生自身也存在著自我教育及主動適應意識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等問題。

對此,有識之士認為,必須重視培養、完善學生的心理適應力,使之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使自己與社會之間取得平衡並保持和諧、統一。要在中小學校開展各種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心理適應能力的訓練活動,設立各級心理諮詢機構,設立心理輔導老師,為學生舉辦心理輔導講座。家長要在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的同時重視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除此,社會各界也要重視關心、培養、教育、健全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

從日朝足球賽看其國民素質(國民素質體現國家形象)

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馮建中日前表示,北京奧運能否得高分,不光要看場上東道主運動員的賽場表現,更要看場下大眾的言行舉止。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的形象問題,「也會影響到別人對整個國家公民素質的評價」。

什麼樣的國民素質值得我們學習借鑒?2月8日晚的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日本和朝鮮之戰。這兩個國家,一個富裕,一個貧窮;一個比較國際化,一個是****政府,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們的國民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素養。

近兩周來,日本輿論對這場比賽的關注程度,簡直超過了奧運會的水平,而政治因素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賽前,日本首相小泉、官房長官細田以及其他政界人士都發表聲明,呼籲日本民眾冷靜理性看待球賽。這樣的待遇,也是極為罕見的。畢竟,由於人質事件等緣故,日朝關係處於極其微妙的僵局階段。在日本社會,主張對朝強硬的聲音幾乎佔據主流。所以,此次比賽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賽前,女兒失蹤於朝鮮、遺骨存疑的橫田就表示,體育和政治是兩回事,我同樣會為朝鮮球員的精彩表現鼓掌。當賽場上響起朝鮮國歌的樂曲時,全場59300多人都起立致敬,沒有人發出噓聲,也沒有人坐著不動。筆者最感慨的是,坐在貴賓席前的一些殘疾人,有的也堅持從輪椅上欠身。樂曲完畢,全場鼓掌。這個表現和中國球迷在亞洲杯上的表現相比,反差何其強烈!

在比賽中,以現役軍人為主的朝鮮國家隊,也表現出了良好的紳士風度。當球場上有日本隊員倒地,朝鮮隊員都是主動把球踢出界外,博得全場的掌聲感謝。而前年底,就是在這個琦玉體育場,參加東亞四強賽的中國球員不但作風粗野,還動手群毆。下半場,日本隊被朝鮮隊扳平,五萬多日本人一度鴉雀無聲,但沒有人辱罵己方或對方的球員。隨後,在他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助威聲中,日本隊在最後一分鐘創造了勝利的奇蹟。哨聲一響,朝鮮隊員紛紛癱倒在地,但又爬起來和對方球員握手,又走到場邊向本國球迷致謝。這些看起來尋常的舉止,正是中國球員缺乏的基本教養。意林故事

日本公司不錄用心理素質差的人

一個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很著名的公司。結果沒有考中,於是他產生了絕望的情緒,上吊自殺,幸而被家裡人及時救了過來。幾天以後,他接到新的考試結果,原來他考上了,上次說他沒有考上,是考試成績統計上的差錯造成的。他聽後欣喜若狂。正當他準備上班時,得知他為考試未被錄取而自殺未遂的消息的那家公司決定解聘他,理由是他心理素質太差,連考試落榜這樣並不大的人生挫折都承受不起,以後怎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建功立業,為公司創造效益呢?

日本公司的這種做法在道義上的評價暫且不論,但對此人心理素質的判斷和對員工心理素質的注重是有一定道理的。

手機文明折射出素質的高低

現在,許多會議在事先印好的「會議須知」里都列有一條:「保持會場安靜,開會時請關閉手機」。不少會議的主持人都要在會議開始前強調一句:「請關掉手機。」儘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在許多會場里聽到手機的響聲,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人拿著手機朝外走的身影。有些人乾脆連走出會場接電話這道程序也免了,就地與外界「交流」。

手機對會議秩序的干擾,不言自明。想想看,安靜的會場手機鈴聲此起彼伏,開會效果會怎麼樣?一會兒這個人出去了,一會兒又有人低頭打起了電話,一些人因此而左顧右盼,側耳旁聽,注意力分散。這麼一來,會場秩序豈有不亂之理?莊重、嚴肅的會議氣氛豈能不受影響?手機擾亂會場的狀況,已不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了。

其實,會議可以不必專門為此作出限制規定。因為在會場上關閉手機本是一般的文明常識。這就像不能隨地吐痰、公共場所不能高聲喧嘩一樣,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如果明知故犯,那就是缺少基本的文明素質。

要當一個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就不能不講手機文明。

在美國的兩件小事

在美國碰到過兩件小事,我記憶非常深刻。

一次是在華盛頓藝術博物館前的開闊地上,一個穿大衣的男子貓腰在地上拾廢紙。當風吹起一片廢紙時,他就像捉蝴蝶一樣跟著跑,抓住後放進垃圾筒內,直到把地上的廢紙拾凈,他才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樂廳。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煙的,擺著幾個臉盆大小的落地式煙缸,為了不叫裡邊的煙灰顯出難看,裡面全是銀色的細沙。但大煙缸里沒有一個煙蒂。我用手一拂,幾個煙蒂被指尖勾起來。原來,人們都把煙蒂埋在下面,是為了看上去不雜亂。值得深思的是,沒有一個人不這樣做。

有人說,美國人的文化很淺,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贊同這一見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淺的國家的人表現很文明;教育不好,卻能使文化古老國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質很差。

素質低下影響個人取得成功

一家網路公司的十幾個招聘席前擠滿了應聘的大學生,公司老總看著亂鬨哄的場面,一個勁地喊:「請排隊!不排隊的,我們不要!」這是福建省2003年非師範類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發生的一幕。

這家公司的老總在接受採訪時說,人多就應該排隊,這是起碼的社會公德。雖然現在不排隊的現象在國內仍然普遍存在,但我想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該帶個好頭,而且我們也要求員工這麼做。所以我們認為,從是否排隊也可以看出一個求職者的基本素質。

招聘會現場到處都是人山人海,但沒有人主動排隊,整個招聘現場活像個農貿交易市場。

在另一家企業的招聘現場,一個男生擠到招聘席前,高舉著簡歷,大聲叫嚷:「喂,收一下我的應聘材料!」但招聘人員盯了他一眼,繼續和其他應聘者交談。事後,招聘人員生氣地說:「像這樣沒禮貌的人,誰也不敢要!否則,哪天公司形象受損都不知道。」

更令人氣憤的是,招聘現場遍地垃圾,紙片、礦泉水瓶、塑料飯盒等隨處可見。一些大學生把從招聘單位拿來的介紹材料翻了翻後,就隨手扔到地上;有的人把報紙鋪在地上,席地休息,但站起來後,也不順手拿走。招聘會場福建省體育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每年的大學生招聘會後,我們都得花半天時間清理現場。

多次和應聘大學生打交道的一家高科技公司人力總監說,有的應聘者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一開始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招聘人員在沒有看他的應聘材料之前,就已經把他排除在外了,而應聘者還不知道自己為何落聘。

應用與創新

從韓劇看韓國的國民素質

無論從以前的《愛情是什麼》,還是現在正在熱播的《看了又看》《人魚姑娘》,劇中到處可以看到如今韓國社會的主導國民思想和行為教育。真是用豐富的文化產品引導人民,教育人民。

首先,最普遍能看到的尊敬老人,注重禮儀。一個家庭中強調要對長輩和值得尊敬的人用敬語。正式場合(如拜見長者、結婚、做客等迎來送往的過程中)需要行跪拜禮。

常見於韓國影視劇中的交通安全教育,無論基豐還是基正,無論朱旺還是芮瑩,無論上車、開車還是下車的鏡頭中,從來都不會看到沒有系安全帶的鏡頭,還有大家聚會如果要喝酒其結果必定是請人開車或者是自己打車回家。在影視劇中不顧繁瑣地一遍又一遍地演出這些鏡頭,使安全意識成為一種習慣。

還有就是在情節和對話的設置中推崇至高無上的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國家公務員還是平頭百姓,無論身為檢察官的基正還是家庭婦女的奶奶,張口閉口都是國家。「為國家省錢」使基正和銀珠放棄很便宜的東南亞旅遊度蜜月而選擇在國內旅遊,理由也是「那還要花美元呢,還是支持國家的旅遊吧」。聯想起幾年以前的金融危機時韓國國民自發地組織捐獻美元和黃金的報道,韓國國民愛國主義思想和國民凝聚力可見一斑。

反觀國內的影視作品在這方面則差得太遠,先說交通安全教育,影視畫面中,動不動就是飆車,醉醺醺地駕車,甚至交警同志都是上車就走。根本沒有安全帶這個概念。所以給人的印象是:中國似乎不需要這些安全措施。我想不只是導演製片們為了畫面的連貫和節約膠片的考慮,更多的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多少有這樣的問題而沒把它當回事。而每年激增的交通事故很多原因都很簡單:不系安全帶、酒後駕車。

我們現在的社會,還處在一個敏感的社會轉型期,國民思想與行為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我們還需要精神文化作品進行引導與暗示。

素質的培養不能只靠學校

一位美國數學教授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他是被一道中國學前兒童算術題驚嚇的。那道題是:哥哥存款是弟弟的9倍,姐姐存款是弟弟的6倍,弟弟有8元,哥哥、姐姐有幾元?應試教育造成的作業負擔和心理壓力,我們可創天下第一。這種膨脹是對想像力、創造力、批判力的扼殺。我的一位朋友的兒子赴海外學習後,一直拿不到像國內重點中學那樣的高分,原因在於對素質的理解力。學校的考核要點諸如秋遊前學生推銷麵包以換取遊資(不允許向家長要錢);近視能否騎自行車去等等。這位上海的美文高手那篇秋遊作文也難奪班級前3名。在訪問印第安村落後,作文第一名的創新能力顯而易見。那是用印第安人身飾的羽毛粘制的一幅圖畫,用來詮釋人類原始部落的終結者。

有人說我們的「活字典」式的培養方法不也造就了角逐奧林匹克賽的代代驕子嗎?這只是一種誤解。即使在數學教育比較薄弱的美國,中學課程雖較簡單,但卻引進了高等數學中的拓撲學的概念;而選修內容,即使全校只有一個學生選到一個冷門的內容,校方也花錢從外面聘請教師。

公共場合的表現體現素質修養

中國人走出國門到全球旅遊,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新氣象,這無論於人於己都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國人的不良習俗,也隨之帶到世界各地,無意中損害了祖國的形象和聲譽。諸如,隨地吐痰、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隨手亂扔廢棄物、過馬路搶紅燈等等。這些細微瑣事,或許被一些出國旅遊的人認為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小事,然而,對於中國國家和民族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卻是萬萬忽視不得的大事。

中國原本是一個享譽天下的禮儀之邦,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文明行為規範是很有講究的,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千年古都,更是禮數繁多,所謂「禮多人不怪」。然而,經過「文化革命」的蕩滌,加之近年來社會轉型的衝擊,我們自己的好習俗漸漸丟掉了,國外的好風尚又未及引入。相反,上面列舉的種種不良風氣倒是自然而然地蔓延開來了。

其實,與許多國人的不良習俗相對照的一些良好風尚,像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不喧嘩、遵守交通規則等並非某些國度的異國風情。如今,時常走出國門、見多識廣的中國人是很多的,他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古老的歐洲大陸,還是新興的北美國家,抑或地處亞洲的日本及新加坡,這些良好的風尚隨處可見,早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共同行為規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質的富裕應該適時引領出相應的精神文明。也就是說,國人應該自覺地吸納當代人類社會的共同文明成果,提升我們民族的現代文化素養。特別是有條件走出國門的中國人,更應當時時刻刻注意剋制和改正自己的陋習(如果有的話),以現代文明行為的規範約束自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這樣,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才會提升,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光輝形象才能愈益奪目。

【責任】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責任是一個人應當履行的義務

責任與身份是相對應的

責、權、利應當是緊密結合的

責任感促使一個人不斷奮鬥

有多少權力,就應承擔多少責任

承擔責任要量力而行

認真負責是一種良好的作風

在管理上應該責任分明

要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要推卸責任

名言站在領導立場的人,首先就要確立自己的責任,抱著使命感求其貫徹。———松下幸之助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丘吉爾

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情做出反應。———弗洛姆

堅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夠使一個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認識自己的生活職責。———列夫·托爾斯泰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薩特

我們的責任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重大的多,因為它是和全人類都有關係的。———薩特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嚮導。———普列姆昌德

一個誠摯、熱心,為著光明而鬥爭的人,不能夠不是刻苦而負責的。———魯迅

我們生到這個世界上來是為了一個聰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須好好地盡我們的責任。———馬克·吐溫

在這個世界上,最渺小的人與最偉大的人同樣有一種責任。———羅曼·羅蘭

一切責任的第一條:「不要成為懦夫」。———羅曼·羅蘭

賣國賊很可能是慈父良夫,錯處是只盡了家庭中的責任,而忘了社會、國家。———老舍

今天多做一份學問,多養一份元氣,將來就能為國家多做一份事業,多盡一份責任。———陶行知

儘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佚名

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蹟來。———佚名

共同承擔責任等於不負責任。———佚名

做什麼人,就要看擔起什麼責任,否則便是不合格、不稱職。———佚名經典素材

因果(不負責任的後果)

大仲馬和小仲馬父子同為舉世聞名的作家,為他們的家族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一般人都會以為父子倆的關係一定非常密切,其實不然。小仲馬並不認大仲馬這個父親,小仲馬寫作和大仲馬也沒有任何關係。

原因在於,年輕時的大仲馬生活極不檢點,跟小仲馬的母親———一名女工發生了情感糾葛,而且生下了小仲馬。更為遺憾的是,大仲馬並不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他不但拋棄了小仲馬的母親,而且也不認小仲馬這個兒子,這些在小仲馬的內心留下了很深的創傷。

如此特殊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小仲馬一顆痛苦的心靈。其實人們從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中也可以看出,他是那樣關注下層女性,對她們抱有骨肉相連的同情。其實,這些和他母親的人生遭遇不無關係。小仲馬一生寫過20多個劇本,基本上都以婦女、婚姻、家庭為題材,而作品中所要探討的問題,大都與道德有關。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小仲馬每篇作品裡的每個文字都在譴責大仲馬對他們母子不負責任的輕浮態度。一切都有因果的,不是嗎?

80年後的信函(企業應該對顧客負責到底)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後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這個更新換代了數茬人的機構,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仍然守著一份責任、一個承諾。面對中國數不清的豆腐渣工程,那種對人的性命的漠視與不負責任,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反思。

里根的故事(告訴孩子責任的重要)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12.5美元是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隻下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從此,男孩開始艱苦的努力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梅契尼科夫獻身科學事業(對事業要有堅定的責任心)

俄國優秀的生物學家、病理學家梅契尼科夫把一生都貢獻給了科學事業,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巨噬細胞和噬菌作用的發現者,是免疫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對無脊椎動物發音的共同規律的研究,為比較胚胎學奠定了基礎。1908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物學獎和醫學獎。他病逝前,早已決定將遺體捐獻供醫學解剖用,並內定了解剖醫師。臨終前,他對那位醫師說:「你還記得我們之間的約定嗎?我的屍體,是由你負責解剖,請注意我的腸胃。我身體的毛病,八成是發生在那裡。」

銀行家弗蘭克(責任與良知)

20世紀初的一位美籍義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翻車事故(不負責任釀慘禍)

1982年5月28日,一列旅客列車在從東北駛向關內的途中,因為一個20歲的鐵路工把起道機放在線路上沒有拿下來,便擅自離開崗位去買冰棍吃,造成了一起震驚中外的列車翻車事故。這次事故使10節車廂報廢,3名乘客喪生,給國家造成119萬元的經濟損失。這次事故,無疑是由於這個青年工人玩忽職守造成的。

醫生的責任心(責任是對人們道德的一種約束)

「缺啥不能缺錢,得啥不能得病。」人一旦進了醫院,就只能聽醫生的話,任醫院擺布了。這一方面是因為這關係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身家性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病人不懂醫術,只能信任醫生。可有幾人能想到:有些葯不一定必須吃、有時候不一定需要住院呢?

去年底,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生了一起因醫患矛盾而引起的爆炸案,一名眼病患者因為花了1萬多元眼睛也沒有被治好而遷怒於醫生,於是製造了一起5死35傷的大爆炸。《南方周末》的記者在對該案進行重新深入調查時了解到,重慶三院眼科的領導曾下達了要將住院部病人住床率提高到80%以上的任務,規定醫生要儘可能讓每個病人住院,儘可能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而眼科負責人則對記者說,各個科都存在這種情況,醫院給每個科室下達了包括住院率、門診人數等10項指標,而這些指標完成的難度很大。

在醫生面前,患者幾乎沒有發言權。除了發生了大的醫療事故而引起糾紛或者發生官司才有可能被追究之外,醫生的行為幾乎不受監督。事實上,該吃什麼葯、吃多少葯,該不該住院、該住多長時間,該不該動手術、該採用哪種手術方案,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不同的醫生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診斷,他們也應該有處方上的「自由裁量權」。從法律的角度講,很難確認醫生有多開藥等方面的「主觀故意」,也很難找到其坑害患者的證據,這也正是醫療官司難打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醫生在很大程度上乾的是「良心活」,他們是否依醫行事,主要取決於職業道德———「醫德」。

政府的責任(政府責任重大,負擔國家未來)

「如果我們沒有把事情做好,會讓很多新加坡人遭殃。」40歲的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林勛強說。就如同其他新加坡政治家及高級文官一樣,林勛強出身清寒,極珍惜新加坡今天的成就,也對新加坡有著極高的休戚與共感。

整個新加坡政府有6萬多名文官,主要分成四個等級,其中有200多個管理職文官屬第一等級,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對於新加坡的未來,他們負有最高的責任。

新加坡財政部公共服務署副秘書長陳文發相信,新加坡政府是全世界最誠實的政府之一。新加坡人民也相信,他們有一個最乾淨的政府,絕對沒有桌下交易。

忠信學校(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在台灣有這麼一所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沒有大師傅,一切的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鐘。學生見到老師七米外要敬禮。學生沒有寒暑假作業,但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

這就是台灣享譽30年的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高震東,今年65歲,他創立的學校及其《忠信教育法》在台灣有數十萬人受益。

下面是他來大陸內地做演講的一部分內容:

同學們,你們說「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什麼?匹夫有責?———不,是「我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於大家無責。「匹夫有責」要改成「我的責任」。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呀!他們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呢?「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惟有這個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每個學生如果人人都說:學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教育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是我的責任……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所以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來,而不是推出去。

我在台灣辦學校就是這樣,如果教室很臟,我問:「怎麼回事?」假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報告老師,今天是32號同學值日,他沒有打掃衛生。」那樣,這個學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學校,學生會這樣說:「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然後馬上去打掃。燈泡壞了,哪個學生看見了,自己就會掏錢去買一個安上,窗戶玻璃壞了,學生自己馬上買一塊換上它———這才是教育,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攬過來。

學校更應該訓練學生這種「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思想。校園不幹凈,就應該是大家的責任。你想,這麼大的一個校園,你不破壞,我不破壞,它會臟嗎?髒了之後,人人都去弄乾凈,它會臟嗎?你只指望幾個工人做這個工作,說:「這是他們的事。我是來讀書的,不是掃地的。」———這是什麼觀念?你讀書幹什麼?讀書不是為國家服務嗎?眼前的務你都不服,你還能為未來服務?當前的責任你都不負,未來的責任你能負嗎?水龍頭漏水,你不能堵住嗎?有人會說:「那不是我的事,那是總務處的事。」這是錯誤的。水管不關,來了水後讓它嘩嘩嘩滿池子去流,仍不去關註:「反正是國家的水,不是我自己的!」———浪費國家的,就是漢奸!

愛有兩種,一種是積極愛國,一種是消極愛國。積極愛國是為國家創造財富,消極愛國是為國家節省財富。國家用那麼多百姓的民脂民膏來供你讀書,你還浪費國家的財富,你良心何在?你上大學都如此,怎麼能期望於中學生、小學生呢?怎麼能期望於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級知識分子都不愛國,怎麼能讓老百姓去愛國呢?從自己身邊做起,我們國家才有希望———這就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積極負責的道德觀念。

稱職的丞相(各負其責)

漢文帝時,陳平任左丞相。有一次,漢文帝問他:「全國每年收糧多少?」陳平回答說:「這要問治粟內史。」漢文帝又問他:「全國每年的案件有多少?」陳平回答說:「這要問廷尉。」漢文帝見狀,就問:「那你管什麼?」陳平回答:「丞相管百官。」

陳平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作為左丞相的職責主要是管理百官,而不是錢穀、案件等事情。

為小樹交罰款(做人要勇於承擔責任)

2005年1月3日凌晨4點多,北京金建32分公司的計程車司機孫濤在開車經過東三環中路國貿東門輔路時,因避讓一騎自行車的行人,將1一棵小樹撞斷。當時天還沒亮,路上行人也很少,幾乎沒人看到這一情景,但孫濤馬上找到國貿的保安處,把自己撞斷樹的情況登記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里,撞壞的車被送到修理廠修理,孫濤則開始一家家地找附近的居民和單位,詢問這棵小樹是屬於哪裡,要接受處罰。在先後找過國貿、綠化隊、城管等部門後,9日,他終於找到分管單位———朝陽區建外城管隊,說明當時事故原因,為那棵小樹交上了50元的罰款。一位普通計程車司機在誤損公物之後,主動報警賠償,其覺悟之高實在令人感到敬佩,特別是他「保護城市環境人人有責,撞了樹就得賠」的責任感,應當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犯一點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錯誤發生時有人在場,有的錯誤發生時或許沒有人知道,前後的環境不同,相比認識錯誤的程度就不同。計程車司機孫濤在犯錯誤後,主動尋找城管隊並交罰款,我以為,首先他的心靈是高尚的,有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體現了良好的誠實守信的公民道德意識;其次,他做錯了事負責到底,不認為是給自己找麻煩,反而積極尋找管理單位。孫濤的行動無疑是一種良好的道德修養;最後,孫濤的主動負責,也正是我們這個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它說明,犯錯誤與改正錯誤並沒有矛盾,孫濤的這種主動認錯對於今天我們不斷強調精神文明建設,不失為一個活教材。意林故事

對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耗子開了一家油店,狐狸開了一家酸奶店,小豬開了一家豆腐店。

耗子賣油,價格很便宜,但油是從下水道的泔水裡提煉的。耗子想:「反正是賣給別人,自己又不吃這樣的油,管他呢!」狐狸賣酸奶,如果當天沒賣完,就把上面的日期標籤撕下來,改成第二天的日期標籤,再繼續賣,也不管酸奶有沒有變質,狐狸想:「反正是賣給別人,自己又不喝過期的酸奶,管他呢!」小豬的豆腐坊里,污水橫流,蒼蠅飛舞,有的還掉進豆漿里,他連看都不看,小豬想:「反正是賣給別人,自己是不會吃這樣的豆腐的,管他呢!」

有一天,耗子、狐狸和小豬都生病了,同時到醫院去看病。耗子說:「我今天早上喝了一瓶酸奶以後,就感覺不對勁了。」狐狸說:「我好像是吃了豆腐以後,就感覺有點難受。」小豬說:「我昨天買了一壺油,用它炒菜,吃過以後就感覺不舒服了。」山羊大夫一一給他們開藥,而這時,耗子、狐狸和小豬都心虛地低下了頭。

耗子、狐狸和小豬都沒有對賣給別人的食物負責,所以別人也沒有對他們的身體健康負責,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領悟到:對別人負責,其實就是對自己負責。

愛是責任

腦子裡面最浪漫溫馨的畫面就是:在深秋的黃昏,公園樹林中的白樺樹的樹葉,伴隨著涼爽的秋風陣陣地吹過,金黃的葉子在空中亂舞,步履蹣跚、滿頭白髮的老夫婦漫步在這金色的白樺林中。老者手中拄著拐杖,老伴用那刻滿歲月滄桑的手攙著自己心愛的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著,曾無數次地幻想自己就是畫面中的老人!

愛不是那麼的簡單,愛是一種責任,一種一生都不可改變的責任。

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人們把「愛」說得都十分「easy」,天天都是甜言蜜語,「我愛你」、「你是我的惟一」、「你是我的最愛」之類的話天天掛在嘴邊上,可是他們可知道,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多麼的不易嗎?

我曾問過一個有了女朋友的高中小男生,我說:「你知道,愛是要有責任的嗎?」他笑笑的看著我,對我說:「愛是責任,開玩笑,愛不就是玩玩嗎?你開心我開心,不就得了嗎?不好就散,有什麼的啊!」我不知道是我可笑還是他無知,要不現在社會上的「未婚媽媽」,怎麼會一天比一天的多呢?這就是這個崇尚時尚的社會所帶來的愛的趨向,愛的含義在年輕人眼中變得淡薄。

愛的責任是雙方的,既然愛了,就不要讓對方受傷,因為,我們對這份愛,都是有責任的。請尊重愛,愛是美好的,不要讓它變為傷害別人的工具。

我曾經認為愛是浪漫的,是感性的,是與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相悖的。然而,在經歷了愛後才發現愛其實簡單樸實。

男友每天都早起送我上班,無論風吹雨打,即使在我們吵架時也會在清晨回來送我。以前我還抱怨他不會說甜言蜜語,不給自己買花,不能猜透自己善變的心思。現在明白他在默默愛我,用行動證明自己。努力掙錢養家,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盡量不沖我發脾氣,不把任何工作上的不快帶回家……

這才是愛,真正的愛。愛是責任,任何追求幸福的人都會體會到這一點。

女兒的鼓勵

譚睿是廣州市的中學生,不久前,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爸爸說:「跟爸爸一起生活吧,我一定讓你過得很幸福。」爸爸是廣州市一家很有實力的開發公司的老闆,如果和爸爸一起生活,一定可以得到最優厚的生活條件。但媽媽怎麼辦?媽媽只是一個經濟效益不好的小企業的會計。難道自己能不顧媽媽嗎?思來想去,譚睿決定跟媽媽生活在一起。

剛離了婚的媽媽失去了重新生活的信心。看著越來越頹廢的媽媽,譚睿想,自己作為女兒,應該負起一份責任,幫助媽媽重新站起來。

譚睿對媽媽說:「媽媽,你不能再這樣自暴自棄了,你要活得比以前更好才對呀!」媽媽沖著她吼道:「我是一個被拋棄的人,你爸不要我,現在單位的財會統計也要聯網了,我這個不懂電腦的老會計馬上也要被拋棄了!」「不懂電腦你不會去學嗎?」譚睿說。

過了幾天,譚睿把一張上課通知交到媽媽手裡,「我給你報了電腦學習班,你不是說你懷著我的時候還去自學大專課程嗎?我就不信媽媽學不會電腦。」望著天真的女兒,媽媽真的「服從安排」去上課了。

有了女兒的鼓勵,媽媽竟然在短期內掌握了電算化知識。年末,單位實行財務統計大聯網,因為她有十幾年的財務經驗,又懂電腦聯網知識,被提升為財務部副主任。

媽媽開心,譚睿更開心。因為在幫助媽媽的這段日子裡,譚睿懂得了一個人應該具備責任心,體會到了關心別人,履行義務的快樂。

智者的責任

智者廣收天下門徒,聚有百餘人。每天智者都教他們修身養性,習文練武。弟子們珍惜難得的教育機會,大多刻苦研習,虛心請教。只有一人不服管教,只知道吃喝玩樂。

幾年之後,弟子們幾乎都掌握了一技之長,聲名遠播。而那個冥頑不靈的人仍舊渾渾噩噩,整日里招惹是非,並攪擾師兄師弟們的學業。於是弟子們聚集在一起來找智者:「老師啊,請您開除那個壞蛋吧!」

「不行,我要收留他。」

弟子們憤怒了:「您要是仍把那個壞蛋留在這裡,我們可要集體離開了。」但智者仍強硬地堅持自己的態度。幾天後,弟子們果然紛紛離去。十幾年後,最頑劣的弟子終於修成正果。有一百隻羊走失了一隻,急忙到處尋找的不正是那走失的一隻嗎?智者的智慧在於他幫助那最需要幫助的。

用愛的責任來懲罰孩子

「自作必須自受」,這是王晶教育女兒黃思路的一件法寶。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世界上「吃塹」的多了,有的長智了,有的卻沒長智。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沒有讓當事者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孩子難免會犯些錯誤,有些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事後責罵,千方百計去補救,結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孩子卻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還嫌大人煩。下次呢,該錯的還錯,該忘的還忘。

王晶的做法與其他父母大不相同,當女兒做錯事的時候,讓她「自作自受」,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先去「吃一塹」,然後「長一智」。

有一次,學校排練節目,8歲的女兒走得匆忙,忘了帶伴奏磁帶。王晶發現了,卻沒作聲。她想,女兒常忘東西,提醒她一次,她的依賴心理就增加一分,那麼以後就還得提醒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讓她受點挫折,讓事實來教育女兒。黃思路快到校門口才想起來,打電話給媽媽,請媽媽趕快把磁帶給她送去。當時,王晶正好放暑假在家,完全有時間給女兒送去。但她沒這樣做,只對女兒說:「你自己犯的錯誤,不應該懲罰媽媽。你自己想辦法解決吧!」黃思路沒有辦法,只好向老師說明情況,把節目順序調一下,然後騎車頂著烈日回家去取伴奏帶。王晶說:「我讓她多跑了這一次,後來她卻少跑了無數次,因為她記住了這個教訓。」

曾經有人問黃思路:「回過頭來看,你覺得媽媽的做法對嗎?」黃思路笑著回答:「我覺得對。『自作自受』使我知道無論我做什麼事情,後果是要自己承擔的。所以我做事就很負責。」 培養一個負責任的人,是要經過不斷地吃塹、長智的過程的。

應用與創新

扁鵲沒有盡到責任

蔡桓公微染小疾,神醫扁鵲幾次勸他就診,但蔡桓公終因諱疾忌醫,貽誤時機,一命嗚呼。蔡桓公之死固然是咎由自取,但細究起來,恐怕扁鵲也難逃責任。

你看,當蔡桓公病情日漸加重,而做醫生的看到病人不理睬,也就聽之任之,直至自己逃到秦國去,這種醫生是否盡了治病救人的責任了呢?我看沒有。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束手無策,袖手旁觀,甚至逃之夭夭,而不是積極地想辦法,那麼我們這個社會也不會有進步。在今天,像扁鵲這樣不負責、不盡心儘力地工作的人還很不少。

責任心強憋出病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有責任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責任心更成為職場不可缺失的品質之一。但也許是性格使然,或者是壓力所迫,責任心在一些人群中走向了極至,成為心理包袱。廣州醫學院心理系尚鶴睿副教授說,如果找不到宣洩出口的話,情緒病、軀體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某單位人事部門的小張,20來歲就開始在職稱改革辦公室任職,領導看中小張的沉穩紮實,對他委以這個重任,反覆交代「一定要負責」。小張也不敢馬虎,把所有心血都投入工作中,有時下了班也不敢鬆懈,老惦記工作上的事,有點錯漏領導批評一句就自責半

,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小張做到30出頭時就明顯變老了,情緒也開始不穩,容易暴躁。 專家指出:責任心強憋出病,最常見的表現是身處關鍵職位思慮過度引發身心疾病,也可以稱為一種職業病。人和機器一樣,長期操勞磨損會非常快,「折舊率」很高,很多單位高層出現「高薪不高壽」的情況,原因正在於此。

女工程師的引咎自裁

在東北地區濱州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裡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曾負責這條隧道的設計。當工程進度由於意外沒有按照預定時間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她以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

這種自責方式對中國人來說太陌生了。我們太習慣於在失敗面前尋找「客觀原因」了,我們也太習慣於在失誤面前為自己開脫了。一個肩上負有責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責任事故,別說引咎自殺,辭職謝罪的也少有。一個異國女工程師噴洒著鮮血的自責行為,讓我們看到了責任的沉重。

體罰學生是責任心的表現嗎

北京市門頭溝坡頭中學初二(8)班的8名學生,日前因值日不夠認真,被班主任每人罰做500個蹲起動作,導致其中兩人事後尿血,經醫院初步檢查為腎損傷(據《京華時報》)。

事後這位體罰學生的老師卻告訴記者,「讓學生做蹲起,主要是為學生們的健康以及中考的體育考試著想,當然也有稍做懲戒的意思,因為這些同學平時值日時總不認真。」這位老師的話明顯在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更讓人不可理解的是,面對此事,該校政教處主任卻說,「這位班主任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老師,懲戒學生從其內心來說還是為學生好,只是他年輕缺乏經驗,以致採取這樣不當的變相體罰辦法。」明明是嚴重體罰學生的行為,已經導致學生尿血後果,還說是「變相體罰」;體罰學生的老師還被評價為「很有責任心」,在這樣的治校思想下,學校不發生老師體罰學生的現象才怪。

體罰學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責任心」?有責任心的老師會體罰學生嗎?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用正確的思想行為教育引導學生。只有那些課講得很好,教育引導學生方法科學有效的老師,才能稱之為責任心強,才能評價為盡職盡責。

一些學校領導之所以把那些體罰學生的老師視為「責任心強」的老師,是因為學校片面追求成績,以致忽略了老師的德育責任,對老師教書育人的要求不夠全面。有的學校還對教學上有突出表現的老師網開一面,就是他們出現了體罰學生的行為也給予諒解。

只有學校端正了對老師職責的認識,才能積極開展工作,最終杜絕老師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

【承諾】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遵守承諾是一種美德

履行承諾是對他人或社會盡責

履行承諾的人受人尊重

父母要對孩子守信用

重承諾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遵守承諾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不要輕易給別人承諾

遵守諾言的政府才能贏得民心

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民無信不立。———《論語》

誠信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琵琶記》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導人之理。———呂坤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關漢卿

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王梵志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古語經典素材

吳儀對承諾的態度(遵守諾言要有條件)

我們的吳儀同志在任外經貿部部長時,在 「復關」(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問題上,面對美國一再設置的障礙,警告說,雖然八年來,我們做了很多承諾,但如果美國一意孤行,故意設置障礙,損害中國的根本利益,那我們所做的一切承諾均無效。

但是在國內,一有機會,吳儀就大聲疾呼,保護知識產權,不能隨意模仿,拿來就用,不能「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她主張一旦作出承諾,就要言而有信。她動情地說:「如果我們不遵守知識產權法規,不守信用,誰都不願意向我們轉讓技術,我們就只能停留在中低檔層次上。」

季布一諾千金(履行承諾的人受人尊重)

秦朝末年有個楚國義士叫季布,他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說季布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在秦漢之際的戰亂中,很多人向季布求助,只要得到季布的承諾,就一定會幸免於難。而季布因為誠信重諾,自然會得到大家的擁戴。司馬遷寫《史記》,專門為季布寫了傳,傳頌他的事迹。

曾子殺豬(父母要對孩子守信)

孔子的弟子曾子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對孩子不講信用,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對孩子守承諾,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曾子殺豬取信,遵守諾言,看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美德。因為他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話一定要算數,千萬不可失言。失言不僅失掉了父母的人格,更嚴重的是在孩子心靈深處播下了不守信譽的「霉種」。

IBM公司遵守承諾(重承諾守信用是企業發展的長久計)

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製造公司的成功秘訣就是為顧客創造良好的售後服務條件。為使全體員工保持極大的工作熱情,長期以來,該公司為此挑選了一批優秀的技術骨幹,專門負責解決顧客的問題和疑難,而且向顧客許諾:服務必須在顧客提出要求後的24小時之內完成。

有一次,一家使用IBM計算機的公司打來長途電話,請求該公司立即派人前去幫助修理計算機出現的故障。可是這家用戶地處偏遠的山區,靠一般的交通工具需要花費兩天的時間才能到達那裡。為了及時地幫助顧客排憂解難,維護公司的聲譽,經過短時間的研究之後,該公司的維修人員毅然踏上了直升機,及時趕到了用戶家裡,而且對用戶表示歉意,滿懷熱情地為用戶順利而及時地排除了故障,使這家客戶大為感動。優質的產品及工作人員良好的工作熱情,使IBM公司在世界計算機銷售領域中獨佔鰲頭。

從小到老都守諾的宋慶齡(遵守承諾是一種美德)

宋慶齡從小就是一個很講信用、守承諾的人,有一次,宋慶齡和同學約好下午六點到老師家裡拜訪,回到家後,宋慶齡吃完晚飯,爸爸就說:「你叔今天過生日邀請我們全家人過去。」宋慶齡聽後很高興,但一想到和同學的約定馬上就拒絕了,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同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舊站在那裡等待,可是仍不見那位同學的身影,宋慶齡回到家渾身濕透了,看見爸媽早已從叔叔那裡回來了。第二天,宋慶齡照樣到學校上課,也沒有因為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學鬧矛盾。

還有一次,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答應朋友小珍當天教她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解放以後,有一次,60多歲的宋慶齡要去看望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的小朋友聽了都很高興,都等著宋奶奶到來。突然,晴朗的天空颳起了大風,霎時間,飛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睜不開眼,大家議論,宋奶奶可能不會來了。正在這個時候,宋奶奶不顧漫天風沙,滿臉笑容地走下汽車,來到孩子們中間,一位老師感動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天再來吧!」宋奶奶說:「不,我不能失信,應當遵守諾言。」

商鞅立信(遵守諾言的政府才能贏得百姓)

在中國古代,留下許多誠實守信的故事。比如說商鞅立木樹信的故事。商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變法家。為了樹立威信,商鞅在變法前下令在秦國都城南門外立一根3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把木頭搬到北門,賞10金。人們不相信,無人搬動木頭。商鞅把賞金漲到50金,一男子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他50金。商鞅這一舉動,使人們感到他是個說話算數的人。於是商鞅的新法也獲得了人們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國推廣了。

魏文侯重諾(遵守承諾是一種美德)

古代,魏文侯與掌管山澤田獵的虞人約好時間,要一起去打獵,這一天,魏文侯在家裡飲酒飲得很高興,天又下起了大雨,但魏文侯想起了打獵的事,馬上準備出發。他身邊的親信說「雨下得這麼大,您準備到哪裡去呢?」魏文侯說「我已與人約好一同去打獵,雖然飲酒非常高興,怎麼可以不遵守約定的時間呢?」於是,他親自到虞人那裡,跟他說明,取消了這次打獵活動,虞人非常感動,從此,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王永慶堅守承諾(信守承諾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一諾千金,是台灣企業家王永慶性格最閃亮的地方。1973年,王永慶的台塑公司為了擴建廠房,辦理現金增資,向社會承諾增資股將以每股244元的價格出售,因此,股東們踴躍投資。但是,股市行情如瞬息萬變的天氣,許多未知因素是不可預測的。這一年,爆發了石油危機。台灣的石油大多靠進口,因而受到了很大衝擊,於是股價大跌。

王永慶仍然表示,如果6月30日的收盤價格超不過244元,台塑將以這一天的收盤價為標準,補足差價。結果,6月30日的收盤價是每股202元,王永慶不食言,每股退給股東42元。此舉使台塑損失了4000萬元。有人說王永慶傻,白白扔了4000萬元。但王永慶的「一諾千金」,換來了股東們的信任、信賴。後來,台塑決定戰略轉移,由石化工業轉向投資電子工業,風險性很大。股東們繼續支持王永慶,因為王永慶承諾了股東們將會獲得更多的紅利收入。王永慶的承諾就是定心丸。一位外國銀行的高級主管說:「王永慶的英文簽名,就是信譽的保證,可以提供無限制的長期貸款。」

下崗女工艱苦履行承諾(履行承諾是對他人或社會盡責)

在成都有一位程女士,下崗後出去做各種小生意掙錢,她這樣做,是源於對一個未曾謀面的孩子的承諾:7年來,她一直資助著通江縣一位貧困學生,今年7月,這個孩子就要初中畢業了,雖然目前自己有了困難,但她決心繼續為孩子交上最後一個學期的300元學費。

程女士說,1995年6月的一天,她和丈夫、女兒一道參觀了在省美術館舉行的希望工程宣傳活動———「托起明天的太陽」。懂事的女兒提議資助一名貧困學生,之後他們全家就開始資助通江縣廣納區三溪鄉中心小學的7歲男孩李曉。一開始,給這個孩子的資助費是一學期40元,期間,她還同孩子通了信。記者在李曉的回信中見到:「您們寄來的錢我已經收到……我心裡好高興……我一定會為關心我的人爭口氣!」程女士說,雖然她一直沒有見過李曉,可隨著資助時間的增長,她幾乎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7年來,程女士一家為李曉交的學費總計為2000元左右。

程女士說,今年3月初,她下崗了,女兒又面臨高考,一筆接一筆的開銷讓這個普通的家庭有點吃不消了。可是,程女士沒有忘記還有一個「兒子」需要自己資助。「在7年中,我們全家都守住了對李曉的承諾,我不希望在孩子畢業前讓他的學業受阻!」

於是,程女士從3月2日起就到青石橋賣菜。每天清晨不到6時就要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時才回家。這樣幹了8天後,因收入微薄她放棄了賣菜。下一步,程女士打算去賣盒飯。「女兒小時候,我就告訴她做人要講信用,對於李曉,我更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教會他守信!」程女士堅定地說。

李苦禪燒畫(遵守承諾是一種美德)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快,凡是答應給人作畫,一定不會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欣然答應。可是答應之後,突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沒辦法按時完成畫作。不久,他接到那位老友去世的消息。李苦禪心裡很愧疚,丟開手頭的事情,馬上開始作畫。他畫了一幅《百蓮圖》,鄭重其事地寫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到後院把畫燒掉,祭奠老友的亡靈。他叮囑兒子說:「以後要有老友要畫,及時提醒我啊,不可失信哪!」意林故事

尾生抱柱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與他心儀的姑娘相約於橋下會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約。後來天降大雨,河中漲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約,堅持不走,抱著橋中石柱,直至溺死。

「我是不敢失信的」

據說清代蘇州城有一位謝阿明,以賣水果賺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每年,桃、杏、李、梅、梨、橘、瓜、蓮、藕、栗、枇杷、楊梅等到了收穫季節,謝阿明就挑著這些水果,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出售。無論別的小販如何變價以賺更多的錢,謝阿明所賣的水果卻都有一定的價錢,而且從來不變,水果的質量也特別好,市民都喜歡買他的水果。也有的人事先預定一個日期,先交上定金,讓他在預定的一天把水果送到家裡。他肯定會挑著擔子,準時送到人家手中,從不失約。一天,市民夏子英向謝阿明預定了一些白沙枇杷,交了定金,也約好了送貨日期。可事不湊巧,到了送貨的那天,從洞庭山往蘇州運水果的船沒有來,肯定是無法按約送貨了。謝阿明拿著定金,來到夏子英家,說明了情況,把錢還給了他。夏子英不以為然地說:「你今天不能給我送來,明天再送來也不算遲呀!」謝阿明對他說:「我既然說過要今天給您送來,我就不能明天送來,我是不敢失信的。」

守信的犯人

有這樣一個讓人感動流淚的故事:有個人的朋友是個犯人,不久將被處以死刑,而這位犯人想回家鄉去看看他的老母親,國王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是必須讓他的朋友暫時替他坐牢,假如他不按時回來就將他朋友處死。

臨刑的時間快到了,還不見犯人回來,國王就說他一定不會回來了,而犯人的朋友卻充滿自信地說: 「絕對不會的,我知道他的為人。」話音未落,就見塵土飛揚,那個犯人按時回來了,對他的朋友說:「謝謝你相信我會守諾!」

幸福來得很意外

國王去打獵時墜落山谷,當孤立無援時,有一隻巨大的神龍出現。神龍告訴國王一個交換援助條件:國王必須正確回答一個全世界最困難的問題才能獲得神龍的救助。

神龍發問,國王被問倒了,於是想出緩兵之計。

國王說:神龍可否先救我,我將靈魂抵押給你,讓我回到王宮尋求答案,七日後我會帶著答案再來找你。

神龍說:可以,不過如果七日後你不信守承諾,你就會因失魂落魄而死。

國王回到宮中將經歷告知內閣大臣及國策顧問,結果大家都想不出答案而愁眉苦臉。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期限只剩兩天了。

有人說:城南有一位巫婆知識淵博,應該知道答案。於是英俊瀟洒的侍衛長立刻騎馬將巫婆請到宮中。

巫婆到宮中後,說:答案我是知道的,國王的命我也能救,不過我有交換條件:那就是要陛下的侍衛長在事成後娶我為妻。

國王告訴侍衛長關於巫婆的要求,侍衛長差點昏倒,但為了國王的性命,只能愁眉苦臉且無奈地答應了。

國王帶著巫婆說出的答案去找神龍贖回自己的靈魂,神龍聽到標準答案後,稱讚國王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也遵守約定將國王的靈魂還給國王。

侍衛長的婚禮當天,雞皮鶴髮的新娘難看不打緊,還邊吃邊大聲放屁,不時發出不雅的笑聲。侍衛長為了國家犧牲自我,男人的威嚴一點都不敢在喜宴中發作。好不容易熬到入洞房的時刻,當巫婆換下禮服,從淋浴間出來時,侍衛長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為走出來的是一個絕色美人。

她對侍衛長說:「因為你信守承諾,沒有對我發怒,容忍我在喜宴中放肆丟你的人,所以我決定永遠變成現在的樣子。」

侍衛長突然驚訝地發覺:原來幸福竟然如此意外地降臨在他身上。

重諾而可愛的郭靖

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塑造了一個淳樸憨厚而可愛的郭靖。

郭靖的淳樸憨厚表現之一就是他堅守自己的承諾。

在他很小的時候,江南七怪說要傳授他武藝。小小的郭靖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冒著深夜漆黑的恐怖,行走了很遠的距離,趕到與江南七怪約定的地點。

郭靖深愛黃蓉,但是他幼年曾經答應娶華箏為妻。為了不違背自己的諾言,他忍著巨大的悲痛,以至於掉下男兒不輕彈的眼淚,與黃蓉分別,回到蒙古,準備與華箏成親。

這些行為在一般人看來覺得太迂腐笨拙,但正是這種笨拙使得郭靖形象深入人心。因為對承諾的信守顯示出道德的力量。

一個喜馬拉雅少年的承諾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裡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應用與創新

不要輕易承諾

履行承諾是一種美德。不輕易承諾也是一種美德。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沒有人真正具有超人的力量,能夠為別人排除萬難。而一旦作出了不切實際的承諾,後來又不能兌現,這反而會讓人倍加失望難過,無形中帶給別人更大的麻煩。

對作出承諾的個人而言,一旦輕率許諾而失諾,自己的信譽一定大大跌價,甚至導致別人的怨恨。

2004年8月,河北南客的董先生購買了一台某名牌彩電。2005年2月16日,屏幕畫面時隱時現,董先生找商家,對方讓他聯繫廠家客服,找廠家客服,服務小姐又把他推給當地客服……

而當初買電器的時候,商家承諾的是只要打維修電話,一定會三天內上門。

今天,市場經濟時代,商家的信譽問題對企業的發展實在是至關重要。多年來,我們見識了很多一夜之間走紅全國的產品,也看到它們一夜之間煙消雲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信譽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鋪天蓋地的廣告里,他們對自己的商品的質量以及自己的售後服務做了令消費者翹首以待的許諾。而一旦產品到了消費者手中,鈔票到了商家保險柜,他們的許諾就變得那麼蒼白,不僅產品不像他們宣稱的那麼優質有效,而且售後服務完全是一紙空文。這樣的企業能不倒閉?

【反思】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在反思中吸取教訓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

反思是糾正錯誤的第一步

能夠反思是有理性的表現

反思有助於總結經驗教訓

不斷反思,才能不斷完善

在反思中尋求進步

反思不能怕痛苦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反思

名言

我們走過了很多彎路,企業的創業者和經營者對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選

要讓我寫自己的歷史,我就寫我的錯誤。———周恩來

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毛澤東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雨果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爾扎克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別人更加知恥。———德謨克利特

自重、自覺、自製,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

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徑。———瓦茨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莎士比亞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只有愚人才會執過不改。———西塞羅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海涅經典素材

TCL的反思大會(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

2001年8月27日,「速度經濟與變革創新———TCL集團20年成長反思研討會」舉行。在大會上,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坦陳TCL在成長過程中的兩大戰略失誤。利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環境和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機遇,TCL集團20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大,有很多經驗要總結,但也有一些失誤需要反思。其中有兩個戰略性的失誤值得我們認真反思:一是沒有抓住國內通信產業發展的機遇;二是實行多元化準備不足。

90年代國內發展最快的企業就是通信類企業,而TCL進入通信行業很早,在1989年就成為中國的電話機大王,有發展通信產業很好的基礎,特別是1993年TCL通訊股份公司股票上市後,在資金方面也有優勢,但沒有把握住這一機遇。

另一個失誤是多元化的問題。TCL在實行多元化戰略時準備不夠充分、資源分散,戰線拉得過長,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不多。「現在你們看到的一些TCL產品,是我們已經形成競爭優勢的產品。還有很多我們進入的行業、多元化的產品,你們沒有看到,它們沒有達到目標,有的項目還失敗破產了。」

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就必須像TCL一樣不斷反思自己的發展歷程。

別再為自己開脫(不反思自己只會繼續失敗)

2004年,國奧隊1比2輸掉了去雅典的最後一線希望後,指責和批評如期而至,從個別球員到主教練再到足協,還有中國的足球體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大家都知道,批評和自我批評是確保事物不斷前進的一大法寶。但問題是現在我們只看到了批評,而自我批評卻少得可憐。 賽後安琦就曾提醒媒體:「我也有過三次不錯的撲救呀。」有人抱怨:「我們已經封閉集訓5個月了,如果等5月12日打完馬來西亞隊,那就是整整半年時間。說實話,後面的比賽我真的不想再打了。」當隊員們說起要為榮譽而戰時,有人這樣反問:「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榮譽可言?」顯然,他們不是勇於承認錯誤,而是為自己開脫。即使輸掉了去雅典的機會,國奧隊員們至今仍未意識到應該為失敗擔負什麼樣的責任。

當時,迴避問題的還有中國足協,在賽後的總結會上,他們對國奧隊並沒有提出實質性批評,惟一要求就是一定要努力打好後兩場比賽,為榮譽而戰。不深刻自我批評,只是喊口號,這樣的口號太空洞,也沒有任何新意。批評和自我批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是批評漫天飛,當事人卻不自己反思,再多的批評也沒用。而今,我們看到的中國足球依然是這個樣子。不反思自己,永遠也不會進步。

王家雄之死(對「飛越」熱的反思)

2002年,王家雄,一個31歲的男人,一個壯實而充滿活力的男人,一個「騎自行車很厲害」的男人,從西安來到天津,卻猝死於他想要飛越的長城面前。生命驟逝,留下的又豈止是遺憾,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思考。

之前的歷次「飛越」行動,使「飛越」這一極限活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而這一次,一條生命的猝然失去,才使人們發熱的頭腦有一些清醒。

媒體紛紛發言,王家雄之死,首先帶來的是一場眾口一詞的對「極限運動」的反思。向極限挑戰,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衝動。但反觀近年種種「飛越」運動,不難發現其中閃動著商家的影子,而「挑戰者」的種種愛國主義訴求,又往往引來地方政府和媒體的鼓噪,推波助瀾之下,「飛越」遂成泛濫之勢。在這裡,極限運動已不再是本來意義上的生命力的張揚,而成了商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不再是對人類勇氣的讚美,而是對人的生命的草率行事。在這裡,出事是必然的,不出事是偶然的。

某業內人士說,「飛越」運動對器具要求非常嚴格,選用的自行車價值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但王家雄「飛越」中所使用的設備寒磣,最多值幾百元,基本上起不到保護作用。

人類就是如此,只有在血的代價前才開始有所反思。

德國是日本的鏡子(對歷史的反思)

德國把反思歷史作為頭等大事。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特1970年12月7日到華沙時,雙膝跪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表示歉疚和懺悔。勃蘭特當眾下跪致歉,表明他承認德國對猶太人犯下的罪行。這是深深痛悔的舉動。

2005年4月10日,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德國總理施羅德為集中營遇難者紀念碑獻花。當日,德國舉行活動紀念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被盟軍解放60周年,德國總理施羅德出席紀念儀式並講話。建成於1937年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是納粹關押猶太人、同性戀者和政治犯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除此之外,德國人自己拍的反思作品《希特勒的最後十二夜》在全球引起轟動。但是,同是二戰的元兇———日本當局卻通過右翼編纂的新歷史教科書,隱瞞歷史,漂白史實,將日本軍國主義從「加害者」變成「受害者」,引發了中韓及亞洲各國的抗議怒潮。

承認祖輩的戰爭罪責,不但沒有使德國人蒙羞,反而使今天的德國人在歐洲及全球舞台上贏得尊重,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位被俘美國將軍的話(戰爭後的反思)

美國一直想征服中國,可我一直覺得,這好像是美國一個根本沒有希望的工作,沒有希望的任務,沒有希望的目的。———迪安少將

迪安是朝鮮人民軍的俘虜。1950年7月底在大田戰鬥中被俘後,被單獨關在平壤附近的戰俘營。迪安是最早對美國發動朝鮮戰爭進行反思的美國將領之一。

迪安認為,美國人民並不需要這個朝鮮,美國人民也是愛好和平的人民。美國繼續實行擴張侵略,是不能繼續獲取勝利的。美國人在朝鮮戰爭中支出了很大的費用,犧牲了很多生命,即使用細菌武器和狂轟濫炸也不能摧毀朝鮮人民的士氣,而只有增強他們的仇恨。這場針對朝鮮和中國的戰爭,是杜魯門和艾奇遜的遠東政策的一大錯誤。

像許多美國戰俘一樣,在中朝軍隊戰俘營里,迪安是很幸運的。中朝軍隊出於革命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於1953年8月5日將迪安將軍交給美方。在迪安被遣返的前一天晚上,遣返委員會中方代表李平一、王健、崔學崇等在開城一所醫學研究所里設便宴為他餞行。席間,迪安感慨萬千,大口豪飲,結果喝醉了,把我方發給他的一身新的制服吐得一塌糊塗。我軍叫人又連夜為他趕製了一身新的制服。迪安感動不已,臨行前,緊握著我軍代表的手久久不放,並動情地說:「和平———我們中美兩國不要再打仗了!」

巴金晚年的痛與夢(反思自己是一種痛苦)

1978年12月,歷經「文革」苦難的巴金老人開始執筆晚年最為重要的作品———《隨想錄》。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剛剛經歷過「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舊地重遊帶給他的不只是興奮、親切,更是對歷史的反思。在《隨想錄》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寫交代的經歷。

巴金這樣說過:「我怎麼忘記了當年的承諾?我怎麼遠離了自己曾經讚美的人格?我怎麼失去了自己的頭腦,失去了自己的思維,甚至自己的語言?」這是可以想像到的巴金的內心。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責,在開始寫作《隨想錄》時不住地折磨著巴金。正是這種精神的痛苦,成了巴金晚年寫作的動力,這與當年在巴黎寫下《滅亡》中的片段時的精神狀態頗為相似。用他自己的話說,「彷彿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

他直面「文革」對民族帶來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願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他終於寫出了在當代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隨想錄》,以此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從而達到了文學和思想的最後高峰。

「我就是李立三」(不斷反思自己)

李立三為中國革命事業奮鬥了一生,只是在主持中央工作時犯了3個月的大錯誤。此後,他內心負疚不已,一直檢討了30多年。20世紀30年代初,李立三來到莫斯科,共產國際的執委們聽完他的檢討後,紛紛評價這個共產黨員「沒有兩面派的手段」。後來他被安排到蘇聯的軍事學院當副教授,以化名身份向中國學員講黨史。事後問大家哪堂課講得好,學員們一致回答:「『立三路線』講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徹!」1946年,李立三回到東北,化名李敏然為一些單位講黨史。他主動選擇「立三路線」為講課內容,並深入分析錯誤形成的原因和領導人的責任。講完後,場上一片讚揚聲。課後有人提問:「你怎麼知道當時犯錯誤人的心理?」李立三的回答令全場十分驚訝:「我就是李立三。」經過短暫的沉寂後,會場上突然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我就是李立三」這句話何其簡單,但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地說出來,又需要何等的勇氣。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給世人,沒有誰願意揭開自己身上的瘡疤,說這瘡疤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由於自己的過失所造成。但李立三這麼做了,大大方方地承認:我就是「立三路線」的發起人和執行者,你們要從我身上吸取教訓。

盧梭著《懺悔錄》(反思與懺悔)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革命家,哲學家。但是他小時候做過一件令他十分懊悔的事情。

盧梭為了生存,經人介紹,在一個有錢人家裡打工。一天,盧梭偷拿了小姐的一條用舊了的綉帶,不久就被發現了。為了逃避懲罰,他還誣陷當時家裡的廚娘。由於盧梭和廚娘都不承認自己偷拿了綉帶,管家只好把兩個人都辭退了,並且說:「撒謊者的良心會懲罰罪人的,它是會為無辜的人找回公道的。」

果然,老管家的預言沒有落空,盧梭從此受到了來自良心的強烈譴責,他會時常想起那雙無辜而善良的眼睛。想到由於自己的不誠實使得她丟掉工作,白白頂上小偷的罪名,並且很難再有人信任她,找到合適的工作,盧梭的心裡就說不出的難過,就像千萬條小蟲子在咬他的心一樣。四十年後,盧梭把這件事寫到他的名著《懺悔錄》里,以此來警醒人們,一定要說實話,不要隨便誣陷好人。否則,你將永遠為自己的罪行懺悔,遭受良心的譴責。

七千人大會(反思才能改正錯誤)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門、各中央局、各省、市、地、縣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一些重要廠礦和部隊的負責幹部,共七千餘人,通常稱為七千人大會。

鑒於之前一些決策錯誤,中央各主要領導人對此都進行了反思。毛澤東1月30日在大會上作長篇講話,也作了自我批評:「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他還強調,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今後要下苦工夫調查它,研究它,在實踐中逐步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律。鄧小平、周恩來在大會上講話,分別代表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作自我批評。鄧小平主要講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周恩來講克服當前困難的主要辦法。朱德在山東組全體會上、陳雲在陝西省的全體幹部會上重點講了黨內民主生活。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會議對缺點錯誤抱著比較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了反思,七千人大會取得了重要成果。

托爾斯泰的成功(貴在反思)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文學家。但是,他也曾有過一段輕狂的年少歲月。15歲時,托爾斯泰讀大學文科班。然而,他連續兩年考試不及格,被學校強迫退學。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認真思索,進行了反思。他把自己的各種缺點都仔仔細細地寫在日記本上。以後,他隨時對照檢查。一旦他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就立即改正。從此,托爾斯泰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不斷反思自己的過程中,他成為了一代文豪。

列夫?托爾斯泰經過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意林故事

舍己樹

有一棵深愛著某個男孩的樹。

男孩年紀尚小的時候,吊在樹枝上盪鞦韆;上樹摘果子;在樹陰下睡覺。那真是一段快樂無憂的日子,樹很喜歡那些時光。後來小男孩逐漸長大了,他跟樹在一起的時間愈來愈少。 「來啊!讓我們一起玩耍。」樹有一次說。

但年輕人一心只想賺錢。

「拿我的果子去賣吧。」樹說。

他果然那樣做了,賺了很多錢,樹很快樂。

年輕人很久沒有回來。有一次他路過樹下,樹向他微笑說:「來啊!讓我們玩耍!」但這個中年人已經失去朝氣,只想遠離身邊的一切,去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來,拿我的樹榦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遠走高飛了。」樹說。

那人果然這麼做了,樹很快樂。

許多季節過去了———冬去春來,多風的日子和孤寂的晚上,樹在等待。最後,那人終於回來了,年老和疲憊使他不能再渴望玩耍、追逐財富或出海航行。

「朋友,我還有一個不錯的樹樁,你何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樹說。

他果然那樣做了,樹很快樂。

人就是這樣從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任意索取。

不願反思自己的人

一隻船在海上遇難,有一個人被衝到了海岸上。他躺在地上,疲勞地睡著了。不一會兒,他醒過來了,坐起來,看著大海,指責大海總是騙人,以平靜、溫和的外表引誘人們。當人們上當後,大海就變得異常兇殘,最終把人們毀滅了。這時,海里傳來一個動聽的聲音: 「喂,朋友,你別責怪我,應該責怪風!我本是非常平靜的,是風忽然猛刮過來,掀起了驚濤駭浪,使我變得殘暴了。」

有個行人長途跋涉後,精疲力竭地倒在井邊睡著了。當他差一點掉到井裡時,幸運女神叫醒了他,說:「喂,朋友,你若掉到井裡,一定會責怪我,絕不會怨自己的疏忽。」

這是說,很多人總是把由於自己造成的不幸歸之於命運,有些人總是不願意檢討自己,他們習慣於找借口,把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別人。

亡羊補牢

古時候有一個人,養了一群羊。

一天早晨,他出去放羊,一數,羊怎麼少了一隻呢?再一數還是少了一隻。他在羊圈裡仔細查看了一下,才發現羊圈裡破了一個窟窿。他想,一定是半夜裡狼從這裡鑽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知道他家羊丟了,就來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吧,堵上這個窟窿,不然狼還會來叼羊的。」

他卻很安然地說:「咳!羊已經被叼走了,還修羊圈幹什麼?」他沒有聽別人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出去放羊,再一數,怎麼又少了一隻呢,又數了一遍,還是少了一隻。原來,狼又是從這個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這才引起他的注意。他很後悔,自己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

養羊人立刻動手,找些磚頭,和些泥巴,把這個窟窿堵上。他又全面檢查一下,把羊圈修整得好好的。

從此,再也沒有狼來叼羊了。

鄰居知道他已經修好了羊圈,便說:「這就對了,丟失了羊再來補修羊圈,還不算晚啊。」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要及時吸取教訓反思自己,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周處除三害

周處是東吳義興人。他從小沒人管束,成天在外面遊盪,好勇鬥狠。義興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義興鄰近的南山有一隻白額猛虎,當地的長橋下有一條大蛟,常常出來傷人害命。義興人把周處和南山白額虎、長橋大蛟稱為義興「三害」。

有一次,周處看見人們都悶悶不樂。他問一個老人:「今年年成挺不錯,為什麼大夥那樣愁眉苦臉呢?」老人沒好氣地回答:「三害還沒有除掉,怎樣高興得起來!」周處就問:「你指的是什麼三害。」

老人說:「南山的白額虎,長橋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嗎?」

周處吃了一驚,他沉吟了一會兒,說:「這樣吧,既然大家都為"三害"苦惱,我把它們除掉。」

過了一天,周處果然進山殺掉了猛虎。第二天他又下水去殺蛟龍。蛟龍往江的下游逃竄,周處緊追不捨。三天三夜過去了,周處還沒有回來。大家以為這回「三害」都死了,喜出望外。街頭巷尾,一提起這件事,都是喜氣洋洋,互相慶賀。

沒想到到了第四天,周處安然無恙地回來了。這件事使他認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什麼程度了。因此,他痛下決心要改過自新。從此,周處刻苦讀書,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後來,他果然就成為一代賢士。

望洋興嘆

綿綿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黃河。水勢之大,竟漫過了黃河兩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漲得越來越寬闊,已經看不清對岸的牛馬了。河神見狀歡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為天下美景已盡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順流東下,到達北海。朝東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見邊際,這使他頓時大吃一驚,一掃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無邊的海面,不禁大發感慨:俗話說的真是好,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認為自己高明。這說的正是我這類的人啊!

一番反思,河神想到曾有人說過,即使是孔子的見聞與學識也還是有限的;伯夷的高尚品德也沒能達到頂點。那時我並不相信這樣的評價。今天我看到坦蕩無垠的海面如此浩瀚廣博,一望無際。在事實面前我才明白這話講得對。要不,我的所作所為定會被深明大義的賢者所笑話。

聽完河神的一番自省,海神開口了。他說,井裡的青蛙由於受自身居住環境的限制,不可以同它講大海;夏天的昆蟲受季節的局限,不可以同它說冬天;見識淺的人孤陋寡聞,受教育有限,不會聽懂大道理。現今,你河神走出河流兩岸,眺望大海,開闊了眼界,知道自己渺小淺薄,才能同你談談大道理。

應用與創新

不要等「羊亡」了再「補牢」

戰國時代,楚國有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整日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勃然大怒,大罵庄辛妖言惑眾。庄辛無奈,逃到了趙國。五個月後,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這時,襄王才想起庄辛的話,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以求解救的辦法,希望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對於這則故事,人們注意於楚襄王對失敗的反思,「亡羊補牢」;卻往往忽略了庄辛的未雨綢繆。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對於戰爭中的損失卻不能挽回。

其實,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當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戰爭之後,悲慘的後果發生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的人們才會反思戰爭爆發的原因、戰爭的殘酷。瘟疫之後,人們才會思考瘟疫發生的原因,人們的衛生習慣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的種種弊端。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樣的事業家,人們往往稱讚備至。但是,最好的事業家並非如此,最好的事業家應該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把別人的經驗教訓拿過來用到自己身上,掌握自己事業的命運,未雨綢繆,避免更大的損失。

反思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反思有時是經歷了巨大的代價而後的。而有時,這種代價往往是我們完全可以避免的。

人生需要反思

人生需要反思,人生必須反思。反思昨天為了明天;反思失敗為了成功。很難想像,沒有反思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反思是一種品質,使我們清醒。不斷地反思,我們會拒絕重複性錯誤。反思,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機遇。

沒有反思就沒有新的發現。在痛苦中反思,我們不再孤獨;在閑適中反思,我們不再空虛;在奮進中反思,我們不會偏離目標;在安逸中反思,我們不會沉淪;在失敗中反思,我們不會氣餒;在成功後反思,我們不會停頓。

反思是一個伴隨著我們人生腳步前進的長期過程。一次反思就是對我們靈魂和行為的剖析和檢閱。不斷的反思是對我們自身陋習和人性中痼疾的不斷拋棄。及時地反思,會使我們的人生及時地受益。垂暮之年的反思,可以對後來者教化啟迪。

生命的價值在於追求和超越。如果沒有反思,超越無疑只是空談。因為沒有認真總結自己的過去,自然無從評價自己的得失。反思是一種審視,更是一種調節。低沉的時候,不要悲觀,你會看到光明;昂揚的時候,不要狂妄,你會認識到自己還有不足。把握合適的尺度,調整合理的心態,你才會左右逢源,審時度勢,不斷前進。

【善良】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思路

善良是人的美德

善良的人是美麗的

善良的人是快樂的

善良就是以寬容待人

善良不是姑息惡人

善良不等於軟弱

善良就是尊重別人

真正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

名言

一個熱情人,尤其是青年,過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寬廣,能及時改正自己的判斷,不固執己見,那就好了。———傅雷

惆悵隸屬於善良,絕無惆悵感的人也許非常不平凡,但是畢竟非善良之輩。———劉心武

對於醜惡沒有強烈憎恨的人,也不會對於美善有強烈的執著。———茅盾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代,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極致。———孫犁

有善有惡是知,審美辨惡是格,為善去惡是致。———宋教仁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羅素

做一個善良的人,為群眾去謀幸福。———高爾基

心地過於脆弱而且善良,有時無法做到非常誠實。———羅曼·羅蘭

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羅曼·羅蘭

善良———這是天才者的偉大品質之一。———安格爾

善心生,亦惟勞乃樂也。———惲代英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列夫·托爾斯泰

沒有善良———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蘇霍姆林斯基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俗語

善良是優秀的品性,但不能過分,不然就變得愚鈍了。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則。——— 佚名經典素材

威廉·比爾的故事(善意的謊言呵護了弱小的心靈)

美國著名記者威廉?比爾曾經講過一段自己的經歷。

10歲那年,比爾成了孤兒。一天,靠賣報為生的比爾在紐約某電車站賣報,一個胖男子拿走了兩份報紙,還戲弄比爾。之後,那個男子揚長而去。

這時,一輛馬車停在比爾身邊。車上一個眼裡噙著淚花的婦人沖著電車罵道:「這該死的滅絕人性的東西。」然後,又俯身對比爾說:「孩子,我都看見了,你在這兒等著,我就回來。」比爾認出拿玫瑰花的婦人就是電影海報上的大明星梅·歐文小姐。

10分鐘後,馬車轉回來了,女明星招呼比爾上了車,然後對馬車夫說:「馬克,給他講講你都幹了些什麼。」

「我一把揪住那傢伙,」馬克咬牙切齒地說,「左右開弓把他兩眼揍了個烏青,又往他太陽穴補了一拳。報錢也追回來了。」說著,他把一枚硬幣放在比爾的手中。

「孩子,你聽我說,」梅?歐文對比爾說,「你不要因為碰到這種壞蛋就把人都看壞了。世上壞蛋是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好人———像你,像我。我們都是好人,是不是?」

好多年後,比爾回憶這一經歷時說,「梅·歐文小姐是不可能追上電車的,但是她的話、車夫的虛構是安慰弱小心靈的良藥。靠了這些我才沒有沉淪,沒有一味地把世界連同自己恨死。」

文清的話(良言一句三冬暖)

2004年5月18日晚,中央電視台3頻道現場直播了「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實況。只要看過這場現場直播的觀眾,都會記得這樣一個鏡頭:當湖北籍34歲的歌手陳春茸唱完她的參賽歌曲後,文清採訪了她。文清問:「主持人問你為何到現在才來參加比賽時,你是怎樣回答的?」陳春茸答:「我說因為自己形象不好。」文清說:「你說錯了,知道嗎?其實你很美。我現在請你幫我個忙,對著鏡頭微笑一下。」陳春茸對著鏡頭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瞧,你微笑起來是那麼美麗。對自己要自信,自信的女人是最美麗的。」文清的話說完,觀眾看到的電視畫面是陳春茸雙眼溢滿熱淚的特寫鏡頭。這是何其真實、真切、感人的一幕啊!文清在採訪的過程中,每一句話都透射著她的善良和對人的尊重。

相信不少觀眾們的眼淚也會奪眶而出。不是我們的矯情,也不是我們的情感脆弱,而是感到我們的社會太缺乏善良和關愛,太缺乏溫情,缺乏對人的尊重,因此,文清的善良和關愛之舉便顯得彌足珍貴。

第一個人的善行(用善良傳遞善良)

2004年11月1日,在成都市五塊石商業街上,兩個暴徒持刀搶劫一對身攜巨款的夫妻,導致數十萬元的鈔票漫天飛舞。市民手挽手保護鈔票,45.7萬元的鈔票一分不少。

一年前,也是這個城市,綠化人員在清理2000盆鮮花時,遭到市民哄搶。

說不定,手挽手保護鈔票的人中,就有一年前哄搶鮮花的人。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可以被他人和氛圍所感染,善惡轉換隻在一念間。如果第一個衝上去的人不是見義勇為與歹徒搏鬥,如果第一個沖向鈔票的人不是振臂高呼,「大家先圍起來,不要讓錢給吹跑了」,那麼,哄搶的局面大有可能再次重演,後果不堪設想。

很多時候,第一個人的善行十分重要。一個人的善良,可以變為兩個人的善良,三個人的善良……以至整個社會的善良。

紅鼻子日(讓善良在歡樂中閃光)

自從1988年以來,英國每兩年有一個紅鼻子日。出自以歡樂溫暖人間這樣一個意念,全國上下在這一天通過娛樂逗趣的方式,籌募善款,扶貧助弱。

今年3月11日是英國第十個紅鼻子日。在當晚7時開始的電視節目匯演之前,全國已經售出了600萬個塑料紅鼻子,50萬瓶新奇紅色噴發水,15萬件紅鼻子日汗衫。

在電視節目開始之後三個小時,全國善款數字已經超過2100萬英鎊。長達8小時的電視節目匯演結束時,善款達到3700萬,打破了往年紅鼻子日歡樂夜的籌款紀錄。而且,這還是英國公眾在數周前對亞洲海嘯捐出了2億英鎊巨款之後的募捐成績。

早在紅鼻子日之前,社會各方事實上已經為迎接這個大籌款日行動了。如薯片製造商Walkers幾個月前便特別向市場推出多口味混合包裝薯片,標明這個包裝的薯片盈利將全部捐給紅鼻子日做善款。英國電話公司的報時電話捐出十天電話費收入。

紅鼻子日的特點,在於它提倡以贊助善款的方式換取任何快樂,而不是毫無回報地施捨。皇室第二繼位人威廉王子就在今年的紅鼻子日故意從馬上摔下來,落地翻個筋斗,還得讓全國電視觀眾一飽眼福,這樣換取了可觀的善款。從輕鬆玩笑中感受人間的善良歡樂,讓歡樂帶來人間溫暖。這便是英國的紅鼻子日的實質意義。

德國的「善良教育」(要重視善良品質的培養)

眾所周知,德國是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所幸的是,德國各階層能夠深刻地反思這段歷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並將其列為德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愛護小動物是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餵養了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從而使孩子們從小就有 「善待生命」的意識。

同情、幫助弱小者也是德國人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為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一個叫雪麗的7歲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因而試圖報復以泄心頭之恨。但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通過和梅芙談心了解到:當時梅芙餵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喪,故難免「出言不遜」。在經過一番「將心比心」後,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兩個小夥伴的友誼更深厚了。

飄落凡間的天使(善良使人更美麗)

曾以影片《羅馬假日》勇奪奧斯卡影后的奧黛麗·赫本,不只擁有清麗脫俗的容貌、出眾的演技,還擁有一顆善良仁愛的心。她不僅為電影和時尚作出了貢獻,還為第三世界的孩子做了很多善事。

1988年至1993年,赫本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她到過許多地方———衣索比亞、蘇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馬利亞,盡她所能幫助那些陷於貧窮和疾病中的孩子。赫本說:「我希望我的名氣可以用來幫助兒童。」她是最早披露索馬利亞兒童因旱災和內戰而遭遇悲慘境地的外國人士之一,也曾在衣索比亞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臨死前,病痛中的赫本還念念不忘那些孩子,她說:「一個人總是要死的,我最依依不捨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戰爭、乾旱和飢餓困擾的兒童。」

赫本毫無疑問是一個出色的演員,她同時也以一個人道主義工作者的形象被人們銘記於心。善良和愛心使美麗的她更高貴、純潔,因此人們稱她為「飄落凡間的天使」。

成功後(善良的人才是最偉大的)

西班牙大作家洛佩·德·維加臨終時躺卧在床上。他的一生猶如電影般在他眼前流轉。他曾得到無數的成功與大量的掌聲。所寫的百餘部戲劇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他生活只是為了獲得成功。現在,到了生命的終點,他就不能感到快樂和滿意了嗎?

臨近死亡的最後時刻,他的主治醫生對他說:「您可以平安地去了。世界永遠不會忘掉您的,您必會列在歷史上的偉人之間。」

「親愛的醫生,」垂死者答說,「現在我終於明白一件事:在天主台前只有心地善良寬厚的人是偉大的。我寧願用我一生所獲得的掌聲來多換取一件善行。」

世界名曲的誕生(善良的成就)

1814年的一個夜晚,一個酷愛音樂的年輕人走過維也納街頭。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鋼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學去練鋼琴。他喜歡作曲,可是有時拮据得連作曲的紙都沒錢買。此刻,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為生計犯愁,忽然看見一家舊貨店旁站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手中拿著一本書和一件舊衣在叫賣。年輕人認出這個小孩曾在他教學的唱詩班當過歌童,他頓時鼻子發酸,巨大的同情心驅使他不由自主地在單薄的衣衫里摸出了僅有的一點古爾盾,買下了那本舊書。年輕人邊走邊看那本書,竟發現其中有大詩人歌德的詩作《野玫瑰》。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誦,整個身心被詩的意境溶化了,一段清新而親切的旋律從靈魂深處飄了出來。

這個青年就是被人稱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他寫的這首《野玫瑰》名曲成為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其手稿價值連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首名曲的誕生源自他的一顆善良之心呢?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因為它能喚起人道生活的復甦。

貧民窟里走出的人才(善良的力量)

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巴爾的摩的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做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

25年後,另一位教授發現了這份研究,他叫學生做後續調查,看昔日這些男孩今天是何狀況。結果根據調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離或過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這位教授在驚訝之餘,決定深入調查此事。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這位老師目前仍健在,雖然年邁,但還是耳聰目明,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

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星星監獄(善良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1921年,路易斯?勞斯出任星星監獄的典獄長,那是當時最難管理的監獄。可是20年後勞斯退休時,該監獄卻成為一個提倡人道主義的機構。這一切都歸功於他的妻子———凱瑟琳。

勞斯成為典獄長時,當年,每個人都警告凱瑟琳千萬不可踏進監獄,但這些話攔不住凱瑟琳!第一次舉辦監獄籃球賽時,她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進體育館,與服刑人員坐在一起。

她的態度是:「我要與丈夫一道關照這些人,我相信他們也會關照我,我不必擔心什麼!」

她教盲人殺人犯點字閱讀法,她為了聾啞犯人去學手語……許多人說她是耶穌基督的化身。在1921年至1937年之間,她經常造訪星星監獄。

後來,她在一樁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她的遺體被放在棺里運回家,一大群最兇悍、看來最冷酷的囚犯,齊集在監獄大門口。他們的臉上帶著悲哀和難過的眼淚。在沒有守衛的情形之下,一大隊囚犯走四分之三里路去看凱瑟琳最後一面。當晚每一個囚犯都回來報到。無一例外!

獻鳩放生(真正的善良不是刻意的)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趙簡子沉默了下來。意林故事

難得一顆善良的心

宰相患了一種怪病,多少個宮廷御醫都治不好,他整天躍躍欲試,甚至產生刺殺皇帝的念頭。一個老道看透了他的病:「你的心已經變成了野心。換心吧,不然好不了。」

宰相請來了心臟外科專家,成功地為他換上了一顆心臟。可是沒過兩年,他又得了怪病,只要看到了同僚就氣得渾身發抖,恨不得把所有的同僚統統殺掉。這時老道又來了,對他說:「你的心變成了嫉妒心。」

專家又給他換了一顆心臟,宰相恢復了健康。可是過了不久,他又病了,一天到晚害怕有人來刺殺他。眼看宰相病入膏肓,老道又來了:「你這個心又變成了疑心。」

專家又給他換了一顆心。好了不幾天,他又得了怪病,這一次與往次不同,不僅給誰辦事都揩油,索要錢物;而且見了漂亮女人就追;不僅如此,他看了人家有車,自己就想有飛機……老道說:「現在,這顆心充滿了貪念、慾望、虛榮心……趕緊換吧,再不換就不可救藥了。」

「你能不能給我換一顆好心?」宰相懇求著。專家說:「好心成本太高,需要幾代人才能培養出來,你能等得了嗎?」宰相咬咬牙,從嘴裡擠出了一個字:「能。」

好心培養出來了,宰相再也沒犯過病。人們不知道好心究竟是什麼樣,宰相通過高科技手段化驗得出結果:原來好心就是一顆誠實善良的心。

東郭先生和狼

一天,東郭先生趕著毛驢,背著一口袋書,走在路上。 突然,一隻帶傷的狼竄到他面前,哀求說:「先生,我被一個獵人追趕,還受了傷。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裡,將來我會好好報答您的。」東郭先生考慮了一下,就讓狼蜷曲了四肢,然後用繩子把狼捆住,儘可能讓它的身體變得小些,以便裝進放書的口袋中去。

一會兒,獵人追了上來,發現狼不見了,就問東郭先生:「你看見一隻狼沒有?它往哪裡跑了?」 東郭先生說:「我沒有看見狼,這裡岔路多,狼也許從別的路上逃走了。」 獵人相信了東郭先生的話,朝別的方向追去了。狼在書袋裡聽得獵人的騎馬聲遠去之後,就央求東郭先生把它放出來。東郭先生把狼放了出來。不料,狼卻嗥叫著對東郭先生說:「先生既然救了我的命,現在我餓極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讓我吃掉你吧。」說著,狼就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正巧,一位農夫扛著鋤頭路過,東郭先生急忙拉住他,請他評理。老農想了想說:「你們的話,我都不相信,這隻口袋這麼小,怎麼可能裝下一隻大狼呢。請再裝一下,讓我親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團,讓東郭先生重新用繩子捆起來,裝進了口袋裡。老農立即把口袋紮緊,掄起鋤頭,把狼打死了。

喚醒良知曾經讀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位得道高僧,住在深山中繼續修行。有一天,高僧見月色很美,就趁著月色到林中散步。不料,他回來時,發覺自己的茅舍正在遭小偷的光顧。高僧怕驚動小偷,一直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在他這兒不可能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離開時,在門口遇到了高僧。高僧說:「你走這麼遠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回去呀!夜涼了,你穿上這件衣服走吧。」說著,就把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低著頭走了。

第二天,這位得道高僧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到不少誤入迷途的人,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禪師那樣,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喚醒他們心中的良知吧。

老人賣宅

那是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街上每個行人都在尋找陰涼的歇腳地。街角的那間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

一個叫珍妮的小女孩手中攥著硬幣走進店中,她只想買一份最便宜的甜筒。可是還沒來得及走近櫃檯就被侍者攔住了,侍者示意她看一看門上掛著的告示牌。珍妮的臉一下子紅了,於是她轉過身,想趕快走出去。但是她並沒有發現,店裡有位高個子先生悄悄起身,跟在她的後面走出店門。

高個子先生看到,珍妮凝視著的那塊牌子上寫著:「赤足免進。」他看見這個貧窮的小姑娘眼睛裡噙滿淚水。他叫住正要離開的珍妮,她吃驚地看著高個子先生脫下腳上那雙大大的皮鞋放到她面前。「哦,孩子。」他輕鬆地說,「我知道你不喜歡它們,它們的確又大又笨。可是,它們卻能帶你去吃美味的冰激凌。」他彎下腰幫珍妮穿上大皮鞋,「快去買冰激凌吧,好讓我的腳涼快涼快。我就坐在這裡等你。你走路一定要小心。」

珍妮感激得說不出話來,她紅撲撲的笑臉是驕陽下燦爛而甜美的花朵。她穿著那雙特大號的皮鞋,搖搖晃晃地、一步一步走向冰激凌櫃檯。店堂里突然安靜下來。

一輩子,珍妮都會記得那位始終不願告訴她名字的叔叔。記得他高大的個子,寬大的鞋子和一顆善良的心。

真正的施主

這是一個邊遠的山村學校,食堂的伙食糟透了,不是白菜蘿蔔就是蘿蔔白菜,而女老師的身體很弱,於是,她經常到學校旁邊的一個小山村去買雞蛋。

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叫說個價,女老師便定了5毛錢一個,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5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女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隻雞養活自己,於是每個蛋多給5分錢,這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就做一個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麼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5分錢,一個雞蛋5角5分。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於接受了。

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蛋販子出6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販子說,這個價夠高了。山裡都是這個價。老太太說,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瘦老師,人家那麼遠到我們這裡來教書,又那麼瘦,我希望她胖起來,在這個小學裡長期待下去,孩子們需要她。

女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

螞蟻報恩

在一個炎熱的夏季里,有一隻螞蟻不幸被風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正巧,池塘邊的一顆楊樹上停著一隻鴿子。這隻鴿子看到了螞蟻掙扎的情景。

「好可憐噢!我幫一幫它吧!」鴿子趕忙將一片楊樹葉子丟進池塘。小螞蟻費力地爬上葉子,葉子慢慢漂到池邊,螞蟻便得救了。

「多虧鴿子的救助啊!」螞蟻始終記得鴿子的救命之恩。雖然它身體弱小,力量也不夠,但是,它下定了決心,總有一天它會報答鴿子的。

過了很久,有位獵人來了,用槍瞄準樹上的鴿子,但是鴿子一點兒也不知道 。這時螞蟻爬上獵人的腳,狠狠咬了一口。

「哎呀!好痛!啊!」獵人一痛,就把子彈打歪了。使得鴿子逃過一劫,螞蟻也報答了鴿子的救命之恩。

也許只是你的一絲善念,也許只是你的舉手之勞,無論怎樣,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善良的報答。

獵人的殘忍

生長在北極圈附近的獵人,當夜幕降臨時,會穿著棉衣在貂經過的地方躺下,假裝凍死,貂生性善良,看到有人受凍,會從暖暖的洞穴跑出來,以自己的身體溫暖受凍者,於是貂便被獵人捕捉。

亞馬遜河附近的森林,有一種叫樹虎的動物,當同伴被樹膠粘住的時候,會全部聚集不走,留下來餵養並陪伴它,於是樹虎這種善良的行為,被獵人所利用,一網打盡,收割毛皮,最後滅絕。

有一種叫北極鼠的動物,當同伴受傷被困的時候,其他的同伴也會留下來,輪流餵養它的,這種善良,自然也被獵人利用了,他們把北極鼠的一隻後腿夾起來,纏在樹上,然後捕捉其他的北極鼠。

我們不能責怪獵人的殘忍,因為這是獵人維持生計必須要採取的策略。但是,善良的確有時會成為一種災難。

應用與創新

當善良與法律發生衝突時

1999年,北京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高偉峰第二天要做眼角膜移植手術,但頭一天晚上,他卻發現,原來冰箱里備好的眼角膜已經不能用了,而第二天的手術如果沒有眼角膜,病人將有失明危險,怎麼辦?一瞬間,高偉峰平靜地做出了選擇,到太平間,在一位死者身上私自取下了眼角膜。第二天的手術非常成功,兩位患者重見光明。但是死者家屬卻在八寶山發現死者的眼角膜不見了,一紙訴狀將高偉峰告到了法庭。

事情似乎很簡單:高偉峰為病人著想,自己在其中也沒有利益所得,目的是善良的,因此如果高偉峰被定了罪,那豈不是對善良的一種打擊,以後誰還會做好事?

但是當記者採訪高偉峰的時候,問到:如果今後你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還會這樣做嗎?高偉峰迴答:是的,我還會。

最後的結果是高偉峰被免予起訴,善良的人們鬆了一口氣。

對此,人們議論紛紛,當善良與法律相衝突時,到底要怎麼辦?

從情感上講,高偉峰的所作所為令人欽佩,但是因為目的只要善良就不顧及手段這是否正確?多少悲苦的後果不都是因為最初的善良願望嗎?當面對結果的那一座座廢墟,我們都習慣於由於最初動機的善良而原諒了肇事者。但是,我們是否可以達到善良與法律的一種平衡呢?但願我們以後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善良是愚蠢的嗎

有一個騎士,他覺得,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他覺得,幫助別人是自己最大的快樂。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去騙他,騙他的錢,騙他的勳章,騙他的寶劍,騙他的衣物。人們在騙他的時候,總是不停地說:「謝謝,謝謝!」聽了這些,騎士總是很高興,一直說:「不用謝,不用謝!」

他走進了森林,妖怪們也來騙他,「我好餓呀,你能把你的手給我嗎?」就這樣,妖怪們吃了他的手腳、身子。後來,有一個妖怪吃掉了他的眼睛,妖怪說:「謝謝你!我寫了一封感謝信給你!」妖怪便走了。騎士很開心,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收到感謝信,他用他生命中最後一絲力量不停地說著:「不用謝,不用謝,我很快樂,很快樂……」然後,便死去了。他不知道那封信上只有兩個字:「笨蛋」。

的確,善良,永遠都是美德。只是,一個人的善良,有時候沒有辦法凈化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靠一兩個人就可以改變的。有很多很多的美德,是我們在這個不算明媚的世界上依舊相信光明的動力。但是,有的時候,期盼光明的我們也曾經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反觀那些「笨蛋」們,沒有人要求他們這樣做,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做了。他們也許不夠精明,不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但是他們很執著,很堅強。

善良,需要每一個人付出:人們需要善良的回應! 「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

【毅力】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

執著和毅力能夠創造奇蹟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沒有毅力將一事無成

戰勝困難需要毅力

毅力需要時間的考驗

培養毅力需要正確的方法

毅力的真諦是戰勝自己

堅定的毅力來自遠大的理想

名言

偉大的毅力只為偉大的目的而產生。———斯大林

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

所有堅忍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人最兇惡的敵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爾基

科學成就等於毅力加耐性。———張廣厚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達到目的有兩個途徑,即勢力與毅力。勢力只為少數人所有,但是堅忍不拔的毅力卻是多數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隨時間達到無可抵抗的地步。———拿破崙

將無法實現之事付諸實現,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標誌。———茨威格

只有毅力才會使我們成功。而毅力的來源又在於毫不動搖,堅決採取為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車爾尼雪夫斯基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蝸牛靠著毅力,才能爬到安全的地方。———史普吉恩

有毅力的人,能從亂石堆里找出寶石。———維吾爾族諺語經典素材

毅力之戰(毅力是克服失敗的良藥)

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重量級拳擊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4年來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時體重已經超過正常體重二十幾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了。醫生給他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手比賽的支柱」,他憑著頑強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歲的阿里與另一拳壇猛將弗雷澤進行第三次較量(前兩次一勝一負)。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里已經筋疲力盡,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讓他轟然倒地,他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堅持,不肯放棄。他心裡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只有喘息的氣力了。

比到這個地步,與其說是在比力氣,不如說是在比毅力,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著堅韌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慄,以為阿里仍存在體力。這時阿里的教練敏銳地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意思,他將此信息傳達給阿里,並鼓勵阿里再堅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弗雷澤表示「俯首稱臣」,甘拜下風。裁判當即高舉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里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弗雷澤見狀,如遭雷擊,他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眨眼的作用(頑強的毅力可以戰勝任何缺陷)

法國有一名記者叫博迪,年輕的時候因一場大病導致四肢癱瘓。在全身的器官中,能動的只有左眼。可是,他還是決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構思好的作品完成。博迪只會眨眼,所以只能通過眨動左眼與助手溝通,逐個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後由助手抄錄出來。

助手每一次要按順序把法語的常用字母讀出來,讓博迪來選擇,當她讀到的字母正是文中字母時,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確。由於博迪是靠記憶來判斷詞的,有時不一定準確,他們需要查詞典,所以每天只能錄一兩頁。可以想像,兩個人的工作是多麼艱難!幾個月後,他們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20多萬次眼。這本不平凡的書有150頁,它的名字叫《潛水衣與蝴蝶》。

一根手指造大橋(毅力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1883年,工程師約翰?羅布林和他的兒子華盛頓雄心勃勃,想要建造一座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大橋。然而,許多橋樑專家卻說這個計劃純屬天方夜譚,不如趁早放棄。父子倆堅信大橋能夠建成,在構思著建橋方案的同時,也說服了銀行家投資該項目。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父親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也嚴重受傷。許多人都以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為只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建成這座大橋。儘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捷。一天,他腦中忽然一閃,想出一種用他惟一能動的一根手指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指揮工程,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克羅克的座右銘(毅力是無可替代的)

1984年,創造麥當勞奇蹟的雷·克羅克與世長辭了,享年81歲。

在麥當勞總部的辦公室里,懸掛著克羅克的座右銘,其文寫道:

在世界上,毅力是無可替代的。才能無法代替它,有才能卻失敗就是蠢材;天才無法代替它,沒有報償的天才只是個蠢材;教育無法代替它,世界上到處是受過教育的廢物;只有毅力和決心是無所不能的。

蘇格拉底的要求(毅力是長久的堅持)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曾經有學生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擁有像他那樣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聽了就跟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說:「從今天起,每個人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著說,這麼簡單的事,誰都會。

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們:「上次我要求同學們每人每天做300下最簡單的動作,哪些同學堅持做了?請舉手。」這一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不知不覺間,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又問學生們:「哪些同學堅持了甩手運動?」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另一位哲學大師的柏拉圖。

關雲長刮骨療毒(毅力是戰勝自己)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雲長,在一次戰鬥中,手臂中了龐德放的冷箭,由於箭頭有毒,等箭拔出時,毒已浸到骨頭上。神醫華佗決定為他刮骨療毒。關羽一面與馬良下棋,一面將手臂伸給華佗。華佗用一把尖刀割開皮肉,露出骨頭後,用刀在已經發黑的地方來回用勁地刮,從遠處都能聽到響聲,軍帳中的人個個嚇得變了臉色。可關羽依然神情自然,繼續與馬良下棋,沒有半點痛苦的樣子。一會兒,盆里的血流滿了。骨頭上的毒刮完後,華佗用藥敷上,又用針線將傷口縫和。關羽笑著站了起來,對大家說:「我的手臂伸展自如,一點不痛,華佗真不愧是神醫啊!」華佗對關羽面不改色、神態自若談笑風生的超人壯舉讚歎不止。

登上世界最高峰(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任何一座高峰)

1960年3月25日中午,中國登山隊全體隊員開始向珠穆朗瑪峰攀登。經過艱苦試登,在5月24日上午,由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四人組成的「突擊組」,來到了被英國人稱為「不可超越的障礙」———第二台階中部。在8500米高的冰雪世界裡,屈銀華在前面開路,可是,他即使穿著帶鋼爪的高山靴,也無法在異常堅硬而光滑的岩壁上踩穩,「突擊組」有被困在這「死亡地帶」的危險。屈銀華乾脆脫掉高山靴,只穿一雙薄薄的絨襪,用腳趾插進岩縫,支撐全身的重量一點一點向上攀登,堅持為戰友們開闢前進的道路。他的腳趾在攝氏零下30多度的嚴寒里,由刺痛到劇痛,最後完全失去知覺,但是他靠著頑強的毅力,終於在5月25日黎明和隊友們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談遷著書(毅力可以戰勝挫折)

明朝時期,浙江海寧人談遷,是個窮秀才。29歲開始編史,因為買不起書,就四處求人,借書抄寫。有時為了查閱一點材料,自帶乾糧行走一百多里。他努力了27年,六易其稿,終於寫成一部巨著。此時談遷已經56歲了。可是有一天夜裡,這部書稿卻被人偷走了。談遷傷心地大哭了一場。別人都以為他這下將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重新幹了起來,他又花了整整十年的光景,終於寫成第二遍書稿,就是後來問世的《國榷》。此時的談遷已經白髮蒼蒼、老態龍鍾了。他高興地對人說:「雖死而瞑目矣。」

欒老寨的奇蹟(毅力是持久的努力)

在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梵凈山東部海拔近千米的半坡上,有一個叫欒老的自然寨,散居著32戶人家170多口人,這裡缺水貧瘠。從1980年起,中學畢業回鄉的徐忠明就帶著幾個青年找水源。他們走遍了村寨周圍的山山嶺嶺,挖了幾十個大坑,鑿了幾十壁岩石。一干就是5年,然而所有方案都因沒有「開挖價值」而被否定。1984年10月的一天,徐忠明勘探時不慎掉入外表長滿野草的深坑,坑底下若有若無的流水聲響使他忘了傷痛,爬出洞口後,馬上確定引水隧道的掘進點。

石頭堅硬,欒老寨人的決心更堅決。全寨的青壯年輪流換崗,婦女則做飯燒水,他們靠著一種意志、一種毅力、一種擺脫貧困的決心,一天天地打,一錘錘地敲,一寸寸地鑿,春夏秋冬,周而復始,一干就是10年。1994年6月,躲藏在地下的清泉從深山裡引出。1995年起,徐忠明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實施坡改梯,苦戰三年,劈了半邊山,挑了萬擔土,改梯412畝,造田20畝,使人均保收面積達到2.54畝。

欒老寨人憑著這種堅強的毅力和刻苦肯乾的精神,擺脫了貧困,奔向了小康。

口吃的大演說家(堅定的毅力來自遠大的理想)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生下來就口吃。由於口吃,吐字發音不清,雖然有滿腹的見解,卻表達不出來。為了克服這個生理缺陷,德摩斯梯尼常把石子放在嘴裡,跑到海邊,面對大海練習講話,天天如此,居然把口吃矯正了。為了專心練習演說,德摩斯梯尼一邊登山,一邊吟詩,有時站在鏡子前比畫著練習手勢。為了一心一意練口才,他在家裡建了一個地下室,整天在那裡練習,一連兩三個月不出來。他還狠下心,把自己的頭髮剃去一半,這樣一來,想出去玩的念頭就徹底打消了。儘管當眾演說遭到過無數次失敗,但他從不灰心。經過頑強的努力,德摩斯梯尼終於成為著名的大演說家。

天生口吃也能成為著名演說家。由此可見,困難和挫折也怕一個人的堅強毅力。

失敗的英雄(頑強毅力贏得尊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女子馬拉松首次進入奧運賽場。美國田徑運動員貝諾伊特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女子馬拉松冠軍。但是,她卻不是這場比賽中最受矚目的明星,或者說,在她奪冠20分鐘後,人們的心靈就徹底地被另一個女子所征服了,她就是代表瑞士參賽的加布瑞拉?安德森。

在這屆比賽中,男子馬拉松比賽被安排在了傍晚,而女子馬拉松比賽則被安排在酷熱的夏日中午出發,年已39歲的安德森錯過了40公里處的飲水站,結果在最後的2公里多的距離里備受煎熬。用她賽後的話說,就「如同在穿越火焰山一般,全身都快燒起來了」。在冠軍衝過終點後的20分鐘,安德森踉踉蹌蹌地進入體育場,中暑後的極度虛弱使她的左臂無力地垂在身邊,右腿則根本不聽使喚。在全場觀眾驚恐的嘆息聲中醫生髮現她還在流汗,這對於中暑的患者來說是個好現象,於是同意她繼續參加比賽。在最後的這一圈裡,她用了5分44秒,時而跌跌撞撞地往前跑,時而停下來,痛苦地抱著自己的頭。最後,她終於跌倒在終點線,被等待在那裡的醫生直接攙扶出場。不過,僅僅過了2個小時,她就恢復了。

在這場比賽中,雖然安德森只獲得了第37名,但是她最後一圈的鏡頭卻在美國電視節目中不停播放,使得她在一夜之間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功虧一簣(毅力也是戰鬥力)

翻閱古今中外戰爭史,就會發現指揮員的毅力,總是與作戰的勝利息息相關。因毅力衰退,勝利往往失之交臂;因毅力頑強,卻時常能絕處逢生、反敗為勝。可見,指揮員的毅力對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是多麼重要。

1941年5月21日,紐西蘭軍隊的安德魯上校率一個營扼守克里特島的制高點107高地,抗擊德軍邁恩德爾上校率領的突擊團。戰鬥從早上7點打到晚上6點,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安德魯與兩個連失去了聯繫,另外兩個連也被迫縮小了防禦陣地,僅有的兩輛坦克被擊毀,他本人也負了傷。邁恩德爾上校也負了重傷,1900人的突擊團只剩下600人能戰鬥了,部隊筋疲力盡,而且一個目標也沒有拿下來。但是,邁恩德爾知道不佔領107高地的機場,就不能得到空軍的支援。於是,在夜間他又發動了一次進攻。這次進攻,德軍幾乎是一步一步爬上高地的,但未遇到任何抵抗。原來在關鍵時刻,紐西蘭軍隊的指揮官安德魯上校意志發生了動搖,他再也沒有堅持戰鬥下去的勇氣和毅力,在驚恐與疲憊中,輕率地命令部隊撤出了107高地,使克里特島保衛戰功虧一簣。 徐向前元帥生前常說,在殘酷艱險的作戰環境下,要「硬著頭皮頂住」,能夠「堅持最後五分鐘」,因為這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誰能熬過最後的五分鐘,誰就能取得戰鬥的勝利。意林故事

牛的誤區

城裡的孩子到鄉下玩,看到一位老農把一頭大水牛拴在一個小小的木樁上,孩子就走上前,對老農說:「大伯,它會跑掉的。」

老農呵呵一笑,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不會跑的,從來就是這樣的。」孩子有些迷惑,忍不住又問:「為什麼不會呢?這麼一根小小的木樁,牛隻要稍稍用點力,不就拔起來了?」這時,老農靠近孩子,壓低聲音,好像怕牛聽見似的說:「小夥子,我告訴你,當這條牛還是小牛的時候,就給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它不是那麼老實待著,有時候想從木樁上掙脫,但是,那時它的力氣還小,折騰了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想到要和這木樁鬥了。」

精衛填海

精衛是海邊的一種小鳥。這種鳥外表和烏鴉差不多,頭上的羽毛有花紋,嘴巴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這種小鳥有個奇特的習性,就是經常把岸上的小樹枝、小石塊用嘴銜著丟到大海里。關於這種小鳥有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在遠古時代,炎帝的小女兒女娃去東海邊遊玩,一去就沒有回家,原來她不幸跌到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一隻鳥兒,就是精衛鳥。精衛鳥因為東海會淹死人,就發誓要填平它。於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嚴寒,颳風下雨,精衛鳥每天都銜來西山的小樹枝、小石塊,丟到大海里。一隻小鳥想用這種辦法填平大海,那是談何容易!不過它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卻是難能可貴的。

小鳥尚有填海之志,我們要成就一番事業也應該提倡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事業成功。有志者,事竟成!

跛鱉和駿馬

有6匹剽悍的駿馬,想尋找一個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路上,它們遇到一隻跛鱉,正一步一顛地向前爬行,它要去樂土。駿馬問鱉去樂土有多遠,鱉說大概要行兩三千里。一匹馬輕蔑地對鱉說:「千里之途,只有我們才能去,你還是回去吧!」鱉仍然前行。6匹馬有的想去樂土,有的想去關中,爭執不休,始終不能確定去哪裡,因而徘徊不前。鱉呢,不論是嚴冬還是酷暑,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不顧疲勞,翻過無數山丘,游過許多河流,穿過遮天蔽日的森林,經過幾年時間,終於到達了樂土。

鷹與蝸牛

鷹又飛臨這座高聳入雲的峰頂。

這是一隻軀體異常巨大、姿勢英武的鷹,它每年都要到這座峰頂上來一兩次,可每次來,它心中總是矛盾重重。它是飛禽中惟一能飛上這峰頂的鷹,這使它驕傲,可也正因為如此,它又感到了莫大的孤獨。在這渺無人煙的峰頂,它沒有高視闊步,只是懶洋洋地瀏覽一遍它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像完成什麼心愿似的,然後它就會離去。

可是,鷹眼一掃,它發現這人煙絕跡的峰頂又有了另一個生命,而且還是它不認識的生命。鷹忙警覺地問:「你是誰?是這兒的居民嗎?」「不,我是剛由下面爬上來的,我叫蝸牛!」那小東西這樣回答。鷹大為驚詫,不由自主又審視對方一番,才說:「啊,你是蝸牛!在這峰頂上,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生命。」蝸牛說:「你也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生命。」鷹笑起來:「你這個小傢伙,的確讓我感到驚奇。」蝸牛問:「為什麼?」鷹深深吸一口氣,霎時間又恢復那種威懾百禽的英姿,高傲地說:「百禽之中,惟一能飛上這峰頂的是我,而獸類中,雖然獅子老虎很強壯,猿猴很善於攀登,但也沒有聽說它們哪個能登上這峰頂。可是,我今天卻在這裡瞧見了你,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小的蝸牛,你竟然上了峰頂,這怎不叫我———驚奇!」蝸牛說:「我沒有翅膀,不善跑也不善攀援,可是我有毅力,我有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勇氣,所以我遲早會登上這峰頂的。」鷹笑道:「但你還是讓我感到驚奇。」「這不奇怪。」蝸牛認真地說,「也許你認為毅力、信心、勇氣只是一些虛無的東西,但對我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因為我跑不快,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便從不異想天開,也不投機取巧,更不急功近利,我甚至不知道我能不能爬到山頂,但我嚮往高高的山峰啊。於是,我就這樣一步步走下去,不管時間多久,我願意堅持做這件事,不放棄這個努力———天啊,我成功了!」鷹重新打量蝸牛,最後點頭說:「你說得對,看來有時毅力比天才更讓人敬佩!」

日本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毅力也稱意志或堅持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日本家長普遍十分重視孩子毅力的培養。如下是他們種種培養孩子毅力的方法———

習慣成自然。孩子看「小人書」時,要求他們從頭至尾看完後再換另一本。孩子畫一幅圖時,務必讓他們有始有終。孩子學洗自己衣服時,絕對不準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廢……長此下去,習慣便成自然。

有意讓孩子吃點苦。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讓孩子吃點苦,如上學擠公交車,在赤日炎炎下趕路,或裸身冬練等等。

自信與毅力息息相關。自卑者往往難有毅力,這是因為自信是毅力的「精神基礎」。

加強體育鍛煉。積极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強體質,還可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這與培養毅力實際上是一回事。

鼓勵孩子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孩子的興趣常常會很快轉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學鋼琴,明天學電腦,後天再學繪畫,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學好。心理學家指出,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式的學習對培養毅力往往起負面影響。

家長須作出表率。如果家長自己缺乏毅力,那麼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是一句空話。

遇到困難多作鼓勵。對尚未「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孩子,在接受意志力考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意志消沉往往是難免的。此時,來自家長、老師乃至小夥伴的鼓勵至關重要。一旦在他人的幫助和支持下鼓起勇氣渡過難關,意志力即像打鐵似的得到了有效錘鍊,其本身就意味著心理素質的某種提高。

應用與創新

毅力的真諦是戰勝自己

中國自古有「人者心之器」之說。世上最堅強的人,就是能夠駕馭心靈的人;而世上最難的事也是駕馭心靈。古人云:「勝三軍易,勝己難。」客觀世界上有很多誘惑的魔鬼,天天勾結你身上各種慾望的魔鬼,聯合起來引你上當。如懶惰、自私、好名、貪利、權欲、懦弱、驕傲、嫉妒、虛榮等等,都濃霧般地蒙著你的眼睛和心靈,使你難以正確如實地支配自己。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當主觀上要做某件事時,總是願意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合理」的依據而放縱自己。意志稍不堅強,便使注意力脫離奮鬥目標。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幹不成大事業,不是因為不知道怎樣做,也不是因為無能力去做,而是因為沒有毅力。因此說,毅力的真諦就是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包括三種情況:一是應該做的事而你做起來感到枯燥、乏味、勞累時,你要戰勝自己,要繼續做下去,把它做好;二是不應該做的事而你的潛意識中產生一種衝動,要你去做,這時你要戰勝自己,堅決不做;三是內心情感世界發生動蕩時,要戰勝自己,鎖心猿,拴意馬,讓理智戰勝感情,確保自己繼續向理想的目標前進。

【品味】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

生活是一席需要認真品味的盛宴

藝術需要細細的品味

品味能悟出人生的真諦

品味經驗教訓,不斷進步

品味之中,充實自己

品味人間至美

品味挫折,才會珍惜成功

細細品味,才有百般滋味

名言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朱光潛

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托爾斯泰

人們獨居或隱退的時候,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的時候,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培根

愛就意味著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

品味平凡,經歷平凡,在平凡中尋求自己快樂的人生。———諺語

沒有風浪,就不能顯示帆的本色;沒有曲折,就無法品味人生的樂趣。———諺語

探索自然時,我品味到了自己,不過是在一個大杯里,貝利盛著我自己的生命。———佚名

經典素材

千人遠足(品味艱辛)

2005年4月1日,宜昌市三峽高級中學以「深入農村、品味和諧、體驗生活」為主題開展了「千人遠足」活動。此次遠足從三峽高中到黃花中學,往返行程62華里,三峽高中高一、高二年級兩千多名師生在魯鋒校長的帶領下,徒步走完了全程。

儘管早上出發時天氣不是很好,天上還飄著毛毛細雨,但卻阻擋不了兩千多雙邁向征程的腳步。三峽高中學生還組成31支調查小分隊,分頭參觀了黃花小學,考察了黃花水泥廠;採訪農戶、詢問有關農村稅收、環境整治等問題;採訪了當地學生,詢問了有關學習、生活等狀況;並捐助了黃花中學兩名貧困生每人200元人民幣。

「庭院里遛不出千里馬,溫室里育不出萬年松。」這次遠足活動磨鍊了大家克難奮進,勇往直前的意志,增強了大家互幫互助的意識,也長了知識、開了眼界,尤其是加深了大家對農村的認識和感情,既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歷,更是一次體驗生活的大好機會。讓大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品味艱辛、磨鍊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年輕的核物理學家(品味工作的快樂)

核物理是當今最尖端的基礎學科領域,同時也是一座艱苦卓絕的山峰。上海市最年輕的「科技精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馬余剛,卻在這枯燥的原子世界裡樂此不疲。他說:「這其實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探索過程,每天都可能有進展和突破口。當你領先得出一個別人尚未知的結論,那種快樂是無可比擬的。」正是懷著這樣的熱愛,馬余剛在許多人享受青春所得歲月里,把幾乎全部的時間都交付給核物理最前沿的課題。

十多年來,外面的世界幾多變化幾多紛繁,馬余剛卻始終耐得寂寞,執著並痴迷於自己從事的核物理研究。作為所長助理、研究員、博導多重身份的他,不論白天夜裡,也不論上班還是業餘時間,除了處理「分內」的所務、帶教學生,他總是爭分奪秒深深「扎」進他心愛的科研———不僅全方位動態跟蹤核物理,他還習慣於「勻」出時間,關心其他學科研究發展新動向。

他所提出的中能核物質反應平面離散的新方法,被成功地運用於美、日的實驗數據分析,並受到同行論文和國際會議的多次引用。馬余剛的創造性成果已被公認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紮根西部的吳悅(品味快樂)

吳悅,一位23歲的女孩,作為全國選拔出的6000名志願服務西部的大學畢業生之一,2003年8月剛邁出營口職業技術學院校門便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吳悅在家上網時,看到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當時一種責任感和滿腔熱血使她毅然決定報名到西部去創業。

她被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187團電視台。剛開始一段時間,台里安排她收有線電視費,每天從早10點到晚9點一直跑連隊挨家挨戶收取,結果幾天下來腳便腫得像個大饅頭。

後來,她被借調到團派出所做戶籍內勤。為儘快適應環境,能夠獨當一面,吳悅付出了很多,有時一連幾天往電腦里輸入資料手指頭敲鍵盤都敲得麻木了。

吳悅所在的地區以農業為主,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為了照顧她,單位將她安排到團部的樓房住。吳悅每個月可以領到600元生活費,雖然不多,但她說自己做飯吃夠了。

吳悅深有感觸地說,「這半年在西部的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相信經過兩年的磨礪,會收穫一個成熟、自信、嶄新的自己,並將終生受益。雖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很充實、很快樂。」

雅典奧運會上的淚水(品味不盡的人生滋味)

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健兒再創佳績,為國爭光。但是,這次奧運會上運動員灑下的熱淚,也讓國人為之心動。這淚水裡有喜,有悲,有悔恨,有無奈,萬般滋味,讓人細細品味。一、感人之淚:王義夫,一個參加過六次奧運會,一個44歲身體不好還依然堅持下來的中年人,奪冠後,他的淚水止不住地奪眶而出。而伴著國歌,這些淚水也流進了國人的心。

二、悲傷之淚:中國女足,這是最早開賽的項目,同時也被國人寄予了厚望。然而開局不利,於是,流下的淚水,註定悲傷。

三、憤怒之淚:大比分輸給西班牙後,姚明衝冠一怒,而且在憤怒的同時,他是流著淚對著隊友們喊的!哭並且喊著,讓人辛酸。

四、幸福之淚:羅雪娟,中國人自樂靜宜在亞特蘭大後,已經八年沒有拿過奧運會游泳金牌了。賽後她哭了,淚水不是鹹的,流進她心裡,全變成甜的了。

五、心酸之淚:孫福明,亞特蘭大她拿到了冠軍,而在悉尼,她因為受傷沒有參加所以只能當陪練看著別人去。今年在雅典,她卻意外失手,當時就哭得淚流滿面!

六、激動之淚:張寧,在羽毛球表現不佳就快完不成任務的時候,就在許多高排位種子選手都紛紛落馬之際,張寧極強勢地以黑馬之姿沖了出來!競技體育從來不缺乏黑馬,而黑馬永遠激動人心!

還有很多很多,灑不盡的淚水,走不完的奧運征程。

非典疫情中的感動(品味平凡中的崇高)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人們品味到了平凡與高尚。

當廣播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感人主題曲時;當電視中出現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考察廣東、北京「非典」防治工作的畫面時;當看到成千上萬名醫護工作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更多的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參戰的場面時;當讀到醫院護士徐雪在「非典」隔離區寫的日記時……人們常常眼含淚水。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代市長王岐山疲倦的面容,坦誠、開放的態度和舉止,為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憂心如焚的神情,讓人感動。在突發疫情面前,北京市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把方便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把痛苦留給自己」的行動,讓人感動。

參加「非典」報道的記者敬業、忘我。多少天來,他們奮戰在一線,沒日沒夜地採訪、寫作,滿面倦容,一身疲憊。但一有「非典」採訪任務,又精神十足地開拔出去,沒有人計較自己的得失。

千千萬萬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讓我們品味到了人間的至情至愛。

輪椅上的史鐵生(品味病痛)

關於生病,史鐵生這樣解釋:「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這遊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誇耀……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史鐵生21歲時雙腿癱瘓,此後就一直與輪椅為伴,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高燒的體溫和沉重的呼吸進行一場「馬拉松式」的無聲的抗爭,而且,他還要每隔兩天去醫院做透析,即把全身的血慢慢洗濾一遍。這種浹入骨髓的疼痛是常人無法體味到的。

在與病痛的抗爭中,他對病痛的體味也是最深刻的。在病痛中,他將對病痛的體味用語言表現出來,就是《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他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探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在這本《病隙碎筆》,鐵生跨越了生與死,跨越了瞬間與永恆。

傅雷的故事(品味藝術之美)

傅雷是一位文學翻譯家,一位音樂鑒賞家、散文家,但是,他自己自詡為美術批評家。

927年他自費赴法國留學,主攻西方藝術史,24歲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專」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這樣的大作,他不單是分析了一些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其知識之淵博,議論之宏富,即使在今天,也足令美術史家效法。對於美術批評,傅雷不但熱情依然,而且獨具慧眼。

1944年,傅雷為80歲的大畫家黃賓虹舉辦首次個人畫展,此前黃老無所知名。是傅雷第一個把他的藝術價值挖掘出來公諸世間的。

對於美,他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傅雷把人生之美概括為情感之美的「生活藝術」與合理性之美的「人生哲學」的平衡,而且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說「感情之美近於火焰之美,浪濤之美,疾風暴雨的美,或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美,完滿無瑕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性的平衡之所以是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和生活藝術。」

他一生事無巨細都要求自己做得一絲不苟盡善盡美;直至1966年9月3日為了維護人的尊嚴,人格永恆的美,他以自己和愛妻的生命一筆一畫精細地描繪了攝魂奪魄的離世前的一分鐘壯美的畫面。

三種境界(品味成功)

清末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王國維曾經引用古代三位大詩人的詩詞作品,用以說明人生歷程中的三種境界。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家,沒有一個不經歷了這三種境界。

王國維引用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形容第一境界,說明一個人在開始對事業和學問的追求時,應有高標準和遠大目標;他以柳永《鳳棲梧》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第二境界,讚揚在追求的過程中,追求者歷盡艱辛卻百折不回,甚至心力交瘁、孤立形消也不改初衷的堅定意志和頑強毅力;他又以辛棄疾《青玉案》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形容第三境界,表達經過艱苦努力,多方探索,終於事業有成的喜悅心情。這種解釋雖然不符合上述原作者的詩詞本意,但卻很好地概括了人生道路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包含了王國維自己的深刻體驗。

方蕤和王蒙(品味愛的歷程)

「我們是世上最平常的一對。天塌地陷了,我們過著平常的日子;風風火火了,我們還是過著我們平常的日子。願我們的福氣,讓所有善良的人世男女分享。」———摘自方蕤所著《我的先生王蒙》

由於身世的不幸和少年的才華,促成了王蒙大大早熟於同齡人:14歲參加學生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歲寫出長篇小說《青春萬歲》,累得幾乎要了小命;21歲寫了《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給他帶來了一頂「右派」帽子而下放勞動;29歲舉家西遷新疆,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待就是16年;改革開放後,恢復了發表作品的權利,迎來了人到中年的創作高峰期,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文學作品,而大半生的浮沉榮辱,始終相伴相隨的是夫人方蕤。

真正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而難得的情愛則往往創造生命的奇蹟。方蕤與王蒙在人生歲月中細細品味著相遇、相愛和相隨的整個過程。

追憶似水年華,那是大顯大悲和潮起潮落之後人生暮年的一種精神操練,它只有留待給王蒙去完成。而品味愛的歷程,那是相牽相伴和同甘共苦之後人生晚景的一種心靈激活。正是那些無人注目的「石子」與「芝麻」的不斷呈現,才使得情與愛的內容充滿了實在的內涵。意林故事

青李子的滋味

褐黃色的小籮排在街旁的水果攤里,閃亮碧綠的是青李子,沾著水珠,愈發清新可愛,不經意間我已駐下了腳步。

有的一定很酸吧?一邊問著,一邊貪婪地注視著那誘人的顏色。「又酸又甜唉,現在就吃這個味兒,嘗嘗就曉得了。」我心裡一動,信手拈起一枚硬實的果子來,忍不住細細咬下一口,頓時,澀澀的青酸味兒沁到舌尖,我捂嘴、苦笑、鎖眉……相視一笑後,便買了些拎在手裡,手心卻握著那顆青青的李子,沒有丟。

青皮很澀很薄,外黃內紅的瓤在酸意退盡後卻在舌尖回升起一種奇妙的淺甜味,綿綿地縈繞在唇齒間,頗有些趣味。

不多日子,市上的李子一片紅妝,紅得發紫發黑。略帶桃香味,甜蜜而潤喉,回味卻有些淡然。

有時候,獃獃地望著牆,會突然感到一種銘心的悲哀和酸澀,那麼自然,那麼強烈,那麼原始,而又不可抗拒,有時我真分不清快樂和悲哀的思想哪個更真實,好似經歷了磨難坎坷贏得的成功,總比來之輕易的那些更被人著意留神吧。也許逆水行舟的成功感往往會蓋過順水行舟的僥倖感,而更令人久久難以釋懷吧。而坎坷磨難又總比成功本身更為刻骨銘心、記憶猶新,雨打楓葉般的愈來愈紅艷。

不由得,我便中意起青李子來,不知到底是為什麼?有時想想,也許是我還太年輕,也許我本身就是一顆青李子。

有一種懷疑叫愛

「你們總不信我,我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了……」我埋怨著。父親在一旁默默無語。我不懂父母怎麼這樣不信任我,我早已不再天天吃泡麵了,可他們總是用懷疑的口吻問:「真的去食堂吃飯了嗎?」我很不耐煩地點頭。這個問題,父母已經問過許多遍了,可他們依然拖著長音,一遍一遍地拷問,彷彿我是一個愛撒謊的孩子。

下午,我們去姥爺家,我愛姥爺。姥爺人很好,好得讓我生氣,他總是把我孝敬他的東西分給別人。「姥爺,你又把上次我孝敬你的梨子給分了?」我一見面拉著姥爺的手問。「沒,自己吃了。」「騙人!」「我真的是自己吃了!」姥爺挺委屈地說。

我檢查冰箱,僅剩兩隻梨子了,上周我帶了滿滿一塑料筐的,這麼快就吃了?我的眼光瞄到姥爺兩個10歲小友的溜溜球和彈弓,便說:「看,你分給他們吃了。」

「沒,前幾天咳嗽,都煮了吃了,很甜。」姥爺說。

「真的?」我仍舊不放心地詢問。

晚上,回到家。我仍想著姥爺,原來父母不信任我正如我不信任姥爺一樣,那種不信任來自不放心,來自內心最深切的愛。這一種懷疑就是愛。

真愛總是隱藏在困惑或不解中,當你品味出愛的真諦,那便是幸福的所在。

感恩

在我常去圖書館的一條路上,看到一家花店,每天早上8時,花店門一開,便擠滿了前來買花的人。有好幾次,我總想近前看個明白———這家花店為何生意如此紅火?後來從買花人口中得知,開花店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他每天逢8時開花店門,第一筆生意都是照本錢賣給顧客。

有一天,我想為妻子即將到來的生日買一束鬱金香。我也趕早上8時擠進了這家花店。

我果然買到一束我想要的黃色鬱金香,昨天午後他開價80元,今天以開門第一筆生意的價錢只花了45元錢買到了。我對小夥子這種獨特的經營方式很感興趣。

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我見小夥子忙完了一筆生意,正悠閑地修花剪葉,我連忙近前和他點頭致意,而後,我問他:「為什麼會有開門第一筆生意照本賣的想法呢?」

他微微一笑說:「最重要的還是感恩吧!記得我剛在這條路上開花店時,我的父親急需錢動手術,每進花店一個人我總跟人說出我賺的錢只是為父親看病,奇怪人們聽後很爽快且十分信任地和我做生意,後來我父親用我花店賺的錢動了手術,身體日益康復,於是我就想,鮮花不能吃不能穿,只是人們用來傳遞美好的感情,鮮花又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我思前想後就定下了這個規定,每天以此形式答謝顧客。」

鹽的滋味

一個人到朋友家裡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飯的時候,他覺得菜沒有味道,於是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就覺得十分美味。吃完飯以後,這人還在回味剛才的事情。他心裡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鹽就已經這樣美味,那麼多吃些鹽,味道一定格外美妙。」 這樣想著,他就向主人要了一大杯鹽,然後一口吞進嘴裡去,不料鹹得要命,就急忙把鹽從嘴裡吐出來。他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不認為是鹽本身太多的原因,卻認為自己吃的方法不對,而且怪罪主人不肯告訴他正確的吃法。

這茶真好喝

老禪師生了重病,將不久於人世。禪師已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眼睛瞎了,身體也無法動彈,最後連聽聞的能力也喪失了。弟子們默默的為師父準備著喪事。但是奇怪的是,師父總也不死,一直保持一絲微弱的鼻息。

「是不是還有什麼最後的啟示?」弟子在背後討論著,卻找不到原因,最後才想到他們的大師兄早年在外面自立門戶,至今還沒有趕回來,師父可能挂念著師兄才不肯瞑目吧!不久,大師兄也從外地趕回來了,並且在病床邊稟告師父。師父還是不死!

這時候,大師兄一言不發的走出寺院,下山到市場去。他不在寺院里守著,跑到市場來幹什麼呢?原來,大師兄是到市場來找一種茶,那種茶是早年他和師父常喝的茶,他自從離開師父之後沒有再喝過,聽說在他離開之後,師父也沒有再喝了。

好不容易找到那種茶,大師兄即刻趕回寺院。茶香流動在師父的禪房中。大師兄把茶端到師父前面,溫柔的將師父扶起,喂師父喝完那碗茶。師父竟然開了口,說:「這茶真好喝!有茶喝真好!」弟子們欣喜若狂。沒有想到師父頭一偏,死了。

大師兄把余茶分給師弟們喝,他們都說:「這茶真好喝!有茶喝真好呀!」

好好的品味一杯茶,這看起來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連一杯茶的美都不能有所覺察,如何覺察更高的境界呢?

寂靜的戰壕

那是在1917年聖誕節前數周。歐洲原本美麗的冬日風景因戰爭而蒙上陰影。

德軍伏在自己戰壕內,另一方則是美軍。雙方的槍炮聲不斷響起,在他們之間是一條狹長的無人地帶。一位受傷的年輕德國士兵試圖爬過那無人地帶。結果被帶鉤的鐵絲纏住,發出痛苦的哀號,不住地嗚咽著。

在槍炮聲之間,附近的美軍都聽得到他的尖叫。一位美軍士兵無法再忍受,爬出戰壕,匍匐著向那德國士兵爬過去。其餘的美軍明白了他的意圖後,便停止了射擊,但德軍仍炮火不輟,直到一位軍官明白過來,才命令停火。無人地帶頓時出現了一陣奇怪的沉寂。年輕的美國士兵爬到德國士兵身邊,幫他擺脫了鐵鉤的糾纏,扶起他向德軍的戰壕走去,交給迎接的人之後,轉身準備離去。

忽然,一隻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回過頭來,原來是一位佩戴著鐵十字榮譽勳章———德國最高勇氣標誌———德軍軍官,他從自己制服上扯下勳章,別在美軍士兵胸前,讓他走回自己的陣營。

當美國士兵安全抵達己方戰壕時,雙方又恢復了那毫無理性的戰鬥。只有那一刻,我們才能品味到對生命的尊重。

應用與創新

成功與平淡的另一種品味

蔡志忠說:「我用十年的時間名滿天下,賺了一千萬。倘若重新給我選擇的機會,我會用這十年去看看高山,聽聽流水,別的什麼也不做。」王蒙說:「我更傾向未成名前簡簡單單的讀書生活。」一些早已體驗了世間百味,經歷了無數榮譽與挫折,走過了不盡彎曲與坎坷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是毫不為怪的:成功終歸於平淡。

然而,更多的人並沒有成功過,卻也叫著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與成功人士成功之後回歸平平淡淡的心境並無共通之處。每個人生於世間時,他只是一張白紙。而後漫漫歲月,他所做的一切便是儘可能地為這張白紙增添儘可能多的色彩,一幕絢麗的彩畫才是我們的最圓滿結局。那些飽嘗世上滋味的成功者早已將他的人生畫卷塗抹得色彩斑斕。他歸於平靜的原因只是想靜下心來做一些最後的修改。或許是真的有些倦了,一旦休息時,他會覺得很是愜意,於是便說出了上面的話語。但是倘若真的讓時光倒轉,我想蔡志忠依舊會不懈地畫他的漫畫,王蒙仍然會不倦地做他的文章。

成功意味著痛苦和超人的付出。但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體驗到生活的原味。才使生活中的甜愈甜,苦愈苦,澀愈澀,才真正地了解了生活。而那些看似毫無苦痛,平靜的人才是最大的可憐者,臨死時,他只有這一種淡淡的滋味。

品味生活

有人說生活像一場徒步旅行,只要有心,就不會錯過沿途的每一處風景;只要堅持,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終點。

有人說生活是一道菜,刀功和人功都必須到家,並且要有一定的調味技巧,有的人把菜燒得色香俱全,而有的人卻把好好的一道菜燒壞了,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人說生活是一團麻,理不出頭緒!只好順其自然,許多事物非人力所能左右,冥冥之中自有定論。有人說生活如品茶,第一口是苦,再品卻感覺到一絲絲的甜,一縷縷的香,就如同愛情一樣,苦中帶甜。

有人說生活就像行駛在海上的船,你永遠無法預料前方會有什麼等待著你,我們需要擁有勇氣,信心和智慧。就會無所畏懼。

有人說生活充滿了矛盾,其間充滿了迷宮,當你走進去以後才發現沒有盡頭,但是不想走已經無路可退。生活中固然有很多苦難和無奈,但同時又充滿了希望和機遇。當你積極地對待,生活就會回報你很多的財富。

有的人活得愁苦不堪,而有的人卻能過的開心自在。關鍵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你是否認真地對待,是否真心地融入其中。認真的生活態度讓你生命豐富,內心充滿陽光,認真地去感受世界的精彩。

學會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等於在延長生命。讓生活因為奉獻而變得神聖,因為期待而更加美好,因為認真而更加豐富多彩。

【讀】思路 名言 經典素材 意林故事 應用與創新

思路

閱讀是學習的重要方式

讀書有益於人生

讀書是一種樂趣

讀書需要下苦工夫

讀書使人增長智慧

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讀無字之書

讀懂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生活是一本大書,需要認真品讀

讀懂社會,讀懂人生

名言

書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讀書是間接的求學,讀自然書乃是直接的求學。只知道書不知道自然的人是書獃子。———李四光

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林語堂

精讀一本書,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尋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奧妙,這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池田大作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學者,皆成性格。———培 根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培 根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時刻。———孟德斯鳩

每當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情況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雨 果

書猶葯也,善讀可以醫愚。———劉向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大師們的作品在我們心靈紮根,詩人們的佳句在我們血管中運行。我們年輕時讀了書,年老了又把它們記起。———赫茲利特

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觀花似的在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尚·保羅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悠婉的安慰者。———佚名經典素材

《孫子兵法》與索尼公司(讀書是創造的基礎)

十幾年前,日本索尼公司還是一家小公司,但是,經過一番努力,一躍成為日本屈指可數的大公司之一,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當然,這之中自然不乏其本身雄厚的科技實力,但是他們學習了中國的《孫子兵法》,並把它靈活地運用到商業領域,由此打開產品的銷路,也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孫子兵法》由軍事而推廣到商業領域,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但是這個創造有是以讀書為基礎的,如果不讀書,根本不知道有這本書存在,也就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內容,更談不上由此而進行的創造了。

由此可見,讀書,這一項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正日益顯示它的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讀書,就會被日益發展的時代所淘汰,不讀書,就更談不上什麼革新創造。

毛澤東的愛好(熱愛讀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一下身體的幾分鐘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種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就是幾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准他看書。他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的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名人與讀書(讀書的各種方式)

許多名人之所以出類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醉書,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書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均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猜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抄書,相聲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學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一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林肯讀書的故事(肯讀書就不怕困難)

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的林肯在15歲才開始吃力的學習字母。這個時候的林肯,每天早晚都要走四英里的森林小道到老師的私塾求學。老師認為只有大聲朗讀,才可以看出學生是否認真,才可以讓記憶更加深刻,出於這樣的啟蒙,林肯在後來的讀書生活裡面,大聲朗讀成了他讀書的一個習慣,也為林肯後來傑出的演講技巧奠定了基礎。

林肯習字是以華盛頓和傑佛遜兩位總統的筆跡做範本,習字過程非常用心。經過幾個月的潛心練習,林肯的字跡清晰且與這兩位總統的字跡很像,在林肯後來的律師生涯里,林肯的字跡曾被譽為「有總統天賦」的字跡。

他向一個常請他幫忙挖樹樁、種玉米的農人借閱兩三本傳記,威姆斯牧師寫的《華盛頓傳》正在其中。林肯看了此書後很著迷,傍晚總是盡量利用月光看到很晚,臨睡前,他把書塞在圓木縫中,當第二天日光一照進小屋,就拿起來看。有一天晚上下起暴雨,書本浸濕了,書的主人不肯罷休,林肯只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來作為賠償。下田工作的時候,他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閑,他就坐在圍牆頂欄上看書。中午他不與家人一同進餐,卻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看書看得入神。

馬克思的書房(讓書籍為自己服務)

馬克思有他自己的讀書方法。

在馬克思的書房裡,靠牆放著裝滿書籍的書櫃,書柜上堆著一包包的報紙和稿件,直挨到天花板。他從來不允許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確切地說,去弄亂他的書籍和文件。因為那只是表面的混亂而已,實際上,一切東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要尋找,他就能很快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書籍和筆記簿。

他放置書籍時並不注意外表的整齊,各種開本的書和小冊子緊挨著放在一起,他不是按書本的大小而是按內容來安排書籍的。書對於他乃是腦力勞動的工具,而不是裝飾品。他常說「它們是我的奴隸,一定要服從我的意志」。他不重視它的樣式、裝訂以及紙張和印刷的美觀,他經常摺疊書角、畫線,用鉛筆在頁邊的空白上做滿記號。

半部論語治天下(讀書求精)

在宋代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利用兵變,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權的時候,第一個著名的宰相便是趙普。

本來趙普讀書很少,平素又不喜歡說話,所以人們總以為他沒有讀書。宋太祖趙匡胤常常勸告他,甚至於很嚴厲地批評過他。據說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門,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無言」。類似這樣的故事,在宋人的筆記中還能找到一些。可見趙普的文化水平確實不高,連擬定一個門樓的榜額都不會,啰里啰嗦地叫做什麼「明德之門」。宋太祖看了很不高興,所以責問他為什麼要加個之字。

但是趙普實際上早已知道讀書的重要,而且暗地裡很努力學習,常常手不釋卷。特別是對於《論語》這一部書,趙普讀得爛熟。所以後來在宋太宗趙光義的面前,趙普就敢於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而確實,趙普「臨政處決如流」。可見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古人論讀書(讀書的重要性)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閑居書事》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對讀書情有獨鍾,他寫過多首關於讀書的詩。其中有千古流傳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韋編三絕(有的書需要反覆閱讀)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聯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意林故事

讀書,讀人

書是清高之品,書中的人物更是其中的精華,只可用心細細品讀而不可泛讀。朋友是不同風格的休閑雜誌,慢慢地享受,你會發現所有滋味都齊全了;父母是本教科書,永遠是行動的參照與準則,人生的第一課從這裡起步,由此出發,走向前方;愛人是本摯情散文集,越讀越充滿真情實感;老人是本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似一瓶陳年老釀的酒,味道辛辣而甘甜,清醇宜人,有時只有幾頁,有時洋洋洒洒,足以使脆弱的心靈得到慈愛的輕撫。

人是社會的產物,只要你留心觀察,便能發現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寫實的書,主人公便是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你我他。由遠及近的讀,他(她)是憂鬱多情的林黛玉,是追求與奮鬥著的於連,是懺悔與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讀他們的故事足以使你在紛雜的生活中有了一種悟道的寧靜。

大度讀人

一個人就是一本書。 然而,讀人比讀用文字寫就的書更難。

有的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願意把傘借給你,而下雨的時候,他卻打著傘悄悄的先走了。 你讀他時,千萬別埋怨他,因為他自己不願意被雨淋著(況且是人家的雨傘),也不願意分擔別人的困難,你能說什麼呢?還是自己常備一把傘吧。

有的人,在面對你傾訴深情的時候,語言的表達像流淌一條清純潔凈的小河,而在河床底下,卻潛藏著一股污濁的暗流。

你讀他時,千萬別憎恨他。因為凡是以虛偽假面具來欺騙別人的人,人前人後活得也挺艱難,弄不好還會被同類的虛偽所懲罰,你應該體諒他的這種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歸和自省吧。 ……

讀別人,真實也是在讀自己,讀真、讀善、讀美的同時,也讀道貌岸然背後的偽善,也讀美麗背後的醜惡,也讀微笑背後的狡詐……

讀人,最重要的是讀懂怎樣的為人。

讀人,是為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

因此,讀人時,要學會寬容,要學會大度,因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於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才能讀出歡樂,才能讀出幸福。

品讀自然

自然本身並不等於冥想,它自有實際內容。但它不一定就是山山水水,也許就是聲音、面孔和圖畫,就是美麗、開闊和超脫。所以,儘管你盡可以接觸風景,但山水卻未必入懷。很遺憾,常常地,我們認識不到這些,所以讀不懂自然,走不進自然。那山那水那石頭那草,那裸露的大地和無際的星空,我們多是視而不見,我們不知道那石頭永恆的沉默里所帶出的對易朽易腐之人的質疑和盤問;我們不會對溫柔的鳥窩和四散飄香的丁香樹投去深情的一瞥;我們不會為山徑神秘的大寫意而驚詫;不會為會哭的風傷感,不會為花的飄零而啜泣。自然,現在並沒有與我們並枝連根,儘管我們本和自然共屬一體。

讀海

臨風讀海———這片故鄉的海,讀她的容納百川,讀她的寬廣遼闊,讀她夏日的清涼胸懷,讀她蘊含的萬千珍奇。一頁頁翻過,卻更感慨於她的沉靜,她的寵辱不驚。常常想,海有何等深邃的內涵,即使海面十級狂風驚濤拍岸,幾百米深的海底卻仍平靜如常,五彩斑斕的生命們仍悠然自得地游弋在自己的世界,沒有打擾,只有清靜。外面的世界再洶湧,她仍守候自己的一方沉靜,沒有浮躁,沒有狂亂,只是穩穩的,笑看風雲變幻,坦對波濤澎湃,獨守心中的踏實和寧靜。這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讀樹

  人們大多都喜歡樹,喜歡它在春季給人們的綠色溫柔;夏季給人們帶來的爽心陰涼。

可是你讀過樹嗎?是否感受了它的滄桑,聽懂了它的傾訴?那挺拔的白樺,睜大了眼睛用深沉的目光凝視著你,注視著世間滄海桑田的變換和歡樂悲愁;那絲絲垂柳擺動著窈窕的腰肢輕撫著你的臉龐,他們都在傳遞著愛的信息,博大無私的愛!

有人說脫掉了華麗綠裝的樹是醜陋的。我說:不!那正露出了一身傲骨。錚錚鐵骨輕撫白雲,直吻藍天,以不折的身軀抗禦著刺骨的嚴寒。

上大學時從植物學教授那裡我第一次知道樹是可以讀的,但是我沒有認真的試過,只覺得這個說法很奇特。第一次讀樹是在鄂爾多斯高原上,離黃河不遠的沙樑上,一株孤獨的生活了200多年的老樹,記述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兩個被王爺生死拆分的戀人變成的榆樹攪纏在一起,200多年後的今天,已經成了一棵樹,站在荒謨的沙樑上,看著他們投身的黃河。大榆樹成了當地人心目中的神樹,常有人走幾十公里來這裡祈禱,樹上拴滿了人們企盼幸福、平安的紅布條。

讀山

讀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讀法。遠讀其蒼茫,近讀其清幽,精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視角不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種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又一種發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種境界;「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是又一種境界。「咬定青山不放鬆」,是一種堅守;「砥柱觸天立中流」,是另一種堅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種豪壯;「夕陽山外山」,是又一種豪壯。不要以為山是凝固的,山是巋然的活物。

閱讀寂寞

寂寞有時是一種異常美的境界,就如同那深湖中的天鵝。

從最遠處窺望湛藍的深湖。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動的天鵝的翅膀下浮游,殘雪斑斑,落在天鵝們的身上,也落在長詩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鵝瞄著湖澤,優優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尋常的愜意。偶然間,將背骨挺得筆直,向公主顯現英俊洒脫。它們同臨一泓湖水,有時心懷幽情,恪守規行,有時也會意會神,雌雄彼此調護。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種神秘情緒的陶醉,讓人悟得高潔和溫和、妍麗和尊嚴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處。

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寂寞啊,寂寞離人是多麼遙遠。

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的書《沈從文的寂寞》,文中說,寂寞是一種境界……沈從文筆下的湘西,總是那麼安安靜靜的,邊城是這樣,長河是這樣。汪先生言,從某個意義上,可說寂寞造就了沈從文,他的四十本小說,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讀者也是「在多種事業里低頭努力,很寂寞的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安於寂寞是一種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實的。

時下生活的風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藍,建設,發展,和平,安定。人們假如真想聽清美麗的天鵝在揖別生命時,為自己輓歌的詞意,那就是———拒絕是半個生命,索取是半個死亡……寂寞天鵝美。

讀書幾大快事

一、春日融融,手執好書一本,默坐於河邊草地。細讀不倦,幡然有悟。無心觀賞桃紅柳綠,魚躍鶯飛;只覺天長地遠,神思難寄,逸興壯懷,與書相連。於是愛不忍釋,樂而忘返。不亦快哉!

二、盛夏燠熱,喜得新書,不及等待,匆匆翻看,似有清風一縷,徐徐沁心,不知汗出遍身,匯成細流;也不聞蟬鳴綠樹,聲噪小樓。不亦快哉!

三、秋月晶瑩,幽輝半床。讀書數頁,忽有所感。步出室外,遙望明月稀星,遐思宇宙人生,有千情萬緒,湧上心頭;凝成一處,竟與書中至理相通。不亦快哉!

四、任是隆冬朔風凜冽,不廢好書苦讀,及至心領神會,周身激情奔涌;如有烈火一團,從胸中噴出,蔓延開去,融化了冰雪世界。只見周圍暖氣瀰漫,春意盎然。不亦快哉!

五、晚來鬱悶,無所排遣。執新書一冊,深入其中。頓覺置於高山,視通千里;面臨滄海,心胸為之開闊。於是百憂消散,萬慮俱無。不亦快哉!

六、連日來所讀之書,多有平庸之作,仔細翻過,所得無幾。想人可寫書,我也可寫書;我若寫書,切忌平庸如此。人生在世,應有高遠之志,人可為者,我亦能為,惟期所為必有建樹。於是信心百倍,神情躍如。不亦快哉!(褚永敖)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 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乾活不要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朋友如書

我愛讀書,尤愛讀好書。好書也者,朋友是也。

朋友是好書。其中有些只有幾頁,有些卻洋洋洒洒。有些是精裝書,有些是袖珍本。但讀到最後,總是這樣或是那樣的一句濃縮的話,這些話足以在意志最薄弱的時候支撐人生。

與我抵足四年的《樹新》是我讀到的第一本好書。這本書教會了我什麼叫自立。

同窗好友志超,在我眼裡,是一本優美而熱情奔放的散文詩集。這本書教會了我「人是血肉之軀」的道理,也使我真正理解了「生活之樹常青」的名言。

初識汪寧時,並不拿她當一本好書看。我後來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諸如詩性與風度,情趣與理智,洒脫與淡泊等等。最難得的是我因這本書而懂得了詩性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這樣一種價值觀念。

朋友是好書,讀通了便為知己。

朋友是好書。朋友們常聚不散當然求之不得。一旦離別,珍本、善本就自然讀不到了。這時候,只好魚雁傳書,讀讀這些活書的影印本。雖然不及珍本帶勁、真實、有收穫,但也足以解書饞的。

朋友是好書。實際,差不多周圍的每個人都是一本可讀的活書:父母是教科書,愛人是工具書,同事是參考書,街坊鄰里是報刊雜誌,頂頭上司是大眾菜譜,妙齡女郎呢,則是些讀不盡的連環畫……

名家論讀書

古羅馬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中摘引了這樣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讀書的精神,往往決定了一個閱讀者對於書籍的選擇態度,對於讀書方式的追求,對於讀書目的不懈地探尋,以及讀書之於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終生體驗,等等。

曾國藩的家書中多處談及讀書,自然其中有些內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關於讀書的精義,比如讀書重在領得讀書之趣,變化氣質,陶冶性情,豁達襟懷……比如讀書需要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從其終生讀書中體驗悟出的。他說:「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地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林語堂寫過許多關於讀書體驗方面的文章。他主張讀書,需要有一種優雅、輕鬆、自由的閱讀境界。在這種讀書境界中,至少包含了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讀書的藝術性,另一個是讀書的自由性。具體講就是,讀書是一種率性而讀的樂趣,一個人在讀書時,心靈應該是自由的,生命應該處於和諧的狀態,這種讀書心境使閱讀本身成為了生命的享受和樂趣———這是一種純然的、無功利性的、詩化的閱讀生活。

巴金的話

巴金曾這樣說:「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料。文學作品用具體的形象打動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較高的境界。藝術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奮,作者們的愛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饑似渴地讀著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純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發了我的愛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優秀的作品給了我生活的勇氣,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輝。前輩作家把熱愛生活的火種傳給我,我也把火傳給別人,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閱讀,是一種溝通,歷史的殘缺與完美,現實的動蕩與平靜,世界的無奈與精彩,生活的苦澀與醉人,無不在閱讀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離。閱讀,是一種明悟,無論是家存詩書還是窖藏老酒,無論是古韻京腔還是真草隸篆,無論是軒轅古藤還是華夏新枝,無論是百家經典還是大眾俗語,沒有閱讀便沒有睿智、沒有深邃、沒有長袖闊帶的文氣、沒有風流倜儻的洒脫。珍惜閱讀,便是珍惜美好。閱讀如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閱讀如一杯酒,酒將醉時笑語愁;閱讀如一首詩,詩言有盡意難盡;閱讀如一杯茶,茶香滿口情悠悠。

應用與創新

閱讀書籍而非信息

也許,人們沒有注意到,有一種東西正在泛濫並削弱著我們的思考力。它的名稱叫信息。每天,我們會看報紙,會打開電視,會處理文件。這都是我們接受信息的來源。但是,我們看書了嗎?那些隨時由各處湧來的新聞把我們的頭腦的每一個角落都塞得滿滿的,讓我們忘了書籍也許是科技方面最偉大的成就。它把荷馬、柏拉圖、狄更斯等的文字送到我們的書房和床邊。

我們這個時代出現一種「趕上時代的人」,他們知道的東西很多,但卻愚昧,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這種人也許知道許多國家元首的私人怪癖,名人的言行,產油國石油漲價的威脅。但講到知識的領域,談及外交政策、經濟、政治,他卻茫然無知。

那些人閱讀的是信息而非書籍。書像船一樣,在時間的大海里航行,使相距遙遠的時代能獲得前人的智慧、啟示和發明,書籍是人類大部分知識的記錄、催化劑和刺激品。「書有長久價值」。當天的報紙已塞進垃圾桶很久,但當天收到的書籍卻安然立在我們的書架上。書是載運知識的工具,越長久存在越有價值,而信息傳播則靠隨時作廢而愈益發達。

問題不在信息無用,而是它發展太快,使我們不知所措。最糟的是,信息使人上癮,我們渴望得到它,因此不知不覺地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閱讀了許多無關的東西。

書讀完了嗎

有人記下一條軼事說,歷史學家陳寅恪曾對人說過,他幼年時去見歷史學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他當時很驚訝,以為那位學者老糊塗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時,他才覺得那話有點道理:中國古書不過是那幾十種,是讀得完的。

說這故事的人也是個老人,他賣了一個關子,說忘了問究竟是哪幾十種。現在這些人都下世了,無從問起了。中國古書浩如煙海,怎麼能讀得完呢?誰敢誇這海口?是說胡話還是打啞謎?本文開始說的那兩位老學者為什麼說中國古書不過幾十種,是讀得完的呢?顯然他們是看出了古書間的關係,發現了其中的頭緒、結構、系統,也可以說是找到了密碼本。只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則說必備的知識基礎。舉例說,只讀過《紅樓夢》本書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只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本書,那隻能算是知道別人講的《紅樓夢》。讀《紅樓夢》也不能只讀「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紅樓夢》就是一切有關它的書的基礎。

為樂趣而讀書

英國作家毛姆談到讀書時,曾經有過非常精闢的論述:

許多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給專門研究的學者之外,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去談。生活在繁忙的現代,很少人有時間博覽群書,除非與他們直接有關的書籍。

不論學者們對一本書的評價如何,縱然他們眾口一致地加以稱讚,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興趣,對你而言,仍然毫無作用。別忘了批評家也會犯錯誤,批評史上許多大錯往往出自著名批評家之手。你正在閱讀的書,對於你的意義,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與別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種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認為這些對我具有重大意義的書,也該絲毫不差地對你具有同樣的意義,那真毫無道理。雖然,閱讀這些書使我更覺富足,沒有讀過這些書,我一定不會成為今天的我,但我們建議你:如果你讀了之後,覺得它們不合胃口,那麼,請就此擱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們,否則毫無用處。沒有人必須盡義務地去讀詩、小說或其他可歸入純文學之類的各種文學作品。他只能為樂趣而讀,試問誰能要求那使某人快樂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別人覺得快樂呢?


推薦閱讀:

聖賢在面對插隊的時候會怎麼辦?
江歌案,目前結果是兩敗俱傷,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件事往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發展?
大學學校一直強迫學生參加各種活動,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林心如捐款紅絲帶學校?
羅一笑事件中,是否有人涉嫌詐騙罪?如果是,誰有資格起訴?

TAG:道德 | 修養 | 作文 | 素材 | 道德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