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時尚攻略:成為一位會講故事的高手沒那麼難

印度有一句諺語:告訴我真相,我會了解事實。告訴我真理,我會篤信。如果給我講一個故事,我將永遠記在心裡。

為什麼發朋友圈時,你不會每次都敲出一大串的數據?最常見的情況是,我們會在社交媒體上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經歷的故事,聊一聊自己的假期、旅行、工作項目等。故事能夠傳遞情感、連接他人,在內心深處激蕩出層層漣漪。

為什麼領導者需要講故事的能力?

近年來,領導力的議題已經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曾強調,核危機和物種滅絕所帶來的威脅已引起大家的重視,屢屢被拍攝成為電影大片。但是,領導力危機所帶來的威脅更加危險,因為還有很多人和組織沒有充分理解這一概念。

無論是帶領團隊還是制定戰略,領導者都需要強大的影響力。在溝通工具日益豐富、溝通方式愈加多元的背景下,釋放領導者的影響力離不開講故事的能力。讓領導者成為優秀的故事講述者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通過故事可以聯繫、吸引觀眾,全球範圍內,很多領導者也關注到這一方面,數據、成果、事件、決定、知識、智慧的合適載體就是故事。

好的故事之所以能夠被永遠銘記,因為人們可以從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心理上的認同。隨著人力資源管理冬天的迫近,情感型管理成為時尚法寶,它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員工之所想,並且帶給員工更加愉悅的工作氛圍。從營銷的角度上來講,抓住消費者內心最柔弱的感情才能找到市場的突破點。這一原則在員工管理的領域中同樣適用,了解員工內心的情感需求管理工作能夠邁上一個新台階。領導者成為一個講故事高手是情感型管理的有力方式,是將員工情感與組織項目巧妙融合的工具。

有一個詞語叫做「同情疲乏」,是指在災難報道的新聞中,媒體會大量報道災民的悲慘故事,讀者或者觀眾會對此逐漸麻木。而這一辭彙的產生也從側面說明,相比單純的災難起因、災難傷亡人數或是災難預警等報道,人們從內心更願意了解有血有肉的故事,從而媒體才會蜂擁而至報道大量災民或救援人員的個人故事。

卓越的領導者可以透過言語感染他人,領導者講故事不是追求嘩眾取寵的效果,如果一個領導者無法敘述吸引員工的故事,那麼,他/她就缺少了施展自己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平台。當被建議在工作中增加講故事的內容後,很多管理者會喊道:「我又不是作家」或者「講故事是市場部門才需要的能力。」

O.C. Tanner Institute 進行過一項為期十年、十萬人參與的調研。該調研結果發現認可與賞識是員工最重視的內容。79%的離職員工表示自己的離職原因與缺乏賞識有直接關係。對於企業中持有很高士氣的員工而言,94.4%的調研對象表示他們的管理者對自己能夠及時認可,特別是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宣傳自己所做的工作。千禧一代更關注目的而非金錢,他們不僅希望了解「什麼」和「怎麼」的問題,更希望了解「為什麼」的問題,如果管理者能夠將故事與目的相聯繫,千禧一代就會跟隨,同時會帶來更多的熱情與創意。

在工作中,員工需要被認可,與一句簡單的「做的好」相比,故事的畫面感與具體化讓其影響力不言而喻。人們的大腦對故事會產生共鳴,市場部門用客戶故事吸引顧客,同理,管理者用講故事可以更好的與員工溝通。

同時,有調研表明65%的管理者承認跟員工對話感到不舒服。在商業領域中,人們更多的依賴論據、理由、數據來進行信息傳遞。單獨的數據不能解釋事情的原因、操作的方式、表達的語言等。數據不能感染任何人,但是解釋數據的敘述者卻可以做到。

商業故事的使用場景

有沒有想過,作為一名管理者,自己如何在不適用權威的情況下提高影響力和魅力?如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團隊成員固有的觀點?如何打造更加鼓舞人心的溝通?如何與員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

故事處理的更多是領導力的內容,而非管理的內容。領導力的很多任務跟勸說相關,贏得他人由衷的認同。亨利·明茨伯格在其《管理工作的本質》一書中分析稱,講話佔據了管理者一天78%的時間。講故事的投資回報率無窮大,因為其成本接近於零,當故事起作用後,產生的價值就凸現出來了。

一個優秀的故事需要什麼?

很多人在生活的迷霧藹藹中行走,他們一直擔心自己臉上的面具會被人所拆穿,被指責為騙子。而穿過這些迷霧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是草擬一個故事,不用按章照抄,參與者可以截取一部分或者全部故事進行使用,故事的真實性越高越好。

澳大利亞作家史蒂夫·鄧寧建議一個優秀的故事需要:快樂的結尾、有趣的內容、個性化的信息,並且能夠讓聽眾為之動容。負面的故事會吸引別人的注意,但在呼籲行動方面收效甚微。積極的故事意義更為深遠,負面的故事可以作為困難描述的一部分,但之後還是要強調如何積極的解決問題。因此,一個較為通用的商業故事模型是:主人公為了達到某個重要的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

在掌握這一基礎模型之後,還需了解七個關鍵的講故事要訣:

一、展示而不是告知

很簡單,為聽眾創造身臨其境的感受。讓他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效果要高於他們聽別人講電影故事的效果。場景化是故事溝通的一大特點,要強化這一特點的優勢。不要直接向聽眾告知故事希望傳達的觀點,讓聽眾自己的辨別和總結。

二、從聽眾的角度構思故事

每個人或物都能成為故事中的英雄,你的組織、產品、場所、客戶、甚至是一位陌生人。選擇主人公的關鍵要能站在聽眾的角度上思考,聽眾所熟悉的語境是什麼?在主人公的故事中,他們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聽眾一聽到這個故事,就反映「我遇到過這種事情」、「當時我也在場」、「我也碰到過這個問題」的話,那麼他們就會自動帶入這個故事之中。

三、添加跌宕起伏的轉折點

讓聽故事的體驗像三級跳,而不是馬拉松。讓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經歷一些挑戰、困難,主人公需要攻克這些困難然後達成目標。故事的框架與房子的架構一樣重要,沒有了框架,故事的素材無法自動成型。通常,故事中主人公所遇到的挑戰越大,故事會更加吸引人。

四、謹記價值導向

老師們都知道,好的課堂離不開引人入勝的故事,故事中涵蓋有用的提示與標杆。故事講述者要了解通過這個故事,希望為聽眾傳達哪些價值、思想、解決方法。

五、讓故事有趣

利用對話吸引聽眾,增加故事的互動性。加入比喻、小道具,特別是自謙的幽默話語會有更好的效果。

六、提供充分的想像空間

盡量保證故事的簡潔性,不要出現模稜兩可的觀點。在故事中添加呼應的元素,這樣能夠讓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完整,並讓聽者能夠明確故事重點。故事越精簡,留白的空間越大,留給聽眾們想像的空間也越大。

七、為聽眾設置挑戰

好的故事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口口相傳、影響情感,甚至可以號召行動,在故事結尾的時候號召聽眾做出行動。故事的重要價值在於對聽眾們的啟發,以及聽眾會因此有何行動或是改變。有兩個啟發式的詞語可以用在這個環節:「如果……」以及「請設想……」,既有指引性,又不會過猶不及。

為什麼聽故事會影響大腦?

惻隱之心讓人們謙遜,關愛之心讓人們真實。技術的浪潮令人振奮,創新的科技讓很多工作完成的效率提升,實現了以往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情感是貫穿人類歷史長河的關鍵要素,講故事的方式符合人性。從科學角度上,故事對於人類大腦的影響的確有據可依,以下四個方面是大腦對故事會產生的主要反應。

神經耦合——故事能夠啟動大腦中的神經,聽眾會將故事轉換成為他們自己的觀點和經歷,而這一切靠的就是神經耦合。

反射——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聽眾之間會產生相似的腦部活動,聽眾與故事敘述者也是如此。

多巴胺——當腦部感受到興奮性事情時會分泌出多巴胺,而這種多巴胺能夠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和準確性。

大腦皮層活動——分析事實時,大腦中的布羅卡氏區和韋尼克氏區將會啟動。好的故事會激發更多的大腦區域,比如皮質區、感覺皮層、額皮質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分析性語言雖然能夠被認可,但並沒有聽故事那麼激動人心。講故事的方式日漸被人們接受並廣泛使用,它成為一種促進變革的方式,故事的力量不僅限於企業文化傳承、營銷與銷售領域,更可以成為領導者影響他人的系列工具。


推薦閱讀:

有些人就算不屬於自己,遇見了也好
驚馬案 二 有女早慧
一個女人為了變美可以做出多喪心病狂的事?
陰曹地府的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都是些什麼來頭,有什麼故事?

TAG:時尚 | 故事 | 講故事 | 領導力 | 領導 | 攻略 | 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