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可來屋】貓舵 曼陀羅體驗微課堂第二講 文字稿
上期回顧
在開啟今天的內容之前,我先帶著大家回顧上次課的內容,也幫我們理解下面的內容。上一次我們最先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是曼陀羅。在圖形上,曼陀羅是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有一定規則對稱的幾何圖形。但這僅僅是外在。在觀察怎樣的作品是曼陀羅時,我們要抓住它的核心本質,也就是說繪畫者在作畫過程中,是否將自己身心的能量和注意力持續地投注在作品中,而且在繪畫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共鳴和內在自性的感應。當我們體會到創作過程中內心強烈震撼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在將內心的自性與曼陀羅作品相連接。
我看到有的朋友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塗曼陀羅彩繪模板。其實這些模板並不複雜,但是有的朋友花了四十分鐘,甚至有的花了七十分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並不在於模板的複雜與否,而是我們將身心投入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強烈的凝聚力,然後專註在此刻非常投入進去的一種狀態。所以在曼陀羅繪畫過程中,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僅僅是把注意力放在我畫完了,那你幫我分析的狀態。
曼陀羅工作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和其他工作不一樣的。比如說在榮格心理分析流派下,像夢的工作或是沙盤遊戲的工作,都是需要一個陪伴者,就是我們說的治療師或者是分析師,在他的陪伴下一對一地完成這些工作。曼陀羅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那就是當我們慢慢熟悉、喜歡,然後願意用這種方式進行心靈探索的時候,它其實是可以在自己家裡或者在任何安靜的地方都可以進行的操作。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
在回答了什麼是曼陀羅之後,我們就嘗試回答為什麼在紙上塗塗畫畫或者是在一個模板上填塗顏色就能和我們的心靈成長或者是心理療愈相關聯呢?我們知道心靈的所有工作都在達到一個目的就是使我們的心靈安寧、心安。那心安呢我們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安其不安,對應的是療愈。就像身體受傷了,要去護理,等待它慢慢癒合。心靈也是一樣的,當遭受了心理上的創傷和傷害的時候,也需要這樣一個療愈的過程。第二個層次是安其所安,對應的是心理發展。安其所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心理發展的軌跡上,也就是從出生一直到死亡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發展任務。就像我們生下來只會躺著,然後慢慢地趴著的時候會抬頭,然後會翻身、會坐起來、會扶著站起來、會走,從大肢體動作再到手指的精細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手會拿勺會用筷子,再長大一些可以彈吉他、拉手風琴,可以打籃球,還可以拿筆填塗曼陀羅。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技能越來越精細。對於心靈來說,與身體的發展一樣,每個階段都有我們的心理發展任務。雖然不可見,卻實實在在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我們會受傷,常常是一些意外或是插曲。生命的主旋律更多的是發展發育。對於心靈來說,如果兒時的經歷和創傷影響到我去完成當下心理任務的時候,那可能我們就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心靈的發展,我們才去處理需要療愈的部分。就像很多媽媽可能也會體驗到:很多時候我們不覺得發生了什麼,我們就這樣生活著,讀書畢業找工作結婚。但當我們有了孩子之後,開始意識到有些問題不一樣了,好像有些問題不對了,忽然不想像我的父母曾經對待我那樣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開始有了反思。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一種狀況是,我看了很多書,也知道怎樣去帶孩子,但我做不到。比如說,我希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心平氣和,不把工作上的壓力和先生的衝突這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我明明心裡一再告誡自己,但是遇到那個當下的時候,我真的控制不住,還是會這樣。當我知道又做不到的時候,是內心最掙扎的時候。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醒自己可能真的有些部分是需要療愈的。這個部分在我是母親身份的時候影響了我們做母親的功能。在你的孩子從出生到十八歲這個年齡段,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母親角色,發揮母親功能。在孩子需要一個全身心投入的超級敏感的媽媽的時候,我們不能安心待在家裡,一看到孩子哭鬧就非常焦慮希望跑出去;或者是在孩子長大一點需要發展自己能力的時候,想要脫離開我們的懷抱,想要有自我意識自己拿主意的時候,我們又緊緊地抱住他們,握著他們的手不肯放開……那我們就不能做到適應孩子心理發展的狀態去提供相應的母親角色和功能。我剛才說的那個部分可能有一些是需要療愈的,需要我們關注和看到的。
其實我們內在成長的心靈種子,當它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順理成章地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發芽,然後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當它在某個階段受到阻礙的時候,這個創傷或者經歷就把我們阻礙在那裡,有很大的能量停滯在那裡。由於能量發生固著和凍結,那麼我們用於正常生長發育的能量就變少了。所以心理的發展可能會緩慢,我們變得不夠強壯。可能進入到了下一個階段,但也是弱弱的,或者是難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當我們去療愈這個部分呢,就是讓能量重新回到發展的主旋律中,這是我們的目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小到大有很多創傷和情結,大大小小,但是不是所有都是要處理的?只有當那個事件影響到了我們正常生活或者正常的心理發展和發育的時候,我們才需要去工作它。
第三個部分就是安之若命,完善人格的部分。什麼叫人格呢?我們常常在想也在跟家長們討論,希望孩子有完善的人格,希望孩子的人格更健康,那麼到底什麼是人格呢?心理學的領域中大多數的課程都在講心理的普遍規律,也就是說所有人在大部分時候的反應都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研究是關於普遍規律的。但是只有一門課,人格心理學,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我為什麼是我,你為什麼是你,張三為什麼是張三,李四為什麼是李四。也就是我的生命中特別特別獨特的部分,將這些獨特的部分提煉出來,然後我放在人群中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獨特組合的這個人,這些獨特品質組合出來的這個人,那是我,不是別人。所以完善的人格首先就是要找到獨特的部分,這也是心理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們這段時間也在和小學的孩子們一起上情商課互動。在這個時候呢,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那很多孩子其實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有一個幼小銜接的問題。有一個入學適應的問題,那麼在這個問題中,我們遭遇了什麼?孩子們遭遇了什麼呢?
其實大多數孩子無論上公立園還是上私立園他們的天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發展。但是到了小學之後,更多的是要他們進入集體。然後要褪去很多個性化的部分,遵循一些固有的規則,包括學習的規律啊,節奏啊,要完成相應的相同難度的課程啊!那麼這些都要求他整齊劃一地進入這個集體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孩子去適應集體適應小學生活的機制也是不一樣的。有些時候,孩子會把自己的個性完全藏起來,成了特別符合學校要求的優秀標準的孩子。還有一部分孩子會把自己的個性保留下來,同時又努力地去適應這個規則。那他知道在什麼時候需要我更偏向集體,什麼時候可以讓自己的個性有一個展示和展現的空間,那麼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還有一部分孩子,極為特別和少數的孩子,他的個性非常鮮明和突出。這類孩子在適應的時候是決不妥協,還是要保持自己獨特的部分來進入集體。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會蠻頭疼。這樣的孩子怎麼辦呢?他很難去按規則上課下課吃午飯,他總是有自己的事情,他總是在心中有特別重要的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願意遵循學校整體第一節課第二節課和第三節課這樣的一個規律。媽媽對這類孩子,真的不能責備,因為在他其實是和自性相連接更緊密的孩子。
自性是每個人內心的種子,自我就是在自性中萌芽和生髮出來的。孩子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他的自性和自我聯接非常深刻,所以他一直在聆聽自性給他說的話。那自性會說什麼?它只會說一句話,就是:親愛的,你要成為你自己。所以當他真心進入集體的時候就會非常難受,就會覺得整齊劃一的那個部分就不是他了。所以他就沒有辦法適應和妥協。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的這個部分,幫助他適應。找到獨特的地方安放這個部分。這個部分一般都是偏藝術的。如果喜歡繪畫,就是安放在繪畫上。有的孩子喜歡沙盤遊戲,就通過這個幫他做一個穩固。有的孩子會放在舞蹈唱歌上,這些都是非常真心的內在,而不是說要教他們去唱歌,教他們繪畫或者是做沙盤。有一個這樣的存在和容器,讓他活潑潑的天性有個安放的地方。只有當他知道這個安放的地方非常穩定的時候,他才能安心下來適應小學生活,融入到集體中。
所以我們來看上面這張圖,當我們的自我從自性中生髮出來,我們遵循自性的指引然後成為自己。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遭遇了重大的創傷影響了心理發展的時候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療愈我們的創傷。然後再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發展心理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人格,這就是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發展過程。
自性發展階段與自性功能
接下來就進入到今天的主題。我們上課所有使用的曼陀羅模板,包括上次課使用的部分,都是來自於這本書《心靈之路:曼陀羅成長自愈繪本》。那麼大家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到,它是自愈繪本,也就是說可以回家自己畫的。這本繪本中的所有一百七十三幅模板都是根據陳燦銳老師提出來的自性的七個功能設計的。
那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自性的七個功能。第一個是保護,第二個是分化,第三個是凝聚,第四個是整合,第五個是指引,第六個是超越,最後是開悟。在分享大家的曼陀羅作品之前呢,先說清楚兩個概念,一個是自性的發展階段,一個是自性的功能。
先說自性的發展階段,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角度來理解。那宏觀呢,從出生到我們老年到臨近死亡的那一刻,我們的自性的發展階段也是按照這個七個步驟去發展的,也就是保護、分化、凝聚、整合、指引、超越,最後開悟。我們從宏觀上就像一個台階一樣,一階一階地向上登。比如保護的發展得完善了,能夠幫助我們進入到分化階段。所以從自性的宏觀發展規律來看,我們是從保護一步一步走到開悟。但是在實際的發展中,也就是從微觀來看,我們不是把保護的階段發展到一百分,再把分化的階段發展到一百分,然後再發展凝聚的階段的。其實不是這樣的。那微觀呢,其實蠻像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是逐步輪迴的。也就是說,我們會先保護分化凝聚整合指引超越,然後再回到保護分化凝聚整合指引超越。也就是一次一次地輪迴,然後逐步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保護到超越的這個輪迴有可能很長,在一段階段中,你可能這一次輪迴要經歷一周、一個月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有的時候,當你的內心能量非常豐富的時候,你可能這樣幾天就經歷的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自性的發展階段在宏觀上來看,我們就像一個一個台階,從保護一階一階上升到開悟。那麼在實際的發展階段,它是從保護然後到了超越,然後又回到了保護。那麼每一次輪迴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它取決於你在當時的那個階段中自身心理發展的活躍度。那麼還有一個因素是你當時的生命中,在你現實的生活中有沒有遭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或者是一些促進你去發展的一些困境,當你遇到困境和挫折的時候越努力,我們心理發展的階段,也就是輪迴的速度就越快。這是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到現在無論我們是三十多歲還是四十多歲,我們從保護到超越的輪迴可能已經經過了無數次,或者上億次。那麼在這個輪迴的過程中,同是三十多歲的人,這個輪迴的次數可能有非常大的差異。那麼這個差異有什麼意義呢?
那麼我們就要講到自性的功能。那對應自性的發展階段,自性也有七個功能,也就是說在功能的角度呢,自性有保護功能,有分化功能,有凝聚功能,有整合功能,有指引功能,有超越功能,最後是開悟。那麼這個功能也是有強弱和高低的。所有的功能我們在什麼時候啟動與我們外部遇到的困境和實踐是有關係的。當最近一件事情非常激發我們恐懼的情緒,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調度自性的保護功能,然後讓我們的內心穩定、安靜、安全下來。如果在某個時候,我們忽然發現內心有非常大的衝突,我們的可能在強烈地思考一個問題,比如我到底是要繼續留在這個單位工作呢還是要辭職尋找自己的新方向。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非常強烈和激烈的衝突。為了讓我們更好適應和解決當下的現實衝突,那麼我們的自性就會調動出整合功能。還有的時候,比如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我們非常迷茫,渴望突破。我們就覺得渾身使勁兒,也不知道該往哪裡使,每天渾渾噩噩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當這種渾身難受的勁兒在的時候,我們的自性就會調動出指引的功能。就會指引我在哪裡才能突破,然後找到新的方向去開啟新的生活。所以從剛才的例子可以看出來,自性功能的啟動是隨機的。雖然是隨機的,那麼這個過程取決於在當下,你的生活中你的生命中遇到了怎樣的困境,你希望調動自己的自性功能去幫你解決怎樣的問題。那麼這個時候自性的功能就會調動出來。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了,自性的發展階段,就像是一條暗河,在我們的心中默默流淌著。這個暗河從宏觀上看,就是從保護一直流向開悟。從微觀上看,它是一個一個的漩渦啊!一個一個的螺旋的上升,逐步地推進從保護一直到開悟。
那除了這條暗河,在現實中我們可以察覺和體會的部分,就是我們自我可以意識到的部分,就是自性的功能。自性的功能是我們可知的。但自性的發展階段是需要我們在深入的工作中才能判定的。所以我們今天分享的所有曼陀羅作品,其實都是從自性的功能角度來說的。大家可以藉此反思,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發展需要。
曼陀羅繪畫分享
(鑒於對曼陀羅繪畫者的隱私保護,我們不再對這一部分進行具體表述)
在分享階段,李老師根據繪畫者選擇的模板和相應的色彩等對曼陀羅的功能進行了分析。在我們的分享過程中會發現,也許你選擇了保護的模板,但自性未必肯定發揮的是保護功能,可能是分化或凝聚等其他功能。也就是說,在自性功能的確定上,模板只是一個參考,本質上還要看繪畫者的筆觸、內容等。
最後想要分享的是,自性的發展功能或者階段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好壞之分或者高低之分。我們的每一幅曼陀羅繪畫作品都與當時的體驗密切相關。就像老師講的那樣,自性的發展是不斷輪迴的過程,從保護到分化一直超越,然後再從保護開始,循環往複。重要的是在曼陀羅繪畫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將自我與自性建立更緊密地連接,更好地應對當下的問題和困惑。
題外話
推薦閱讀:
※Prof.Lee & 我 (29)
※為您提前直播 | 「五一」裝逼大賽
※喜歡上一個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獨身獵艷男人的震撼體驗
※人生總有得失,少計較,用心體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