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為什麼要寫作《資本論》
06-05
馬克思為什麼要寫作《資本論》?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首先解答馬克思為什麼要創建他的理論體系。因為按照傳統的見解,《資本論》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構成部分。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完成了原始積累並正在進行著產業革命的時代,那個時代的特點,按照現在的說法,工人階級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甚至連活下去的條件都十分缺乏,社會不公,腐敗橫行,社會那個黑啊。馬克思正是出於對廣大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無限同情,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刻骨仇恨而創建自己的理論體系的。他創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完全是為著給勞苦大眾爭一個理、打一片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的財富歸根結底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也同樣是人,應該有平等的生存權力。 馬克思主義從外觀上看,它是一種共產主義學說,而實質上它是一種人的解放的科學學說和綱領體系。馬克思從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為人類工作的崇高志向,青年馬克思又在《巴黎手稿》中確立了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目標和革命理想,這構成了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總問題。馬克思的解放全人類實際上就是消滅人間的種種社會不平和全部階級差別,消滅一切階級壓迫和剝削。因為馬克思始終認為,社會的階級分層和生存競爭說明人還沒獲得徹底解放,人還不是人——人還未真正脫離動物界。所以,馬克思的人類解放的目標就是消滅一切階級,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產主義社會。然而,古往今來,人的解放學說幾乎是無計其數,馬克思主義這個解放人的學說和資產階級的人的解放學說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對於青年馬克思來說,人類從存在階級對立的苦難社會,過渡到消滅階級、人人自由的共產主義,「東進西出」(泰山西麓的靈岩寺內有一晉時古塔——辟支塔,它標示人從東門外充滿罪惡的苦難塵世到西門外人人得道成仙的極樂世界這樣一個「東進西出」的超渡過程。這是迄今為止,人類設計的有關人的解放的最典型的物理模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黑箱。人類的解放要從階級對立的狀態過渡到消滅一切階級的境界,如果是一條河,就必須解決陸橋或渡船;如果是一座山,就必須解決路徑和階梯;如果是一片海,就必須解決燈塔和航標。也就是說,要實現人類的徹底解放,首先必須解決人類解放的「能不能、行不行、成不成」等問題,也就是必須解決科學地認識人類解放的條件問題、道路問題和方略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部構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全部展開,歸根結底就是圍繞著這三個問題進行的。馬克思的理論證明:人類的階級分層和由此引起的種種不平,是生產力相對發展而又相對不足的產物,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資本主義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為階級的最後消滅創造了完備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基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創造資本主義文明的同時,創造了一個革命的、先進的、代表著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整個人類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領導和革命,只有通過無產階級執政,通過無產階級領導人民群眾對社會全部領域的統治,以此為過渡,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差別,才能實現自己的徹底解放。而對於這三個問題的科學解決,對於他的全部革命理論,馬克思把其概括為自己的三個新貢獻,明確認定:「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以下幾點:(一)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二)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三)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2頁。)馬克思的這三個新貢獻是對他的全部理論學說的總概括,是對《巴黎手稿》提出的人的解放的總問題的總解答,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一切資產階級學說的本質界限。這三條,從第一條往第三條看,它揭示的是人類解放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三個新貢獻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系統。而從第三條往第一條看,它概括的是人類解放的革命實踐的歷史過程。所以,馬克思的三個新貢獻又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系統的綱領體系,它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革命綱領、政治革命綱領和社會革命綱領的統一;是社會主義運動的醒世篇、創世篇和治世篇的統一;是人類解放的革命哲學的科學的唯物主義、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完整的人道主義的完美統一。人類解放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基本道路和根本手段是什麼,人的解放的這些根本問題,馬克思通過他的三個新貢獻都給予了圓滿解答和科學說明。三個新貢獻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總綱,馬克思主義就是以三個新貢獻為核心內容的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學說和綱領體系。 這樣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從科學理論的角度看,它揭示的是人類解放的歷史過程;從革命綱領體系的角度看,它闡發的是人類解放在每個歷史時代的基本路線和建黨路線;從哲學體系看,它蘊涵的是在人的解放過程中,依次出現的科學的唯物主義、革命的英雄主義和完整的人道主義,本質上它是一種革命哲學和歷史哲學。 但是,三個新貢獻既然是一個總綱領,它就必須在實踐和理論的結合上給予進一步的深化和展開,《資本論》正是為深化和展開三個新貢獻的第一條而寫作的。 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開始於1843年,一直到1883年逝世時為止,歷經四十餘年。《資本論》是馬克思的主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的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闡明了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歷史使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恩格斯在評論《資本論》時曾說:「社會主義在這裡第一次得到科學的論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12頁。) 《資本論》凝結著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正是由於這兩個發現,社會主義才從空想變成了科學,工人階級的解放事業才有了更加嚴密的科學理論基礎。《資本論》是工人階級進行鬥爭的銳利武器,在大陸各國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正如列寧所明確指出的:「《資本論》是一部敘述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著作。」(《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頁。)恩格斯一再強調:「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頁。)剩餘價值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它在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的基礎上論證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 《資本論》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通過剩餘價值學說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進行分析時,也就證實了自身,使歷史唯物主義由天才的假設變成了經由科學證實的科學。多少年來,人們一再談論《資本論》既是經濟學著作又是唯物史觀的著作,是大寫的邏輯學和認識論,人們也曾談到《資本論》是一部史學,講的是人類發展的歷史,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特殊階段的歷史。這無疑是完全正確的,是對《資本論》的豐富的科學內涵的深刻認識。然而,《資本論》的科學內涵的一個極端重要的方面卻被人們忽略了,這就是:《資本論》寫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證明「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這一科學新貢獻,這構成了《資本論》的主旨和靈魂。其根據如下: 首先,馬克思一再聲稱,他在《資本論》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那麼《資本論》是從什麼抽象上升到了什麼具體的呢?也就是說《資本論》的從抽象到具體的起始範疇和終結范略各是什麼呢?打開三卷《資本論》,第一卷的開篇是商品,第三卷的最後一章是階級。很顯然,《資本論》的整個邏輯體系的起止範疇是從商品到階級,其他範疇都是《資本論》的邏輯體系的中介範疇。終結範疇就是科學的具體,也就是體系所研究的直接的感性對象。所以《資本論》實際上就是研究「階級」這一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和現實的社會學,是研究階級的歷史發展的歷史學。《資本論》歸根結底是研究階級的經濟基礎,尤其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基礎的。 其次,馬克思明確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解構和剖析、結晶和重構,通過自己的剩餘價值學說雄辯地證明:「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資產階級的這種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相應的政治上的進展。它在封建主統治下是被壓迫的等級,在公社裡是武裝的和自治的團體,在一些地方組成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在另一些地方組成君主國中的納稅的第三等級;後來,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它是等級君主國或專制君主國中同貴族抗衡的勢力,而且是大君主國的主要基礎;最後,從大工業和世界市場建立的時候起,它在現代的代議制國家裡奪得了獨佔的政治統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頁。)第一次產業革命的主要社會後果,是創造了現代無產階級和現代資產階級。隨著機器大工業生產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資本之間的分工協作關係日益加強,資本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在開始逐步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面前,資本的共同利益使他們聯合起來形成一支力量,共同對付無產階級的鬥爭,並且利用他們在代議制國家中奪得的政治統治力量,殘酷地鎮壓無產階級的反抗。這樣,佔有全部生產資料,靠剝削工人創造剩餘價值發財致富的資產階級,就隨著產業革命而誕生了。顯而易見,馬克思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研究為中介而研究階級的。 最後,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出發,論述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新的生產關係是怎樣代替了封建主義舊的生產關係,為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是怎樣不斷調整它的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創造過程中,產生了兩個新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也日益呈現出新的性質和面貌。這樣《資本論》就從社會經濟原因論述了階級的起源和階級鬥爭的性質。同時,反過來通過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產生的論述,證明了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也正是在這一原理下,馬克思無可辯駁地證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性勢必為消滅一切階級準備物質基礎和階級基礎,人類進入了可以消滅一切階級的時代,剝奪者要被剝奪了,資本主義的喪鐘敲響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顯然,馬克思的直接目的不是要去創立一門經濟學或哲學,而是要通過論證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去論證人類解放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為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和人的解放奠定科學基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均資本:手上還有閑錢嗎?堅定不移的買入房子吧!
※自信是「壞」男人頂天立地的資本
※劉士余「亮劍」,今年資本市場至少將出十個大招
※泛海的資本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