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威權體制

  最早對威權體制進行定義的是美籍西班牙學者林茨(Juan J Leinz),在其1964年發表的《西班牙威權體制》一文中,他用「威權體制」指稱當時的西班牙佛朗哥政權,林茨把威權政體定義為「具有責任不分明的有限的政治多元主義;沒有一套經過提煉過的主導意識形態,但有相當清楚的特殊心態;除了某一發展時期以外,沒有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威權領袖個人的權力行使雖然不受限制,但實際上卻是處在可以預測的範圍之內」,由此可見,威權體制的是個基本特徵:有限的政治多元主義,特殊的威權心態,有限的政治參與,領導人可預測地行使權力,進一步講,我們可以認為威權體制即使處於民主制與和集權體制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

  現代威權政體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出現在南歐,二戰之後,威權體制進入一個大規模的繁榮期,成為超過民主制、極權制的頭號政體,拉美、亞洲、非洲、南歐等地的大多數國家都走上了這條道路。按照林茨等人的劃分,威權體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軍人官僚威權體制、動員式威權體制和後極權式威權體制等。

  軍人官僚威權體制是最為常見的類型,六七十年代通過政變上台的拉丁美洲國家的軍政府,朴正熙統治時期的韓國,馬科斯統治的菲律賓和蘇哈托上台後的印尼等均屬此類。

  後極權式的威權政體主要變現在一些共產主義國家。這些共產主義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極權制度不斷僵化,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社會動員,原有的意識形態逐漸失去強大的號召力,隨著第一代革命強人的去世或者離任,新任職的領導人僅為個人能力比較突出的官僚或者權力鬥爭中的勝利者,失去了崇拜感召力(chrisma),社會經濟層面的改革讓普通人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自由和私人空間,社會出現有限的政治多元,這樣,極權體制一步步蛻變為威權體制。這種體制可以在斯大林後的蘇聯、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找到影子。

  在動員式威權體制中意識形態的表現更為強烈,尤其是執政者為單一或獨大政黨時更加明顯,常以負有某種特殊使命自期。然而這個意識形態並為強到極權主義的程度,不能實行對於整個社會的全面控制。

  著名學者孫代堯在其研究台灣威權政體轉型的著作《台灣威權政體及其轉型研究》提出了另外一種所謂:黨國威權體制,它的主要特徵是由一個政治強人控制的強力政府,實行一黨政治,黨的組織高度穿透政府、軍隊和社會部門,並且有一個居於支配地位的官方意識形態。他以此指稱台灣的威權政體。在黨國威權體制下,國民黨一政黨組織動員的方式介入和控制了政府、軍隊、選舉部門等政治社會,對民間社會也實施高度動員和滲透,顯示出強烈的「統合主義」(corportism)特徵。但仍有一定的政治多元存在,為這一體制的被突破留下了缺口。  對於中國大陸目前處於那種威權狀態,坊間存在諸多爭議。

  很多政治異議者慣於使用「後極權主義」,這個名稱大概脫胎於那本就是90-年代初流傳甚廣的《哈維爾文集》,在這本書中,哈維爾透徹地剖析了布拉格之春後十幾年來的政治心態,並提出了突破這種封鎖的具體辦法,那就是:活在真實中。並做了一個著名的論斷,「一句真話戰勝一個師的坦克」。異議者之所以堅持這種指稱,是和對於中國現狀的批判有關。從89年的血泊中爬起來,中國的知識分子震驚於這個政權的殘忍,根本不能接受把這個體制定義為所謂的「威權體制」,而後極權主義這個稱謂真好代表了他們的呼聲,所謂的後極權主義不是說極權主義已經過去,而是指極權主義仍然在慣性延續,人們依然生活在恐懼與去現實解釋力。也許異議知識分子面對這國家政權的鎮壓,一直堅持著揭露這個政權的殘忍本質,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私人的空間已經很大,80、90後中蔓延著個人主義和對政治的極度冷漠,這個社謊言之中。然而在隨著90年代以來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民空間的成長,這種說法越來越失會已經變成了一個消費型社會。而農村被排除在這個社會進程之外,農民成為一個極為沉默的群體,成了另一個中國。

  指稱這個政權為威權政體的意見比較普遍,也相當符合中國的現狀,然而威權體制又是一個過於寬泛的概念,它雖然能夠統合各方的觀點,卻不能指明這個政權的核心本質。有論者提出「晚期威權主義」的觀點,表達了一種更為激進的態度,即認為這個威權體制也已經逐漸走到了自己的尾聲,頻發的社會危機已經預示著這個政權的行將解體,關照一下2008年發生的諸多公共事件,這種聲音值得我們重視。

  還有學者試圖做出更為精確的定義,例如蕭功秦(新權威主義者)在其新著《中國的大轉型——從發展政治學看中國變革》中,將中國定義為「後全能主義的專家治國型的威權政體」。這種定義雖然看似更為精確,然而也更為複雜,不易為更多人接受,而且全能主義和極權主義在英文中不過還是同一個詞,他在此處用全能主義,不用極權主義也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有為中共的專制粉飾之嫌。

  學者也許在短期內無法形成一個共識,因為各種各樣的指稱都代表了自己的不同見解和立場。這種豐富多彩也正體現了當下中國的有限政治多元特徵,如果是極權主義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多聲部的發音,如果實在民主體制下,除了個別政治學者以外,大家也不會如此關注什麼「威權體制」。


推薦閱讀:

漢朝中樞體制介紹
寂靜的迴音
鄧小平談領導體制改革
二十年中國動畫之怪現狀:體制讓人憤怒絕望
我為什麼堅持要離開體制和小城市?

TAG: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