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夢也沒想到,他也會晚節不保

說實在的,現在真的很少能見到讓我思考人生的電影圈新聞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看久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像前陣子白百何那檔子事,聽說後我內心就毫無波動,甚至有些想笑,乏味到我都沒在公眾號中提過。

但昨天有一條新聞,真的是讓我萬箭穿心,突然間有些懷疑人生。

吳亦凡,要出演王家衛執導的新片《繁花》。

直到現在,我寫出這句話的時候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噩夢。

消息是吳亦凡的經紀人在微博上放出來的,這麼看來是已經談的八九不離十了。

讓我更加震驚的是,發表這條新聞的微博下面,我看到了一大批吳亦凡的粉絲說什麼「等官宣」,好像很怕王家衛打著吳亦凡的旗號炒作。

WTF!我們這些影迷才TM想等官宣好嗎?

但我今天不想再罵那些除了顏值身無長物的流量鮮肉了,懂的自然懂,粉絲也罵不醒,只能等待市場成熟,時間將會為產業糾偏。

我今天想要聊的是,那些跪在資本面前的華語片大導們。

說起這個話題,心痛。

王家衛,前不久在權威網站TSPDT評選的21世紀全球百大導演中穩居首席,詳細可以看21世紀全球最牛逼的100位導演,你喜歡的上榜了嗎?每年我們都能在無數世界各地的文藝片中看到效仿他的影子,比如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然而,在他耗費十年熬制出了《一代宗師》這碗上乘羹湯後,彷彿就變成了一個假墨鏡。

眾所周知,墨鏡早年就用拍喜劇片來補自己拍文藝片時太過任性造成的虧空,和劉鎮偉搞出了《東成西就》、《天下無雙》。

《一代宗師》的票房不及預期,《擺渡人》的出現並不多麼令人驚訝。

但是,擺渡張嘉佳這條破船顯然太過費力,《擺渡人》最終成了一場影迷們努力想幫墨鏡王撇清關係的大災難。

究竟王家衛只是兼職和編劇,還是如傳聞所說真的自己拿起了導筒,至今沒人說得清楚。

但可以確定的是,王家衛的確在不斷以自己的名義,為這樣一部沒有翻盤餘地的爛片搖旗吶喊。

說白了,口碑可以輸,但票房不能。

最後,成就了一場極為不體面的「王婆賣瓜」。

先是在發布會上大誇楊穎努力,甚至說「大家對她的看法,不再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個演員」,舉得例子還是劉德華。

要知道劉天王因為《阿飛正傳》全部戲份被剪掉,早就和墨鏡王鬧掰。

《擺渡人》上映後觀眾才發現,楊穎的所謂表演仍然只是一次次瞪起她那雙銅鈴般大卻毫無神採的眼睛。

後來,王家衛又在微博上引發了一場明星間互相捧臭腳的「我喜歡」事件,改變了無數觀眾對他藝術家身份的認知。

親自上陣給失望的影迷傷口上撒鹽,了不起。

早在2015年,王家衛就透露了自己的下部導演作品將是《繁花》,原著是金宇澄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王家衛自己稱之為「上海的《清明上河圖》」,野心之大不言而喻。

王家衛與金宇澄

自立項以來,《繁花》曾傳出不少主演人選,最受期待的就是梁朝偉先生和章子怡小姐的再次組合。

結果,第一個有鼻子有眼的出演消息,居然是吳亦凡。

當年吳亦凡在《老炮兒》中的表現並不差,我曾經是對他有所期待的。

然而在後來的作品中,他只展現了面癱和口齒不清這兩種「演技」。

就在不久前的《極限特工3》中,吳亦凡居然在一部動作片中出演了一個能力是「嗨翻全場」的DJ!還有比這更赤裸裸的賣臉嗎?

小鮮肉就像迷魂香,一點燃就會招來無數對這種味道無法抗拒的粉絲,不管前方是油鍋還是糞池,說跳就跳,完事還要四處說舒坦。

王家衛找吳亦凡是看上他的演技潛力?騙鬼去吧!

《重慶森林》里有句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她喜歡鳳梨,明天她可以喜歡別的。」

何況,我們了解的只是王家衛曾經的作品。

做藝術就要有賠錢的準備,但現在絕大多數曾經華語片界堪稱偉大的導演,都只有賺錢的準備了。

在這條道路上走太遠已經無法回頭的,是那個當年拍出無數傑作的張藝謀。

幾年前在北京青年導演論壇上,記者問曾經給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擔任兼職的侯孝賢:如何看待張藝謀現在的電影?

侯孝賢沉默片刻後說到:「我們是朋友,八九十年代每次來北京都要見面聊天,後來他忙了,就不好意思再打攪了。」

說完後,侯孝賢又沉吟片刻,向記者提了一個問題「現在,他還好嗎?"

《長城》後有人說「張藝謀已死」,說的是一個藝術家的消逝,張藝謀可能自己都不在乎,但我們這些直到今天還盼望著他回頭的影迷在乎。

就在前兩天北京電影節的座談會上,兩屆戛納金棕櫚獲得者庫斯圖裡卡談到中國電影,「為什麼現在沒有《霸王別姬》這樣的電影了?為什麼沒有張藝謀當年的那些偉大的電影了?」

「儘管電影有商業導向,但請不要放棄對藝術性的追求,要把重心放在精神財富上。而中國這片土地,影視不是次文化,是文化本身,非常適合電影未來的探索。」

現在的華語導演拍電影,總有藝術與票房雙豐收的吞象野心,結果卻往往是一面被觀眾罵的狗血淋頭,一面賠的血本無歸。

最明顯的就是陳凱歌,這位曾經五進戛納主競賽還拿過金棕櫚的導演,現在拍的東西糟糕到讓人真的懷疑《霸王別姬》其實是出自他爸爸的手筆,比張藝謀還令人唏噓。

王家衛、陳凱歌、侯孝賢、蔡明亮

說到戛納電影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語片是坐上常客。就算進入21世紀後,賈樟柯等一批導演的作品也時常能闖進主競賽單元。

然而今年,戛納電影節70大壽,主競賽單元華語電影卻集體暗淡缺席。

某華社記者在發布會上問戛納主席福茂,「為什麼片單沒有華語/中國電影?」

福茂回答:"中國電影越來越發展成撕裂的狀態,一邊是作者電影、經典電影,和我們在歐洲和在戛納經常看到的電影類似,另一邊是更商業的電影,是拍給你們國家的大眾群體看的。這種片子就算我們不是一點都不看,我們也看得很少,也沒有人拍這樣的電影給我們看,也不是我們會期待能在戛納放映的東西。」

這不就相當於一個門門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跑去問老師為什麼自己不是三好學生候選嗎?還真是「文化自信」了。

福茂回答的還算客氣,我按自己的理解翻譯一下,「你們那批導演現在拍的像坨屎,還都是商業片,我能有什麼辦法?我也很絕望啊!」

福茂

為什麼國產電影現在會是這麼一番模樣?說到底還是因為一個錢字。

陳可辛在去年曾宣布要拍攝《醬園弄殺夫案》,改編自民國四大奇案之一的真實事件,講一名將丈夫殺害並碎屍16塊的女子,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未受到重判,安然活到了上世紀90年代。

這曾經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華語片之一,陳可辛還特地請來了幾位「現在挺難找的明星」,開機時間都敲定了。

但就在開機前兩個月,陳可辛自己突然決定放棄,就因為一個理由,擔心虧本。

他還說,純粹站在一個導演的位置是完全可以拍。

所以,藝術追求在金錢面前,就是這麼不堪一擊。

如今已經功成名就的導演,誰還不願意做一些相對「安穩」的電影?然而,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這批人也沒能拍出幾部滿足大眾需求的影片。

這兩年,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吳宇森……這些曾經無比耀眼的名字,帶給觀眾的是一次次失望。

「晚節不保」,一次次與他們的名字共同出現。

反倒是曾經一切為了票房的馮小剛,這兩年越來越執著於拍自己想拍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並不成功,但他並沒有去攢一個《非誠勿擾3》,而是在做《芳華》。

命運真是弔詭。

各位電影人,別有事沒事就怪觀眾,口碑差、票房差,都拉觀眾品味出來背鍋,搞砸了就扔出句「我喜歡」,拍電影還要參考什麼大數據,結果搞出來的都是文化垃圾。

市場倒退也怪觀眾「沒票補不看片」,可人家《速激8》一來就連破紀錄,壓根不是這屆觀眾不行,就是這屆華語片不行。

四月份已經結束了,今年的院線華語片還沒有一部想讓我看第二遍的,我一個從業者都越來越倦於走入影院,你說觀眾們去看個屁?

導演啊,你們可長點心吧!

推薦閱讀:

家裡美成小花園,做夢都能笑出來~
做夢都沒想到的帝國掘墓人:李鴻章最恨他,孫中山感謝他,毛說不能忘記他
男人做夢都想甩掉的6種女人
做夢都在做鞋

TAG:做夢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