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  (第三集)  1999/1/7  香港九龍  檔名:12-020-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們開始講到這一部經的序分。香港這個地區,佛法可以說是相當的殊勝,有許多法師、居士都在此地講經說法。我想同修們都聽得很多,對於經論也有相當的認識,所以跟諸位介紹這部大經,比其他地方要容易得多。序分是講六種成就。我們這一次主要的是採取清涼大師《四十華嚴疏》,裡面的段落大多數都依照清涼大師所分的,我們在這個講義裡面能夠看到,我們將它每一個段落裡面精彩的句子節錄下來,利用短短的時間介紹給大家。序分的第一段「總顯己聞」,就是經文:

  【如是我聞】

  四個字。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雖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並沒有講稿,也沒有講義,都是隨問隨答而說出來的。那個時候也沒有記錄成為文字,而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學生們感到老師一生所說的教誨都非常寶貴,如果不能流傳於後世,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學生們發心,就記憶所及寫成經本流通到後世,在佛法里稱為「集結經藏」;集結的態度非常的嚴謹,這樣才能夠取信於後世。當年集結是請阿難尊者來複講,把釋迦牟尼佛過去講的經重複講一遍。阿難尊者要是用現代的話來講,他有特異功能,他是一個天才,記憶力超人,一生當中聽佛說過一遍,他永遠不會忘記,所以大家請他來複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跟哪些人在一起」,這段話是阿難尊者說的,說明他是復講,不是他自己有能力說出來的。這種方式從阿難開始,一直到我們民國初年,清末民初佛門裡面培養講經說法的人才,都是用復講這個方式,這個方式用了幾千年,很有效果。

  現在諸位常常聽到辦佛學院、辦培訓班,我們都在做,從前沒有過的。諸位在經典裡面,佛家的歷史裡面你們去看,找不到哪個地方說辦培訓班、辦佛學院,沒這個事情。歷代弘法人才怎麼培養出來的?老和尚講經,講完之後,聽眾之中、學生之中,有記憶力好的,理解力強的,第二天講小座,把老和尚昨天所講的重複再講一遍,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人才。當然這種人才是要具備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德行,真正有修持,老和尚才准你復講,才提拔你從事於講經說法的工作;第二個條件,要有很好的記憶力,你聽一遍至少你要能夠講到八成,你才有能力接受訓練,沒有這個能力沒有法子培養你;第三還要有相當的理解力。具備這三個條件,這是佛家所謂的「法器」,老師一定會栽培你;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那就隨眾聽經。一直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老一輩講經說法的,還都是這個老辦法培養出來的。

  我在早年,大概是在七0年代,在此地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們一起在香港郊遊,包了一個巴士,他帶了不少年輕的出家人,我遇到,也陪他去玩一天。車上就談到講經說法這樁事情,他很感慨的說,他說:「我們這一代講經說法的人才,沒有一個是佛學院出身的。」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內」;我們都是受古老的教學,復小座出身的。這個方法什麼人開端的?阿難尊者集結經藏開端的,所以這是佛門裡培養弘法人才,第一個祖師是阿難尊者,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佛教教育是一個特殊教育,跟世間教育不相同,如果用世間教學的方法,用世間教育的框架,決定不能培養佛菩薩,只能培養世俗的佛學家,那個不管用的。所以我們聽到很多地方辦佛學院,甚至於辦佛教大學,為什麼人才出不來?道理就在此地。特殊教育一定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夠收到好的效果。最近兩、三年來,我們在新加坡辦培訓班都是用老辦法,經過這個方法訓練,這三年來大概能夠上台講經說法的年輕法師,將近有六十位,他們在中國大陸,在南洋各地方講經說法,知道這個效果很有效,也很願意學習。

  今年新加坡居士林,司理李木源居士跟我商量;我們把培訓班擴大為佛學院。這個學院的名稱是「佛陀教育學院」,向新加坡政府教育部註冊,修學期限七年,招收高中畢業的學生,這是新加坡政府承認的,那是真的佛教大學。我們的課程跟一般大學不一樣,但是將來畢業拿到的文憑,跟一般大學是相等的,我們試著來做。我們構想當中,學生入學學一門、一部經論,七年就學一樣東西,希望畢業出來之後各個都是專家。譬如諸位曉得,佛門裡面好像是最容易、最簡單的《阿彌陀經》,如果學生選《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也要學七年,七年怎麼學?方法很多。七年專攻《阿彌陀經》,畢業之後你就變成阿彌陀佛,你將來在全世界講《阿彌陀經》,權威,世界權威!這才叫做佛學院。如果佛學院里還念世間這一些東西,那你何必到佛學院來念?所以每一個學生專攻一部經,或者是一部論,我們有很多方法幫助他、指導他,讓他在七年當中完成。所以我跟教育當局提到過。譬如你們一般大學,你們念醫科大學的,將來你們的目的是要作醫生;你們念法律的,將來會作律師、作法官。我這是佛學院,佛學院將來作什麼?作佛、作菩薩的。你要懂得我們教學目的何在,我們是訓練佛、訓練菩薩的,所以跟一般學校不一樣,課程也不一樣,教學方法、手段統統都不一樣,才能達到佛法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點點的常識,我們必須要懂得。這種教學方法是有根源的,不是我們設想的,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是祖祖相傳,阿難尊者是第一個人。

  他這一句話表明他上台是復講,完全講的是老師的東西,老師怎麼講,他就怎麼講。當時聽眾五百大阿羅漢,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都曾經聽過世尊當年說法。阿難復講他們聽了都同意,阿難講得不錯,這才能通過、才可以記錄下來成為經典流傳後世。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提出意見,「阿難尊者,你這句話好像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一句就刪掉。不像現在,多數人贊成就可以通過,集結經藏一個人不贊成都不能通過,必須全體都點頭、都同意才可以通過,所以集結經藏非常嚴謹,這樣才能夠取信於後世。『如是』就是指這部經。

  【如是一部經義,我昔親從佛聞。】

  是我阿難過去親自聽佛所說的,叫『我聞』;這個我是阿難尊者的自稱。這四個字在六種成就裡面,「如是」叫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華嚴》上說得很好: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世尊給我們說得太多了,浩如煙海。你怎樣才能夠進門?一定要相信。你怎樣才能得度?這個「度」用現在簡單的話來說,你如何能得到佛對你的幫助,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要以智慧去接受佛的教誨,你就能得到佛的幫助,真正能解決世間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底下簡單將「如是」這兩個字做個解釋,這個解釋都是清涼大師註解裡面所說的。

  【真不違俗,名之為如。】

  前面在經題裡面跟諸位報告過了,什麼是『真』?能生萬法的是真,能現萬法的是真;就是經題上的「大」字,大是代表「真如本性」,真心能生萬法,虛空法界、森羅萬象都是它生起的。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它有個根源,那個根源是「真」,在此地用這個字來作代表。『俗』是什麼?俗是所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有、生滅、形形色色是所生。『真不違俗』,能生跟所生相應,不相違背,這叫『如』。用佛法的名詞來說,能生的是自性,是性,所生的是現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叫如。

  這個意思如果還聽不明白,古大德有個比喻,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是世間人所喜愛的,我們用黃金比喻自性;黃金所製造成的成品,我們把它比喻作現相。我們用黃金造一尊佛像、我們也可以用這個黃金造一個小狗、小貓的像、造一個玩具,可以造無量無邊種的形相,它的體都是黃金;體是一個,能變的是一個,所變的形相無量無邊。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很容易體會,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從這個比喻裡面讓你去體會: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才叫如。所以「如」的意思很深很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就是這個字,除了這樁事情之外,佛別無所說。下面說:

  【俗順於真,稱之為是。】

  森羅萬象都與體性相應,這就叫『是』。

  【真俗不二,故稱如是。】

  這兩個字擺在前面,說明了釋迦牟尼佛、諸菩薩以及一切祖師大德,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你要問他,他說的是什麼?「如是」而已。如是兩個字把佛法全部都包括了,你能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在本經經題就是「大方廣」三個字,經題上跟諸位解釋過了。大是性體,方是現相,廣是作用,佛四十九年所說,不外乎這樁事情。所以他有理論的依據,他所說的是事實真相,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這叫信成就。這個信不是盲目的,不是勉強的,因為他講的是事實真相,我們怎能不信?阿難尊者依照佛所說的,沒有敢加一絲毫自己的意見,我們對於尊者的復講,這樣我們也能相信,何況當時還有五百大阿羅漢給我們做證明。這是如是兩個字的淺說。

  下面這個意思比較深一點,更深的意思我們就不說了。總而言之,我們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言語,把這部經的經義介紹給諸位。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斷煩惱,長智慧,離苦得樂,使我們生活能夠更幸福、更美滿,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真實受用。如果所說的對我們生活不相關,對我們生活沒有幫助,我們學習的,浪費時間、浪費精神,那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們本著這個原則,對於經論註解的取捨,我們取捨有個標準。下面說:

  【如即真空,是即妙有。】

  『空』加一個『真』,就不是一般的空。一般空,我們都認為空空無也,空是沒有的意思。佛法里講的空,不當作「無」講,它「有」,所以叫真空。有為什麼叫空?因為我們的六根接觸不到,所以叫空。它真有,確實存在,眼睛看不見,耳也聽不見,鼻也聞不見,舌也嘗不到,乃至於你想都想不出來,所以就叫它做空。為什麼它不能當作「無」講?這個空能夠變「有」,能夠變現無量無邊的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這個空變現出來的,所以不能說它無,它會變成現相。諸位要曉得,能變的這個體是空寂,所變的現相哪裡會是真的?這個現相我們稱為有,在佛家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你才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了。底下講:

  【真非有外】

  真空決不是妙有之外,別有一個真空,那你就錯了。

  【故空而非斷】

  世間人講空是斷滅空,空是什麼都沒有,這叫斷滅。

  【俗非空外】

  『俗』是所有的現相,所有現相併沒有離開真空之外,別有這些現相。所以說:

  【有而非常】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又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眼前現相確確實實如是。相有體空,事有理空;體相、事理是一不是二,這叫妙法。我們學佛首先要把這個大前題,總綱領、總原則抓到,我們修學功夫就得力。所謂功夫得力,就是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得自在、你得快樂、你得智慧,這叫得力。確確實實在我們整個生命當中改頭換面,用佛家的話來說,「超凡入聖」。從前我們是凡夫,現在搖身一變,變成佛菩薩。以前過的是凡夫苦惱的生活,現在所過的是高度智慧自在的生活,他怎麼會一樣?

  為什麼許許多多的學佛人,得不到這個受用?沒有能掌握到這個總綱領、總原則。所以佛說經,任何一部經典一開端,都把這個總綱領、總原則告訴我們。前面跟諸位同修報告過,佛經的性質,它有四個部分,「教、理、行、果」。佛所說的,這是言教,記錄成文字,這是教科書。教學裡面含著有真實的道理,這是理。佛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方法,通過這些學習的方法,你可以徹底明白這個道理,這一部分叫行,方法是屬於行。末後講果,你通過學習,你得到真實的利益,這叫果。一部經具足這四條,一品經乃至於一段、一句、一字,都包含著四個意思,這才叫妙法。我們要怎樣得到妙法?佛祖也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也有四條,「信、解、行、證」。你要信佛的教誨;你要解佛所講的道理,你要真懂、真的理解;你要依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然後你才能證果,證果就是你得到這個教學真實殊勝的利益,你才能得到。所以佛法稱為妙法,道理就在此地。末後一條是:

  【中論雲,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佛如何把理法、行法、果法,為我們說出?他依二諦;二諦就是真諦、俗諦。所謂俗諦是我們凡夫的常識,這個好懂,他這一講我們都懂。譬如說,佛講「種善因得善果」,這個說法我們都懂,「造惡業將來要受惡報」,這是隨順俗諦而說的。此地講的「如是」兩個字,我們就不太好懂,是隨順真諦而說的,這是隨順如來他的智慧、他的觀察,他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沒有見到。隨順佛的知見來說,這是真諦;隨順我們凡夫的見解來講叫俗諦。所以一切經中,佛用的方法真俗圓融,這叫善巧方便;使我們能夠理解,能夠依照俗諦的說法悟入真諦。這是佛說法的方便,用現在話說,佛說法的方法、方式,讓我們凡夫也能夠入佛知見。這一段只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這段: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

  這一段經文,在六種成就裡頭有「時成就」;有主講的人,「主成就」;有「處所成就」,說了三樁事情。

  【一時—時成就】

  時間說『一時』,沒有記載年、月、日。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讀佛經,對佛講的理論非常佩服,對阿難尊者我也很尊敬他。可是有一樁事情我很疑惑,阿難尊者的記憶力那麼樣好,怎麼會把時間給忘記了?哪年、哪月說的沒有把它記出來,含糊籠統說個一時,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這是俗諦,我們凡夫境界。沒有想到佛依二諦說法,一時是依真諦,不是依俗諦。所以六種成就裡面,「如是」是依真諦,「我聞」是依俗諦,「一時」是依真諦,不是依俗諦,一時是對的。「一時」是什麼時候?給諸位說,你要證得一心,凈土宗《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你哪一天證得一心不亂,一時就現前了。現前是什麼境界?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這個時候還在,你可以親自參加這個法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隋唐時代,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講《法華經》,他在講經的時候,不知不覺入定了,定中他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聽了一座。回來出定之後告訴人,世尊講《法華經》現在還沒有中斷,還在講,這就證明是「一時」。一時是活的,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是死的,你永遠沒有機會再參與,一時我們有機會參與。諸位什麼時候得一心,一心相應,一切諸佛如來的講經法會都沒有散;佛講經這個法會無始無終,無在而無處不在。就像我們現在電視台播出來的頻道一樣,你只要有一個電視機,撥頻道影像就現前。什麼時候我們得一心,就好比我們得到電視機,我們就有這個能力,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你喜歡聽哪個,哪一個境界就現前。清涼大師在《華嚴》上告訴我們,這個經是一切諸佛塵說剎說、無間斷說,所以「一時」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希望,我們可以參加釋迦牟尼佛、參加諸佛如來親自說法,這才是真的。

  【佛—主成就】

  『佛』是講這部經的人,我們現在講是主講,主講人。「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這部經是他講的。

  【在室羅筏城至莊嚴重閣—處所成就】

  在什麼地方講的?《阿彌陀經》上講的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這個經也在這個地方。也是在舍衛國,此地講「室羅筏城」,《彌陀經》上翻作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這裡翻成「逝多林給孤獨園」,跟《阿彌陀經》是在同一個地方。「大莊嚴重閣」。這簡單介紹一下,小注裡頭有三條。第一條:

  【室羅筏,梵語。此雲聞物,此城中多出賢智博達名聞之人物。】

  這是中國人翻譯,翻譯成的意思是『聞』、『物』兩個意思。中國古人言語文字都喜歡簡單,所以它有四個字的標準,「簡、要、詳、明」,不像現在人說話很羅嗦。但是現在人你跟他簡單說,他不懂,不羅嗦不行!古人很忌諱羅嗦,愈簡單愈好,所以你看看用兩個字。「聞」是什麼意思?這個裡面,用現在的話說,知名度的人很多。當然有德行、有學問,一提起來大家都知道,知名度很高,像這樣的人很多,用一個「聞」字來說;從這個意思我們就明了,現在說這個地區文化水平很高,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很多。第二個「物」,這個地方經濟很發達,物產豐富。這兩個字,一個是講人事,一個是講物產,可見得這個地方是非常好的一個地區,印度首善之區;我們現在講的是文化經濟大城。印度那個時候許許多多小國家林立,也可以說舍衛國是文化經濟大國,這用兩個字就顯示出來。第二段:

  【逝多林給孤獨園,即阿彌陀經中所說之只樹給孤獨園】

  這個故事不要講,講了太長,我想諸位同修多數都很熟悉。你們常常聽經,也常常看古今人的註解,這裡頭很長的一段故事。下面這條說:

  【大莊嚴重閣,說法處。】

  這是講堂,《彌陀經》上沒有說,《華嚴經》上特別提到,為什麼要提到?這是表法的意思,這是「說法處」。

  【約所表】

  它代表什麼意思?

  【所證法界體無不周,故稱為大。】

  可見得這個大,不一定它是講堂很大,它講堂再小,它表法的意思大,我們也稱它大,不在乎講堂大小,在乎它的表法。它代表什麼?代表法界、代表周遍時空,遍一切空間、遍一切時間;佛經裡面常講「周遍法界」。所謂「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這叫大。我們前面經題、品題裡面都跟諸位報告過了。

  【德無不備,名曰莊嚴。】

  『德』是講德用。釋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九法界眾生的好榜樣。所以我們今天的總題用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誰做到?釋迦牟尼佛圓圓滿滿的做到。師就是表率,范是模範,不是一個地區眾生的模範,不是一個國家眾生的模範,也不是我們這個地球眾生的模範,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以佛為表率,以佛為榜樣,這是『德無不備』,這才叫真正的莊嚴。『莊嚴』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真善美慧」,具足這四個條件才叫莊嚴。我們今天的世間要講到莊嚴,四個字裡頭只講一個,美。真沒有,善沒有,慧也沒有,只說一個美,那個美還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美必須要具足真、善、慧,那個美才是真的美。佛法講得周全,講得完備。

  【依體起用,二智重成,故名樓閣。】

  『樓閣』表什麼意思?這我們才懂得了;從體起用,體空寂沒有現相,樓閣有現相。所以諸位見到佛教的建築,一個道場建築最主要的是大雄寶殿,這最主要的建築。就像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是太和殿;佛家的大雄寶殿供養釋迦牟尼佛的。你一看這個殿,外面看兩層,兩層叫樓閣。裡面是一層,裡面一層代表什麼?代表一真。外面兩層代表真俗,真俗二諦;裡面一層,真俗不二,真俗圓融,表這個意思;叫你看到這個建築,你就入佛的境界,所以這叫樓閣。為什麼?《華嚴經》所說的就是真俗二諦,圓融自在,所以講堂用這個形式。佛家不但是佛菩薩的塑像,雕塑、美術、音樂,樣樣都是表法的,代表很深教學的義趣。

  譬如諸位同修見到的佛像很多,你們看到阿彌陀佛像是站的,為什麼是站的?表接引眾生,這是接引相。大多數佛菩薩的像都是坐著,我們前面這裡供的是釋迦牟尼佛,你看這個像是坐著。這種姿態代表什麼?代表禪定、代表智慧,定是體,從體起用就是智慧。『二智』是根本智跟後得智,《般若經》上講的,什麼叫根本智?根本智實在講就是清凈心,所謂是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後得智,是權智。這兩層是表這個意思,表這兩種智;佛這個姿態就是表這個意思。

  「坐禪」,這在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是最重要的修學綱領。這樣說起來,你是不是需要每天去坐禪?你要學這個樣子,不行!你得不到禪定;佛是表示這個樣子,告訴你坐禪很要緊。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的,什麼叫坐禪?坐禪不是形式,所謂「坐」是如如不動叫坐,不是真的叫你坐在那裡,而是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的心能保持如如不動,那你是真的在坐法座。「禪」是什麼意思?禪是外不動心。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坐,不取於相是禪,這叫坐禪。坐禪到哪裡去坐?到百貨公司去坐,逛一圈,你在那裡修禪定、在那裡坐禪,沒有動心,看到琳琅滿目沒有動心,你心在哪裡坐;坐是表不動的意思,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身不動不管事,沒用處,要心不動。

  「禪」用現在的話講,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管你是什麼五花八門,我決定不受誘惑,不著相、不取相。你不受外面境界誘惑,禪功深;你在花花世界裡頭如如不動,你定功深,是這麼個意思。不是真的叫你天天去面壁,盤腿面壁,那好了,釋迦牟尼佛天天盤腿面壁,我們一句佛法也聽不到。世尊當年在世到處奔波講經說法,忙得不亦樂乎,他在禪定當中,所謂是「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所以一定要懂得禪定真正的意思。你可不能搞錯了,盤起腿來面壁,什麼事都不幹,那人家講學佛是消極,學佛是社會上的寄生蟲,人家瞧不起;是我們把佛講的這個話誤會了,沒有真正理解。佛法非常活潑、非常自在,對社會是最大的貢獻,哪裡說是什麼事都不做,做得比人多,比別人圓滿,比別人究竟。所以「大莊嚴重閣」表這個意思,它所表的也就是佛所要說的。第三段講:

  【眾成就】

  《華嚴》氣派的確不同,出席的大眾非常踴躍,而且不同凡響。我們在這裡面也分成幾個段落來介紹。第一個是「集意」。清涼大師分為十段,我把它節錄成五段,因為有很多段落很繁瑣,我們可以不必知道,重要的意思一定要提出來給諸位報告。第一段是:

  【集意】

  這些大眾來參加這個法會,意義何在?清涼大師給我們說出十條。第一個是:

  【為影響為主伴故】

  這樣殊勝重要的教學,如果聽眾少,得利益的人就少。所以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來參加這個法會做影響眾。這個法門過去有沒有聽過?聽過;有沒有學過?學過;有沒有證得?幾乎都證得了。他們各個都能講,決不比釋迦牟尼佛差,為什麼也來聽經?做影響眾,讓大家一看,這些人都來聽了,那大概一定不錯,我們趕快去聽,意思在這個地方。今天在我們道場,你們大家所尊敬的常懷老法師坐在前面,他是影響眾。大家一看,常懷老法師來聽經,大概講得不差,道理在此地。這些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來參加這個法會,是為影響眾、為主伴故。佛法諸位要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整體,好像演戲表演,我們這是一個劇團,盡虛空、遍法界我們是一個劇團。今天唱這台戲,哪一個唱主角,不定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唱主角。你唱主角,我們大家唱配角;明天他唱主角,我們大家做他的配角;哪一天我唱主角,你們大家做我的配角,就是這樣的,天天在演戲。所以諸佛應化在世間叫遊戲神通,建立道場叫水月道場,講經說法叫空華佛事,字字句句都教我們覺悟。我們看到這個形相、聽到音聲、接觸場面,都能幫助你覺悟,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是來做影響眾的。第二:

  【為輔翼常隨從故】

  輔助主講的這個人,也就是說我們當配角,輔助主角,我們來做陪襯,來做隨從。在舞台上表演,諸位曉得,學生唱主角,老師跑龍套,站在旁邊,常有的。在佛門裡面,菩薩講經說法,佛也跑龍套,佛也當隨從,這個例子很多很多,不勝枚舉;可見得佛法是平等法。決不是說成佛了,我高高在上,你是我的學生,走到哪裡,你一定跟在我後面,不是的,看什麼場面,誰當主角,誰去扮演,這叫平等法。第三:

  【為守護佛世尊故】

  守護就是護持,我們現在講保護。道場,佛的智慧圓滿、福德很大,當然不會有魔王外道來干擾,決定不會。可是佛的學生,要為眾生說法,沒有佛那樣的智慧、也沒有佛那樣的福報,免不了有一些魔來干擾,這時候怎麼辦?諸佛菩薩來當護法,來守護道場。所以在古時候寺院叢林裡面,許許多多的執事都是佛菩薩應化的。譬如往年國清寺的寒山、拾得,在那個時候誰認識他們,這兩個人在寺院里幹什麼工作?廚房打雜。他是什麼身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廚房打雜;豐乾和尚在那裡舂米,豐乾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在廚房舂米、文殊菩薩在打雜,供養他的徒子徒孫,徒子徒孫在那裡享受,老祖宗在那裡服務。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世法,作祖父母對孫子輩很疼愛,照顧無微不至;諸佛菩薩對我們初學的人,也像祖父輩一樣照顧得很周到。我們凡夫不認識,有的時候還要責備他,不稱心、不如意,還要罵他幾句,哪裡曉得他是佛菩薩化身來的。這是守護佛世尊。第四:

  【為莊嚴菩提場故】

  真正的莊嚴,是這個道場有道德的人多、有學問的人多、有修持的人多,這叫真正莊嚴。不在乎裝潢之美,裝潢得很美,富麗堂皇那不是真正莊嚴,真正莊嚴要看你這裡面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有沒有真正證果的人。當然凡夫做不到,佛菩薩來充當,所以他們為莊嚴道場來的。第五:

  【為供養佛菩薩故】

  這個供養不是金錢供養,不是財物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他來給大家做榜樣、做模範,他認真帶頭在修行,所以這是法供養。供養初學的菩薩,為初學的菩薩做榜樣。第六:

  【為發起此法門故】

  他們來當發起眾。佛是師道,師道必須尊嚴,所謂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可是我們初學的學生遇到好老師,我們有很多疑問,問不出來,不知道怎麼問,往往在善知識面前當面錯過,你說這多可惜!諸佛與大菩薩知道,你不會問,我代你問,你的疑問我都知道。他故意裝不知道向佛請教,這一問一答,我們在旁邊一聽,恍然大悟;他問的,正是我要知道,他來代替我們。這個叫發起這個法門,《華嚴經》裡面包含著無量的法門。第七:

  【為聞法獲勝益故】

  都是做模範、做榜樣。殊勝的利益從哪裡得來的?聞法。過去我也曾經聽到有一些法師們說,這都是講經的老法師,非常感嘆的說,「許多道場做法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講經,聽經的沒幾個」,非常感慨!大家只知道拜懺、做法會求福。你能求得到嗎?你是迷惑顛倒。如果真有效果,你每一次都去求,真的都得到,都求到,每一個人去求每一個人都得到,那叫靈,靈驗。一百個人求只有一個人得到,他得到那個福不是求的。如果是求的話,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統統得到,那就是真的,我們可以相信。一百個人求,只有少數人得到,我不相信那是真的。用這種方法,沒有法子求到的。能不能求到?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懂得理論、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求,你就能得到。求成佛都可以得到,何況世間這些小事,哪有得不到的!什麼人會求?通達教理的人會求。為什麼?他明白道理、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有求必應。

  我學佛四十七年了,我算是很幸運,一開始學佛就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我對他有信心。我這四十七年跟諸位同修說,有求必應,所以我對佛法深信不疑;你們求都沒有感應,我求有感應。早年學經教,我所需要的是經書,經書很難得,心裏面想求哪一部書,在我記憶當中,最長的時間六個月,這個書我就會得到;快的,大概一個月就會得到,心裡一動念頭,想找這部書就會有機會遇到,有求必應。那個時候我在台灣,此地智開法師幫我的忙很大很大,我今天有這點成就,感激他的恩德。那時我們剛剛出家,窮和尚,沒有錢,請經書,沒有錢請,智開法師很大方,我要的書先寄給我,你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給我寄來,我得到這麼大的方便。我記得最長的一部東西,就是《中觀論疏》,六個月之後,智開法師找到給我寄來,六個月最長的。通常我要什麼東西,他替我找,大概一、兩月就寄給我了。我們所求的是如理如法,是我真正需要的,佛菩薩幫忙,有求必應。

  也有一些同修求,求不應。我有一年在台灣講《地藏經》,在台北市法華寺講《地藏經》,有一位法師,聽了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下座之後找我,「法師,你講的話靠不住」,「怎麼靠不住?」「我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求不到」,我問他,「你寶剎住多少眾」?他說:「就是我一個人。」我說:「一個人何必要電冰箱,佛菩薩當然不會送給你,為什麼?沒有必要,真正有必要,有求必應。」所以佛菩薩決不會增長眾生的貪瞋痴慢,所以你求的東西要是如理如法才有感應,不合理的,那個要求佛菩薩不會答應。你求名聞利養、求升官發財,靠不住!我們出家人,出家人我們要經書、我們要修道、我們要弘法,這是本分;本分那佛一定幫忙。

  我在一九六一年打了個妄想,念佛堂要像蓮花一樣,圓圓滿滿的,圓形的,我還畫了一個圖,寫在筆記本裡頭,一九六一年,妄想!現在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他說:「法師,你這個妄想我們要落實、要兌現。」他要在那裡建彌陀村,建一個圓形的念佛堂,這個圓形的念佛堂直徑四十米,念佛堂裡面可以容納一個足球場,旁邊蓋四百多間寮房,做彌陀村。他說我的妄想他要去落實。好吧!你既然願意去落實,你去落實去。我打妄想,沒想到會兌現,沒有想到在新加坡兌現了;這是三寶威神加持,不是我們人力,人力做不到。新加坡這個地方因緣具足,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念佛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進念佛堂念佛都不想出來,所以才有這個感應。那個念佛堂的,現在人講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氣氛,不可思議,說不出來,必須自己進入念佛堂念上兩、三天,你就親自體驗到了。可是我說過很多次,我們的念佛堂有諸佛菩薩在裡面念佛,如果不是諸佛菩薩在裡面給我們做影響眾、給我們做示範,決定不可能有這樣好的機緣。

  將來彌陀村建好,我們希望道場,這個功德箱沒有,不要給人有壓力,一進到這裡就要出錢,嚇得他不敢來了,一律取消,不收一分錢,歡迎你到這邊念佛,到這邊念佛,衣食住行四事供養,常住供養你。常住錢從哪裡來?我們老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福報,我們怕什麼?我們替阿彌陀佛做小工,替他服務。你不支援我們就不辦,我們就停辦;你大力的支援,我們就拚命做,我們是這麼一個念頭。深信佛法、深信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有這個信心。現在全世界經濟蕭條,東南亞尤甚。我們建彌陀村,建念佛堂,新加坡的錢需要五千萬,很大的一個數字,化緣到哪裡去化?居然這個錢籌得差不多了。所以新加坡政府都震動了,在這個時期籌款這麼難,你們要做這個事業,居然這筆款子就能夠籌足,這是人民支持,那政府當然支持,政府要順從民意,政府熱烈支持,這是政府開明,有智慧。你們短短時間籌這麼大的一筆資金,這是人民的樂意,所以政府一定要順人心。這個道場建好之後,我們不敢講絕後,的確是空前,是現代第一念佛道場。

  將來裡面可以住一千兩百人,我們有四百多個寮房,每一個寮房都有套房,一個寮房住三個人,就可以住一千兩百多人,常住在裡面,只有一個條件,老實念佛。所以它不是養老的,你到裡頭要念佛,不念佛我們不供養你;你去念佛,我們把你當佛看待。你到這個道場是去作佛的,將來要往生不退作佛。我們供養你,是供養一尊佛,最真誠恭敬心來供養你,你一定要真正發心去作佛。所以有人說,不作佛,他到那裡貪圖享受,那怎麼辦?不要緊,我們也不要去理會他,為什麼?有護法神找他麻煩,去懲罰他,我們還可以做好人,所以這個道場真有護法神。現在念佛,每一堂念佛都有十幾位出家人帶領,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出家人偷懶,缺課,想到寮房去睡覺。大概躺在床上十分鐘,護法神來了,用鐵棒夾他的腳,他就喊救命;趕緊起來到念佛堂去念佛,乖乖的以後一堂課不敢缺了。所以護法神我曉得找了兩個人的麻煩,一個是在家居士,一個是出家眾,由護法神管理,我們不要問。你是假的念佛,護法神找你麻煩,懲罰你。所以我們只要心正、行正,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這個事業就一帆風順,有求必應。這是講為聞法獲勝益,殊勝的利益。

  所以將來念佛堂,念佛的同修每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念佛。我們採取諦閑老和尚的教訓,你念累了,你到寮房去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到念佛堂念佛。所以我們將來這四百多個房間,我們寮房的門是做玻璃門,外面可以看得進去,怕你偷懶,你在那裡睡懶覺,我們有巡寮的人一看,睡懶覺不行!而且休息的時候一定穿海青,海青不脫,這是警覺心;你去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到念佛堂念佛。我們互相警策,互相勉勵,要真正用功。每天聽經兩個小時,聽經,我們念佛堂四周有大螢幕,就在念佛堂止靜坐下來聽經。每天聽經兩小時,念佛不中斷,二十四小時日夜不中斷;就是你累了可以去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我們要真干。歡迎全世界念佛的同修都到那邊去念佛,我們建立第一個道場,希望將來這樣的道場,在全世界每一個地區到處都有,這個世界就變成念佛的世界。第八:

  【為表法顯深理故】

  諸佛如來示現,像《華嚴經》上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諸佛如來,參與這個法會表示證入甚深法界。如果沒有這些人,怎麼能顯示出佛說法的深度、佛說法的深廣,用他們來代表。第九:

  【為順證說不虛故】

  上隨順法性,這隨順理,下隨順眾生;也可以說上隨順諸佛之所說,下隨順眾生之所聞,真實不虛。末後一條:

  【為翻顯法不共故】

  這是顯示出前面所說的是一法,這裡面所講的是多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共中有不共,不共中有共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參與的這些法身大士,他們所現的形相,是各個不同的族群、各個不同的社團,種類複雜、種類之多不可思議,這是顯示出眾生法界,十法界、六道裡面這些眾生的相狀。為什麼顯示這種相狀?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如來無比殊勝的華嚴法會,一切異類眾生都有能力參加。我想有一些同修可能聽說過,能參與華嚴法會皆是法身大士,如果不是法身大士,這個大會在現前,凡夫不見不聞。這一會是世尊在定中所說的,聲聞、緣覺不見不聞,為什麼有這麼多異類的團體參加?清涼大師跟我們說得好,當機有兩種:一種人是法身大士,這個大家知道的;另外一種人叫大心凡夫。我們聽到這一句,我們就很興奮起來了,我們是凡夫,只要發大心,你就有資格參加這個法會;換句話說,你只要有大心,你就有資格學《華嚴》。

  什麼是大心?起心動念我們要想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可以為自己想,為自己想、為我的家庭想、為我團體想、為我國家想、為我們這個世界想,心量太小了,這不是大心凡夫。大的標準是盡虛空遍法界,你要這樣想才行!所以我們在新加坡很難得,遇到李木源,真的是同志、同學,難得他有這個心量。我們建彌陀村、我們建念佛堂,是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建立的,不是我這個地區的,不是我這個國家的,也不是我這個世界的,盡虛空遍法界,這就是大心凡夫。因為你有這麼大的心,所以虛空法界、他方諸佛國土,佛也到念佛堂念佛,菩薩也到念佛堂念佛。如果你要說,這個念佛堂是我們新加坡念佛堂的,那好了!其他諸佛菩薩都不來了,為什麼?是你的念佛堂,這一點要懂得。你開放,你開放到多少尺度,我們這個開放是虛空法界,所以諸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念佛,龍天護法到這個地方來守護。怎麼把他們找來的?感應而來的。你的心量大才行,決定沒有自己,只有眾生沒有自己,只有佛法沒有自己,你才能感應道交,才能真正做到有求必應。

  我這個妄想六一年打的,三十多年了。為什麼早不成就?早,心量雖然是放開了,沒有達到虛空法界,沒有達到這麼大。一直到現在,心量擴展到虛空法界,所以感應現前。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你有求願不能現前、不能兌現,是你自己有障礙,我們不知道障礙在哪裡?你能把障礙消除,感應就現前。所以我們才懂得,《華嚴經》上懂得的;心量小不行!所以這一次《華嚴經》的因緣也現前。我修學佛法,一接觸佛法對《華嚴》就很喜歡,這大概是宿世因緣。我請到的佛經,第一部是《華嚴經疏鈔》,也是在智開法師那裡請得的,這是華嚴經會印的,線裝本四十冊,這在四十多年前。我記得我請這套書,那個時候台灣錢是一千塊,很貴重!我把它當作至寶,常常看,不敢在上面做記號,不敢圈點,唯恐把書損壞了。現在印刷術發達,我把這部書送給佛陀教育基金會,他們給我影印出來,影印還照原來本子這麼大,字大好看,印了一千套。《合論》印了一千套,非常可惜,他給我做成平裝本。這是當時我大意,我是希望用精裝本沒有交代他們,他們給我印成平裝本,精裝本保存比較久,翻閱不容易損壞。所以我又囑咐基金會重新再給我印精裝本,給我印三千套。

  清涼大師的《註疏》注得真好,華嚴菩薩再來的。這一次我們講解《華嚴》,主要就是參考清涼大師的《註疏》,我們說得很詳細,完全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日常工作上,落實在日常應酬上,處事待人接物,如何學習《華嚴》;換句話說,學《華嚴》就是學佛菩薩的過日子,學佛菩薩的生活。否則的話,這經就變成玄談,那我們學了沒有意義、沒有用處,聽眾當然就少了,學了沒用;學了馬上就有用,來學的人就愈來愈多。這個集結的意義,我們懂得了,我們要學習。末後這一句:

  【非唯證信,證信但是傳法意故。】

  所以他們來,實在講不是僅僅為證信,證信當然也是其中理由之一,理由很多、很深、很廣。我們看第二段:

  【集因】

  這是說什麼因緣他來集會。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度眾生,眾生跟佛都有很深厚的因緣,如果沒有深厚的因緣,怎麼能夠聚集在一會?因緣裡面也講了十條。第一個是:

  【曾與如來同集善根】

  我們過去生中不是沒有學過佛,不是沒有修行過。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曾經學過佛,曾經聞法、曾經修行;只是自己懈怠、懶散,沒有認真干。可是我們同參道友裡面有認真修學的,他們作佛了,他們作菩薩了,我們還作凡夫。今天他們成佛說法,我過去世跟他有緣,他講經說法我特別歡喜,我很樂意來捧場,我很樂意來聞法,跟他有緣,沒有緣那怎麼行?所以第一個是你與他有緣,因此結緣很重要。我學講經,我學會結緣,這是過去李老師傳授給我的。你講經法緣殊勝,將來成佛度生眾多,都是在因地上結法緣。

  我們到一個道場,到一個地方,特別是到個道場,舉這個例子來說,道場有供佛,我們進這個道場一定是先拜佛,拜佛拜三拜。我的三拜跟大家的三拜不一樣,你們拜三拜,磕三個頭,糊裡糊塗磕了,不知道磕的是什麼?不知道;我這三拜有意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一拜,我跟這個道場有緣,希望將來我有機會到這個道場來講經,我有這個求願;第二拜,我跟這個道場住持、常住法師結緣,他們將來歡喜來邀請我;第三拜,我希求跟這個道場所有信徒有緣,我來講經,大家都來聽。我這三個頭不白磕,不結緣怎麼行!一定要懂得結緣。

  我在新加坡,過去演培法師找我,請我吃飯。「法師,今天為什麼請我吃飯?」「我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什麼問題?我不敢當,他是前輩,我們是晚輩。他說:「你講經的法緣很勝,聽眾很多,你教教我,你這法緣從哪裡來的?」我聽了這個,「這個沒有別的,結緣!」他說怎麼結?「布施」。聽到這個他就搖頭,感覺得很困難。我每到一個地方講經,人沒有到,結緣的經書、法物統統都到了,完全免費,隨人家拿,你拿得愈多愈好,而且我們所有的東西沒有版權,隨大家翻印。還有人聽說國內、台灣都有,開了店專門賣我的東西,生意還不錯。人家都說:「法師,你的東西人家拿去賣。」我說:「很好,他可以養家活口,只要有人買就是好事。」沒有版權,所以法緣殊勝。我說:演公,你的書後頭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你的法緣不如我。他點點頭笑笑,沒錯!

  廣結法緣,愈施愈多,不要怕!我這個人前世修慧不修福,所以有一點智慧,一點福報都沒有。所以在學佛期間是苦不堪言,過的那個日子是別人都過不下去的。大家曉得我一天吃一餐,人家問我,「你不錯,你很難得,修行功夫」。我說:我哪裡不錯,我沒得吃,我要有得吃,我一天願意吃五餐,沒有錢吃飯,一天只能維持一餐。我給人說老實話,我這個不是功夫,不是修行,我是沒得吃,你要布施給我,我一天吃五餐;所以說非常非常的清苦。可是我相信老師的話,我依教奉行。這些年來,有了這麼一點福報,是這一生當中修的,所以人家供養我的,我趕快就布施掉,我印經布施,這是學印光法師,絕不留下來;因為我知道佛家的因果可怕。我將來往生成佛,你們對我的布施,那都有福了。如果萬一我不能往生還搞六道輪迴,那個可怕,「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我接受這麼多供養,將來還債還得了。我現在統統布施掉,有人替我代還,我就不要還了,所以我有一點智慧,我處理得很妥當。這個手來了,那個手我就布施出去,將來還,你還他的就行了,我沒事。

  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知道自己怎麼作法。我們也證明佛所講的,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緣,有因必有果,愈施愈多,不施那你辦事就很困難了。所以我們做的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得到的果報。物質生活不缺乏,這是財布施的果報。講經說法不必準備,怎麼講出來?看大家的眼睛講,我沒有講稿,我沒有準備,我所講的是看你們的表情,所以很活潑,法布施的果報。你看我身體健康,我今年七十三歲,去檢查身體沒有一點毛病,從這個台上我跳下來沒有問題,無畏布施的果報。所以你能修這三種布施,一定得三種善果,因果報應我把它證明了,真實不虛,一點都不假。今天這一會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集因」,我們下一個月也有三天,這邊同修找我,要我每一個月來講三天,好,我答應大家,下一次我們接著再講,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開示系列(什麼叫佛事、開光與富貴學道難)
凈空法師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凈空法師:命運可以改
凈空法師:消除幾種的誤會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凈空法師主講)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報告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