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階層流動的中國局

階層流動的中國局

一部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階層流動性不斷變化的變奏。當下北京學區房的價格被炒上天,源於人們對於下一代打贏階層戰爭的強烈意願和輸掉戰爭的恐懼。

01

中國的特殊性不同於其他種族最鮮明的特性,就是對種地這種技能的迷戀,人類相對發展較早的文明,最重農抑商,依賴種植的就是中國。

房子,是階層地位的象徵,也是安全感的來源,現在追逐京滬深的鋼筋混凝土盒子,和當年徽商晉商要建巨大的宅院,本質上並無而致。

1、昔年,發財了的人衣錦還鄉,在自家土地上建築大宅,而今這樣的需要全被一二線城市房產吸走。

2、中國廣袤的大地,容得下許多喬家大院,但如果喬家大院全部都要蓋在北京上海,北京上海的房價自然會被炒到珠穆朗瑪峰上。

3、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有房有車孩子還要就讀學區房的絕對頂尖的物質生活,哪裡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階層躍升?這個問題其實是個代際矛盾。

如今在京滬深作為中堅的「70後」,因為進入社會早,當時房價並非高不可攀,夠夠就到了。然而「80後」「90後」就沒有這種幸運,即使家庭背景相似、資源和能力稟賦差不多,但因為這一波史無前例的貨幣放水大漫灌,「70後」的資產借房產增值坐上了火箭,「90後」望洋興嘆。

一部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階層流動性不斷變化的變奏。大時代中的個體,命運浮沉全靠變奏的大基調。

02

1、秦國建立一整套「無軍功者不受爵」的制度,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階層的快速流動。

秦滅六國,依靠的是制度優勢。秦國消滅了貴族,而六國舊貴族始終強勢。秦國能夠直接以國家機器強力汲取到個體。

2、從秦到隋唐,人事制度幾經興替,最終導向平民化的科舉制,使中國擁有了在古代世界無可比擬的階層流動性。

帝王以科舉,招攬天下英才,無論貴族庶族,最終都放在同一張試卷下面來檢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能夠中舉,階層流動可以在一夕之間完成。

3、1905年,科舉制度終止。社會流動狀況發生立竿見影的變化。西風東漸,沿海沿江開埠,中國的工業化始得發端。

4、經濟程度差異導致的階層分野:國府中堅中江浙人比例高,而共產黨人中內陸人比例高,某種程度上恰是當時經濟程度差異導致的階層分野的反映。

這種現象而今已在重演,京滬穗深寧杭等城市最頂尖的家庭,其子女教育目標早就是常青藤的名校,再過若干年,擁有更高技術的國際化「海歸」可能成為國內金領白領職位的「標配」,彼時,社會階層流動也自然更固化了,和百年前的圖景並無二致。

5、1949之後,社會階層流動經歷了前三十年的特殊時期。在這個特殊時期,社會重新陷入勞動生產率較低且缺乏競爭的狀態,社會資源分配重回行政分配路徑。

一方面,對「地富反壞右」等階層的歧視,使一部分人參與社會流動的機會被徹底剝奪。

但另一方面,對於另一部分人而言,只要一朝考學招工招兵最終進城,就可以享受計劃經濟體制的襁褓,一夕之間改變自身的階層。

縱觀中國數千年來的歷史,最高領導人的集權程度越高,社會基層的原子化程度越深,反而使社會最低階層向中高階層的流動變得容易,而當最高權威渙散的時候,貴族也好,世家也罷,更多聚集中上層的資源,社會低階層向高階層的流動反而困難。

03

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重啟。農耕時代、工商資本時代、金融資本時代、科技資本時代,發達經濟體兩三百年走過的路,中國只用了三十多年。

正因為如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階層流動性,在短期內經歷了極為劇烈的變化。

1、回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80%的居民還是農民,城鄉二元結構下,城鎮居民生活狀況雖然遠好於農民,但除了少數高級官僚以外,內部分化也非常小。

2、彼時,高考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途徑,所謂「一考定終身」,只要通過高考成為「大學生」,就脫離工人、農民獲得幹部身份,並能夠被「包分配」到處於社會相對頂層的單位。

這一時期的社會流動,和科舉時代的大邏輯並無區別,從某種程度上和1949年到1966年的「前十七年」也有延續性。

由於此時民眾沒有擇業自由,畢業之後能不能留在北京上海,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多數彼時的大學畢業生而言,也是「一鎚子買賣」,能夠留下來的人,生存競爭自然相對不激烈。

3、八十年代,全社會整體仍在計劃經濟軌道上,但已有少部分個體戶和私營企業主開始興起,到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全社會才有普遍性的下海經商浪潮。1992年「市場經濟」寫進中共黨章,中國才開始進入工商資本興起的時代。

工商資本時代是典型的高增長時代,實體經濟活力旺盛,產業投資回報豐厚,即使是社會流動性嚴重過剩,也只是推高消費品的通脹,除了高度計劃管制的股票以外,全社會大多數資本品的價格,相對而言並沒有太多的泡沫。

04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實體經濟增長越來越困難,而流動性過剩的態勢越來越明顯。經濟增長雖然相對放緩,導致居民收入增幅的低迷,但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進程尚未停止,使得大多數消費品的成本並沒有提高甚至還有所降低。

這種形勢下,消費品價格的上漲總體比較溫和(比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民整體消費水準的飆升,源於資本品價格(如房地產)飆升抬升房租等其他成本,導致服務價格躥升明顯。

如果說其他經濟體從工商資本時代進入金融資本時代帶有主動性,中國從工商資本時代進入金融資本時代,從某種程度上帶有明顯的被動性。

流動性過剩下,誰能獲得流動性,誰就能跑贏通脹跑贏大盤,誰不能獲得流動性,誰就面臨市場的淘汰。

從工商資本時代到金融資本時代,增長方式的變化和代際矛盾複雜交織,社會流動性狀態發生深刻變化。

工商資本時代,不同行業之間的勞動生產率差異並不大,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也不發達,全社會也不存在嚴重的流動性過剩。

這一階段的生存競爭,是相對平面的競爭。

一來,工商資本時代是第一個資本時代,不管是老闆還是打工的,此時在做的都是第一波的積累,沒有太多老本可吃。

二來,工商資本時代的主要玩家無法從上一代獲取太多資源,因此生存競爭是一代人以內的競爭。(從農村進城的第一代,上一代壓根沒有生存競爭的彈藥,1998年房改之前,城市居民大多都沒有自己的房產,更不用說賣房變現參與一線城市生存競爭了)

從代際競爭的角度來看金融資本時代的事,很多就變得容易理解。

「80後」、「90後」普遍又是獨生子女,這意味著其父母可以開始以其儲蓄和資產全面支撐其參加階層戰爭,這無疑大大加劇了戰爭的烈度。到了金融資本時代,競爭變成上一代人的資產+這一代人的收入的雙重競爭。

工商資本時代的平層積累,變成金融資本時代加槓桿的基礎,這是競爭烈度放大的根源,也使得在一代人中完成階層上升,變得困難了許多。

05

2012年以來,中國的社會競爭進入新階段。簡單地說,金融資本時代達到高潮,科技資本時代呼之欲出。「索洛模型」所描述的勞動、資本與技術三大要素,在生產中所扮演的功能在變化,在分配中所處的地位亦面臨歷史性的變革。

一個人的財富,是由收入和資產共同決定。只要進入到資本時代,社會財富就面臨分化,中國時代迭代的進程明顯快於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分化速度也自然非常可怕。

這種分化,概括起來其實不複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收入分化一直在加劇:

一部分人收入停滯或者負增長;

一部分人收入算術級數增長;

一部分人收入幾何級數增長。從工商資本時代到金融資本時代,再到未來,這三部分人的邊界不斷發生變化而已。

06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收入停滯或負增長的主要是城市貧民,包括大多數競爭性行業的老國企職工,這部分職工所在的企業如果大幅裁員甚至破產倒閉,職工淪為失業者自然收入負增長,即使苦熬,基本上工資也僅能維持生計,沒有什麼盼頭。

2008年到2012年,金融資本時代的上半場,實體經濟增速的放緩,使大量傳統產業的從業者,開始從收入算術增長,淪為收入增長停滯的一族,而流動性過剩極大地刺激了金融系統,無論是金融業,還是房地產,一些強勢行業的普通從業者也開始享受收入的幾何級數增長。

對收入算術增長甚至零增長的人而言,面對著自己不能夠到金融地產行業直接分一杯羹,就只有通過窮盡所有手段擴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來對抗流動性過剩下的貨幣貶值。

2012年以後,金融資本時代的下半場,科技資本時代開始預熱。「新常態」和「新經濟」交織。

所謂「新常態」,反映的是大多數傳統行業在成本高企和效率提升困難的雙重打擊下,面臨持續困境,甚至有的行業已走到生命周期的末尾。而「新經濟」,則反映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在這個下半場,人們開始看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90%的人收入增長停滯,9%的人收入算術增長,1%的人收入幾何增長。在這一時期都跌落到收入增長停滯的區間,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銀行業。

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已經傳導到銀行,銀行的不良資產風險積聚,除個人房貸以外的傳統信貸業務越來越難做,銀行間市場和債券市場充滿交易性機會,但在銀行里做這些交易的技術崗位畢竟只是極少數,大量的普通銀行從業人員,其收入已經從過去的算術級數增長,陷入到增長停滯。

那到底是誰收入在幾何增長呢?答案很簡單,誰能夠承接流動性,誰的收入就能夠幾何增長。

「新常態」下,承接流動性的,無外乎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與開發性金融、非銀金融和高科技這幾途。基建和開發性金融,屬於政策性穩增長工具,與大多數白領、金領關係不大,房地產、非銀金融和高科技,才是泡沫的暢飲者。

在金融資本時代的下半場,非銀金融的地位自不待言。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成功的秘訣在於龐大人口基數帶來的商業模式的可複製性。

人的一生,選擇的機會有限,大多數身處99%相對較低增長行業的人,對於他們而言,押寶房地產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既然收入不能隨流動性幾何增長了,那就只有靠自己的資產來分食流動性過剩的這杯羹,再不這樣做,以後更上不了車了。

07

如果說在金融資本時代的下半場,我們所看到的互聯網產業,還只是商業模式+資本所形成的巨大的流動性汲取者的話,到了真正的科技資本時代,新技術將不再簡單地和資本搶奪流動性,而將以其巨大的效率優勢碾壓其他的生產要素。

推薦閱讀:

如何在投資理財中找到商機——永念庭
正念:理財是一種修行
為何99%的羊毛黨都死了
小鎮姑娘5年撈金2億,憑什麼?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