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曬紅茶是怎麼樣一種茶?跟普通紅茶有何不同?茶底是什麼?是否是普洱茶一種呢?


1、所謂「曬紅」概念,常見於近年的滇紅。其絕多數工藝與一般的滇紅工藝並無不同,僅僅是在最後的乾燥工序階段採用了滇青毛茶的日晒乾燥,而不是多數滇紅使用的高溫乾燥。

雲南傳統的制茶(生普洱)工藝,因為工藝的粗糙使用了日晒乾燥,因為這種方式的低溫反而成就了普洱茶後期陳化的種種。而滇紅在舊時以出口為主,其工藝源頭自來舊時高溫乾燥。實際上在最近這百年之內,大多數時間滇紅無論在位階上還是在價格上都是碾壓普洱茶的上等存在,直到2004年前後普洱茶放在逐步上升趕超。在普洱茶不斷被再認識,普洱茶市場認知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曬紅工藝的產生不過是早早晚晚的事兒。

(以原料相同、工藝在各自體系中都正確為前提)相對於高溫乾燥滇紅,曬紅直給的香氣略遜,但口感的清爽度、厚度、喉韻表現都勝出。同時因為使用低溫乾燥,沒有一般滇紅的燥氣(所有高溫乾燥茶品的通病)。而且低溫乾燥使得茶品帶有部分普洱茶的特性,在倉儲環境合格的前提下,曬紅具有一定的可陳化空間。

2、「茶底是什麼?」茶底就是茶底,這根本不成問。

3、紅茶不是普洱。具體見:真的是單大寶:普洱是紅茶還是黑茶?

4、不知為何這個行業(涵蓋茶葉與茶具)總是喜歡對手工進行巫蠱式的莫名崇拜,非手工不足以稱得一個「好」字。

參見:真的是單大寶:您覺得這款傳統手工古樹紅茶怎麼樣?

無論是普洱生茶還是滇紅,其揉捻工序恰恰是可以完全機械化的——只要參數調節得當,機器揉捻的品質完全不遜於手工,甚至會強於近年來因為行情火熱冒然入行制茶的二把刀手工。手工揉捻與機器揉捻的結果根本無法在品飲端判斷出差異。茶葉的手工揉捻本就是高強度的重複手工勞動,紅茶因其揉捻度高因而勞動強度更高,機器揉捻大大的降低了勞動強度,善莫大焉。

滇紅工藝從開始就是機器揉捻,反而手工揉捻才是異端——現在所謂「手工揉捻」滇紅,要麼是制茶者窮困到沒有揉捻機,要麼就是捏造出的話頭,為了滿足當下市面上的眾多拜手工教教徒。

具體參見:做茶 機械還是手工好?


以下是答主跋山涉水在臨滄跟一個有30年制茶經驗的師傅拜師學藝,學習的曬紅製作工藝,實戰具體步驟如下,如與某些教科書不符還請答主自行斟辨!!!

1.鮮葉採摘(春秋茶,古樹喬木都可)

2.自然萎凋 (一般3-5小時為宜)

3.手工揉捻(也可以用機器)

4.恆溫發酵(按照50-60度的環境一般8小時就可以完成發酵)

5.日晒收干(陽光好的話早晨七點曬下午3點左右就可以收干)

以下用圖片分享下我們的製作過程

茶底我們選用的是臨滄地區大雪山野生古樹嫩芽為原料,大雪山現在基本屬於監管狀態,採摘鮮葉難度極大,森林公安看管比較嚴格,一般當地村民白天採摘,凌晨才能把鮮葉運到初制所,然後我們凌晨開始萎凋

圖為臨滄大雪山(遠/近)

大雪山野生古茶樹

想讓你看看茶樹,圖片一直上不來

我放棄了,以後再補

我的老師父用背簍背回鮮葉

凌晨萎凋中的鮮葉,古茶樹的鮮葉一般都很肥厚,鋸齒不明顯,脈絡清晰

手工揉捻環節,要反覆揉戳充分破壞細胞壁,去除水份讓鮮葉柔軟有韌性

發酵過程中逐漸氧化變紅的葉子,溫度低的話要加長發酵時間,一般8小時為宜

在陽光棚中攤晾,晒乾

圖片還是發不出,稍後補

製作完成的曬紅成品

因未經過高溫烘培,採用低溫發酵及日光曬制的工藝使得曬紅的存儲可以像普洱茶一樣,在適合的倉儲環境下越陳越香,又不會失去滇紅高香的特徵。

選用野生未訓化古茶樹為原料,使得曬紅山野韻更強烈。口感醇厚,蜜香馥郁,極其耐沖泡。

最後回答題主問題

曬紅只是一種工藝,所以原料可以和普洱茶一樣採用雲南大葉種,也可以選用其他品種。工藝的原因曬紅的口感香氣與普通紅茶不同,保質期比其他紅茶更經得住時間的催化,而且經過時間催化後退去火氣,口感更佳


生曬是手工揉制 自然乾燥 和機器揉制 機器烘乾不一樣 屬於雲南大葉種茶


推薦閱讀:

大益熟茶磚|十六年的勐海茶,一喝就知道是「老江湖」了
為什麼普洱茶葉葉片可以拉出像藕絲一樣的絲絲,這樣的茶葉是好還是不好?
《「古董茶」初級飲用指南》的初級勘誤指南
普洱茶連連看之七十三:茶文化的內涵
現在新的福元昌和 陳升福元昌 ?

TAG:茶葉 | 普洱茶 | 紅茶 | 養生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