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孫詒讓先生生平之愛好——搜集磚文
來自專欄古文字與上古社會
孫詒讓,字仲容,別號籀庼,浙江瑞安人。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僅在浙南地區,孫詒讓先生就創辦了兩百多所學校。
先生研究範圍之廣,喜好金文,研究甲骨文,是中國較系統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的《契文舉例》是我國第一本考釋甲骨文的研究著作。
四月初,偶然得知今年是孫詒讓先生的一百七十周年誕辰,便順道去了玉海樓。玉海樓是浙江省四大藏書樓之一,宛南念小學的時候就有數次在學校的組織下去玉海樓參觀。年紀太小,無特別之感,大概只是對園林建築有模糊的好印象。而多年以後的參觀,從先生偏愛搜集磚(磚)文的愛好中,宛南竟覺得這位受人敬仰的先生有幾分可愛。
在百度上搜索磚文的資料,甚少。只有王鏞和魯迅對磚文似有研究,而現存的《魯迅藏拓本全集——磚文卷(二)》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他人根據魯迅之收藏彙編而成。在網上找到這樣一些文字:魯迅收藏古代金石拓片,兼顧圖文。蔡元培對此表示贊同,視為獨創,認為這些工作為後來提倡新興版畫開了先河。魯迅搜集磚文主要在1915年之後,而孫詒讓先生早在1879年就同友人搜集金文古刻,研究磚文。藏書閣有大量的磚文,宛南想像著在一百多年前,這位可愛的先生和幾位好友在為搜集磚文而忙碌,把一塊塊或空心或實心的古磚往會客之所搬去。
王鏞的《中國古代磚文》已絕版,宛南出於好奇,買下了影印版。王鏞認為,磚文是與甲骨文、金文、璽印文字、刻石文字同等重要的文字,而宛南則認為教育界對甲骨文、金文的宣傳遠遠超過了不被人所熟知的磚文。
磚屬於建築用陶,可以砌牆、貼壁、鋪地,是古代建造房屋、宮殿、城牆、道路和陵墓的主要材料。一般將磚文製作於磚上,有模印和刻劃兩種方法。印模多數人認為是木質,但因其易腐蝕而無從考究。刻劃則是用硬物刻劃於未乾的磚坯上或者用刀等利器在燒好的磚上鑾刻。磚便是磚文的載體。
磚文不僅對歷史、考古研究大有裨益,而且也為古文字和書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從目前已發表的材料看,磚文最早出現於戰國晚期,民間興起於東漢。到了東漢,磚文由關中地區擴大到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
新中國成立之前,最早磚文的著述見於金石學盛行的宋代,宋以後理學盛行,金石的收藏、考釋往往被指責為玩物喪志,於清代才逐漸復興。嘉慶十年,王昶的《金石萃編》出版後對金石學促進很大。《百磚考》、《浙江磚録》、《磚文考略》和《溫州古甓記》等相繼問世也逐漸深化了對磚文的研究。到了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陸心源(現浙江湖州人)的《千甓亭古磚圖釋》的問世才將磚文系統地整合和發表於可考究的文獻上。
磚文按內容形式可分為記名、標記、吉語、紀年、記事、墓誌、地券和隨筆。其中,吉語磚在早期多為方磚,主要內容多是吉祥如意、延年益壽、賜福子孫等,不少吉語字體高度變形,有較強的裝飾性。這與標記磚大不相同,標記磚書寫為流行字體,沒有裝飾性,不受模式制約。隨筆則是內容較為複雜、豐富,表現形式自由、字體奔放粗狂,多是工匠在制磚勞動的空隙時間信手刻畫的。地券,中國古代類似買地契約的隨葬品,東漢以後增多,內容充滿了宗教迷信色彩,一般都刻在條磚的平面上。此外,大部分磚墓誌刻寫較為隨意,與石墓誌的風格迥然不同。
磚文記錄了古代歷史中經濟的變化、文化的變遷、社會重大變革的發生等等內容,也難怪對文字頗為痴迷的孫詒讓先生有這愛好。
因小編在參觀玉海樓後,詢問磚文的相關內容時,工作人員對此也表示存在疑惑,便受到啟發,特寫此文,以表對孫詒讓先生的敬重之情。磚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字存在形式,應為大眾所知。
推薦閱讀:
※圖字為什麼裡面有個冬?
※二廠開工——自組偽拉丁字母一套
※最古老的國際書麵條約--卡迭石合約(赫梯版本阿卡德語英語雙語對照)
※周老師文字道6
※為什麼現在漢字中沒有圓圈「〇」結構的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