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完美,也不想做聖母

我不完美,也不想做聖母

來自專欄萌媽小教室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難得遇到休息日,可以好好在家陪陪孩子。媽媽暗自下定決心,今天無論如何也不要對孩子發火。但是,孩子好像存心要考驗媽媽的忍耐力:

  • 剛起床就在床上蹦來跳去,
  • 穿衣服的時候挑三揀四,
  • 刷牙的時候把水吐得到處都是,
  • 吃飯的時候讓桌子一塌糊塗;
  • 剛剛收拾乾淨的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 玩具丟了一地,
  • 還把書給撕破了……

我們想起今天不發脾氣的決心,一直忍耐著。上午終於相安無事地過去了。吃完午飯,想著能休息一會,於是哄孩子午睡,但是,孩子說什麼也不肯睡午覺,。這時,又累又困的媽媽再也壓不住火氣了??

接下來……

大多數家長在「雨過天晴」後,往往又內疚又後悔, 還不停地自責。

如何控制家長的情緒呢?

和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類似,我們也應該提前預防問題(例如從一開始就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拒絕孩子的要求),提前察覺到自己的怒火(例如感覺胸口很悶、快要爆發等),並且及時調整。

1. 練習腹式呼吸

調整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要深長而緩慢,用鼻吸氣用口呼氣,一呼一吸掌 握在 15 秒鐘左右。試著做 5 個腹式呼吸,讓自己 完全沉浸在呼吸的感覺中。

?吸氣,比以往都更深一點, 試著數1、2、3、4、5 ;

?停頓一下,呼氣,將剛剛才吸入的空氣都排出去,同樣數著 1、2、3、4、5 ,注意要讓你的吸氣和呼氣持續同樣長的時間

?停頓一下,再一次深呼吸。

2. 積極暫停

如果確實很生氣,此時做深呼吸就不夠了,還需要暫時迴避一下。我們需要儘快從現場離開,到一個自己覺得舒適放鬆的地方呆一會兒,再繼續解決問題。

例如,有媽媽對孩子說:『你連續幾天練鋼琴心不在焉,我很生氣,我去卧室里安靜一會再和你聊。』媽媽走了,孩子剛開始很疑惑 :『媽媽今天怎麼沒發火?』孩子心裡很失落,最後意識到是自己的行為令媽媽生氣了。在媽媽去卧室里的時候,他開始安靜下來思考以後自己該怎麼辦,以彌補自己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地利用積極暫停,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積極暫停簡單易行,適合所有人使用。但要注意的是:

積極暫停不是一種懲罰,而是要學會安靜,讓自己在情緒失控之前先停下來緩口氣,好好地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家裡設置一些積極暫停角,可以是書房、卧室、陽台、走廊等......家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但最好是專屬的空間。

3. 發泄轉移

孩子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其實,成人發脾氣,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當和孩子發生衝突不能自已時,家長應該迅速離開令自己生氣的人或事,去尋找其他的事情做,把內心的不良情緒宣洩出來。

一種有效心理調節方法是,選擇一種舒服的姿勢躺在床上,想像自己躺在沙灘上,陽光和煦、海浪拍岸,隨著一波波的海浪,你的憤怒會被海浪一次次帶走,沖向最深最深的海底......這種方法叫想像療法,是一種自我催眠的辦法,對發泄情緒非常有效。

此外,還可以採用一些發泄的道具,例如發泄球等等,通過按壓等方式來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關鍵是,不要讓你的脾氣失控。

發脾氣,一定要有目的

沒有目的的發火,只是發泄情緒——也許對你有用,能讓你冷靜下來,恢復平靜;但是,當你在對孩子發泄怒火的時候,可能會讓孩子的大腦宕機,其間說過的語言,也極有可能傷害家人和孩子。

所以我很贊同一句話:任何生氣,一定是要有目的的——要麼你想表達出對某件事的嚴肅態度,要麼你想用生氣的姿態告誡對方把你的話聽到心裡去。

當你從發火變成發泄時,接受怒火的一方只會認為你『可怕』、『發瘋』,很難集中精力注意你到底在說什麼,想表達什麼。

為此,萌媽有以下建議:

1. 發脾氣一定要有的放矢

比如孩子打了小朋友, 跟他講道理他還死不認錯, 這時候嚴厲地發脾氣就有助於他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而如果此時不明確地指出孩子所犯的錯誤,反而聲東擊西、指桑罵槐,效果就不好。有時大人會一直把火氣壓著, 卻找其他事情發泄出來, 比如明明是因孩子貪玩回家晚了生氣, 卻一直忍到孩子洗漱上床前,他要求你講故事,你聯想到今天一天他『不好的表現』,突然無名火起,大發雷霆。這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太莫名其妙了, 會讓他覺得父母反覆無常、不講道理。有的父母在外受了氣沒處發, 回家就發在孩子身上, 這種種「踢貓效應」我們也介紹過了。這種情況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受了委屈的孩子慢慢地認為父母欺弱怕強, 並不值得他尊重。

2. 直接講出自己的情緒。

許多家長發火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突然爆發, 往往使孩子無法接受, 更加對立, 結果導致父母的火氣更大。有人據此提出了「發脾氣三級法」, 也就是, 當你感覺自己的憤怒情緒在膨脹時, 可分三個等級向孩子講出自己內心的情緒狀況:

第一級:「我對你這樣的做法很不高興」

第二級:「我氣極了! 」

第三級:「我馬上就要發火了! 」

這比莫名其妙地突然爆發效果,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在分級警告面前及時改變自己的行為。

3. 預告將採取的行動。

光講出自己的情緒可能還不夠, 因為有的孩子並不一定清楚父母為什麼生氣和將怎樣處置他, 所以並不一定能馬上改正。因此家長還應當說出自己生氣的原因和想採取的行動。比如,「你今天又欺負別的小朋友, 我真想這周都不讓你吃糖了!」「以後你再撕書, 我就一個月都不給你買新書了! 」這樣既可以減少內心的憤怒帶來的心理壓力, 也可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要有分寸, 不然就要『大禍臨頭』了。

4.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發脾氣時不能口出惡言, 諷刺挖苦、侮辱性的話不能說, 更不要動不動就說:「媽媽不要你了! 」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在有客人和孩子的同 伴在場的時候對孩子發脾氣, 這些做法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感情, 並使他產生逆反情緒。

我不完美,也不想做聖母

曾經讀過一本書,很喜歡,名為《沒有完美的父母》。今天,我想和你們一起分享書中的一段話:

不要希望成為『完美』的父母,因為一旦情況偏離了完美——那幾乎是一定的——就會陷入自我懷疑、惱火、負疚等情緒,這樣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我們總是在讀完一些雞湯文以後,猛覺要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恨不能立刻變成『完美的、一直微笑的、不發脾氣的』媽媽/爸爸——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想改變我們一直以來對待事情的處理信條,真的太難了。即使我們能堅持上三五天,也很難不在三五天以後就因為一些小事勃然大怒。

我不完美,也不想做聖母。在有的家庭里,媽媽一直在忍讓——忍讓爸爸的脾氣,忍讓孩子的任性——但這樣的忍讓並不能換來家庭的和睦和孩子的感恩,反而會讓他們覺得:

  • 這個女人好欺負
  • 我隨便發脾氣,反正她會原諒我
  • 她就是我的出氣筒
  • ……

更可怕的是,在這種家庭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孩子,習慣像爸爸一樣發脾氣、習慣找一個像媽媽一樣一味忍耐的妻子,想想看,這樣的家庭里,他會真的幸福嗎?他的孩子,又會真的幸福嗎?

在家庭以外,他甚至會對同事發火——因為他從小,就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不認為有必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種低情商(情緒智力),會一直阻礙他的成長和發展。

人無完人,我們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在此基礎上,再去尋找解決方案。

不在負面情緒中死亡,就在負面情緒中爆發。正如大禹治水一樣,對待壞脾氣的處理辦法,永遠都是『疏而不堵』。否則,就有可能像文初的例子一樣,表面看起來,僅僅是因為孩子不睡午覺,媽媽就勃然大怒;但其實,孩子不睡午覺只是壓倒了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對孩子及時、真實地說出我們的感受,或者積極暫停,或者發泄情緒——關鍵是要及時地放下壞情緒,再繼續向前。

重要的是,從現在就開始改變,並且不斷提醒自己需要改變。

推薦閱讀:

柳婷老師(Tina老師):《櫻花季盛開,談一談櫻桃李花精》
別讓情緒變成鋒利的刀
美國幼兒園的自控力培養,先從管理自己的情緒開始
你還在無視寶寶的情緒?寶寶情緒低落有原因!
誰來做女人的「情緒垃圾桶」?

TAG:心理 | 情緒 | 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