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交媒體認識自我和他人

從社交媒體認識自我和他人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留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放言》

社交媒體與個人形象管理,開腦洞,大概也分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個階段:

1、看山是山。在不同類型的社交媒體上展現同樣的自我,保持形象一致,管理負擔小。此時個體自我認知很簡單。如下引用的,應該是「真的乾淨」的人。

這世上只有兩種人可以如此直白無畏,一種是真的聰明,一種是真的乾淨。

——《一生的故事》

2、看山不是山。給予各個社交媒體不同的定位,比如微信=私人朋友圈,微博=公開社交,呈現不同內容,並選擇性地關聯賬號。此時個體認知到自我的多樣性,受道德、倫理、規範等等約束,一些自我難以被自由呈現。個體便嘗試以此方式滿足不同自我的表達需求。此時個體需刻意進行形象管理,心理負擔加重。如下文中的老闆所言:

聖地亞哥:」如果您願意,我可以把這些水晶器皿擦乾淨。像現在這幅樣子,沒人願意買它們。作為交換,您得管我一頓飯。」

水晶店老闆沉默著。男孩便主動用半小時擦乾淨了櫃檯的所有器皿,這段時間內進來過兩個顧客,買了水晶製品。老闆帶著男孩去吃飯:

「其實什麼也不用擦,《古蘭經》規定必須給飢餓的人飯吃。」

聖地亞哥:「那您為什麼不阻止我呢?」

老闆:「因為那些水晶髒了,而無論是你還是我,都需要清除頭腦里的壞念頭。」

——歸納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3、看山還是山。個體意識到多個自我只是真實自我的多個切面,並成功把握內核,讓內核與社會相適應,最終統一多個自我。此時無需刻意選擇、展現內容——受內核指導,所有行為自然統一,無需區分。如下引用: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一說「惠」)能大師

我認為,我的自我表達,處在第1-2階段的交界處;而我理解他人,只停留在第一階段,並未意識到他們在第二階段的表現。因此難免有誤會、積怨。

意識並步入第二階段,可能被視為「成熟」,但同時「心累」。我需要體諒和理解處於第二階段的人;而當我經歷更多,也步入這個階段時,我要提醒自己第三階段的存在。

推薦閱讀:

如何重新認識你自己,不再為別人而活?
朵嘉濃塗塗:活著,就是最大的麻煩!
我需要你,像你也需要我一樣
他們從不關心我是否優秀
毫無風度的我的敗者感言

TAG:社交媒體 | 社交網路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