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隱私被扒光 我反正怕了
來自專欄老南讀財
昨晚,美國白宮,一則「對來自中國包含重要工業技術的500億美元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的聲明,一瞬間貿易戰的話題又火了起來。
老南看的手捂菊花,笑而不語,兩個月前寫的《中美貿易戰隱藏暗局 你必須有所準備》,可以說,正如我們所料嗎?
中美pk的事,前幾篇文章寫的很清楚了,沒新情況之前,老南也懶得再寫了,今天聊個和大家切身相關的事。
5月23日,「百行徵信有限公司」,在深圳,宣布正式掛牌營業。
根據人行網站2月22日的公告
國內首張個人徵信牌照,即將正式發放給這家公司。
看看這家公司的股東:
包括阿里的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徵信公司,是百行徵信的股東。換句話說,這8家,想拿到個人徵信牌照,直接GAME OVER了。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看看下面這個真實案例:
上周,我們石榴詢財一位讀者,給老南發來,他在上述一家徵信公司網站,花39元,獲得的個人徵信報告。
其中部分數據,讓他非常不安。
如,過去12個月,他的航空出行記錄:
如果說,航空出行記錄泄露,已不足為奇,還有高鐵:
連做了幾次高等坐席,都標了出來。
這位讀者內心相當不爽,我沒授權,12306憑什麼把我個人的高鐵記錄,披露給第三方徵信公司。
當然,手機號碼也跑不了,「近期常用」四個字,沒有通訊商的支持,是不可能泄露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意外?沒想到你的個人隱私,給扒的很徹底了?
並不是。這哥們,最氣不過的,居然是這一條:
房產測算:名下可能有房(概率低)。
你不是牛的很嘛,飛機高鐵手機號,無所不知。可人家名下明明有房,你要是沒數據,就實話實說。可是,非要寫個可能有房,還概率低,這不是坑人嗎?
這位讀者說:萬一因為這條記錄,我的貸款申請被否了,這賬算誰頭上?
老南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報告,非常詫異。
居然,個人信息可以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第三方公司,直接調用。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可以不負責的,對個人的重大經濟事項,給出完全錯誤結論,造成個人徵信信息的負面性。
聯想到前陣子,我們一篇涉及到某大公司,涉嫌使用個人醫療刷卡記錄,作為保險銷售依據的文章,被刪除。如果個人數據這麼放任下去,未來想都不敢想。
實際,早在兩年多前,老南就寫過《求職、戀愛、租房,居然受他影響!》,提到類似芝麻分這樣,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擁有巨大的話語權,甚至是一種審判權,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能否像美國三大信用中介服務機構一樣,確保足夠的獨立性、專業性、公平性,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也寫過《騰訊信用分來了 我卻拒絕開通》,在國內的數據混亂,缺乏立法保護的情況下,徵信公司過度商業化,會產生很多問題。
所以,監管部門將國內8家徵信公司的個人徵信,歸集到一家,從某種程度上看,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幾乎和百行徵信掛牌同時,歐盟保護個人數據隱私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正式生效。
生效當天,歐盟就把谷歌和Facebook給告了,因為在分享用戶數據方面涉嫌違規,面臨的罰金分別為37億歐元和39億歐元。
畢竟,在互聯網巨頭面前,個人的隱私就是明碼標價的商品。他們知道的越多,越容易通過各種套路,干擾你的決策,最終讓你乖乖的成為他們的晚餐。
今天這篇廢話 老南想說
畢竟,個人的隱私,一旦泄露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務必留個心眼,尤其在互聯網上,使用各種便捷服務時,特別是用「免費」,來換取你個人信息時,謹慎謹慎再謹慎。
————————————————
補充網友@行之 現身說法的文章,更多故事:
養成哪些上網習慣可以避免泄露重要的個人隱私?另,有不少徵信業內人士在評論中提到:這些是獲得合法授權的信息,合同中也有提示。(見評論,即使反對意見我也精選出來了)
我的觀點是:民事行為,從法理上講,事前自身對行為的可預見性,是合同有效的必要條件。所以法律在格式合同引發的糾紛中,往往對另一方進行傾斜,予以權利義務的平衡和保護。
為何大量網友詫異於自己這些信息會被收集?這才是我們質疑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對於自己這些隱私信息可被政府以外的公司收集,表示不安。這些不安,並非「根據合同已授權」可解釋的。
首發微信公眾號「石榴詢財」,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真相
===========================
你被資產配置忽悠過嗎?
基金定投,看這篇就夠了
保險怎麼買才划算?
招行智能投顧,到底賺不賺錢?
不懂貸款?你就不會理財!
真實案例,0基礎辨識垃圾理財產品
中產焦慮下的激情理財
什麼是理財?99%的人都錯了!
我瞎扯過的LIVE:
中產家庭如何 DIY 理財規劃
如何買對理財產品
我寫的知乎一小時電子書:
《借錢有理!個人貸款實用知識》
推薦閱讀:
※又想錯過一次財富增值機會么?
※8090有錢人如何理財?
※再談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
※人生的必修課之末:如何從窮到富?-7
※魯小姐理財:負債越多,表明你越有錢嗎?